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家十四字养生决”

合集下载

道教养心十要诀

道教养心十要诀

道教养心十要诀天师道法符箓符法风水奇门调理学习交流!龙虎山中炼大丹,六天魔魅骨毛寒!自从跨鹤归玄省,道法兴隆济世间!心为一身之主宰,要想长寿,首先必须懂得“养心”的重要性,更要学会“养心”的方法。

现介绍道门有关方法供朋友们学习、参考、实践。

一、静心心静是养生之根本。

心静则百病息,心乱则百病生。

心常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遇事不急不躁,想得开,顺其自然,心平气和,心情恬淡平静。

通过长期修炼后定能达到“心如止水”的高境界。

二、宽心经历坎坷的中老年人,心胸要像大海一样的宽阔,因为大海能容纳百川。

遇不顺心事时要想得开,不气不愁,不动肝火,胸襟豁达坦荡,自我化解烦恼。

宽心能融化心头的怒火,驱散愁云。

宽容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宽容能使生活中的苦辣甜酸转化为五彩缤纷的快活乐章。

三、清心道家讲究“清心寡欲致长生”。

古圣先贤教导人们:君子要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雅境界,心清如水,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就会自得其乐,心情经常处于愉悦的状态中。

“六根清静”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清心境界。

四、忍心古人说:“忍为高,谦受益”。

要想自己快乐长寿,要做到凡百事忍为上,宽宏大度,不传播流言蜚语,不思谋报复,不钩心斗角,对内做到家庭和谐,对外搞好人际关系。

容忍大度,乐在其中。

五、用心古人说:“心之官,思也。

”“用心”即是用脑。

脑越用越聪明,不用则必然退化。

就以老年人不能养尊处优,无所事事,而要多用脑,多学习新技能,对新鲜事物要有兴趣。

多读书多看报刊,多一些兴趣和爱好,如:书画、吟诗、下棋、唱歌、跳舞、养花、钓鱼、集邮等,特别要强调“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

一个人身体健康,很少得病,他的心情自然会快乐。

可以练武术、练气功,通过多种文化娱乐活动可陶冶情操,达到身心康泰。

六、童心老顽童“童心常在”,无忧无虑,不知老之将至。

童心也包括“赤子之心”。

老年人应当“童心常在,童趣常存”,与孙辈逗玩,逛马路,遛公园、叠积木、放风筝,更时尚的是与儿孙辈在电脑上打游戏……含怡孙辈,享受天伦之乐。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

道家长寿秘方:十养-有来医生2017-05-12 17:10道家的养生之道源远流长,传承至今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而成为道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道教的“十养”,即:养身、养神、养体、养气、养心、养智、养德、养品、养福、养寿十个方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运动养身:道教讲究“性命双修”。

“养身”之法应以动为纲,量力而行,持之以恒。

通过经常运动,既可畅达心胸,怡情养性,更可使筋骨强健,气血顺畅,解郁散滞,增强免疫力,防病于未然。

二、静坐养神:道教修炼养生学讲究“形神并练”,养生之道认为“以动养身,以静养神”,静则天地宽,情绪稳定,心静神明。

一般人在生活中,养神重在绝视听,除杂念,通过静坐修炼,达到无物、无我。

三、少食养体:这里所说的养体,与“养身”的概念不同,是指身体的胖瘦适中,保持标准体重。

道教修炼者认为,“神清才能体健”,“养体”与“养神”的关系密不可分。

对于一般人来说,提倡“进食八分饱”。

四、寡言养气:道教修炼强调“三圆”。

即:节欲者精圆,少言者气圆,息虑者神圆。

一般人阅历较丰富,有些人容易多话,甚至“仗义执言”,这样不好。

须知“开口神气散”,话多不利于养气,该言则言,可言可不言者,则不言或少言为好。

若因言语不当而与人引起争执,就不好了。

五、读书养智:从小养成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合理用脑,博览群书,既可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鲜事物,又能培养和保持智力,防止脑力衰退,这也是自娱妙法。

六、诗词书画养性:诗词书画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项目,更具有奇妙的修心养性作用。

因为在进行诗词书画创作(或练习)时,要求专心致志,百念不生,心不他用,这样才能构思、创作出好作品。

古今有很多书画、诗词大师,都是长寿百岁的人。

七、劳作养德:人切忌“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应该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家务劳动,这样既能在劳作中得到锻炼,又能愉悦心情,发挥余热,从而赢得社会的敬重和家庭成员的爱戴,促进家庭的和谐。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

道家养身十法展开全文道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

虽然人类的身体状况会变化,生存环境也在不断改变,但有些养生的方法却是不变的真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2、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

