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2.1 口算除法》教案(两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口算除法》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口算除法》篇1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教学目标: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4 8÷2 14÷7 24÷6 35÷7 72÷92、口答(1)70里有几个十?500里有几个百?(2)25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9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3、教师谈话收入课题。
二、教学例11、出示第13页主题图,教师:问根据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运算?2、出示例1。
(1)赵大伯3次能运完60箱,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观察:如用小棒来代替木箱,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
4、如果不分小棒,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结合学生汇报,5、教师板书:这样算6÷3=2 60÷3=206、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三、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 6÷3=2 600÷3=2003、试一试。
360÷6 640÷8四、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五、巩固练习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算理,并能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的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教、学具准备:CAI课件、板书用卡纸、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出示卡片)16÷836÷664÷840÷520×3120×42、口答60里面有()个十。
800里面有()个百。
150里面有()个十。
3000里面有()个千。
二、学习新课1、谈话:今年春节,天气很冷,我们每个家里仍然吃上了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这和运送蔬菜的叔叔、阿姨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请1至2名学生回答)2、它描绘的是农民运送蔬菜的情境,赵伯伯承担运送黄瓜的任务。
他说:“我3次就能运完60箱。
”听了赵伯伯的话,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3、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4、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说算式)5、要解决“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这个问题,算式是60÷3。
为什么是用除法算呢?(边说边板书:60÷3)6、你能根据王叔叔、李阿姨他们的信息各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提问题,说算式)7、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卡纸: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200÷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板书算式:240÷3)8、看看黑板上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来解决。
这就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节课先来学习“口算除法”。
板书课题(一)探究一位数除整十数——例1(1)1、同学们,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60÷3等于多少吗?请把你想到的结果告诉同桌小朋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这个结果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通用15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为学生尽可能大的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时要“退位”。
教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口算18÷6100÷5183÷335÷750÷5100÷4238÷7129÷3(2)简单说一说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二)导入新课1.出示信息窗1从古到今,农民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耕作方式每小时耕地面积(平方米)人力6耕牛60手扶拖拉机96四轮拖拉机5402.观察,你从中发现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生:16×6=96,所以96÷6=169个十除以6得1个十,余3个十,3个十加6得36,36除以6得6,10加6得16。
师:竖式计算(三人板演)集体订正。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怎么列式?540÷60=小组讨论。
班上交流,教师。
生:60×9=540,所以540÷60=9540÷6=90所在地540÷60=9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
所以540÷60=9教师重点让学生多说第三种方法。
同桌互说几次。
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人力的多少倍?3.引导学生在理解提议的基础上,独立列出算是并思考算法,教师板书算式96÷6540÷6540÷604.这些算式你们都会算么?想一想,应该怎么计算?学生计算并说己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要给与肯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2.1《口算除法》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熟练地进行口算除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应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的概念,为新课做铺垫。
2. 引入除法,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除法。
第二阶段: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除法的概念,解释除法的意义,并通过例子让学生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规律,讲解口算除法的方法。
3. 通过例题,演示口算除法的步骤,让学生跟随计算,加深理解。
第三阶段:练习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口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计算平均速度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第四阶段: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概念和口算除法的方法。
2. 提供拓展题目,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练习题完成情况、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来评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除法的概念和口算除法的方法。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注:本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口算除法》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简单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数),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
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是几十几除法的算理。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60÷3= 360÷9= 80÷4=300÷6= 2400÷6= 4000÷5=2、想一想,填一填(1)84里有( )个十,( )个一。
(2)46里有( )个十,( )个一。
(3)62里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来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
