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ppt课件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特征: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经济上:1、商品经济发展,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和西北欧出现,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
2、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所有这些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标志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3、西欧国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建立了殖民地,并与世界各地更多的地方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
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世界市场伴随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不断拓展。
(二)政治上:1、封建专制仍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反罗马天主教会,宗教改革,建立适合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教。
2、外交方面:早期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活动(海外抢劫、奴隶贸易),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3、社会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三)思想文化、科技上:文艺复兴运动:1、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3、促进了近代欧洲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9世纪初)特征:资本主义产生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一)经济上:1、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过程,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2、资本主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
3、随着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的扩大,在英国的冶金、采煤等其他生产领域也纷纷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18世纪中期开始,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二)政治上:走向民主化。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英、美、法走上资本主义道路2、17世纪初开始,英、法、荷等欧洲国家加紧殖民扩张,并开始了殖民争霸战争,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3、英国和欧洲封建国家干涉法国革命、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和维也纳体系(三)思想文化、科技上:走向理性化、科学化。
世界史专题与阶段特征

原因: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开展。②新航路的开 辟。③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代表欧洲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表现:出现了商业革命。远洋商业活动频繁,扩大了世界各地区、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欧洲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 同美洲开场形成严密的经济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 市场上出现;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各大洲之 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严密 的整体。
例:简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决定性因 素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初 步形成的影响有哪些?
形成原因: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资产阶级革命、改革的扩展,欧美 各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迅速开展。②同时,资本主义列强加紧了对外侵 略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殖 民体系初步形成。③火车、轮船等先进交通运输工具使长途运输变得更 加方便,促进经济交流。④自由主义盛行推动了各地区经济交流。 历史事件: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 开展。②这一市场是不平等的,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 夺,给当地带来巨大灾难。③但同时,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 殖民地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观念 ,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开展和社会的进步。④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 间的相互联系,推动世界向整体化方向开展。
二战后:通过马歇尔方案美国资本大量涌入欧洲。影响:①有利于西 欧国家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开展经济,为资本主义经济“黄金时期〞 的到来提供条件。②有利于美国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维护美国的霸 主霸权地位。
世界史阶段特征

世界史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末19世纪初)【阶段特征综述】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成长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手工工场阶段。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1、经济:14~15世纪意大利和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6世纪中期西欧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也逐渐发展起来。
到18世纪中期,虽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但各国占主流的生产方式仍是工场手工业,商业资本仍然控制着生产。
2、政治:16世纪后期发生的尼德兰革命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独立的荷兰成为17世纪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后期,先后爆发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大革命(1789)。
被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
3、思想文化:14~16世纪,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天主教会和封建传统观念,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精神枷锁。
17~18世纪,出现了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从理性出发,在反对教权主义的同时,更批判专制主义,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三权分立等新思想,它不仅解放了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
古典主义文学和艺术。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建立。
4、国际关系: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殖民主义者加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
17世纪开始,荷英法等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肆进行殖民扩张,展开激烈的争夺殖民地和殖民霸权的斗争,英国后先打败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

(简化版)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全球现代史阶段特征(简化版)一、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 经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机械化生产取代手工业生产,大规模工厂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
2. 科技:蒸汽机、纺织机械等机械化生产工具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科学方法的确立。
3. 社会:城市化加速,农民成为城市工人,社会分工明确,阶级差距加大,贫富分化明显。
二、帝国主义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1. 政治:殖民地体系的建立,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统治者追求殖民地资源的控制。
2. 经济:殖民地资源的开发和剥削,商品经济全球化,贸易关系密切,资本主义国家对非洲、亚洲和美洲的殖民地形成控制。
3. 文化:欧洲文化通过殖民地传播,原住民文化受到冲击和改变,混合文化产生。
三、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 政治:两次世界大战重塑了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势力削弱,多个新国家的建立。
2. 经济:战争推动了科技进步和工业生产,军需工业得到发展,国际贸易受阻,经济恢复困难。
3. 社会:战争带来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流离失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妇女地位提升。
四、冷战与全球化(1945年-1991年)1. 政治:冷战时期,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阵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峙,核武器威胁国际和平。
2. 经济:全球贸易和经济关系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出现和扩张,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3. 科技:科技革命带来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促成了全球信息共享与交流。
五、当代全球化时代(1991年至今)1. 政治:冷战结束后,全球多极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与跨国组织的作用日益增强,国家间的利益纠葛加剧。
2. 经济:全球化加速,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和依存,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3. 环境:全球资源消耗加剧,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灾难的出现。
世界现代史阶段特征

