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选择的路》课件精讲说课讲解
未选择的路语文PPT课件

课文赏析
表面: 自然界的道路
研路
读
赏
实际: 暗示人生之路
析
象征Hale Waihona Puke 《在山的那边》 《行道树》
《纸船》
课文赏析
思考: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象征
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
比喻
是一种修辞手法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课文赏析
质疑探究
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 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 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课文赏析
2、《未选择的路》作为题目:
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重 在写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 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 的选择问题。
其代表作有诗集有《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课前导读
创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 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 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 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许多次,当这一切发生时,新英格兰人 就会为那些无用的悔意笑话他的威尔士一英国朋友。
未选择的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件PPT
课前导读 字词学习 课文赏析 课文小结
第一节
课前导读
Enter your title
课前导读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未选择的路》课件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语文课件
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
“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
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语文课件
未选择的路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语文课件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 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 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语文课件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象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 征 物暗示乙事物,统摄全篇。
《在山的那边》《行道树》 《纸船》
语文课件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 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 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 重写未选择呢?
[美] 弗罗斯特
语文课件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
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
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
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
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
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
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
耐人寻味。
语文课件
他的著名诗集有《少年的意志》《波士 顿以北》等。诗作名篇有《白桦树》、 《修墙》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
七下语文第19课《未选择的路》学习课件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弗罗斯特(1874-1963)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理清层次n第一节: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伫立,不能选择。
伫立(思索)n第二节:写我最终选择了一条别人很少走过的一条路,然而很诱人,很美丽。
决定(选择)n第三节:不同的选择带来了不同的景象,使我难以再回返。
选择后的惆怅n第四节:由树林之路悟出的人生之路,同样未选择。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品互动探究u 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u 读了这首诗,你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路表面: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示人生之路象征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
象征比喻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一般要统摄全篇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思考:1、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
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未选择的路》课件ppt

价值观的培养
02
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选择与决策,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
正重要的,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激发自我探索
03
通过诗歌的启示,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激发
自我探索的欲望。
人生选择与决策
慎重考虑
在做出人生选择时,需要慎重考虑,权衡各种因 素,避免盲目行动。
勇气与决心
在做出选择后,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追求自己的 目标,不轻易放弃。
06
总结与拓展
课程总结与回顾
课程主题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主题是关于 人生选择和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影响。
课程目标
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主题,领悟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并能够从中获得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启示。
主要内容回顾
包括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对诗中意象的解读、对主题的深入剖析 以及课堂的讨论。
成长的主题
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中探讨了成长的主题,通过描述 两条不同的路,呈现了人生中必须面对的选择和决策。
诗中表达了对于选择和人生道路的困惑和思考,展示了成长 过程中的挑战和抉择。
成长与选择的关系
成长与选择密不可分,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而这些选择塑造了我们的成长轨迹。
弗罗斯特在诗中提醒我们,面对选择时要深思熟虑,勇于 承担责任,才能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和体验。
学生反馈
可以邀请学生提供反馈意见,以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一些学 生可能会建议增加课堂讨论的时间,或者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有关弗罗斯特的 背景资料。
THANKS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 涵,同时能够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和抉择。
《未选择的路》最新优质课件

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 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生 于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徒步漫游过许 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 诗人”,也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 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 诗歌交替的时期。
1912年,他举家迁居英国。此后, 他陆续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 《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 尔》《白桦树》《西去的溪流》等。
品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4、从这首诗中,你悟出了什么人生哲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内容。
第1节:伫立(思索) 第2节:决定(选择) 第3节:选择之后的怅惘 第4节: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人生道路上也不能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 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这首诗中诗人描写的是自然 界的道路,但是同时又暗含着诗 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首诗的 这种写作手法与《假如生活欺骗 了你》有何异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相同点
富人情味和哲理性
语气风格 口语风格,亲切和婉 朴实无华,耐人寻味
2、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3、本诗中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为什么题目却是 “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 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 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所以 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条未 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这也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 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不 同 点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以对话的 借助具体形象,用象
《未选择的路》(精品)PPT课件

1. 背诵诗歌,掌握阅读现代诗歌的技巧。(重点) 2. 品味诗歌,感悟诗歌的意蕴和哲理。(难点) 3. 感悟诗人情怀,做一个积极乐观、勇于探索的人。(重点)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 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作品有《波士顿以 北》《西去的溪流》《又一片牧场》等。他的诗朴实无华, 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1.“两条路”有什么含义? 【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含义理解法。“两条 路”一是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的笔直的大路和充满 挑战的艰辛的小路;二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 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难点探究】《未选择的路》中,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 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 然是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的路呢? 【答案】这首诗实际上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不是那 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因为未选择其实也是 一种选择。那条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 人以未选择的路为写作重点,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让读 者更深入地思考人生道路的选择问题。这样写也给整首诗增加 了忧郁的情绪。
面临选择 陷入沉思
未
选
做出选择 不同寻常
择
象征——人生之路
的 路踏上Βιβλιοθήκη 途 难以回返未选之路 念念不忘
《未选择的路》中诗人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 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中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 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因此要慎重 选择,不能随波逐流,当然也要有魄力,选定了道路 就要坚持走下去。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名师精品课件

