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养生法

合集下载

传统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传统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

六字诀养生法经典练法图解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如Figure 3.1, “松静站立”所示。

Figure 3.1. 松静站立整套功法都从预备式开始。

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

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呼吸法:六字诀功法一律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此为踵息法),注意不要有憋气感。

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

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

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调息: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具体做法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如Figure 3.2, “调息1”所示。

Figure 3.2. 调息1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如Figure 3.3, “调息2”所示。

Figure 3.3. 调息2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如Figure 3.4, “调息3”所示。

Figure 3.4. 调息3然后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3.5.1. 一、嘘字功平肝气发音:嘘(xū)读需。

养生六字诀——嘘、呵、呼、丝、吹、唏

养生六字诀——嘘、呵、呼、丝、吹、唏

养生六字诀—嘘、呵、呼、丝、吹、唏一、念“嘘”字治肝病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士相反,下同)。

内外劳宫穴相对,以鱼际穴压住肚脐,劳宫穴对丹田。

呼气时读(嘘)字,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

呼气尽后吸气。

做六次。

经络循行:呼气时,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上行,环绕阴器,经小腹,络胆入肺,上喉咙,眼前额,到百会,沿肺经下行到拇指内侧少商穴。

肝火旺,肺虚,肝肿大,肝木克脾土引起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眼睛干涩、头目眩晕等病,李安此功都有效。

肝主怒,有肝病的人应注意制怒,还应忌房事。

二、念“呵”字治心病两臂从侧前方自然抬起,松肩,沉肘,腕自然,手心向下,翻掌手心向上,开始呼气并读“呵”字,两手向胸前划弧,徐徐下按至腹部,呼气尽,恢复预备式,吸气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六次。

经络循行:以意领气,与让脾经之脉气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起循脚面内侧、腿内侧,上行至入腹里,与冲脉相会,注入心脏,走肺,出腋下,沿臂内侧到手小指少冲穴。

心悸、心绞痛、失眠。

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塞等证均可练此攻治疗。

心主喜,心脏病患者,不要过喜、过悲、多度兴奋,应做到遇事不怒,泰然处之。

三、念“呼”字治脾病随吸气,两手提至腹前,两手心向上,右手继续上提到胸前并翻掌,手心向外,读“呼”字;右手向上托起,同时左手翻掌,手心向下,自然按至身体左侧,呼气尽;随吸气右手翻掌,手心向里右臂慢慢下落,左手向举,两手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尔后,左手向上托起,右手下按,再次读“呼”字(但两臂动作相反),如此连续六次。

经络循行:脾经之脉起于大趾内侧隐白穴。

读“呼”字时,以意领气,沿大趾内侧上行经腿内侧,直达腹内入脾脏,联络胃腹,上行到咽喉,舌根,散与舌下,同时从胃到心脏沿心经下行到手小指内侧少冲穴。

脾虚,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腹腔腹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血崩、四肢疲乏,都可用“呼”字治疗。

四念“丝”字治肺病两臂向腹前抬起,两手如捧物状到膻中穴。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

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包括调息、运气、调心、修身、养性、调神。

这些六字诀是中医传统养生的核心要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达到促进身体健康、调整心态、提升内在修养的效果。

调息是中医养生的基本功,通过调整呼吸节奏和深浅,可以达到调整身心状态的效果。

我们可以尝试深呼吸,吸气时慢慢蓄气,呼气时缓慢呼出,以达到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目的。

运气是指通过运动来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调节体内气血运行等。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坚持锻炼,以达到保持身体健康的效果。

调心是指调整心态,保持一颗平和、宽容的心。

中医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过度的压力、焦虑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

可以通过冥想、放松音乐、读书等方式,舒缓心情,提升心理素质。

修身是指修养身体和心灵,追求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中医认为,修身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使人更加有魅力和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养性是指通过调养身体,保持身心的平衡。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顺应天地之道。

可以根据四时的变化,调整饮食、作息以及穿衣等方面的习惯,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调神是指通过精神修养,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中医认为,内心的宁静和调和对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静心、听音乐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能量,保持身心的平衡。

总之,中医呼吸吐纳养生法六字诀是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调整呼吸、运动身体、调整心态、修养身体和心灵、养护身心。

