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补益谈

第五在练习六字诀之松静站立时,周身放松,大脑入静,人体神经系统得到自然调整,从而使人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脏腑机能的恢复,使结者得解,瘀者得通,气亏者得补,精失者得还。练功时的舌抵上颚和收腹提肛动作,有助于通小周天。任督畅通则百脉得理,气机畅行,有利于对器官 组织的濡养。
第四,六字诀养生法是按五行相生的原则进行练习的,通过六个字的练习,分别调理补益其相应的脏腑,即嘘字功平肝气,呵字功补心气,呼字功培脾气,呬字功理肺气,吹字功补肾气,嘻字功理三焦气。通过按五行相生法则的练习,使脏腑功能旺盛,相互间相互相滋生,互相促进,功能协调一致,这样不但使身体健康 无病,更重要的是使后天之气(宗气、营气、卫气)来源充足,充足的后天之气又可补先天之气(元气),先天之气又是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也就是各脏腑的 机能活动是通过先天之气的激发、温煦和推动来完成的,这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即六字诀锻炼→脏腑机能旺盛→后天之气充足→激发、温煦、推动脏腑机能。可 见六字诀养生法是对人体的全面调理和补益。
另外,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六字诀是补不是泻,自六字诀公开传授近20年来,有难以计数的患者因练六字诀而康复,有数以百万计的养气功爱好者因长期坚持 六字诀之锻炼而身强体壮,怡享遐领,终身受益。但从未有过因练六字诀而健康的身体练至体弱多病的例子。伯父马礼堂大师一生坚持六字诀之锻炼,身体强壮,精 力旺盛,不论每天多么繁忙,也未有疲劳之敢,每次到医院体检时,各项指标均正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证明六字诀是补不是泻。六字诀养生法的理论是 从多年的实践中总结而得来的,其功法也是在多年的实践中完善起来的,所以具有良好的强身益寿之效果。
顾名思义,六字诀养生法的一个“养”字就说明了六字诀是补不是泻,其整套功法的全部练习过程无一不体现着“补养”这一核心内容,马礼堂大师生前亦曾经多次强调“六字诀是补不是泻。”关于这一问题,可从下述几方面得到论证。
82年老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马礼堂)82年老版马礼堂老先生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普及养气功一直到逝世前,当时百万之众的六字诀爱好者及六字诀的有效病例就都是习练这个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除呬字的读音,si读思改为xie读谢外)。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马礼堂养气功电视教学讲座》中的新版“六字诀养生法”,固然是养气功六字诀养生法的进步、提高与发展,但在马老逝世前只是在小范围内教练,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普及,(若不是马老的仙逝及当初气功大环境的改变,推广、普及应该会是相当快的,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熟骨干与相当好的群众基础以及良好的社会影响)“新版”对于原来习练过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人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昂的《医方集解》两书说的更为简明。
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达到健身的功效。
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教练了上千人,证实这套功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对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肝炎、肠胃炎、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现将功法介绍如下: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颈直,虚腋,沉肩坠肘,含胸抜背,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膝微屈,呼吸自然平稳(图1)。
每变换一字都从预备式起。
呼吸法:腹式呼吸。
呼气时,读字、收腹、提肛、缩肾,脚趾轻微抓地,重心在两脚跟;吸气时,两唇轻闭,舌舐上颚,用鼻自然吸气,腹部隆起。
此为“踵息法”。
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
吸气时,两臂从前方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平举时,翻掌,手心向上,向胸部划弧,同时开始呼气,两手向腹部顺气(图3)。
恢复预备式。
下面分别叙述六个字:发音:“嘘”。
xu读需(注一)口型:两唇微合,,舌尖向前伸而两边向中间微卷(图4).动作: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下同)。
内外劳宫穴相对,以鱼际穴压住肚脐,劳宫穴对丹田。
怎样练好六字诀养生法

怎样练好六字诀养生法?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千古流传的一套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气功功法,是马礼堂养气功的基本功法之一。
该功法以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易学易练,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故而倍受广大气功爱好者的喜爱。
由于有些自学者对六字诀养生法的文字说明理解不够透彻,从而影响到练功效果,所以我今就自幼追随伯祖父马礼堂大师之所学,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功练功之实践,对如何练好六字诀,进一步提高练功效果,作一简述,以期能对广大养气功爱好者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首先,练功者要做好六字诀的预备式,即松静站立。
在松静站立的过程中,要做到身心的彻底放松,或意守下丹田,或数息,使精神内守,神不外弛,静如木雕泥塑。
身体所有关节、肌肉由上而下,彻底放松,松如肉之欲坠,以利于气血运行。
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松静站立的时间.第二,六字诀养生法为吐纳法,通过吐故纳新,以改善机体的生理机能,练功地点宜选在空气清新之处。
吐气要轻,不努力,不憋气,吐尽为止,吸气要微微绵绵,将清气自然吸入,要顺其自然,不可过度过快呼吸。
每读字吐纳一次,可以稍停片刻,再做下一次吐纳。
第三,六字诀养生法是通过念嘘、呵、呼、口四、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和口型来调理人体的五脏六腑。
所以,发音和口型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影响到练功效果的。
发音要轻,在保持每个字的口型准确无误的前提下,面部肌肉要尽量的放松。
有的学员由于对此掌握不好,发音过于强烈,吐气时面部肌肉过于紧张,致使练功过程中口干舌燥,影响到练功效果。
第四,肢体的导引动作需要在周身彻底放松的状态下进行,不僵硬,不做作,导引动作要与配合一致,一呼一吸完成一个动作,做到气尽而式成,动作的快慢受呼吸节律的支配。
收腹提肛动作也要轻微,不可过于努力,不要收上腹部,要收小腹、提会阴。
如果收腹提肛过于用力或收上腹部,容易造成头晕、胸闷等不良反应。
第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练功者要做到孟子所讲的“求放心”,“不动心”,“勿助长”。
马礼堂六字诀