正如我轻轻的来;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但我不能放歌,
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在康河的柔波里,
吉他
第三乐章
看名家的诗歌朗诵表演,注意观察有什么朗诵 的小技巧哦
表情、手势——方法:随着诗句的情绪自然而发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字音、停顿—— 方法:停顿根据对语意的理解 读出感情—— 方法:轻重缓急的选择 表情、手势—— 方法:随着诗句的情绪自然而发
轻轻的/我走了,
揉碎在浮藻间,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正如我/悄悄的来;
那榆荫下的一潭,
我挥一挥衣袖,
陶笛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 不带走一片/ 云 彩。
吉他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本节的学到了什么知识。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我轻轻的招手,
寻梦?撑一支长篙,
作别西天的云彩。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那河畔的金柳,
满载一船星辉,
是夕阳中的新娘;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波光里的艳影,
但我不能放歌,
在我的心头荡漾。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软泥上的青荇,
夏虫也为我沉默,
《未选择的路》优秀课件

一生的道路
表述题
• 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条路, 为什么?
说 “路” 名 言
•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 成了路.
•
-----鲁迅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晏殊
谢谢
第一单元 阅读
1 邓稼先 / 杨振宁 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臧 克家 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
总结: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 它表面平易实则蕴涵深邃的哲理,看 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
感受。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诗人 不畏辛劳地追求事业成功的人生 态度。诗人曾经没有选择的路, 正表明他对选择、已走过的路的 坚定不移和无所追悔。也许,选 择中遗憾是永存的:因为有了遗 憾,选择才更有价值。
目标展示
• 1、了解作家及创作途中的岔路口,选定目标
走进作品,了解作者
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11岁父亲去世,随母亲到英格 兰马萨诸塞州定居。 在哈佛大学肄业二年,曾前后做 过纺织工人、教员,经营过农场, 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 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 诗人“。他的诗歌往往以描写新英 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俗人情开始, 渐渐进入哲理的境界,诗风质朴 无华,细致含蓄耐人寻味,著名 诗集《山间》《白桦树》 《西去的溪流》等。
象征是一种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法。象 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
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悔 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于 是对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 这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人只 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 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 自主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 特殊意义。
象征
比喻
是一种谋篇立意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一般要统摄全篇
只在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在山的那边》《行道树》
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 示特定事理的方法。
比如:“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松柏”象征“坚强勇敢”
濯出 清淤 涟泥 而而 不不 妖染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4、写诗人遥想未来:未选择的路 或许更好……但现实无法回头。
整体把握:
1.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 来吗?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 一条”, 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 的路”为题?读了这首诗,你悟 出了什么道理?
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 选择的路》有什么不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 积极乐观,而《未选择的路》 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 有过精彩的描写。请根据你的积累,写 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所谓象征,就是在文学作品中,明 写甲事物,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 甲事物本身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一种具 体形象,也要求给予充分注意。比喻, 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 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象征是一种 谋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手 法,象征一般要统摄全篇,而比喻只在 个别语句、语段中起作用。
路
实际:暗示人生之路
↘
象 明(表面)写甲事物,借写甲事 征 物暗示乙事物,统摄全篇。
《在山的那边》《行道树》 《纸船》
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 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 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 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 别?
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 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路,所以必须慎 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 选择。
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
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悔意由
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于是对
未选择的路产生怀恋向往,这也
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人只能选
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 面对 选择,陷入沉思……
2、写诗人选择了一条充满挑战 的道路。
3、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 却留恋着另一条路,担心选择错 误而难以回头。
——陆游《游山西村》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 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尝试写几句富有人生哲理的小诗,举 行诗歌朗诵会,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 歌园地”的手抄报。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
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
自主的选择。
——感悟
未选择的路 · 美 弗罗斯特
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 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 更美丽”?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 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 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 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 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 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 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 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 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 择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四节
两条路
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
这样写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
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只能走一条路,而还 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 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 路,才更能让人思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 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 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 选择问题。
未选择的路
诗人站在林间交叉路口,思考所要选择的 路。
诗人选择了少有人走的一条路。 诗人踏上了自己选择的小路,开始了艰难 的跋涉。但又惆怅不已
回顾未选择的路。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谈谈自己的体验
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 选择之后的怅惘 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 理?
《未选择的路》课件精讲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