智能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典型设计分解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方案设计

智能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方案设计【摘要】作为用电环节之一的用电信息采集,实现了电网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构建客户广泛参与、市场响应迅速、服务方式灵活、资源配置优化、管理高效集约、多方合作共赢的新型供用电模式。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承担着用电信息自动采集、高效共享和实时监控的重要任务,是智能用电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和用户用电信息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智能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平台;优化配置;用电方式;双向互动0 引言随着电力体制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
电力营销工作紧紧围绕这一发展目标,依据“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提出加快营销现代化和计量标准化建设,提升营销整体管理水平,增强营销核心竞争力。
根据有关发展规划总体目标,为了加快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必须全面建设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文中简称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公司系统范围内电力用户的“全覆盖、全费控、全采集”。
1 用电信息采集方案设计1.1 采集系统部署模式采集系统主站采用集中式部署,在省级公司部署一套主站系统,一个通信平台,采集省级公司供电区域内供电管辖的全部采集终端和表计,并集中加工处理采集信息,统一存储数据和业务应用。
采用集中建设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1)经济性好;(2)便于集中优势人力资源,提升系统应用管理水平;(3)便于维护数据的一致性;(4)便于故障定位。
1.2 采集典型方案1.2.1 大型专变用户建设方案对于大型专变中单回路或双回路高压供电的专变客户,其计量方式为高供高计或高供低计(FKXA4X)通常有多个计量回路,采集终端宜采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电能表宜采用0.2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0.5S级三相智能电能表及级三相智能电能表。
1.2.2 中小型专变用户建设方案对于中小型专变用户,用电计量分路较少,一般为单回路计量,采集终端宜采用专变采集终端III型(FKXAZX),电能表宜采用0.5S级三相费控智能型、1.0级三相费控智能型。
浅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智能电能表的应用

浅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中智能电能表的应用发表时间:2017-05-27T14:00:57.46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5期作者:岳维民[导读] 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保证可以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质量,优化其工作体系,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国网平凉供电公司)摘要:在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受到广泛关注,电力企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保证可以提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质量,优化其工作体系,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应用措施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方案,并且合理优化技术应用体系,增强技术应用的有效性,进而达到预期管理目的。
一、智能电能表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分析在电力企业实际发展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重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工作,采取合理方式优化系统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可以积极应用智能电能表,并且合理分析二者的概念,保证可以充分发挥智能电能表的应用作用。
第一,智能电能表概念分析。
智能电表,就是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期间,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的终端装置,在数据采集期间,可以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电力系统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此类先进电子形式的电能表,可以有效处理与搜集电力系统电能数据信息,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质量,发挥其数据信息采集、数据信息处理、数据信息传输等作用,达到预期的信号传输目的。
现代化智能电脑表可以有效满足电力系统对于智能电网的需求,通过各类技术的应用,提升智能电表与主站之间的联系效率,增强互联网软件的应用效果。
电力系统中的智能电能表已经开始向着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利用网络信息系统逐渐优化电能电表与主站之间的联网体系,并且将各种电力系统中的网络信息数据传输到电网用电信息管理数据库中,在统一分析与处理的情况下,将各类数据信息再次传输到用电管理相关部门中,以便于管理部门对用电信息进行统一的测量与监控。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创新安装方案

传 统 的 低 压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系 统 的 安 装 方 式 与 计 量
改 造 分 步 进 行 ,所 以 容 易 造 成 低 压 集 抄 安 装 施 工 队 伍
施工受计 量改造现 场限制 。 通 过 总 结 , 我 们 提 出 了 基 于 计 量 改 造 和 低 压 集 抄 安 装 同 步 施 工 为 目 的 现 场 勘 察 思 路 。客 户 中 心 成 立 专 业 现 场 勘 察 队 伍 配 合 供 电 所 ,对 低 压 台 区进 行详 细 、 准确 勘察 ,
居 民 用 电 信 息 集 抄 系 统 是 表 计 和 后 台 主 站 系 统 的