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3、气以行血血以补气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

相火旺,真阳耗。

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

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

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

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4、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

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

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

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

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5、动生阳静生阴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

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

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6、不能盲目补气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

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

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7、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

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

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著天地的精华。

8、顺应自然是养生的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

道教养生方法论要

道教养生方法论要

道教养生方法论要道教养生不仅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思想原则,而且广泛吸取儒、佛、医的养生经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法程式和各具特色的炼养流派。

笔者经过较广泛的文献调查,初步认为道教养生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十四大类,而每类又包括多种具体的练养方法。

现就十四大类简要介绍如下。

1.脏腑养生脏腑养生就是以五脏六腑为基础、以气血精神为核心的养生方法。

《服气精义论》认为:“夫生之成形也,必资之于五脏,形或有废,而脏不可阙;神之为性也,必禀于五脏,性或有异,而气不可亏。

”又称“人有五脏,生养处其精神。

故乃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

”“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处也;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至于九窍施为,四肢动用,骨肉坚实,经脉宣行,莫不禀源于五脏,分流于百体,顺寒暑以延和,保精气以享寿。

”五脏是生命的基础,是身体强壮的根本,脏腑养生的关键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以保养精神气血。

脏腑养生既是道教养生的出发点,又是其归结处。

道教养生的诸多方法都是以脏腑为基点而展开的,同时,各种养生方法的最终目的或效验,都要使脏腑坚固、精神饱满、气血平和,也即使生命的基础得以加强巩固。

脏腑养生的最基本方法,就是要使五脏适应和顺从四时阴阳的变化,由此形成了以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四时养脾为特色的脏腑养生法。

2.形体养生形体养生主要包括导引、按摩和武术等形体运动。

导引,通过肢体运动锻炼,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效果,即所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

按摩,即按压揉摩人体的经络穴位,以舒经活络,消除疲乏,或开郁解滞,防病祛疾。

武术,即是成套路或程式化的肢体运动方式,有健体防卫之功。

形体养生功法繁多,尤其在导引养生法中,有许多堪称经典的方法,经过历代养生家的实践改造,代代传承,至今仍是人们健体强身的重要方法。

如导引类的“五禽戏”、“六字气诀”、“易筋经”、“八段锦”、“十六段锦”、“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图”、张三丰内家拳、少林拳等。

养生十四式口诀

养生十四式口诀

养生十四式口诀1、涂抹元素热腰身2、督脉上面八字按(诊病)3、拇指按推夹背穴和膀胱经(向下推后向上补阴阳平衡)夹背穴去火,膀胱经不通轻微则后背酸痛,严重则回压迫秘尿系统4、五指分疏通膀胱5、提捏颈部点穴位(颈部拨筋和双手交叉,提夹颈部)颈部两条筋支持整个大脑,容易劳损,出现结节,导致血液循环慢,引起脑供血不足,拨通结节,可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后脑麻木等现象6、太极揉按转大椎——脊椎最高点,相当于十字路口,如果不通,向上会引起脑供血不足,两侧会压迫两臂神经引发肩周炎,向下会影响心脏、肝脏功能,导致肝气不疏,心慌、心悸等症状7、提捏揉按双肩颈(包括肩胛拨颈)8、回旋拉拢揉肩颈——肩周的硬结、筋节是由颗粒状转变成条状,最后变成块状(最难疏通)长时间会形成肩周炎,压迫两臂神经,手指麻木、手臂抬不起等现象。

