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镜》微小世界课件PPT文档

合集下载

《放大镜》微小世界PPT优秀课件4

《放大镜》微小世界PPT优秀课件4


励志学习的名言警句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放大镜》微小世界2-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放大镜》微小世界2-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 视机、计算机的屏幕, 观察的结果是不 仅图像放大了, 而且还会发现肉眼不能 发现的秘密, 那就是图像是由色彩点组 成的。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意 到了它的特点了吗?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 大呢?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 中间较厚(凸起)。放大镜广泛 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放大镜的特点 一般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凸透镜。
因为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镜有放大的功能, 所以在生活 中人们常常把它叫做放大镜。
把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凹透镜。
凹透镜和凸透镜有何应用
由透明材料(如玻璃、水晶、透明塑料等)磨制成的两 个折射面都是球面, 或一面是球面另一面是平面的透明体, 叫做透镜。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大类。凸透镜的 中央部分比边缘厚, 有会聚光线的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的中央部分比边缘薄, 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又叫发 散透镜。光线通过透镜会聚的点叫焦点, 焦点与透镜中心 间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越小, 会聚(凸透镜)或发散(凹 透镜)光线的本领越大, 因此可用焦距的倒数表示透镜的 折光本领, 眼镜的度数就是通过焦距的倒数乘以100来计 算的。 凹透镜可以做近视镜, 也可以用来制作显微镜、望 远镜。凸透镜可以做放大镜、老花镜、人工晶体、取火用 (阳光下聚焦)、显微镜、望远镜等。我国早在西汉时期 就有人用冰作为透镜来生火了。
放大镜
放大镜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能放大物体的仪器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常用到放大镜?放大镜的 作用是什么?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用眼睛看科学书上的一副图片, 再用放大镜观 察这幅图片, 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放大镜》公开课PPT课件_2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一 微小世界  放大镜》公开课PPT课件_2




微小世界
放大镜:作用:1.放大物体的图像
2.观察到更多细节
凸透镜:特点:1凸:.中间厚,边缘薄
2.透:透明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2、关于放大镜你们知道些什么?学生集体讨论交流:
(1)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能够)
(2)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3)放大镜的用途——先让学生独立填写作业本P1“活动记录1”的网状图,再集体交流,教师可做适当补充,学生完善、扩充网状图,更多的能够写在边上空白处。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放大镜的准确使用方法
(1)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根据学生的演示,请其他学生评价(可阅读课本P1的两种观察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实践应用:选择身边的一些感兴趣的物体实行观察,要求用上以上两种方法,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作业本P1“活动记录2”上。
课题
放大镜
课时
1
主备人
执人
教学目标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3、准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4、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5、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增强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
6、理解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1)放大镜的特点,并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归纳得出另一个名称。
(2)交流: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相关。
4、寻找生活中的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思考为什么?
(四)小结

《放大镜》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

《放大镜》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PPT课件

放大镜的历史
玻璃容器
古代透镜
古代放大镜
镜架 镜片
镜柄
放大镜的历史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继续探究放大镜的奥秘——
拓展--选择题(多选)
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B.
C.
D.
E.
感谢您的聆听
挑战二:
①留下1号、2号放大镜片,其它材料放回材料盒。 ②以本课课题“放大镜”为观察对象观察进行比较。 ③每个同学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找到放大镜放大 倍数的秘密。
生活中的放大镜——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的共同特点是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特点: 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和直径无关,和凸度有关。(凸度: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 生活物品的放大现象: 水滴、玻璃杯杯底、装水的烧瓶、老花镜、水晶球……
观察指纹
精密仪器 修理工 某某人员
学生
……
放大镜
探险家
观察小动物
聚光取火
观察植物的 花或种子
农业科技 人员
查看胚芽
考古学家 研究文物
某某 查看缩微地图
怎样正确地使用放大镜?
镜动,物不动。
物动,镜不动。
挑战活动:分别用2种方法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放放大大镜镜下下的的新新发发现现
百元纸钞
线条?沟壑?还是发丝?
挑战任务: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特点学习单一
材料名称
1号放大镜片 2号放大镜片
围棋子 玻璃片 近视眼镜片
材料特点

《放大镜》微小世界 完美课件

《放大镜》微小世界 完美课件

➢ 你知道放大镜的演变历史吗? ➢ 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放大
图像?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演变史
玻璃容器
古代透镜 古代放大镜
放大镜的演变史
➢ 在13世纪,英国一位格主罗斯泰斯特

,最早提出放大装
置的应用;
培根
➢ 他的学生
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
3.数学作为人类文化组成部分的另一 个特点 ,是它 不断追 求最简 单的、 最深层 次的、 超出人 类感官 所及的 宇宙之 根本。 所有这 些研究 都是在 极抽象 的形式 下进行 的。这 是一种 化繁为 简以求 统一的 过程。 4. 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 哪个国 家,没 有法律 就没有 真正的 自由; 因此可 以说, 一个国 家制定 法律的 目的不 是废除 和限制 人民的 自由, 而是为 了保护 和扩大 人民的 自由。
第一节 放大镜
➢ 放大镜是人们常用 的观察工具之一。
➢ 有哪些工作需要经 常用到放大镜?放 大镜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精密仪器修 理工
拆除危险品
观察现场找 到的纤维和
指纹等
公安人 员
放大 镜
农业科技 人员
观察植 物的花 或种子
观察病 虫害
动物学 家
观察昆 虫
考古工 作者研 究文物
检验玉石 珠宝
6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 相互联 系的重 要涵义 之一, 是肯定 道所具 有的各 种意义 唯有通 过人自 身的知 和行、 认识世 界和改 变世界 的过程 ,才能 呈现出 来。正 如深山 中的花 自开自 落,并 无美或 不美的 问题, 只有在 人的审 美活动 中,它 的审美 意义才 得到呈 现。 7.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 体现为 实践过 程中处 理、协 调各种 关系的 一种原 则。在 天道的 层面, 道首先 表现为 多样的 统一。 从多样 的统一 这一视 域看, “中” 就在于 使统一 体中的 各个方 面彼此 协调。 千差万 别的事 物同处 于一个 系统, 如何恰 当地定 位它们 ,使之 各得其 所,这 就是“ 中”所 涉及的 重要方 面。 8.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万物并育而 不相害 ”则涉 及不同 的个体 、团体 、民族 、国家 之间的 共处、 交往问 题,它 以承认 不同个 体的差 异、不 同社会 领域的 分化为 前提。 个体的 差异、 不同社 会领域 的分化 是一种 历史演 化过程 中无法 否认的 事实, 如何使 分化过 程中形 成的不 同个体 、存在 形态以 非冲突 的方式 共处于 世界之 中,便 成为“ 万物并 育而不 相害” 所指向 的实质 问题.