结合 , 其 建 设 的 基 础 条 件 是 拥 有 具 备 RS 4 8 5通 信 功 能 的 电能 表 ( 一般 采用 智能 电能 表 ) 。 传 统 农 网 改 造 按 高 压线路 、 低压线路 、 下户线 、 电 能表 箱 、 电 能 表 依 次 进
户 服 务 中心 负 责 对 以 往 的 居 民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系 统 的 施 工 流程 进行 改进 , 经 过近 半年 的实 践证 明 , 改 进 后 的 施
主站 系统工 作流 程有 : 集 中器建 档 ; 集 中器 通 信 参 数设置; 采集 点 任务下 载 。
浅谈“四表合一”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应用

浅谈“四表合一”采集方案的设计与应用现在水、电、气、暖行业的管理都自成体系,四个系统各自根据各自行业的特点和管理模式开展工作,无法资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岛。
目前四个行业的抄表系统也都是各自进行,需要在同一个小区内建设、运维各自的抄表系统,既浪费资源、增加成本,又容易引起相互间的干扰,产生混乱。
“四表合一”是指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表的数据集中在电表采集系统中反映,利用电力远程采集终端和通信通道,结合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特点,将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力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四种行业计量表的集中抄表。
仪表数据通过集中器和电力通信通道传输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电、水、气、热信息数据的查询,实现跨行业信息资源的共享。
标签:四表合一;采集;住宅;通信1 引言目前国内各地居民水、热、气、电的使用推行一户一表的政策,但这四表分属不同行业管理,各自运营,各自進行抄表结算。
济南地区电表一般集中安装在户表间,采用集中器进行数据远程采集;水表和热表一般安装在楼道的管道井内,气表一般安装在室内,水、气、热抄表尚未全部完成自动化采集,多借助手持掌机实现本地数据采集,不确定因素较多使抄表员工作难度增大,效率降低,采集质量下降,用户体验降低。
为此,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将电表的远程采集技术应用到小区配套住宅的水、气、热抄表中,有效的实现优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费。
2 四表合一采集技术方案组成“四表合一”是指水表、电表、燃气表、热表的数据集中在电表采集系统中反映,利用电力远程采集终端和通信通道,结合智能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优势特点,将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力表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四种行业计量表的集中抄表。
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了通信信道建设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2.1 通信信道设计目前四表合一常采用的通信技术主要有M-BUS总线、RS-485、微功率无线、无线公网、电力线载波等。
电力系统中智能电能表的使用方法与数据采集技巧

电力系统中智能电能表的使用方法与数据采集技巧智能电能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计量设备,具备集数据采集、通信、储存、显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中。
本文将介绍智能电能表的使用方法与数据采集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新兴的智能设备。
一、智能电能表的使用方法1. 安装与连接智能电能表的安装与连接过程与传统的电能表类似,首先需要确保安全电路断开,然后根据接线图和安装说明将电能表与电路正确连接。
安装完成后,恢复安全电路,确保电能表正常运行。
2. 参数设置智能电能表具备多种参数设置功能,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灵活配置。
常见的参数设置包括时间、电价、数据采集间隔等。
通过按照说明书进行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 数据读取智能电能表具备显示屏和通信接口,可以方便地读取电力数据。
通过按下显示屏上的相应按键,可以查看电流、电压、功率等实时数据。
同时,智能电能表还支持通过通信接口连接电力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远程读取和管理。
二、智能电能表的数据采集技巧1. 技术准备进行智能电能表数据采集之前,需要进行一些技术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确保采集设备与智能电能表之间的通信接口匹配,可以通过USB接口、以太网接口或其他通信方式进行连接。
其次,需要下载并安装相应的数据采集软件,以便进行数据读取和处理。
2. 数据读取采集智能电能表的数据时,可以通过数据采集软件进行读取。
在软件中,设置与智能电能表通信的相关参数,例如通信接口类型、通信端口号等。
然后,通过软件进行数据读取,可以获取到智能电能表传输的实时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集到的智能电能表数据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首先,可以将数据导入电力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其次,可以利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例如绘制曲线图、计算能耗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电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4.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在进行智能电能表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安徽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标准