1.动手操作,理解算法(1)出示例题: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2)读题,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呢?生: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3)理解题意并列式板书:66÷3=3.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并说明理由,可以借助小棒图。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生1:66就是6捆和6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捆和2根小棒,就是22根小棒。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和起来就是22。
师用多媒体演示分一分5.借助图片,理解算理出示图片1:60÷3=206÷3=220+2=22小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用个位的数去除以一位数,最后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口算除法(1)教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 口算除法(1)教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口算除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口算除法的运算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除法的概念,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口算除法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口算除法的运算技巧。
4.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乘法的运算方法。
2. 提问: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那么除法又是什么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多少。
2. 讲解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先估算商的范围,再逐步调整,最后确定商。
3. 演示口算除法的运算过程:以12÷4为例,先估算商是3,再验证12-4×3=0,确定商是3。
4. 讲解口算除法的运算技巧:如利用乘法口诀、倍数等。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解题思路。
四、合作学习(10分钟)1.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除法的概念和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强调口算除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口算除法的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除法》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 p13 。
二、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算理,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探究并初步掌握口算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口算除法的算理,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五、教学要素:1、已有的知识经验:表内除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2、原型:(1)赵伯伯3次运60箱黄瓜,平均每次运多少箱?(2)王叔叔3次运600箱西红柿,平均每次运多少箱?(3)李阿姨3次运240箱青椒,平均每次运多少箱?3、探究的问题:(1)计算“60÷3=”应怎样算?(2)计算“600÷3=”应怎样算?(3)计算“240÷3=”应怎样算?(4)如何计算几十、几百、几千除以一位数?六、教学过程:(一) 唤起与生成1、口答80里有()个十400里有()个百3000里有()个千2、口算:36÷624÷430×3 600×648÷872÷9400×22000×3在口算时,让学生说一说①口算“36÷6”是怎样算的;②“30×3”、“600×6”、“2000×3”是怎样口算的。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口算。
(二)探究与解决学习例1出示13页情境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其中的数学信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1口算除法-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1口算除法人教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2单元 1口算除法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为大家教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2单元,其中的第1课时——口算除法。
我们将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法则进行口算除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口算除法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口算除法的实际应用。
难点在于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除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以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练习口算除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的情景,例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同学们初步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
3. 口算除法练习:在讲解完除法计算法则后,我将给同学们一些口算除法的练习题,让同学们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
4. 练习讲解:在同学们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我将进行逐一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同学们正确理解和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以及一些重要的关键词,例如“除法”、“口算除法”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口算除法的计算题,让同学们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够熟练进行口算除法的计算。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除法问题,提高自己的口算除法的计算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情景引入在教学内容的第一部分,情景引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通过设计一些实际的情景,例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让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除法的基本概念。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对除法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除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除法环节,我详细地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2.1 口算除法》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数以及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数教材第11页例1、第1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的第1~3题。
【教材与学情分析】1.例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了三个除法算式题(60÷3、600÷3、120÷3)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除法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
2.学生已经会利用表内乘法熟练口算表内除法。
【课堂设计说明】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2.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学会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知识迁移到口算除法中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掌握口算除法的思维方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6÷3=8÷4=48÷6=2÷2=6÷2=9÷3=16÷8=27÷9=2.口答。