只有通过坚持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这些六字诀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生活的指导准则,积极地进行实施和推广。

四季养生六字诀

四季养生六字诀

四季养生六字诀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嘘”肝气诀:肝木青龙旺在春,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法行功效若神。

“呵”心气诀:心神烦躁急须呵,此法灵灵更莫过,喉内门疮并热痛,行之渐觉体安和。

“呬”肺气诀:肺生咳嗽作痰涎、胸隔烦躁喉舌干,却病急行呬字诀、上焦火降自然安。

“吹”肾气诀:肾为水海是生门,保命藏精养蒂根,眉盛耳鸣兼黑瘦,吹之精气及昆仑。

“嘻”三焦诀:三焦火症报君知,静坐蒲团须用嘻,此法通玄传上古,清凉三部胜良医。

“呼”脾气诀:脾家属土太仓名,饮食成痰湿热生,泻病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便和平。

药王孙真人---四季养生六字总诀肝若嘘时目瞪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养生法之一——嘘字治肝病法静坐端正,怒目扬眉。

意念是卑视病灶,视为小病,不久即愈。

然后慢慢转头,左顾右盼。

头在正面时吸气,头左、右顾时念嘘字。

站立练功时,再加双手拍打功,头左转时右手拍打左肩,头右转时左手拍打右肩。

肝属木,木旺于春。

春天树木生枝发芽,其气上升;在人体则很容易发生肝阳上亢,头晕目眩,两胁胀满,性情烦躁等一系列肝经病症。

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春天最易复发或加重病情,可练嘘字功以平之。

六字诀养生法之二——呵字治心病法在子时前,静坐面东,叩齿三十六次,搅至水满口时,漱口数遍,分三次咽下。

咽时须猛咽有声,意送丹田。

然后吐气发呵音;发音无声,自己能听到即可。

心属火,夏日炎热,所以子时练功,或早起练呵字功,能平心火。

六字诀养生法之三——呼字治脾病法单臂上举,如右手上举过头,向左弯身,右手从左边由上而下去够左脚,身体向左弯下去,然后起立。

接着左手上举过头,方式相同。

上举手时为吸,手由上而下时呼气吐音呼字。

脾属土,可练四季之末十八天。

脾有病而消化不良,噫气酸臭等,可用呼字功治疗。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百科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六字诀是在呼气的同时,结合默念“嘘、呵、呼、呬、吹、嘻”六个字的读音进行锻炼的气功功法。

又称“六字气诀”、“六字延寿诀”、“祛病延年六字诀”和“六字呼吸法”等。

如为了季节养生或治疗,可采用季节用字法,春季做嘘字以清肝明目,夏季做呵字以清心火,秋季做呬字以润肺金,冬季做吹字以滋肾水,一年四季做呼字,以利于脾胃运化。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用各种方式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顺:顺应四季变化《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静:养生必须静心《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修:养生必须修身养性“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

”指的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调:养生必须调息《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养生效果更好。

补:养生必须补之有道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从味道上来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

从颜色上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固:养生必须固守精气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生六字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养生六字诀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六字诀养生法 养生六字诀

六字诀养生法 养生六字诀

六字诀养生法养生六字诀六字诀养生法养生六字诀,我为大家汇聚了一些健康知识和日常养生的文章,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六字诀养生法养生六字诀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六字诀养生法⑴预备式:双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头正颈直,下颏微收,目视前下方,轻合嘴唇,轻贴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松腰胯,两膝微屈,松、静、自然,自然呼吸,双足趾轻轻抓地,身躯微微前后摆动,约松静站立两分钟,然后用动作导引练习六字诀。

读“嘘、呵、呼、呬、吹、嘻”时,读每个字的每一次后,都要恢复预备式;每个字读六次后,要调整呼吸一次。

⑵调息导引法:因每个字的经络走向不同,故每字读六次后,要调整呼吸一次,再恢复预备式(简称调息)。

动作是:两臂自体侧慢慢抬起,手心向下,待与肩平时以肘为轴转小臂使手心翻向上,旋臂屈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过眉毛,再向内划弧,十指相对,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双手变箭指自腿两侧向地面点击、双足跟同时一起一蹾(意念自百会穴导气由足涌泉穴排出)。

