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学习要点(精心整理,考前必背)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歌谣和神话。

甲骨卜辞和殷商铜器铭文标志书面文学萌芽。

特点是诗乐舞结合,文史哲不分。

夏商原始宗教文化。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的演变。

先秦文学五大内容:神话诗经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楚辞一、神话《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

山海经包括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

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女娲的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形到人形发展过程。

中国神话蕴涵民族精神?厚德载物(奉献精神、厚生爱民、博大襟怀、大公无私等)自强不息(忧患意识、勤劳勇敢、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等)。

二、《诗经》最早诗歌总集。

收录自商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六篇笙诗有目无辞。

地域北方。

作者包括社会各阶层人士。

春秋之前都是乐歌。

西汉初年,被奉为经典。

根据音乐的特点来分风、雅、颂三部。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分为大小雅。

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作者是社会各阶层。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为周、鲁、商颂。

风多为春秋时期作品,采自民间。

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

《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隔句押韵。

结集有三说:采诗、献诗、删诗说。

四家诗:汉代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说的合称。

前三家为今文,后一家为古文。

后汉郑玄为毛诗作笺后,齐鲁韩三家诗亡,毛诗独存。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一、抒情言志。

使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现实主义。

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三、比兴手法。

赋、比、兴艺术开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四、体裁结构、语言艺术。

四言诗创作;四六句基本句式。

古人用“温柔敦厚”四字评《诗》,这是中国儒家的传统诗教。

规定怨刺必须“温柔敦厚”,“止乎礼义”,“怨而不怒”,不允许尖锐地揭露批判,因而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又常常起着消极的作用。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一、知识要点1、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

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

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

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

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

战国时期的文学,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

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

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

《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

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

《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

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1.戊戌变法与维新思潮: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新式教育、科学技术以
及现代文化的鼻祖。

在这个时期,一批新知识分子开始倡导西方思想和科学,并提倡变法兴学。

二、五四运动与思潮:
1.爱国主义与进化思潮: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侵略,提倡民主与科学
的爱国主义运动。

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推崇进步的西方思想与文化,提倡"废黜旧文化,建设新文化"。

三、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
1.抗战文学的特点: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环境,抗战文学强调抗战和
民族精神,对日军的残暴行为进行揭露。

同时也关注人民生活以及艰苦奋
斗的精神。

2.抗战文学的代表作家: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萧红的《生
死场》等作品,都揭示了人民在抗战中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四、社会主义文学与思潮:
1.现实主义文学:1950年代之后,以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现实主义文
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巴金等,他们通过描绘
工农群众的生活,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

2.文化大革命对文学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创作受到限制,
更多的是宣传工具,文学创作倾向于政治和革命。

五、开放以来的文学变革
1.思潮的复苏与文学的多样性: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促使着文学思潮的复苏与多样性。

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
种文学形式开始并存。

2.冲突与思辨的手法:近现代中国文学开始探索自我与社会、个体与
集体之间的关系。

作家以及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一、文学概论:
1.文学的定义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关系;
2.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3.文学的分类、流派和体裁。

二、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1.先秦古籍:《诗经》、《楚辞》等;
2.儒家文化对文学的影响:《论语》、《孟子》等;
3.文言散文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
4.唐代文学的繁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发展;
5.宋元时期的文学:宋词、元曲等的兴起;
7.清代文学的发展:四大奇书、古文运动等;
三、文学批评思潮:
2.古文运动和白话运动;
3.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文学运动。

四、重要的文学作品及其特点:
1.先秦文学的特点:诗经的风格和意境;
2.唐宋诗的发展:具有浓厚的抒情和哲理意味;
3.赋与骈文的兴盛:唐代赋的发展和宋代骈文的兴起;
4.小说的发展与演变:四大奇书和明清小说的特点;
5.戏曲的兴起与发展:元曲的形成和元杂剧的特点。

五、重要的文学人物及其思想成就:
1.孔子及儒家对文学的影响;
2.洪洞赵孟坡和王阳明的文学思想;
3.文天祥和陆游的诗文风格;
4.鲁迅和胡适的现代文学思潮。

六、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问题:
1.文学文本的研究方法;
3.文学思潮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和影响。

要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深入研究每个阶段和每个重要作品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并结合其社会、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因此,这些知识点只是一个指导,具体的学习还需要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来进行深入研究。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学史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原始文学时期原始文学时期是指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初期,这一时期主要是以神话、宗教文学和口头文学形式存在的。