整 体
战后美国 主导的资
世 本主义经
界: 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 系(布雷顿森林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整体世界 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趋势大大加强。
第二阶段: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 发展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 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 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 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 界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战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越出一国范围,在 东欧、亚洲建立。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针对其弊端,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都失败 了。90年代,苏东剧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遭受了重大挫折。
亚非拉地区
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但大多数国家 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现代化的启动仍 举步维艰。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对稳定)
法西斯主义与二战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反动, 在20世纪上半期表现为两次世界大战和 法西斯主义,特别是法西斯主义,是人 类历史的大倒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和深刻的教训。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制度
滞涨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式缓解私人垄断无法解决的矛盾,使生产关系较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 使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黄金时 期”,大量福利国家出现。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 打击下,发达国家相继陷入“滞胀”状态,各国
【精品】世界近代史工场手工业时期阶段特征二轮复习精品课件

---476年西罗马帝国时期
---1453年东罗马帝国时期(拜 占廷帝国)
2、476年—1500年中世纪 政治: ①蛮族国家纷纷建立
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843年《凡尔登条约》 (法、德、意形成) 盎格鲁·萨克森人---英国
②封建领主残酷压迫农奴
③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和军事上的骑士制分封制盛 行,教权与俗权两大系统的长期争夺和割据势力间 无休止的火并,到10世纪时君主国兴起,王权走向 加强,十四、十五世纪君主专制才形成。 ④基督教会成为最大封建主集团,教权高于王权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概念: 指十七、十八世纪欧美发生的那些埋葬封 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具体
特点: 指英美法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发生时间早,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 义经济不够强大
②由大资产阶级领导;以城市市民为主力,资产 阶级与新贵族和人民结盟反封建 ③反复动荡
④任务埋葬封建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君主专 制、封建等级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私 有制、资产阶级代议制)
影响 十八世纪中期、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4)对早期殖民扩张掠夺认识 ①时间②国家③目的④方式
⑤评价 a进步说
b灾难说
b客观说
a进步说(对欧洲对殖民国家)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 b灾难说(对亚非拉殖民地国家) 掠夺财富、种族灭绝、黑奴贸易、贫穷落后
c客观说(对世界)打破了、拓展了、促进了、
(二)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政治阶段特征:
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并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
②欧美相继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荷、英、美、 法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纷纷通过立法的手 段,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制度在西欧、北美开始确立。
世界近现代史阶段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手工工场阶段: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
义成为历史发展潮流,但封建主义仍旧占统治地位。
1、资本主义兴起阶段:14、15世纪—16世纪(向工 业文明迈进) 经济: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生产关系变化) 产生并发展,欧洲原始资本积累和商品需求增加。 对外: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 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政治;资产阶级产生,反映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兴起,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 教的势力,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族文化教育 事业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反映了资产阶级精神领域 提倡人文主义,解放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开启工业文明大门)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集中手工工场阶段),重 商主义.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资金、市场、劳动力、 技术) 对外: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第一次殖民主义高潮。荷兰 被称为‘海上马车夫”、英国通过商业战争和掠夺、奴隶 贸易。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殖民霸主,成为“日不落帝 国”。 政治: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日益壮大 的资产阶级开展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政治革命, 先后确立了不同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 思想: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 化革命运动,核心内容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提出了 天赋人权说、三权分立说、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描 绘了未来国家制度的蓝图,对欧洲、亚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以科技为先导,以垄断为组织形 式,以重工业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
(三)电气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文明 的纵深发展
政治:垄断经济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家的职能进一步扩大。资本主义制度日趋成熟,民主制度日 益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但各国政治发展不平衡:一 类:政治民主制度较健全,如英法美。另一类政治专制主义传 统较浓厚的国家,如俄德日,但也有不同程度的民主化。
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