Q/AHDL安徽电力公司企业标准安徽省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标准2011-××-××发布2011-××-××实施安徽电力公司发布目录1总则 (4)1.1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1.3 适用范围 (4)2设计 (5)2.1 设计原则 (5)2.2 发电厂、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2.2.1 统调、非统调发电厂及自备电厂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2.2.2 110kV及以上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2.2.3 35kV及以下高供高计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2.2.4 40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设置原则 (5)2.2.5 220V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及设置原则 (6)2.3 典型用户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配置方案 (6)2.3.1 采集终端 (9)2.3.2 智能表 (10)2.3.3 电压互感器 (10)2.3.4 电流互感器 (10)2.3.5 组合互感器 (10)2.3.6 计量屏、柜、箱 (11)2.4 典型设计方案 (13)3施工前准备 (15)3.1 专变终端 (15)3.1.1 现场勘查 (15)3.1.2 设备、材料准备 (15)3.1.3 人员准备 (15)3.1.4 安全措施准备 (15)3.1.5 施工前期资料准备 (15)3.2 集中器/采集器 (16)3.2.1 施工前准备 (16)3.2.2 准备辅材及工具 (16)4安装施工 (16)4.1 用电信息采集屏(箱)安装要求 (16)4.1.1 通用要求 (16)4.1.2 箱内接线要求 (16)4.1.3 用电信息采集箱的安装要求 (17)4.1.4 用电信息采集屏的安装要求 (17)4.2 专变终端施工安装 (17)4.2.1 施工安装内容及步骤 (17)4.2.2 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18)4.2.3 施工安装安全要求 (19)4.2.4 施工安装资料要求 (19)4.2.5 典型安装范例 (19)4.3 集中器/采集器安装施工 (22)4.3.1 安装内容及步骤 (22)4.3.2 设备安装工艺要求及安装注意事项 (22)4.3.3 施工安装安全要求 (28)4.3.4 施工安装资料填写、归档 (28)5调试 (28)5.1 专变终端调试 (28)5.1.1 调试准备 (28)5.1.2 调试步骤 (28)5.1.3 调试工作要求 (29)5.1.4 调试指标要求 (29)5.1.5 调试记录、资料 (30)5.2 集中器/采集器设备调试 (30)5.2.1 调试步骤 (30)5.2.2 调试工作要求 (31)5.2.3 调试指标要求 (31)5.2.4 调试记录、资料 (31)6竣工验收 (32)6.1 专变终端竣工验收 (32)6.1.1 施工质量验收 (32)6.1.2 功能验收 (32)6.1.3 指标验收 (33)6.2 集中器/采集器竣工验收 (33)7资料归档 (33)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安徽省电力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能信息采集终端及电能计量装置建设管理工作,提高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验收质量,促进建设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制定本标准。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电能表设计与实现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电能表设计与实现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家居的普及,智能电能表成为了现代家庭和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电能表通过与互联网相连接,能够实时监测和记录用电情况,并向用户提供详细的用电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
本文将介绍物联网环境下智能电能表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
一、智能电能表的设计原理1. 通信技术:智能电能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可以采用Wi-Fi、蓝牙、Zigbee等技术,有线通信常用的是以太网或者PLC技术。
通过与互联网相连接,智能电能表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
2. 电能检测技术:智能电能表需要准确测量用户的用电量,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电压互感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大小。
通过这些传感器采集的数据,智能电能表可以计算出用电量和功率等相关参数。
3. 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智能电能表需要处理采集到的用电数据,并将其存储起来。
通常采用的处理器芯片包括单片机和微处理器,用于实现数据的计算和处理。
存储方面可以选择使用EEPROM、SD卡或者云存储等方式。
数据处理和存储技术的选择与用电数据的多少和安全性需求有关。
4. 用户界面设计:智能电能表需要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呈现用电数据和控制功能。
常见的用户界面包括液晶显示屏、按键等。
液晶显示屏可以用于显示实时用电量、费用、功率等信息。
按键则可以用于用户的设置和控制。
二、智能电能表的实现方法1. 硬件设计: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处理器芯片和存储器,设计出功能完善的智能电能表硬件。
硬件设计需要考虑电路的稳定性、功耗、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确保智能电能表的长期稳定运行。
2. 软件开发: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编写控制程序,实现智能电能表的各种功能。
软件开发的关键是要编写准确、高效的代码,同时保证代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智能电能表的功能正常运行。
集中安装电表区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方案

集中安装电表区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施方案智能电网要求对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力用户的基本类型,接着分析了常用用电信息的采集方法,针对用电采集系统的实施明确了需求,最后针对集中安装电能表区域提出了用电采集系统的实施方案。
关键字:电力用户; 用电信息; 电能表; 采集系统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
国家电网公司将全面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预付费”的总体目标。
它将改变原有的抄表模式,实现抄表收费核算的智能化。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电力用户的基本类型,接着分析了常用用电信息的采集方法,针对用电采集系统的实施,从人员、资源配置等方面明确了需求,最后针对集中安装电能表区域提出了用电采集系统的实施方案。
1 电力用户类型以用户性质和营销业务需要来分类,电力用户划分如图1所示。
