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人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在一定期限内将自有或管理的土地承包给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业企业等进行经营、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并以合同约定的方式获取相应的租金或经营收益的一种经济行为。

在我国,土地流转作为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土地流转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随机抽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对土地流转的态度、意愿以及存在的问题。

2.实地走访:选择一些农村地区,对已经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收益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困难。

3.专家访谈:请相关专家对土地流转政策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四、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土地流转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大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持积极态度。

他们认为流转后既减轻了自身的负担,又能增加收入。

然而,也有一部分农户对土地流转持消极态度,他们担心土地流转会剥夺他们的土地使用权,同时也担心土地流转会导致土地无法回收。

此外,还有一些农户表示对土地流转政策了解不足,存在误解。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一些已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经营状况良好,收入也有所增加。

他们通过流转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产量和质量。

然而,也有一些农户反映流转土地后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益,他们表示流转土地后面临的管理和市场风险较大,同时流转土地的租金也相对较高。

通过专家访谈,我们得知当前土地流转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流转土地的法律保障不足、租金制定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

专家建议应加强流转土地的合同管理,加强土地的监管和评估工作,完善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确保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五、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知土地流转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期,根据县委维稳办《关于对农村承包土地私自流转引发不稳定问题开展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我乡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乡辖7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2137户,农业人口7202人。

**年末,全乡实有耕地面积8235亩,占总面积的2.4%,其中:承包田面积1767亩,承包地面积6468亩。

各村耕地面积情况:富厚村1002亩,富和村1421亩,富强村986亩,富康村1664亩,双江村1058亩,五星村669亩,赵院村1435亩。

根据调查统计,全乡有16户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他人,涉及57人,土地面积67.39亩。

流转原因主要是举家搬迁、缺乏劳动力、投亲靠友等多种因素。

二、土地流转的特点我乡的土地流转呈现出以下特点:(1)大部分是农民相互间自发流转。

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大多为口头协议,不申请、不登记、不报告,一般是形成事实了,村、组才知情,缺少契约和约束。

(2)部分农户全家离开当地从事二、三产业,或到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生活,将自己的房屋出售,一并把土地转让给耕地少人口多的农户耕种。

(3)流转形式单一。

全乡土地流转基本上为转包、转让,没有能代表土地流转向高效设施农业或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的。

(4)土地转包、转让价格不一,土地年租金一般以农产品实物折算,一次性转让的土地转让费也因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级等各不相同。

三、存在的问题**乡私自流转土地的情况大多发生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前,有少数已在第二轮土地承包时,通过变更土地承包证将流转程序合法化。

而没有变更承包证的,基本也已约定成俗,多年来很少产生争议。

全乡因为流转行为不规范,出现矛盾纠纷的有2件,一件是赵院村五组叶映茂与叶映沛关于土地及赡养老人等方面的纠纷,一件是富康村五组李从珍与李翠莲涉法涉诉土地纠纷。

这两件较为典型的案例,具体情况是:1、**年4月,叶映沛之女叶淑芳以“农村边界纠纷多,政府部门不作为”为主要内容信访至县委书记信箱,我乡进行调查处理发现,反映的赵院村五组土地争议问题,实际是叶淑芳的父亲叶映沛与其大伯叶映茂买卖房屋并流转承包土地后发生的遗留问题。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汇编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汇编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汇编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土地流转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最新最全的范文请来,为您提供专业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下面(篇一)按照市委安排,市政协组成了以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才为组长的专题调研组,就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期间,调研组先后到县(市)区实地考察了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召开了多次专题研究会,外出到安徽省潜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等地学习考察,现形成此报告。

一、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经验我市共辖1175 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 820 万亩 , 家庭承包耕地面积 681 万亩。

** 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为 355 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 53%,比上年同期增加 95 万亩,流转面积位居全省首位。

在全市流转的 355 万亩土地中,有组织地进行土地流转186 万亩,其中,流转给农民合作社111.6 万亩,家庭农场 35 万亩,整村流转 31个。

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主体。

农民合作社流转面积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 60%,家庭农场占有组织流转面积的19%,其中,经营200 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全市达到了281 家。

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认可。

主要体现在: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促进了土地加速流转。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年初专题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吴野松、市长孙轶亲自进行动员部署,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中心工作来抓。

市农委就土地流转工作专门下发了两个指导性文,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突出了工作重点,在每个县(市、区)分别选择一个乡(镇)进行土地确权试点。

调兵山市土地流转工作抓得早,** 年就召开了全市土地流转工作会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3 个专业合作社给予了每社 5 万元的奖励。

铁岭县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土地流转对接会议,召集各村干部、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进行了土地流转供需对接。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xx月份,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就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展开专题调研,先后深入马陵山、时集、棋盘等镇,走访50多家农户、部分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召开了座谈会,就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一)基本情况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小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逐年增加趋势,土地规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

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土地流转30.79万亩,约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32.xx%,其中以出租形式流转的有13.93万亩、以转包形式流转的有9.82万亩、以转让形式流转的有0.22万亩、以互换形式流转的有0.7xx万亩、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形式流转的有5.31万亩,涉及农户约58360户。

