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课件
合集下载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PPT课件

问题:泥沙淤积。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速并变简缓,述泥理沙由易。沉(积。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 因。(6分)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气温年较差小于10°C,海洋性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大陆性特征明显。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2.降水特征: :
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大小
常用术语:多雨、湿润、少雨、干燥、干旱
1.气温特征:
气温高低 常用术语: 高温(炎热)、温暖(温和、凉爽)、寒冷、严寒
低于0°C——寒冷,高于0°C——温和,高于20°C——高温;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炎热) 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温和; 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温差:日较差、年较差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描述某 地区地 形特征 的思路
地势 特征
地形 特征
海拔 地势高低
地面起伏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分布位置
主要地形的分布
特殊的地貌形态 延伸方向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海岸线长短曲直
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 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释
(可持续发 展)协调
人地关系
采取措施
不协调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评 价和预测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速并变简缓,述泥理沙由易。沉(积。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 因。(6分)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气温年较差小于10°C,海洋性显著; 气温年较差大于15°C,大陆性特征明显。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2.降水特征: :
冬夏降水、年降水量大小
常用术语:多雨、湿润、少雨、干燥、干旱
1.气温特征:
气温高低 常用术语: 高温(炎热)、温暖(温和、凉爽)、寒冷、严寒
低于0°C——寒冷,高于0°C——温和,高于20°C——高温;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炎热) 亚热带地区: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温和; 温带地区:夏季高温,冬季寒冷(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温差:日较差、年较差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2020届高考 地理二 轮专题 复习PP T课件
描述某 地区地 形特征 的思路
地势 特征
地形 特征
海拔 地势高低
地面起伏
地形类型及其结构 分布位置
主要地形的分布
特殊的地貌形态 延伸方向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海岸线长短曲直
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 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
释
(可持续发 展)协调
人地关系
采取措施
不协调 环境问题
区域发展评 价和预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共50张PPT)

第八章 西北地域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域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 尔金山以北,主要涉及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旳 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地形、地势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广阔坦荡 旳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河流
因为气候干旱,这里旳河流稀少,多 为内流河、湖,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塔里木河、艾丁湖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旳内流河)
西北地域旳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 尔草原夏季牧草茂 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域旳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域荒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旳沙漠)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山脉对湿润气流旳阻隔
来自海洋旳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域距海较远,而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
难以到达,所以,这里旳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域年
降水量在400毫米下列,超出二分之一旳地域年降水
400mm
B比喻地域
C青藏地域
D西北地域
2.西北地域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3.我国最大旳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B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西北地域旳耕地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 浇灌条件很好旳绿洲、河谷地域旳主导原 因是(B )
A地形原因 B气候原因
黄河水
浇灌农业
A B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地理特征 位置与范围
西北地域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昆仑山-阿 尔金山以北,主要涉及新疆、内蒙古和宁夏及甘肃旳 北部。面积约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地形、地势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中部是广阔坦荡 旳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三山夹两盆”)
河流
因为气候干旱,这里旳河流稀少,多 为内流河、湖,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塔里木河、艾丁湖
外流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中国最长旳内流河)
西北地域旳原景观
内蒙古东部呼伦贝 尔草原夏季牧草茂 盛,牛羊成群。
西北地域旳荒漠草原景观
西北地域荒漠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大旳沙漠)
胡杨及胡杨林景观
地势: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山脉对湿润气流旳阻隔
来自海洋旳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中国地形图
中国地形图 四大地理区域
西北地域距海较远,而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
难以到达,所以,这里旳降水比较少,大部分地域年
降水量在400毫米下列,超出二分之一旳地域年降水
400mm
B比喻地域
C青藏地域
D西北地域
2.西北地域河流少,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复杂多样 B植被稀疏
C降水少
D海拔高
3.我国最大旳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 B )
A准噶尔盆地
B塔里木盆地
C柴达木盆地
D四川盆地
4西北地域旳耕地作业主要分布在水源及 浇灌条件很好旳绿洲、河谷地域旳主导原 因是(B )
A地形原因 B气候原因
黄河水
浇灌农业
A B
天山山麓 河西走廊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环境人教版(共20张PPT)