然后、恢复预备式。

⑶呼吸法:练习六字诀应掌握在吐气读字时要顺腹式呼吸,即读字时先呼后吸。

呼气时用嘴吐字音,尽力拉长音,且只出音不出声,同时收腹、提肛、缩肾、敛臀,随吐气排压出个个脏腑的浊气。

呼气尽之后,自然的从鼻孔吸入新鲜的清气,随吸气之势横隔膜向下扩张小腹隆起。

经过腹部的吐瘪吸鼓及经络的传导作用,每读一个字时都可以荡击到五脏六腑及相关经络,这就是六字诀防病治病的机理。

养生六字诀⑷独特的腹式呼吸:本功法要求在读每个字的每一次之后及调息之后,都要做6次腹式呼吸。

实践证实,这对增强六字诀的功效是相当重要的,是作者的独创之处。

⑸强化腹式呼吸法的作用:“呼吸到脐,寿与天齐“,是养生学家对腹式呼吸法的高度评价。

中医学认为,腹部是经脉汇聚之所,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是营卫气血的发源地。

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营养,均靠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得以供养。

腹式呼吸时,随着腹肌的起伏,加强了气血的运行,使人体处于经气运行的最佳状态,十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字诀是一个极简单又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嘘、呵、呼、呬、吹、嘻”。

通过正确地口型呼此六字,其发音所产生的气流振动能激发相应器官(肝、心、脾、肺、肾及三焦所包括的器官)产生共振,促使其相应器官快速排病,并能激发其相应气机,促进经络运行,补气扶正。

六字诀治病见效快、效果好,养生保健功效显著,所以自古不仅为中医所推崇,而且为道家、佛家、武术家所接受,并在中医、道家、佛家、武术界广为流传。

关于六字诀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的庄子(约前369-前286年)的《庄子·刻意》:“吹呴(xu)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六字诀较为完整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医药学家陶弘景(456~536年)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及隋代京黑先生所撰的《神仙食气金柜妙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寒;呼以去热;嘻以去风,又以去痛;呵以去烦,又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劳极)”。

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孙思邈(541或581~682年)的《孙真人卫生歌》:“春嘘明目本扶肝,夏呵心火可自闭,秋呬定收金肺润,冬吹肺肾得平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在后来各个时期的医、道、佛家著作中,关于六字诀的治病养生作用多有记述,如《崇山太无先生气经》说:“…呬属肺,主鼻,有寒热和,依呬吐纳,兼皮肤疮病。

…”《赤凤髓》说:“…腰膝冷多阳道微,微微纵气以吹之,不用外边求药饵。

”《四时调摄笺》则言:“损有吸以补之法”。

若肝脏虚以“嘘”作吸气以补之,若心脏虚以“呵”作吸气以补之,若脾脏虚以“呼”字作吸气以补之,肾虚以“吹”字作吸气以补之,肺虚以“呬”字作吸气以补之。

《景岳全书》则言吸气发音补阳,呼气发音补阴,故“阴微不练吸,阳微不练呼。

”明代名医、明太医院医官龚廷贤在《寿世保元》中说:“…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

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

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

”可见六字诀生命力之强,治病养生作用之大,影响之深远。

六字诀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动作配合的,其功法是单纯的呼吸吐纳法。

到了明代以后,才有呼吸与动作相配合的文字资料。

如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中的“祛病延年六字法”:“肝若嘘时目睁睛,肺知呬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六字诀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通过各种渠道传入民间,并为民众所接受,为成千上万的人解除了病痛。

很多人通过练习六字诀治愈了癌症、肝硬化等疑难杂症,治愈常见病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不同版本六字诀的基础上,创编了健身气功六字诀,并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推广,很快在全国各地体育管理部门、气功协会及部分地区医疗部门的积极组织、推动下,在大江南北掀起了经久不衰的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

著名武术家、老中医、气功大师马礼堂老先生(1903~1989年,原名马步周)也根据自己多年练功和为人疗病的亲身实践,创编了自己的养气功六字诀,并在晚年致力于养气功六字诀的推广,为很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之苦,影响很大。