A类为大型专变用户:容量在100千伏安及以上的专变用户;B类为中小型专变用户:容量在100千伏安以下的专变用户;C类为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包括低压商业、小动力、办公等非居民三相用电;D类为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包括低压商业、小动力、办公等非居民单相用电;E类为居民用户:用电性质为居民的用户;F类为公用配变考核计量点:即公用配变上的用于内部考核的计量点。
2 常用用电信息采集方法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标准,现常用用电信息采集方案有GPRS无线、载波及小无线等几种采集方法。
(1)GPRS无线采集由于GPRS信号覆盖范围广,网络稳定,使得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电能表集中安装情况下的数据采集,一个GPRS采集器可以采集一个表箱或就近的几个表箱的所有电表。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兼顾经济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合城区小区、大楼等电能表集中的场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电力公司智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典型设计第1章概述1.1 目的和意义1.2 主要原则坚持效益与节约相结合的原则。
要兼顾技术性和经济性,注重推广应用典型设计的安全效益、社会效益,又要注重经济效益,节约投资成本,便于集中招标采购,防止过分追求高配置。
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要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可靠的设备,确保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同时又要推广应用新技术,鼓励设计创新,确保设计方案的前瞻性。
坚持普通性与典型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面对不同规模、不同形式、不同外部条件,在公司系统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又要保证方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指导公司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设计标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又要保证模块划分合理,接口灵活,组合方案多样,增减方便,便于使用。
1.3 设计依据GBl208-2006 电流互感器GB 3906-20063.6—40.5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 7251.3-2006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三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现场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一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T7267-2003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计量屏及柜基本尺寸系列GBl0963.1-2005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GB/T 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GB/T 14048.3-2002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GB/T 16936 电能计量柜GB/T17201-2007 组合互感器GB/T17215.321-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1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1级和2级)GB/T17215.322-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X部分;静止式有功电能表(0.2S级和0.5S级)GB/T17215.323-2008 交流电测量设备特殊要求第23部分:静止式无功电能表(2级和3级)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DL/T448-2000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614-2007 多功能电能表DL/T645-2007 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DL/T698.31 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通用要求DL/T698.32 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厂站终端特殊要求D12T698.33 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专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4 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公变采集终端特殊要求DL/T698.35 用电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低压集抄终端特殊要求DL/T825-2002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JB/T 5777.2-2002 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控制及计量屏(柜、台)通用技术条件JGJ l6-2008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JG 1021-2007 电力互感器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50054-1995 低压供配电设计规范GB 50096-2003 住宅设计规范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L/T599-2005 城市中低压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825-2002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5131-2001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2004 电能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33-2008 电力负荷管理终端Q/GDW355-2009 智能电能表型式规范Q/GDW354-2009 智能电能表功能规范Q/GDW645-2009 智能电能表安全认证规范第2章总体说明设计范围智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典型设计:适用于低压用电客户单、三相智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的安装设计,设计范围包括接户线、进户线以及电能表箱内的各类设备材料的选配、技术要求等内容。