界)
总特征:西欧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政治:从社会形态看,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的历史;从文明发展的进程看,是农业文明与工业
文明之间的过渡时期;从世界面貌变化的角度看,是
人类由隔绝逐渐走向联合的历史。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 命”,
总特征: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逐步确立,欧 美国家主导世界。 政治:(1)英、美、法、德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 改革或王朝战争的方式走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各国 最终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这两种政体的核心 特征是代议制民主。从此,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 发展的重大进步。(2)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探
究
规 范 解 题 策 略
精品课件
阶段特征综述
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4、15世纪—18世纪末) 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 造世界。 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 会向近代社会迈进(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经济上:16世纪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伴随 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资产阶级将 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人类历史开始向工业文明迈 进。 2.政治上:英国和美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了资 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
精品课件
(4)生物进化论影响深远;工业革命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科技成果。 (5)文学艺术领域,19 世纪初,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 景下,浪漫主义文学产生; 19 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贝多芬将古典音乐推向 新的高峰又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19 世纪 70 年代印象派 绘画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关系:两极格局(杜多极化趋势(欧洲联合、日本崛起、 不结盟运动、中国发展、美国、俄罗 斯)
战后,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开始凸显,“冷战”、 两极格局开始。从60年代开始,欧共体、日本、 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90年代初,两极崩溃,“冷战”局面结束,世界 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但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中, 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
福利国家制度
滞涨危机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 式缓解私人垄断无法解决的矛盾,使生产关系较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成熟期, 使5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黄金时 期”,大量福利国家出现。1973年在石油危机的 打击下,发达国家相继陷入“滞胀”状态,各国
整 体
战后美国 主导的资
世 本主义经
界: 济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 系(布雷顿森林 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区域集团化
欧洲一体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亚太经合组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合作组织迅猛发展,整体世界 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 趋势大大加强。
科技文化:
相对论和量子论
现代主义流派(文学、美术、音乐)
1927年有声电影1935年彩色电影
1925年发明电视
1929年英国播送世界第一个电视节目
先进的科技成果被应用于军事;现代主义艺术 流派盛行,日益通俗化、大众化,在世界广为 流传;社会主义和亚非拉文学成就辉煌。影视 艺术产生发展。
第二阶段:整体世界的扩展(1945年--至今)
第二阶段:二战后,世界现代化进入稳定 发展时期。两种制度从冷战相持到和平竞 争、相互借鉴,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 进。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经济全 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加速,政治上两极格局 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都推动着整体世 界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二战后,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越出一国范围,在 东欧、亚洲建立。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针对其弊端,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改革,但都失败 了。90年代,苏东剧变,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进程遭受了重大挫折。
世界现代史 总体特征: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 发展的历史。纵向主线是现代化的发展,资本主 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现代化 模式并进。横向主线是世界朝着整体化大步迈进。 经济文明:两种现代化模式并进,资本、商品、 技术、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日益频繁,参 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增多。 政治文明:到60年代末世界格局明显表现出由两 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走向,整体世界的国际关 系出现民主化趋势。 精神文明:多元化、理性化、民族化并存的多元 一体的世界文明出现。
俄国十月革命; 社会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俄国十月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而斯大林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利用国家政权 集中资源,迅速推进工业化,但不可能做到 可持续发展,最终阻碍苏联的现代化建设。
资本主义:1929年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大多数资本主义类型现代化国家采取渐进或 改革的方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 干预经济的新时代,影响深远。
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 第一阶段: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并进(1917 年--1945年)
总体特征:20世纪现代化进程在广度和深度上 不断发展。现代化转型期的不适应以及由它引 发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造成了剧烈的 动荡,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正是在 这种动荡中,实现了适应性调整,取得了现代 化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世界现代化全面稳定 发展的基础。
亚非拉地区
民族民主运动持续高涨,但大多数国家 仍处于殖民统治之下,现代化的启动仍 举步维艰。
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对稳定)
法西斯主义与二战
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曲折和反动, 在20世纪上半期表现为两次世界大战和 法西斯主义,特别是法西斯主义,是人 类历史的大倒退,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 灾难和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