《诗经》记载了先秦时代周朝的社会生活,也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部分。

《诗经》中的《国风》体裁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而《小雅》和《大雅》则是以周室及时的典礼进行文学表现的。

《易经》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艺术文学著作,以占卜为载体,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宇宙观和生活态度。

二、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先秦文学最为繁荣的时代。

此时期产生了诗、楚、吴、越、齐、鲁六国间的文学交流,这些作品被称为《楚辞》、《国风》和《王者之风》。

这些篇章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繁荣时期的文学特色和审美趣味,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秦时期还孕育了诸多文学家和作家,如屈原、孔子和老子等。

三、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散文方面。

此时期为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和积累。

《汉书》中收录了许多当时的文学作品,被誉为文学的宝库。

在这个时期,韩非和李斯也成为了两位著名的散文家。

除此之外,还有《论衡》等一些散文作品,用文语形式回答了许多古代哲学和社会问题。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散文和小说方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期,诗歌成为了当时最为流行和发达的文学体裁。

此时期出现了王之涣、陶渊明、陶潜、谢灵运等一大批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宝藏。

在散文方面,《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其中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韵文、章句、文论等理论问题,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在小说方面,《红楼梦》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小说作品,该作品之后产生了大量的续篇和改编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编? 先秦文学第一章? 先秦文学概说“先秦”指的是秦统一之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初期三个阶段。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二者均是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原始诗歌具有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特征,原始神话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开端。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古经、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蕴涵着一定的文学因素。

3.掌握先秦散文的主要形式是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是史官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渐进产生并成熟起来的。

历史散文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此外,《逸周书》也是一部类似《尚书》的史籍。

孔子编着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编年体史书之祖,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

二书体现了早期历史散文的特征。

(2)第二阶段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为突出的著作。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二书标志着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战国策》也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

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诸子散文是在先秦理性精神觉醒的背景下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形成并繁荣起来的。

诸子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老子》为代表。

《论语》以语录体的形式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和活动。

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高超的语言运用水平上。

《墨子》是一部墨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的汇编,反映的是墨家学派所代表的小生产者的思想。

其艺术特点是文质意显,富于逻辑性。

《老子》基本上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它以玄深的哲理思辩和精妙的诗一般的语言相结合,显示着独特的艺术风格。

(2)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

《孟子》孟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反映了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面貌。

《孟子》的散文体现着语录体向专题性论文的过渡,其突出的文学成就在于高超的论辩艺术。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亦是道家的又一部经典。

其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之中,奇妙的构思、汪洋恣肆的语言、浪漫的风格,都体现了在诸子散文中的独特地位和辉煌的文学成就。

《庄子》对对话体有所突破,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

(3)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为代表。

《荀子》一书多为荀子自作,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是儒学的进一步发展。

其文章多为结构严谨、论说周详的专题性论文,标志着先秦说理散文进入了完全成熟的阶段。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文章峭拔锋锐、质朴无华,体现着法家文章的基本特色。

《吕氏春秋》是吕不韦集门客的集体创作,体制宏大、内容博杂、兼收并蓄是先秦学术思想的一次大规模的总结,也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4.先秦诗歌的概况:先秦诗歌在北方文化中产生了《诗经》,在南方楚文化中孕育了楚辞。

《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和朴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巨大的艺术魅力,并以经学的地位和传播方式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

楚辞与《诗经》不同的均是文人的个体创作,并出现了以屈原为代表的南楚作家群,揭开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篇章。

楚辞的浪漫精神、自由的形式、华美的词采以及艺术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经久的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学精神的源头之一。

第二章? 神? 话?一、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3页。

)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它的意蕴。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

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2.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

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

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3.反映战争的神话。

如“黄帝擒蚩尤”、“炎黄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刑天与帝争神”等。

这类神话曲折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民族或部族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4.发明创造的神话。

如燧人氏钻燧取火、神农尝百草、后羿作弓、仓颉造字、后稷种植五谷、伏羲发明八卦等。

这类神话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的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活动。

三、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1.神话的创作具有集体性和口头性的特征,是集体意识的反映。

2.神的形象多是人兽合体,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的结果,往往也渗透着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意识观念。