9、揉按双肾加命门(舒缓两侧肋间神经,分椎两侧健腰肾)10、双手重叠通三焦(点按长强并揉按1分钟)11、推抹揉透调阴阳(搓8廖,用拇指搓热,用掌根揉透)12、循经擦抹调阴阳(用掌根在脊柱、督脉上揉按)13、鲤鱼摆尾(舒缓、放松)14、左右推抹米字按注:肩颈手法从第5到第8肾保手法从第9到第14肝胆保养手法(10分钟)五次做一次十四式;其它次数只做前四式即可拇指点按胸椎第9节(肝俞)第10节(胆俞)腰椎第1节(三焦俞)(胸椎第13节)双手掌同时自上向下搓热(肝胆区)用拇、食、中指撮捏左右季肋部皮肤,自上而下捻动(弹脸法)双掌在右季肋处自右向左横擦至皮肤发热拇指揉按百会穴,再分别揉按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寸处(刺激顶轮)前5次疏通腿部的肝、胆经(经络刷向下刷)心肺保养手法(10分钟)五次做一次十四式;其它次数只做前四式即可拇指点按胸椎第3节(肺俞)中指、拇指一条线胸椎第5节(心俞)中指腋下,拇指对应脊椎旁开1.5寸胸椎第7节(膈俞)双手掌自上向下,推按胸肋部,先一侧再另一侧(双手循环排毒)双手掌同时自上向下搓热心肺区五指并拢微屈,以指关节在背部心肺区来回刮痧顾客翻身仰卧,掌根轻揉胸前,顺时针(刺激心轮)食指、拇指轻按喉部(刺激喉轮)女性生理手法(10分钟)五次做一次十四式;其它次数只做前四式即可先顺时针打圈36,再逆时针打圈24点穴:气海(脐下1.5寸)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子宫(脐下5寸)卵巢(脐下5寸、旁开4寸)四指并拢自左腰侧揉按至腹股沟淋巴结处按压,先一侧再另一侧双手搓热吸寒气双手沿腰部自右向左毛毛虫式拉抹双手抱腰颤拉到腹股沟点按;双手搓热,暖子宫和卵巢风湿调理手法(10分钟)五次做一次十四式;其它次数只做前四式即可用风湿油打开后背,手臂、腿部,轻安抚用经络刷全身向下刷30遍关节疼痛处用风湿油搓热胸部保养手法:双手于胸部划圈安抚上油点穴:膻中,双手中指重叠;神封,周围三指按;对应天池穴乳根上面对应膺窗穴双手掌交替将乳房从腋下分别向上、向内推抹,同时点按胸周穴位,再轻柔双手交替从腰部向胸部推脂肪揉按,再从腋下后背向胸部推脂肪揉按,再从手臂向胸部推脂肪揉按。

道家太上养生诀

道家太上养生诀

道家太上养生诀
养生导读:上士修之全真延命,中士修之无诸灾咎,下士修之免身枉横,愚者轻之早殒性命。

老君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

胸腹之设犹宫室也,肢体之位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腠理之间犹四衢也。

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能治其身,亦如明君能理国焉。

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爱其气所以全其身。

民弊则国亡,气竭即身谢。

是故至人上士,当施医于未病之前,不追于既败之后。

故知生难保而易丧,气难清而易浊。

若能审机权可以安社稷,制嗜欲可以保性命。

且夫善摄生者,要当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去此六者,则修生之道无不成耳。

若此六者不除,盖未见其益,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短促,盖损于其本而妄求其末,深可诫哉。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道家长生十六字诀字字珠玑
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明)冷谦《修龄要指》
这16字是被誉为道家养生代表性功法之一的“长生十六字诀”,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的来说,它讲的是通过腹式呼吸,达到益精固元目的的养生法。

操作方法:1.凝神静气,口中漱津3-5次,接着以舌抵上颚,直至满口津生,发出汩汩声,连津咽下。

吞津的同时,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之真气将所吸之清气连同津液运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中。

2.吸气的同时,提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会阴处(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提至腹脐下丹田中,使上气(清气)和下气(真气)在丹田会合,略存一下(闭息片刻)。

3.呼出浊气,松肛,意想意念之真气从丹田导出,沿夹脊双关循行直上,至后项的玉枕穴,透入脑海。

4.漱津咽下,吸入清气的同时,用已升入脑海中的真气将津液引入丹田,清气与真气再次会合于丹田中存一下。

平时可重复数遍练此功,对中风、风瘫、肢体活动不利诸症皆有疗效。

(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内脾胃科主任医师郑红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道家十四字养生决”在楼观台道观进了大门两侧有两块石碑,在石碑的靠门侧各刻有七个字,这七个字在现在的《字典》里很难找到,在《康熙字典》里也只能找到个别字,据说这十四个字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所造。

这几个字当然都是由繁体字组成,我现在录在这里共赏,不过你得自己拿笔按排列书写才能看到字的原貌,因为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这些字:“身宝”(左右排列),读“玉”。

意思为:人有精、气、神三宝,至坚如玉。

“身丹”(左右排列),读“炉”。

意思为:人身是一个天然的炼丹炉。

“丙火”(上下组合),读“烧”。

意思为:真丹须经命门真火烧炼,以使心肾相交坎离交合。

“木”傍后面“石土”上下组合,读“炼”。

意思是:须调动肝木,肺金,脾土之精微,以使五行俱全,相生相克,共同烧炼。

“命心”(上下组合),读“延”。

意思为:只有性命双修才能使生命延续,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

“千万”(左右排列),读“年”。

意思是:只要修炼得法,人的寿命可以千秋万岁。

“自家”(左右排列)后与“水”(上下组合),读“药”。

意思为:自身的精血、津液就是珍贵大药的原料,务须节欲,使之充盈。

“正青”(左右排列),读“正”。

意思为:修炼者要遵循正道,按正确的程序,一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炼五脏,修五志,从平熄肝木之怒气开始。