《放大镜》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放大镜》微小世界-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PPT课件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 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 倍数最大。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关, 与凸度(中 央厚/边缘厚)值关。
• 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透镜视野(通过 透镜看到的区域)越。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倍数与镜片直径无关, 与凸度 (中央厚/边缘厚)值有关。
放大镜能放大的秘密
• 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 那么 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
•镜片具有“凸”、 “透”的特点。
其它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 放大物体呢?
•圆柱形及球形的装 满水的容器及水滴 都具有放大的作 用。
放大倍数与什么有关?
•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 放大的倍数 也越大, 由此推断的透明物放大倍数 最大。
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
•目、镜、物三者, 目不动, 镜动或物 动。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一小块面积图片、屏幕、织物等)
•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将图像分割 成许多网点(逐色印刷不可能!)负 片拷贝
• 显示器屏幕――由色彩点(红绿蓝三 色)组成
用放大镜观察印刷物上的照片和电 视机、计算机的屏幕
• 凸度值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透镜视野 (通过透镜看到的区域)越小。
人眼最多可以看到多小的物体
• 一般来说,人眼能看到的最小物体约为0.1mm。人眼视觉是 个很复杂的物理、生理及心理过程,据专家测定,当一个物 体进入眼瞳形成的张角正好是以其距离为半径的圆周长度的 1/3600左右时,这个物体就表现为一个与背景有别的像点而 被人眼看到。如果距离增大或物体缩小,这个物体的像点就 融入背景中而不能被眼睛识别。 曾有实验证明:一个人站在 天安门广场毛主席纪念堂前,刚好能看到400米之外直径为20 厘米的旗杆顶,站得更远些,旗杆顶就分辨不出了;国外一 位训练有素的侦察员在良好的视况条件下可以识别出2公里之 外的一辆坦克上大小约32厘米的炮塔和瞭望孔。按照这两个 不严格实验结果换算出的眼睛分辨率——分别相当于圆周的 1/2000和1/6250,分别大于和小于生理光学专家测定的一般 人眼视力数据。但当一个物体极其明亮,且与背景反差极大 时,也是有可能达到激活视细胞产生光觉、色觉和形觉的水 平,如黑夜中可以看到超远距离的明灯。

放大镜微小世界 优秀ppt课件3

放大镜微小世界 优秀ppt课件3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图像由色彩点组成的。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呢?我们注 意到它的特点了吗? •什么样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比较大呢?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镜片特点是透明、中 间厚边缘薄。 镜片中间凸得越厉害,放大 倍数越高。
放大镜的特点
玻璃杯 广口瓶
烧瓶
水滴
烧杯
保鲜袋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镜片和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 么共同的特点? 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这是为什么?
小知识
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 物体的影响,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透明水 晶琢磨而成。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 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 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 增进视力的眼镜。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练习
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由
红、
绿、
蓝 三种颜色组成。 中央厚、 边缘薄 。 2、放大镜的特征是 透明、
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 水晶 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 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 格罗斯泰斯特,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是由 培根 设计制造的。
练习
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 )
1.放大镜

《放大镜》微小世界 精品课件3(共16张)

《放大镜》微小世界 精品课件3(共16张)

1.放大镜
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放大镜, 我们曾经用它观察过什么? 用放大镜观察和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人们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呢?
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拆除危险 物品
观察病虫害 考古研究 文物
珠宝玉石 检验
科学课学习
老人看书 读报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镜动
物动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用眼睛看科学课本上的一幅照片,再用放 大镜观察这幅照片。 两次观察获得的信息有什么不同? 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后才看到的?
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 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 × 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 × ) 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 ) )
练习
1、(
C
)发明了眼镜。 B、牛顿 C、培根 )。
A、格罗斯泰斯特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B
A、
B、
C、
名言摘抄 1、抓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周恩来 2、与雄心壮志相伴而来的,应老老实实循环渐进的学习方法。——华罗庚 3、惟有学习,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聪明,惟有努力,不断地努力,才会出现才能。——华罗庚 4、发愤早为好,苟晚休嫌迟。最忌不努力,一生都无知。——华罗庚 5、自学,不怕起点低,就怕不到底。——华罗庚 6、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 8、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9、学习是我们随身的财产,我们自己无论走在什么地方,我们的学习也跟着我们在一起。——莎士比亚 10、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11、单学知识仍然是蠢人。——歌德 12、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门捷列夫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 1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21、不要企图无所不知,否则你将一无所知。——德谟克利特 2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用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23、要想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斯大林 24、向所有人学习,不论是敌人或朋友都要学习,特别是向敌人学习。——斯大林 25、自学,是我们当今造就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周培源 26、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27、情况在不断的变化,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东 28、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29、学习必须和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 30、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