以上典型方案的设计文件包括使用说明、设备材料表和设计图,具体工程应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使用推荐方案,可适当调整。
本次典型设计中的相关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盗与防雷保护、漏电保护及其它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不属于本次典型设计的重点内容,本书各典型方案对以上项目均未作专门的详细设计。
这些项目应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整体设计中统筹考虑,并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
2.2 概、预算编制说明主材费按订货价或参照当期市场价,直接计入预算。
主材已招标的按照招标价格计列。
电气安装工程费采用工程所在地的统一定额。
智能电能表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安装典型设计第1章设计说明1.1 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低压用电客户的接户线、进户线、电能计量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安装的位置设置、基本配置、接线原则以及主要设备配置。
1.2 适用场合本设计规定了低压用电客户的接户线、电能计量及其用电信息采集装置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电力工程中低压用电客户的接户线、电能计量及用电信息采集装置设计。
1.3 设计原则1.3.1 电能计量点、采集点设置原则(1)设置原则:1)“一户一表”的每个电力用电客户应设置计量点,并装设用电信息采集装置。
2)计量点的设置应尽量接近客户负荷中心。
3)保证电气安全、计量准确可靠和封闭性。
4)应远离潮湿和尘土、震动大的位置。
5)应方便客户使用,及供电部门日常抄表、换表、维护等工作。
(2)设置位置:1)分散、零星单户住宅,计量点宜设置在客户门外和院庭门外左右侧。
2)相对集中的住宅用电,其电能表安装宜采用集中安装,计量点宜设置在负荷相对集中的位置,及其他合适的位置。
3)对多层和高层住宅视不同情况而定,计量点可采用单元集中、同楼层集中或分楼层集中(即若干楼层一个计量点)方式设置,宜集中在设置在负一层至一层半之间的墙面上、配电间(井)、表计间或其它合适的位置。
具体按下列原则办理:a)7层及以下楼房每层户数在2户及以下时,宜采用每单元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
b)7层及以下楼房每层户数在3户及以上时,宜采用每单元同楼层集中或分楼层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
c)7层以上楼房宜采用每单元分楼层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每个计量点不宜超过16只表。
d)对于未安装客户服务终端的新建高层建筑,宜采用嵌入式每层集中方式设置计量点。
e)对于原已集中装设户表的高层建筑,在进行智能电能表改造时宜仍按原方式就近集中装设电能表。
4)为便于客户查询电能表数据、充值预付费金额等操作,对于高层建筑中电能表分楼层集中安装、电能表集中安装在预留竖井等电能表安装位置不便于客户操作的情况,宜装设可供客户查询电能表数据、充值预付费金额的客户服务终端。
a)客户服务终端宜单独安装在客户门口、集中安装在底楼入户大厅或其它便于客户操作的位置。
b)已装设客户服务终端的建筑,电能表宜采用单元集中、分楼层集中安装方式。
5)用电信息采集器安装在户表电能表箱内。
6)集中器的安装位置:a)集中器需通过RS-485通信采集公变总路电能表或其它电能表的,集中器应与被采集电能表安装在同一计量箱内,或就近安装独立箱体的集中器,以便连接RS-485通信线。
b)集中器与采集器、电能表只有载波通信方式的,集中器与本台区内的电源线的任意一点连接即可实现载波通信,集中器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安装在户表表箱附近或其它便于运行维护的地点。
7)对于GPRS信号较弱的地下室,若采用15m天线仍然无法获得稳定的场强信号(≥20db),则通过RS-485通信线将采集终端或集中器移至室外或方便维护的地点。
1.3.2 基本配置(1)低压用电客户电能计量装置及用电信息装置由智能电能表、采集器、集中器、计量箱(低压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及接户线、进户线等组成。
(2)智能电能表可选用本地费控或远程费控电能表,应具备独立RS-485通信接口或载波通信接口。
(3)采集器通过RS-485通信方式采集电能表信息,集中器通过载波通信方式采集采集器信息。
(4)对于载波通信电能表,则不需要采集器,由集中器通过载波通信方式直接采集电能表。
(5)集中器向主站上传采集数据,其上行通信通道优先选用光纤网络方式,否则选用GPRS/CDMA等无线通信方式,或MODEM等其它有线通信方式。
(6)对于分散安装的低压智能电能表宜选用具备载波通信接口的电能表。
1.3.3 接线原则(1)满足相关的保护接地要求。
(2)采集器、集中器端子座接线端钮的孔径应能容纳至少18mm长去掉绝缘的导线。
(3)电压、电流端子螺栓应使用防锈且导电性能好的一字、十字通用型螺栓,接线螺杆直径在终端工作电流小于40A时应不小于4M,工作电流大于40A时应不小于6M,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4)所有设备连接线两端均应按规定使用号牌或号箍。
(5)电能表连线分别用A-黄色、B-绿色、C-红色,零线用黑色,PE 线为黄绿相间色,各分相色(6)电能表进、出线应根据容量进行选择。
城市不低于BV-6mm2铜芯塑料线。
(7)在低压电缆分接箱和金属(非金属)计量箱体要采用TN-C-S接地导线,PEN线后N线和PE线应分开连接,且中性线的绝缘水平应与相线相同,其接地电阻≤10欧。
1.4 主要设备配置1.4.1 智能电能表(1)配置智能电能表,电能表技术指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与电能表量程的选择参照DL/T 614多功能电能表和DL/T 448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执行。
(3)应根据安装、使用环境,选用适用于不同工作温度范围、湿度要求及海拔高度的不同类型电能表,其型式、功能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定。
(4)为满足用电信息采集的要求,电能表应具备红外接口和符合DL/T 645—2007通信规约的RS-485通信接口或载波通信接口。
1.4.2 断路器(1)进线总路断路器1)三相宜采用三相四极断路器,需满足负载电流和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选择相应的断路器2)进线断路器应按照箱内实际表位和每户用电容量计算、选配参照住宅负载系数按表。
(2)户表出线断路器宜选用双极断路器。
1.4.3 集中器1.4.3.1 功能配置表5-2 集中器功能配置表1.4.3.2 技术参数表5-3 集中器功能配置表1.4.4 采集器1.4.4.1 功能配置表5-4 采集终端功能配置表1.4.4.2 技术参数表表5-5 采集终端技术参数表≤105(窄带/宽带载波)1.4.5 计量箱(1)电能计量箱最高观察窗中心线距安装处地面不高于1.8m,单体电能计量箱下沿距安装处地面不低于1.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