60里面有( )个十。
800里面有( )个百。
240里面有( )个十。
3.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11页例1。
(1)教师:我们来帮助小朋友解决问题吧!提问:一共有多少张纸?平均分给几人?怎样理解平均分给几人?求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教师板书:60÷3。
(2)尝试解答60÷3。
(3)交流、汇报计算方法。
学生1: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我想20×3=60,那么60÷3=20。
学生2: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表内除法,我想6÷3=2,那么6个十除以3等于2个十,也就是20。
学生3:我是借助分小棒的方法来理解60÷3的。
我把60张纸看作6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共有6捆,也就是60根,把6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根。
学生边说边在投影上演示。
(4)动手操作。
请同学们拿出6捆小棒,分一分。
(5)说说谁的方法最简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口算。
(6)同桌交流60÷3的口算过程。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学习600÷3=。
(1)板书:600÷3。
教师:这道题应怎样想呢?(2)尝试口算600÷3。
(3)提问:谁能说出600÷3的口算方法。
3.学习教材第12页例2。
(1)教师:一共有几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多少张彩色手工纸?怎样理解求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就是把120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怎样列式?板书:120÷3。
(2)观察被除数与刚才所学例题中的被除数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独立口算。
(4)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学生1:120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3等于4个十,也就是40,所以120÷3=40。
学生2:因为3×40=120,所以120÷3=40。
学生3:12÷3=4,那么120÷3=40。
三、课堂作业1.教材第11页“做一做”。
(1)集体看“做一做”。
(2)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题的异同。
(3)找出其中的运算规律。
(4)独立完成。
(5)验证其运算规律是否正确。
(当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除数不变时,商也扩大到原来的10倍)2.教材第13页练习三的第1~3题。
(1)独立完成。
(2)边做边口述口算过程。
四、思维训练1.列式并写出得数。
(1)6000除以3得多少? (2)3600除以4得多少?2.抢答。
(口算卡)80÷2=30÷6=240÷8=800÷2=40÷2=3200÷4=8000÷2=500÷5=思维训练答案1.(1)6000÷3=2000(2)3600÷4=9002.80÷2=4030÷6=5240÷8=30800÷2=40040÷2=20500÷5=1003200÷4=8008000÷2=4000【板书设计】用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口算方法: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或前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教学反思】1.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口算训练,加强学生对口算算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在训练的设计中缺乏趣味性的练习。
4.口算训练要求人人都要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但课堂上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今后在课堂上要充分注意这类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2页的例3及“做一做”第2题。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第12页例3所学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分彩纸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一般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口算方法要灵活多样。
【教具学具】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口答得数。
18÷6=3600÷4=5600÷7=270÷9=280÷7=560÷8=6000÷6=32÷8=2.口答。
(1)450除以9得多少?(2)被除数是8000,除数是8,商是多少?3.导入新课。
妈妈要买8个茶杯,每个茶杯15元,妈妈大约要带多少钱就够了?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聆听学生的思考过程,揭示今天的教学内容。
二、探究新知教师:要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用你手中的小棒跟小组成员们一起分一分,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里进行分小棒,交流算法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1:先分6捆,每人分到2捆,然后再分6根,每人分到2根,这样每人一共分到22根小棒。
学生2:还可以用算式表示分的过程,60÷3=20,6÷3=2,20+2=22。
教师:那该怎么列式计算呢?学生: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列式为66÷3=22(张)。
教师:我们一起来计算下面的习题,然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并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倡算法多样化,通过探讨交流,让学生经历算法的优化过程】三、课堂作业1.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1)投影出示,理解题意。
(2)提问:要分多少个桃?平均分成几份?求什么?怎样理解“大约”两个字?(3)列式。
(4)思考:怎样求出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5)集体交流。
(6)质疑:为什么要将260看作是240或280,而不把它看作250?(因为240,280都是4的倍数)还有其他估算方法吗?学生:把260拆成240和20,240÷4=60,20÷4=5,60+5=65,平均每筐装65个,这样想可以吗?教师肯定这种估算方法,并表扬既用到了估算,又做到了精确计算的同学。
2.估算。
78÷4470÷8178÷683÷9360÷5410÷7(1)学生独立完成。
可简写思考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集体订正,叙述估算过程。
3.估算。
71÷8181÷2359÷6440÷9138÷7323÷4(1)投影出示。
(2)请学生说出估算过程。
4.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297÷4469÷8194÷6(1)投影出示。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直接说出估算结果。
四、思维训练找出下面每组数的规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3 6 12 24 ( )(2)128 64 32 16 ( )(3)8 24 12 36 18 54 27 ( )课堂作业答案1. 260÷4≈60(个)或260÷4≈70(个)2. 78÷4≈20 470÷8≈60 178÷6≈30 83÷9≈9 360÷5≈70 410÷7≈603. 71÷8≈9 181÷2≈90 359÷6≈60 440÷9≈50 138÷7≈20 323÷4≈804. 125÷2≈60 378÷5≈80 435÷7≈60 297÷4≈70 469÷8≈60 194÷6≈30思维训练答案(1)48 (2)8 (3)81【教学反思】1.由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2.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的思维以具象为主。
在教学中,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要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通过直观地演示让学生逐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
【典型例题】例把黑珠子和白珠子按照下面的顺序穿成一串,第900个珠子是什么颜色的?●○○●○○●○○……思路分析:这些珠子是按照“1黑2白”的顺序排列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3个分为一组,那么第900个珠子就排在第300组的最后一个,所以第900个珠子的颜色是白色的。
解决这种按规律排列的问题的关键是要对珠子进行分组,要明确几个分为一组,然后再求出要求的珠子在第几组第几个。
解答:1+2=3(个) 900÷3=300(组)答:第900个珠子是白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