“人”傍后面“道寸”(上下组合),读“道”。

意思为:应在得道之人的导引下步入修炼的正道。

“人”傍后面“法心”(上下组合),读“行”。

意思为:要虚心学习得道者的体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至成”(左右排列),读“修”。

意思为:必须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算修炼成功。

“三点水”傍后面“天井”(上下组合),读“益”。

意思为:修炼到天水,井水交汇的程度,其延年益寿之功效就会显现出来。

“人”傍后面“在内”(上下组合),读“寿”。

意思为:能否高寿,就在于人体内精、气、神修炼的程度。

“九”字傍后弯勾里一个“真”字,读“丹”。

意思为:只有长久不懈,持之以恒地修炼,才能炼得真丹。

以上这十四个字组成一副联: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在我的印象中,道教是讲究修心、修性、修身。

所以到道观中无论你烧不烧香火,只要心正、心诚、心真,就是不烧香火也会得到保佑;反之,你烧再多的香火也白搭。

其于劝人心善为目的。

你说呢?【原创】将道家十四字养生口诀和大家分享——临风堂主在楼观台拍到的道家养生十四字决到终南山下道教圣地楼观台行旅,看到说经台里有一处标注为“太上老君所作的一幅七字楹联,此联由十四个从未见过的冷僻字所组成,俨若天书,着实让许多游人观罢不得其解。

吾故于此专门作注以究。

听道士讲:其上联读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文字如上右联),意思是说像“延年药”这个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宝贵的东西,其实不须外求,自身就有原料,自己就是最好的冶炼炉,可以烧炼出来。

此联的意义既深刻又易懂,一语道破了道家修炼的奥秘。

下联读作“正道行修益寿丹”(文字如上左联),其意可理解为“道”是方法,亦可作“规律”来理解。

“正”是区别词,与“邪”相对立。

“正道”就是正常的或固有的规律。

“行修”含有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

这一联的意义,就是说人若按照正常的方法下苦功夫去修炼,就能炼就益寿的真丹来。

此联中的“益寿丹”与上联的“延年药”意思基本相同。

其实,这十四个字都是按照道教经义,依从六书构字中的会意之法而创造出来,具有特定的含义。

联中有此地道长任法融大师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对这幅石刻楹联的释义,读来其联意更加显现,现将部分字注释如下:“身宝”读玉(yu),含珍贵之意。