直到今天,自发地习练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的人仍然数不胜数。

六字决的练法有很多种,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创编的“健身气功六字决”,马礼堂创编的“马礼堂养气功六字决”及根据明代胡文焕的《类修要诀》而创编的“孙思邈六字决”。

现代流行六字诀存在的问题健身气功六字诀、马礼堂养气功六字诀及孙思邈六字诀各有特点,练法截然不同。

不仅六字的发音不同,如呵、呬,健身气功六字诀及孙思邈六字诀分别发he、si音,马礼堂六字诀分别发ke、xia音(也有资料介绍马礼堂六字诀呬发xie音,但视频资料发xia音),有人在教授六字诀时则要求按广东话(粤语)发音,即呵、呬分别发ho、hei音。

并且这些六字诀都存在个别字发音错误的问题,如健身气功六字诀把嘻和嘘都当成了牙音(嘻应为半舌音),马礼堂六字诀把应为齿音的呬发成了喉音(虽然马礼堂认为呬为商音,即为齿音,并有时也说呬音为谢,但其发音口型却在实际上把呬发成了喉音“夏”)。

而且这些功法的发音要求也不同,马礼堂六字诀要求发音出声(声带振动),健身气功及孙思邈六字诀则要求发音不出声。

此外,这三种六字诀的动作导引也完全不同。

其实,习练六字诀的动作导引并非至关重要。

这应是这三种最著名、最流行的六字诀导引动作完全不同却都能收到治病健身效果的根本原因,更何况古代习练六字诀并无动作导引。

六字诀的治病健身作用主要在于通过呼六个字及呼吸配合而产生的气流激发相应脏器共振,并激发相应经络运行,排出相应脏器及经络的病邪,补益对应的脏器。

虽然习练六字诀的动作导引并非至关重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必要。

动作导引有进一步促进相应经络运行和相应脏器排病的作用,并能进行肢体锻炼。

另外,很多关于六字诀及呼吸吐纳法的文献提到练功出声是泻、不出声为补,大呼为泻、细呼为补等。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主要设计意图是健身,主要作用应该在补,故呼气吐字要求不发声;马礼堂六字诀习练时要求发声,主要作用在泻,故治病效果好,反响强烈。

但按照中医理论:“肝无虚不可补,补肾即所以补肝。

肾无实不可泻,泻肝即所以泻肾。

”即肝一般没有虚症(临床上肝实症远多于肝虚症),因而治肝养肝只能采用泻法,即便出现了肝阴虚症,也要采用补肾阴的方法来间接补肝。

肾没有实症,肾只能补不能泻,但在泻肝时却会泻肾,因而泻肝时应注意补肾。

所以,练习六字诀时吐字是否出声不能一概而论,练嘘字(对应肝)时应出声,练吹字(对应肾)时应不出声。

笔者对这三种六字诀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并结合人体经络运行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这三种六字诀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因而笔者采用了取长补短的方法,并依据中医理论、结合古人关于六字诀的论述,对六字诀的练法进行了系统整理和改编。

其改编原则是:1、动作简单,易学易练。

改编后的六字诀比上述三种六字诀的动作更简单、更容易习练;2、动作舒展流畅,符合经络运行规律及相应脏腑特点。

改编后的六字诀比上述三种六字诀的动作导引更符合经络运行规律及脏腑特点,因而更有利于促进经络运行;前人创编六字诀导引动作时在考虑经络运行和脏腑特点的同时,又考虑动作和造型的优美,不仅动作复杂,而且考虑造型或多或少地影响了经络的运行,抹杀了脏腑的特点。

改编的六字诀虽也考虑动作的舒展和造型的优美,但要完全服从于经络运行和脏腑特点。

3、发音结合现代科学实验的结论,采用六字诀正宗发音(唐朝时的发音),使练功效果达到最佳。

这套六字诀通过习练证明,动作简单,不仅治病见效迅速,不伤元气,而且养生保健的效果也很好。

为了便于参学习练,博客除将介绍改编后的六字诀外,还将介绍健身气功六字决、马礼堂养气功六字决、孙思邈六字诀及道家养生六字真言等功法。

六字诀动练法及注意事项一、起势1、预备势:自然站立,头正身直,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含胸拔背,舌抵上腭,面带微笑,两眼微闭,默想全身放松,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放松时,可意想从头到脚逐一放松。