读图,比较非洲刚果河AB段和亚洲河流的流向差异,说明原因。
A B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刚果河AB段流向:呈向心状
亚洲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状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知识总结
1No 描述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一般方法: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04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分析三者的关系
1.地形影响气候 2.地形影响河流 3.气候影响河流(水文)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1.地形影响气候( 地 形 影 响 了 气 候 的 类 型 、 特 点 、 分 布 )
读北美洲地形图,描述北美洲的 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地势起伏较大, 东西高、中间低。 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 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 山地和高原。
描述气候的特点
02
知识框架
单一或复杂多样
气 气候类型的构成 哪种气候类型面积大
候 特
有无独特、显著的气候类型
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格局
•
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 竟是与 群体相 通的, 所以个 体的理 解中也 有普遍 性。理 解作为 现实的 行为具 有通向 实践的 品格, 艺术品 正是通 过理解 走向现 实,并 在生活 中发挥 作用的 。不是 别的, 正是理 解擦亮 了艺术 品的生 命之光 。
•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 子”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 子”字有 着鸟飞 形象的 暗示, 成为一 个表现 生命的 单位。
A B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刚果河AB段流向:呈向心状
亚洲河流的流向:呈放射状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知识总结
1No 描述区域地形、气候、河流特点的一般方法: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04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分析三者的关系
1.地形影响气候 2.地形影响河流 3.气候影响河流(水文)
人教七年级地理下册课件亚洲的自然 环境人 教版(共 20张PP T)
1.地形影响气候( 地 形 影 响 了 气 候 的 类 型 、 特 点 、 分 布 )
读北美洲地形图,描述北美洲的 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地势起伏较大, 东西高、中间低。 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 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 山地和高原。
描述气候的特点
02
知识框架
单一或复杂多样
气 气候类型的构成 哪种气候类型面积大
候 特
有无独特、显著的气候类型
点
气候类型的分布格局
•
6.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 个体毕 竟是与 群体相 通的, 所以个 体的理 解中也 有普遍 性。理 解作为 现实的 行为具 有通向 实践的 品格, 艺术品 正是通 过理解 走向现 实,并 在生活 中发挥 作用的 。不是 别的, 正是理 解擦亮 了艺术 品的生 命之光 。
•
7.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 用字的 结构来 表达物 象的结 构和生 气勃勃 的动作 ,使写 的字成 为一种 表现生 命的艺 术。元 代赵子 昂写“ 子”字时 ,先习 画鸟飞 之形, 从中吸 取对生 命形象 的构思 ,使“ 子”字有 着鸟飞 形象的 暗示, 成为一 个表现 生命的 单位。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2)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A )
本
讲 ①太阳辐射差异 ②大气环流影响 ③距海远近不同 ④地
栏 目
形差异
开 关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1)题,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但仍是南
高北低。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最北端在零下20℃以下,南部
海南岛为热带气候,温度在15℃以上。第(2)题,我国东部是
开 关
南暖北寒、南北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
温差大;漠河最 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
冷;1月0℃等温 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
冬季 线大致经过青藏 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
高原东部边缘, 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
东至秦岭—淮河 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
一线
北方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栏 目 开 关
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 土地面积增长快 (3)问题草场资源普遍超载
→“依开法源管”理与“节流”
森林资源减少
建设和保护
次生盐碱化、耕地减少等
区域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课件
基础知识·自主学习
第1讲
4.矿产资源
(1)基本特征:分布广泛,相对 集中 。
形成全国性的重要矿产基地
(2)资源利用造成了不同地区间矿产资源的流通交换,
C.X2
D.Y2
(2)两河海拔在1 000~2 000米河段水温变化幅度 ( )
本 A.2月长江大于黄河
B.2月长江小于黄河
讲
栏 C.7月长江大于黄河
D.7月长江与黄河相近
目
开 (3)河流水温变化与其流经地区的气候相关。Y河甲河段冬夏
第04章综合自然区划详解精品PPT课件