家有珍贝为宝,天有日、月、星三光为宝,人有精、气、神三品为宝。

相传老君对修炼丹法,以及宇宙自然之道有所研究,故造作此字。

会意身内有宝,珍贵如玉。

常人因凡情萦扰,恣情纵欲,而不能常保。

故《道德经》第七十五章中说“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

意即为人生由於有分外贪求,造成烦恼妄想,不觉轻失珍宝,以致疾病夭亡。

故老君造此字教人固守三宝,恬淡世情,积精累气,以求长生。

“身丹”读炉(lu),指冶炼器具。

道家的养生炼丹有两种:采外药(草、木、山石、银、砂),安炉立鼎,以柴薪烧炼者为外丹,而此字是指炼内丹而言。

从字的构成应理解为:以人身固有的精、气、神,经过阴阳交会的作用,就可以炼就养生的真丹。

道家《丹经·悟真篇》中写道“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

人身如一小乾坤,既有炼丹的鼎器,也有炼丹的元素。

“身丹”字反映了道家关於修养的基本方法。

“丙火”读烧(shao)。

按任道长注释:一、内、火。

一者,坎也,为水也;内者是身内有水、有火也。

不烧柴薪,用自己身内水火,自烧“木石土”去顽矿,要其精正,“九真”砂“丙火”、“木石土”自身心性,不能散失,得成大“自家水”,便得长生不老之术。

这个解释,与道家修炼丹法经义亦相符合。

一者取其天一生水之意,比之时令,四季冬在尾,每逢冬至节到,寒冷至极,在天干为壬癸,在地支为亥子,在卦为坎,在四方为正北。

按老君太极图意,阴极生阳,故曰“冬至一阳生”。

四时运行,阴极生阳。

水者万物之所伏生,喻人身亦有阴极生阳之理。

所以每逢半夜子时,寝寐静极,真气冲动,肾水沸腾,岂不是天一生水?火在时令为夏,在四方为正南,在卦为离,在天干为丙丁,在地支为己午,在三光为日,在人身则为心神。

故修炼家在天一生水,真精冲动时,必须立即用心意(火)招摄使其不致泄漏。

道家《丹经》提到:“火逼金行者,实即心火下降,肾水上腾,阴阳交会成为烧炼之意”。

“木石土”读炼(lian)。

意为需调动肝木,肺金、脾土之精微,以使五行俱全,相生相克,共同烧炼。

“命心”读延(yan)。

意为只有性命双修,才能是生命延续,只有心理健康,才能生理健康。

“千万”读年(nian)。

意为只要修炼得法,人的寿命可以千秋万岁。

“自家水”读药(yao)。

意为自身的精血、津液就是珍贵大药的原料,务须节欲,使之充盈。

“正青”读正(zheng)。

意为修炼者要遵循正道,按正确的程序,一生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炼五脏、修五志,从平息肝木之怒气开始。

“人道寸”读道(dao)。

意为应在得道之人的引导下步入修炼的正道。

“人法心”读行(xing),此字由人、法、心、组成。

“人”指人体。

“法”是师法。

“心”指人的心性。

道家《清静经》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人心本来是清静的,然而不能保持者,是因私欲牵绕,此字是教人降心止念,宁心澄虑,取法自然清静之意。

修养家把此意称之为还“本来面目”。

又《阴符经》云:“心生於物,死於物”。

《定观经》云:“唯灭动心,不灭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有事无事,常若无心,处静处喧,其志为一”。

《大洞经》云:“静之为性,心在其中矣,动之为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空无象,湛然圆满”。

《道德经》第十九章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以上讲的都是绝去私欲,养我常静常清之心。

“至成”读修(xiu)。

此字由至、成两字合成。

“至”是达到,“成”是成功,整个字喻有坚持不懈的意思和决心。

以上各字已说明人身精、气、神的珍贵,阴阳交会的至理,心、肾,即水、火的妙用。

如能遵循自然之道,久持不懈,诚心修炼,就一定能够成功。

故道教《玉皇心印经》说:“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其意就是收视返听,经百日即可见修炼之效。

“天水井”读益(yi)。

此字由水、天、井组成。

任道长注:“天水井”合意为添,满,是天井中有水。

长满不缺为“天水井”。

这是指人口中津液如天井之水,故人口中有水即活,七日口中无水即死,若人能津液常咽之,可得虚其心,实其腹,便是长生之根本也。

此解释基本符合老君修炼之法。

所谓天、井、水者,是指人用功到虚极静笃时,阴阳交会,心平气和,只觉口内上腭有分外香甜的津液,自然由上降下,滋润百骸。

故《道德经》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吕洞宾《百字碑》中说:“白云潮顶上,甘露洒须弥”。

都是指其理。

“在人内”读寿(shou)。

此字由在、人、内三字组成。

“人”指道家的所谓真身(修养家称内产婴儿)。

“内”是指人身内的精、气、神就凝成一种结晶物。

故道教《丹经》中说金丹长成以后的形态是“类如鸡子,黑白相扶,纵广一寸,以为始初,四肢五脏,筋骨乃俱,弥历十月,脱出其胞,骨弱可卷,肉滑若饴”。

因它类若鸡子,所以便叫丹,又因为它长成以后,和婴儿一样,所以又叫做“婴儿”。

但这时的丹在人身内,还没有成熟,似妇妊娠,尚未分娩,所以是在、人、内,即“在人内”字。

如果人身内成就此丹,便可长寿在望。

“九真”读丹(dan)。

此字由九、真组成。

“九”喻炼功长久,“真”是真实之意。

此字古字汇中虽无从考据,但含义并不怪异,如泡制中药就有“九蒸九晒”之说。

这和修炼家所说修炼功成时,“九转成丹”大意相同。

所以道教《丹经》中说“三千功满”。

所谓“三千”就是三千天,将近九年。

这里的“九”不能理解为绝对的九次或九年,确切地说,“九”就是“久”的谐音,隐喻长久不断修炼。

比如炼金,次数愈多,纯度愈高。

“炼丹”也必须是久修久炼,真丹才能炼就。

阐释了这十四个字,就会发现这幅联语概括了道家为了养生而进行自身修炼的基本内容。

亦符合道家的养生修炼之道。

即:清心寡欲,凝神静虑,保持血气调和,从而达到防病祛病,使生命延长到应有极度、避免夭寿之目的。

是不是很有意思呢?!——庚寅年仲夏长安南塬临风堂主人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