2022年,全市计划流转土地约为2.8万亩心得体会。

(二)积极作用一是增加了流转双方经济收入。

对农户而言,把自家承包地流转出去,一方面可以获取土地租金,另一方面可以摆脱土地束缚,从事各类务工项目增加收入,相较于单纯种地年收入,家庭收入增长明显。

对承包大户而言,不论是种植经济作物还是种植常规农作物,其收入效益都是过去数倍,有效加快了致富步伐。

二是促进了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各镇(村)所流转的土地,大都是以各种特色农业生产经营为主。

例如棋盘镇马陵山“五花园”瓜果花木园区,时集镇白石村、山东村的水蜜桃种植园,马陵山镇十里长沟果蔬带,高流镇8xx2xx西瓜种植区,邵店镇花卉苗木种植区,阿湖镇大棚葡萄园区等等,逐步形成了规模化发展态势,成为各镇(村)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的典型示范。

特别是我市的美丽产业和甜蜜产业已形成特色并初具规模。

另外,土地的规模化流转,还有力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

目前,我市8个农业产业园区经过提档升级,农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最新)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最新)

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土地流转调研报告**县是**市东北部与重庆市**交汇的山区农业大县。

全县总面积25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6万亩),大部分海拔在700至900米之间,90%的地区属溶岩地貌,地表破碎,山河纵横;250以上坡地占总面积的44%,250以上的坡耕地占总耕地的27.3%;活土层厚度低于15cm的耕地占总耕地的60%,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占境内现有耕地的30%。

因此,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分工分业趋势的不断加剧,已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形成的承包耕地面积少、地块分散、农村劳动力离家难离土等问题逐步凸现,如何在坚持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和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前提下,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是摆在各级党政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试图通过调研全县土地流转的现状,搞清影响土地流转的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县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及成效近年来各级政府和农户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采用互换、转包、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他人耕种。

早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初期,全县就有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当时,主要是在农户之间为便于耕作进行的承包经营权流转(互换、转包),流转范围小面积少。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面积大、规模化的趋势。

(一)流转现状1、县乡党政高度重视土地流转。

全县上下把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作为落实农村土地政策、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措施,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本文主要调查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了村民对流转土地的态度以及流转土地的效果和问题。

调研结果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村级土地流转可以缓解农民的土地贫乏现象,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但是,土地流转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土地承包权的规划不够明确、农村土地的流转价格不够合理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希望对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良性有序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村经济,土地承包权,流转价格,效益问题,政策建议一、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尤其是土地流转问题的逐渐普及,农村土地流转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据统计,中国农村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是以承包形式流转给农民的。

而近年来,随着农村一部分人口被城市所吸纳,村庄土地的浪费越来越严重,不少农民遇到土地流转的首要问题。

同时,农村土地流转源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农民也积极响应,土地流转的规模不断扩大。

因此,本文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探讨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具体表现。

二、实地调研结果(一)村民对土地流转的态度在实地走访中,我们采访了一些村民,询问他们对于土地流转的态度。

大多数村民认为,土地流转是好事,可以使土地得到更好的管理,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益。

同时,土地流转也可以降低农民的耕种成本,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

但仍有少数村民认为,土地流转将导致土地的荒滞和面积的缩小,同时也有部分村民担心土地流转是为了满足城市的市场需求而对农民不利的一件事情。

(二)流转土地的效果和问题实际上,流转土地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带来许多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土地的流转价格不够合理,这导致很多农民在流转的时候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

同时,由于农民对土地流转缺乏了解,也导致很多农民难以得到流转土地的好处。

此外,从管理角度来看,土地的流转价格也需要进一步规范。

大竹县土地流转的调查报告

大竹县土地流转的调查报告

大竹县土地流转状况的调查报告近年来,大竹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尤其是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重要的是创新经营农业体系,激活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土地流转的推进,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我县按照市局的统一安排和布署,对全县的部分土地流转调查户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此次调查,共访问40户流转土地的农户。

调查对象分布在 11 个乡(镇),调查流转农户现有人口168人。

在调查流转农户中,流出土地调查户30户,人均耕地0.97亩;流入土地户10户,人均耕地28.9亩,其中有两户为专业合作社。

二、土地流转现状我县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农业生产用地的集体所有权、家庭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分离,为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土地流转规模增大近年来,随着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幅度转移,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越来越大。

截止2012年我县调查乡(镇)农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8.73 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6 %,其中农户与专业大户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 4.11万亩,占农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7,.1%;农户与联户经营户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0.27万亩,占农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1%;农户与家庭农场间流转土地面积达到0.46万亩,占农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的5.3%;农户与专业合作社间的流转土地面积达3.89万亩,占农户土地流转总面积的44.6%。

(二)土地流转组织多样专业大户、联户经营、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是农民土地流转的四种重要组织形式。

1、专业大户、联户经营(两户以上农户联合)是流转或代种耕地20亩或流转荒山50亩以上。

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565户,专业大户个数为484户,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的85.7%,联户经营24户,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的4.2%。