一.双列系统
双列系统:各级地带性单位和非地带性单位并列的等级系统,即两 个并列的等级系统:
地带性单位:自然带﹣自然地带﹣自然亚地带﹣自然次亚地带 非地带性单位: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亚地区﹣自然小区
(一)地带性区划单位等级序列
1.自然带:地带性区划最高级单位,但有分歧:
伊萨钦科和格里高利耶夫:基本热力带(否认) 我国多数地理学者: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整个自然界的影响(赞成)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1959年):不是区划的一级单位,作为0级单位(折中)
罗开富“草案”(东西两壁) 黄秉维“初稿”(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名称 东部季风大区 西北干旱大区
青藏高寒大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异因素 濒临海洋 深处内陆
新构造
自然地理特征 湿润;平原低山;森林植被
干旱;低高原、中山、盆地; 荒漠、半荒漠
高寒;高高原、高山;草甸草 原、荒漠
2.自然地区
① 自然大区内的次一级非地带性区划单位 ② 划分依据:大洲Ⅱ级大地构造-地貌,湿润程度 前苏联:俄罗斯平原、西西比利亚低地、中西伯利亚台地、远东山
(三)叠置交替单列系统
1.通过双列系统不完全区划单位交替 叠置,从而得出完全综合性的单列 系统区划单位
2.特点 交替使用主导标志进行区域划分 高低级单位之间有等级从属关系 它是带段性单位和省性单位相间排
列的系列,只有自然小区(景观)才 是最综合的单位
总结:单列系统的特点
反映区域综合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性 只进行一个系统的区划研究 区划单位是地带性区划单位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的综合 应用于中低层次的综合自然区划
揭示地球表层客观存在的地域分异规律,深化自然地理理论研究; 揭示一定地域的自然地理综合特征; 全面评价、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服务经济建设。
高中地理课件ppt

3
应用
广泛用于导航、军事、科研、交通等领域。
06
复习题与思考题
中国地理复习题
• 总结词:中国地理的复习题主要围绕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 口与民族、经济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中 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
中国地理复习题
详细描述 1. 列出中国地理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
2. 简述中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
水文特征
介绍中国的主要河流、湖泊和 水资源状况。
中国人文地理
人口和民族
介绍中国的人口数量、民族分 布和语言文字。
历史和文化
介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如古代文明、朝代演变等。
经济和产业
介绍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主要产 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
城市和乡村
介绍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分布, 城市化进程和城乡差异。
华东旅游区
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等地 区,以江南水乡、园林风光等人文 景观为主。
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等地 区,以海岛风光、海滨城市等自然 景观为主。
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等地区 ,以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等人文景观 为主。
西北旅游区
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等地 区,以黄土高原、丝绸之路等人文 景观为主。
环境保护
01
02
03
环境污染
列举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等环境污染现象 ,分析其危害。
生态保护
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组 成和功能,强调生态平衡 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环保法规、环境监测 和环保技术等环境保护措 施的作用和意义。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原则。
区域地理课件ppt