3.艺术形象的创造往往采用幻想化、夸张化、理想化和集中化的艺术手法,具有不自觉的浪漫主义的特征。

4.中国上古神话的情节一般都很简单,完整的故事不多,多是零散的片段式的叙述和描写。

5.神话的思维方式具有神秘的互渗性、象征性、隐喻性、具体性和形象性。

?[作品讲读]一、《鲧禹治水》1.本篇选自《山海经·海内经》,是一则英雄神话。

鲧禹治水以神话的形式反映了远古人民同自然灾害的斗争。

鲧禹是传说中夏部族的两位著名的首领。

鲧禹与天帝的关系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神沟通的意识。

帝的出现已经倒了氏族社会晚期或阶级社会的初期。

对鲧的牺牲精神和禹的治水业绩的赞颂,体现了英雄崇拜意识和积极的人生精神,也是对远古人民劳动成绩的艺术概括。

2.此则神话的艺术特征:首先,现实生活与神话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幻想性与真实性相统一。

其次,将传说中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将人神化是神话常用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之一。

二、《女娲补天》1.本篇选自《淮南子·览冥训》,但女娲的神话传说在先秦就已出现了。

女娲是创丗女神、女始祖,也是同自然斗争的英雄。

神话曲折地反映了远古人类征服神话的理想,以及对自然现象的幼稚的理解与探索。

2.这则神话以简洁而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惨烈的场景和女娲补天的壮美奇异的景象。

神话虽是后人的记录,但形象的神异性、具体性,仍体现了原始神话基本的艺术特征,即形象化、幻想化。

正如马克思所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于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三、《黄帝擒蚩尤》1.本篇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

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上古传说时期部族之间的战争。

二是残留着巫术意识,即交战的过程并无刀光剑影的实战,而是各自驱神斗法。

2.这则神话的艺术特点是神化的色彩十分浓重。

战争的双方驱使着各种神灵而进行战斗,尤其是斗法的情节写得惊天动地。

这种虚幻的情节与神力法术的施展,对后世志怪小说、神魔小说都有一种原型精神上的影响。

第三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概说?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雅、颂多为贵族的作品,风多为民间的作品。

《诗经》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

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那一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被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二、《诗经》的集结与成书。

旧说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古代的乐官在集结与整理、加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后编定在春秋时期。

三、《诗经》的分类与编排。

《诗经》按音乐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十五国风是按各诸侯国或地域编排的。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雅”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乐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大部分产生在黄河流域,少部分涉及江汉流域。

四、汉代的传《诗》学派有四家:齐、鲁、韩“三家诗”和“毛诗”。

“三家诗”属今文经学,后均失传,唯存《韩诗外传》。

“毛诗”属古文经学,独传至今,即今本《诗经》。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一、《诗经》思想内容及其大致的分类:1.颂诗。

《商颂》、《周颂》、《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内容多是颂扬祖先功德,亦有祭祀神灵祈求降福等。

《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也是一组歌颂周人先公、先王的颂诗。

但同时又是反映周族由始祖后禝到公刘、古公亶父直至文王、武王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史诗。

2.怨刺诗。

这类诗多产生在王室衰微、政治昏乱的西周末东周初,所谓“变风”、“变雅”即是这类诗。

如《大雅》中的《荡》、《抑》、《瞻卬》、《召旻》、《民劳》、《板》等;《小雅》中的《北山》、《十月之交》、《正月》、《巷伯》等;《国风》中的《魏风·伐檀》、《秦风·黄鸟》、《墉风·相鼠》、《北风·新台》、《陈风·株林》等。

这类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批判精神。

3.婚恋诗。

这类诗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体,反映了那一时代的婚恋观念、情感体验,以及家庭、婚姻生活状况。

如《周南·关雎》、《召南·野有死麕》、《郑风·溱洧》、《将仲子》、《子衿》、《卫风·木瓜》、《北风·静女》、《秦风·蒹葭》等,都是这类诗中的优秀作品。

反映家庭、婚姻的诗歌以《邶风·谷风》和《卫风·氓》写得最为出色。

4.农事诗。

周代社会以农业经济为主体,酿成了重农的文化传统,因此也直接反映在诗歌中。

如《周颂》中的《臣工》、《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以祭歌的形式反映出周人的农业生活和重农意识。

《小雅》中的《甫田》、《大田》,以及《国风》中的《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豳风·七月》等亦属此类。

《豳风·七月》是农事诗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品。

5.征役诗。

战争和徭役也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存在,也被直接地反映在诗歌中。

如《秦风·无衣》、《唐风·鸨羽》、《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小雅·采薇》等,其中后两篇是这类诗歌的最优秀之作。

此外,战争也给妇女造成思念的痛苦,因此思妇诗也随之而产生。

其中《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是这类诗中较好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