河南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河南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河南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根据河南省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调研结果和分析:
1. 流转面积持续增加:在调研期间,河南省土地流转面积持续增加,尤其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流转和农户自愿流转。

这主要受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因素的影响。

2. 流转主体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外,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非农业经营主体也参与土地流转经营,形成了多元化的流转主体格局。

3. 流转形式多样化: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长期租赁、短期承包、合作社承包等多种形式。

其中,长期租赁和合作社承包占比较高,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4. 土地流转效益显著:调研结果显示,土地流转对农民增加了土地经营规模和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流转土地的专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推动了农民收入增长。

5. 存在问题和挑战:尽管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长,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流转土地规模小、流转市场不规范、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

6. 政策建议:为促进土地流转的稳定发展,调研报告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流转主体培育、加强土地流转的监管与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

总之,河南省土地流转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土地流转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

近年来,××县积极组织实施和谐有序的土地流转,从土地上释放出了新的生产力,有效破解了因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徘徊不前的困局,悉心培育了蔬菜、玉米、甜菜、奶牛、林果、牧草6大特色农业基地,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困惑中的抉择××县共有可耕地面积116万亩,曾是全国523个粮棉生产大县之一。

得益于土地面积广阔、水利条件优越等自然优势,农村联产责任制后,××县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183577万元,比1980年的3311万元增长了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602元,比1980年的135.7元增长了19倍。

这一时期,××县的农业由自然生产迈进了产业化经营,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却出现了徘徊甚至萎缩,农民增收缓慢的现实与周边产煤大县的快速崛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一段时间,全县被一股“农业悲观论”笼罩着,不少人认为××县农业发展的潜力已经挖尽,对“农业立县”这个根本产生了怀疑,发展农业的信心开始动摇。

面对困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认真反思,认为造成本县农业发展的“瓶颈”和农民增收的“拐点”问题,主要是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不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其中根本症结还在土地的分散经营上。

事实也是这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后的第一轮土地承包,实行的是按人头按劳力按土地等次划分,
切块分割太碎,大块土地三五亩,小块土地六七分,机械化操作展不开,规模化生产更谈不上。

1995年二轮承包的时候,因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全县基本上又维持了一轮承包的状态,土地严重分割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变。

面对这一现状,农民自发开始了土地流转,初步显现出积极的作用,在总结农民自发土地流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从xx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形成共识,在推进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战略中,规划了蔬菜、玉米、甜菜、奶牛、林果、牧草6大规模化特色产业基地,把注意力和着力点放在破解土地分散经营难题上,开始了持续有效的土地流转探索。

党政主导市场化流转
新产业撑起新农村
通过土地的大规模合理流转,为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实现了四个增强:一是“统”的功能得到了增强。

全县在种植基地建设中,规模化发展蔬菜面积30万亩,发展高产高效玉米面积42万亩,发展林果带面积10万亩,发展甜菜面积7万亩,发展优质牧草地9万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优势基地,顺利推行了无公害栽培、机械化作业、农资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防病除害、信息指导、市场流通等方面的统一服务,由规模优势升级到了产业优势。

特别是蔬菜基地,无公害栽培面积就达到了16万亩,青椒、
架豆等4个主要菜种以“××州绿”注册,获得了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销路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在奶牛基地建设中,推行了统一规划牧草地、统一建设健康养殖小区,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47个、奶站95个,奶牛养殖总量达到了4.1万头,成为全省第二奶牛大县。

规模化的健康养殖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益,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在今年的奶业危机中,全县奶牛业不仅没有受到大的冲击,还借助规范整治行动,实现了进一步健康发展。

二是“分”的功能得到了增强。

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生产,带动了各类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产业分工,农产品加工储藏、中介营销、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业等相关产业迅猛兴起,一大批农民脱离土地,进入了新的创业领域。

目前,全县以蔬菜加工冷储为主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了60多个,注册的各类行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发展到了260多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了18个,农民经纪人发展到了600多个,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兴起的各类服务门店发展到了1100多家,经营这些产业的农民达到了5000多人,在这些产业中从事各种季节性劳务、服务的农民达到了12000多人,加快了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

三是“争”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农业的发展依赖于持续有力的基建投入,土地流转后的规模化生产,使××县的农业更符合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先后被确立为全省蔬菜基地县、优势玉米基地县和奶牛基地县,得到了各级的重点扶持。

同时从国家风沙源治理、全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等机遇中获得了农业发展的强势投入。

近三年,全县争取到各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
3.8亿元,是2000年到xx年的2倍,农业发展环境和发展能力快速改善提高。

四是“引”的能力得到了增强。

特色产业化的形成,使各地有识之士看准了××县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纷纷前来投资兴业。

近三年,全县引进资金16亿元,落地建成了中粮糖业、雅士利乳业、宏田绿园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极大地丰富了产业化内涵,初步构建了一个“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格局。

XX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
4.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46元,其中蔬菜产业收入12亿元,占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5%。

十七届 ___《决定》出台后,××县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着手研究土地流转的深层次问题,争取抓住中央政策机遇,以更新的举措、更大的动作,把全县显见成效的农村土地流转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促进特色产业上档升级,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