水文差异
不同区域的水文条件不同,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体的分布与特点影响着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 经济发展。
地形地貌差异
各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各异,如平原、山地、高原 、盆地等,对区域内的交通、农业、工业等产生 影响。
土壤与植被差异
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不同,影响 着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
100%
城市与乡村
包括城市、乡村等空间结构,以 及城市群、城市圈等地域组织形 式,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 口流动。
80%
交通与通信
包括交通线路、通信网络等基础 设施,为区域内的人口流动和信 息传递提供必要的条件。
社会经济要素
经济发展水平
包括GDP、人均收入等经济指 标,反映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质量。
循环经济模式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
。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 护和建设进行经济补偿,促进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模式
推广绿色发展模式,促进低碳 、环保、节能的发展方式。
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实现 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和资源优化
配置。
05
区域地理的应用价值
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规划
区域地理研究有助于了解各地的 农业资源、气候、土壤和水源等 因素,为农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和决策支持。
工业发展
通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可以 评估工业发展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 素,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地理研究有助于确定基础设施 建设的需求和优先级,如交通、水 利、能源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经济结构
不同区域的水文条件不同,河流、湖泊、海洋等 水体的分布与特点影响着区域内的水资源利用和 经济发展。
地形地貌差异
各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各异,如平原、山地、高原 、盆地等,对区域内的交通、农业、工业等产生 影响。
土壤与植被差异
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情况不同,影响 着区域内的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
100%
城市与乡村
包括城市、乡村等空间结构,以 及城市群、城市圈等地域组织形 式,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 口流动。
80%
交通与通信
包括交通线路、通信网络等基础 设施,为区域内的人口流动和信 息传递提供必要的条件。
社会经济要素
经济发展水平
包括GDP、人均收入等经济指 标,反映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 平和质量。
循环经济模式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实现资源 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再利用
。
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生态保 护和建设进行经济补偿,促进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模式
推广绿色发展模式,促进低碳 、环保、节能的发展方式。
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实现 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和资源优化
配置。
05
区域地理的应用价值
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
农业规划
区域地理研究有助于了解各地的 农业资源、气候、土壤和水源等 因素,为农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和决策支持。
工业发展
通过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分析,可以 评估工业发展的适宜性和限制性因 素,为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提 供指导。
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地理研究有助于确定基础设施 建设的需求和优先级,如交通、水 利、能源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 依据。
经济结构
高三地理复习课 区域案例分析—地理特征分析 课件(共19张ppt)

工业生产活动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环境等 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 技术、劳动力、政策等
区域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分布 于西部的铁矿石和东部的煤炭产量和出 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的煤铁资源丰富,但钢铁工业规模 很小,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国内钢铁市场狭小;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钢铁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钢铁工业消耗的水量很大,而澳大利亚西部气 候干旱、水资源贫乏; 澳大利亚煤炭集中分布在东部,而铁矿主要分 布在西部,发展钢铁工业交通运输量较大; 钢铁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保护环境。
区域案例分析—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构建区域认知的思维过程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特征 原因
发展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气候 ( 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候特征描述: 1.气候类型 2.气候总体特征 3.气温高低及日变化、年变化 4. 降水总量多少 5.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以及大的地质构造。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⑤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 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 海运的重要港口。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势力强大的)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强, 使得荒漠带向北延伸。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因素:气候(具体分析---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 地形 、 水源 、土壤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环境等 社会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 技术、劳动力、政策等
区域案例分析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物产丰富。分布 于西部的铁矿石和东部的煤炭产量和出 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澳大利亚的煤铁资源丰富,但钢铁工业规模 很小,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国内钢铁市场狭小;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钢铁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 钢铁工业消耗的水量很大,而澳大利亚西部气 候干旱、水资源贫乏; 澳大利亚煤炭集中分布在东部,而铁矿主要分 布在西部,发展钢铁工业交通运输量较大; 钢铁工业污染较为严重,不利于保护环境。
区域案例分析—地理特征分析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构建区域认知的思维过程
在哪里?
有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位置
特征 原因
发展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气候 ( 两大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候特征描述: 1.气候类型 2.气候总体特征 3.气温高低及日变化、年变化 4. 降水总量多少 5.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④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板块的碰撞、挤压和张裂以及大的地质构造。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⑤地质灾害: 主要是指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 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 海运的重要港口。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势力强大的)沿岸寒流减湿作用强, 使得荒漠带向北延伸。
区域特征案例分析
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自然因素:气候(具体分析---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 地形 、 水源 、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