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调息:全身放松后,曲肘,两手从体侧内收,手心向上,十指相对,徐徐托起至胸部(约与两乳同高);两掌内翻,掌心向下,缓缓下按至两臂自然伸直,再曲肘,两手收拢至肚脐前,虎口交叉相握,右手在内(女左手在内),轻捂肚脐,虎口交叉按于肚脐(抱太极),呼吸自然,静养一会儿,也可意守丹田(脐内三寸),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起势可调动气机,进入功态。

二、嘘字功调治肝胆1、发音:嘘,音虚(Xū),为牙音。

口型为两唇微合,嘴角后引,舌后部稍抬起,上下槽牙间有微缝,槽牙与舌头两边也留有微缝,呼气吐字时,气主要从上下槽牙的两边与舌头的缝隙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上下槽牙处。

气流振动源是指呼气发音(吐字)时气流遇到阻击而产生振动的部位。

气流在此产生的振动会向外及向内传导,向内传导时某些口型的发音会使某一脏器产生共振。

如按照上述口型发音时气流在上下槽牙两边产生的振动会引起肝脏产生共振,并激发足厥阴肝经的循行,促进肝脏及肝经气血运行,排出病气、吸纳真气,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出声(声带不振动)时所产生的振动为单纯振动,我们可将这种振动称为清音;但在吐字出声时,由于声带首先产生振动,然后才是如上所说的气流振动源产生的振动,实际产生的是混合振动,因而古人将出声时的发音称为浊音。

对于浊音的效果古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浊音的作用重在泻,清音的作用重在补。

吐字发声时会需要更强的气流来带动声带,更强的气流会加大排泻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浊音的效果不如清音,因而主张练习六字诀宜用清音,即吐字不发声。

气流振动源在吐字不发声时更容易体会得到,因为这时没有声带振动的干扰。

练习发音时细心体会气流振动源有助于矫正口型和发音准确。

《六字气诀(六字真言)》(见附录五)将气流振动源称为发音着力点,要求在练习六字气诀时也要细心体会发音着力点。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吸气,微屈膝下蹲,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手指自然伸直。

然后两脚大趾抓地,吐气发嘘字,两眼圆睁,两手上提至胸部,同时稍加意念,意想真气从足大趾趾甲后内侧进入肝经,随两手上提之势进入肝脏。

继续呼气吐字,两臂向上及左右展开,两手伸直,肝及肝经中的病气随两手展开之势向外排出;呼气尽,闭眼,缓缓吸气,两臂内收,两手向下捋胸部至小腹部,再两臂自然下垂,微屈膝下蹲,两手手背相对置于大腿前。

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

收势自两臂自然下垂后,两手收回脐部,抱太极按于肚脐,稍事休息。

呼吸自然,也可意守丹田,或吸气意想气入丹田以补元气。

可做六次呼吸后,再练下一字。

4、动作特点:肝属木,喜升发、条达,故嘘字功动作向上、舒展。

5、作用:嘘字功可以疏通肝气,治疗肝病、目疾、胸胁胀闷、食欲不振、头目眩晕等,并可治疗生殖系统及妇科疾患。

三、呵字功养心降火1、发音:呵,音喝(Hē),为舌音。

口型为两唇张开,舌尖抵两齿,舌体抬起,呼气吐字时气从上腭和舌面间缓缓吐出。

2、气流振动源:在舌根部。

3、动作及意念:接上势,呼气,屈膝下蹲,两掌外分、再靠拢(两掌小指、无名指相靠),掌心向上呈捧掌(如捧物状),两掌高约与肚脐相平。

再吸气,两膝缓缓伸直,同时曲肘,两掌捧至胸前。

接着两掌转成掌心向内,指尖向上,两中指尖约与下颏同高,再两肘外展至约与肩同高,两掌内翻,掌指朝下,指背相靠。

然后两掌缓缓下插,同时吐气发呵字。

两掌下插至约与肚脐平时微屈膝下蹲,吸气,旋掌使掌心向上,同时两掌外分,再收回腰间。

重复上述动作,做六次。

收势自两手下按、外分后收至脐前抱太极,稍事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