马礼堂六字诀“吸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吐气也”。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之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智顗大法师把六字诀概括为: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唐代的名医孙思邈,又把五行相生的顺序放进六字诀里。
他在《卫生歌》歌中这样写道:春嘘明目木扶肝,夏日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嘻理三焦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勿出声闻耳内,方知功效胜灵丹。
明代《正统道藏》、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均有对六字诀治病有论述。
名医知古老人,他也盛称六字诀的功效,并书写了《知古老人歌》:六字能将寿岁添,修补脏腑胜灵丹。
肝属木兮须瞪眼,胸中郁闷即能痊。
心呵双手平心按,火奖劳宫病可安。
消化不良谁做主?脾呼撮口臂撑天。
呬呼肺病能根治,双手撑开氧气添。
固肾必须双抱膝,口吹浊气上灵山。
三焦理气须嘻字,两手高擎汲涌泉。
马礼堂先生(本文原文作者)的《六字诀养生法》,概括为:长嘘补气顺经行,污浊喷出清气容,呼气要从井穴起,须知顺序是相生。
二、特点六字诀的功法有这样几个特点:(一)疗效显著:在我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用六字诀治好的疑难大症无计其数,治愈的患者,有肝炎、心脏病、肾结石、青光眼及高血压、低血压、肠胃炎、气管炎等。
最奇妙的是郭淑媛大夫静脉曲张、面部白癣,练功3个月消失。
(二)简便易学:六字诀的发声和口型,只要按照汉语拼音发声即可。
腹式呼吸要求小腹起伏。
实际上,我们正常人在安静时或睡眠时的呼吸都是腹式呼吸(女同志一般是胸式呼吸)。
导引的动作也很简单。
一般10小时左右就可掌握六字诀的练习要领。
1~3个月左右,就可见到明显治疗效果。
(三)运用灵活:六字诀运用灵活。
可以按顺序练习,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练1个或2个字;既可以长期坚持连续练习六字诀,又可以按季节单独练某1个字;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讲解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讲解嘘字是一个口,加虚字的虚。
龙嘘虎啸,发出的声音很长啊。
念这个嘘字的时候,要舌内缩,嘴角横绷。
舌头想出来(但又)不让它出来。
嘴角向两边绷。
我念你们看看。
念完了之后舌顶上颚,气下来了。
下来到丹田,一直到脚底下,到了这个足阳明(胃经)的厉兑穴,(在)第二个脚趾头。
念得时候还有个要紧的问题,要瞪眼睛。
为什么瞪眼睛?肝开窍于目,每一个脏器都有窍,窍什么(意思)?窍门嘛!那么你一瞪眼睛,眼里面的毒全出来了。
我们教人的时候,好多的同志眼睛变化很快。
有失明三年的(人),她也好了,叫张曙娟。
写了个文章《(养气功使我)重见光明》(见《正宗马礼堂养气功》原书359页,本书见:Section11.7.4, “ 养气功使我重见光明”)。
一般的人,百分之九十几的效果,就因为念嘘字的时候瞪眼,眼睛发胀,眼睛流眼泪,眼睛长眼屎,眼睛刺痛,眼睛变好。
眼睛和肝之间有关系。
得肝病的人,我看病的时候(就)且看眼睛。
我现在做做你们看看啊。
开始做,你看我的眼睛,看我的胳膊,活动的情形,导引。
再看我的肚子,是不是收腹提肛,分几方面看啊。
我们现在讲六字诀养生法第二个字。
第二个字念“呵”。
呵字治心脏病。
呵字主要的一个动作,就是舌头顶着下牙齿,口半张。
因为心通于舌。
心有了病,一定是在舌头上发现。
所以我们念这个字的时候,一定要舌头顶着下面的牙齿。
我现在做一做。
第三个,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心属火,练完了呵字,我们练呼字。
呼字属土,土是健脾的。
脾开窍于口,所以念呼字的时候,一定是口如管状,就是口像管似的,舌头放在中央。
这样才能行。
吐气的时候将丹田里面的气啊,整个发出来。
我现在做一做大家看一看。
我们现在讲六字诀养生法第四个字,念谢。
这个是入声字。
入声,声音收藏极快,入声短促,急收藏。
声音很短,可是气还是那么长。
这个字念得时候张口开颚。
嘴要长大。
这个字治什么病呢?专治肺病。
肺气肿,肺结核,效果很好。
我们念得时候一念这个谢字第四声,一念这个字肺子这一张,这就治好了无数的肺病。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1、起势(1)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头正项直,百会朝天,内视小腹,轻合嘴唇,舌抵上腭,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含胸拔背,松腰塌胯,两膝微屈,全身放松,头脑清空,站立至呼吸自然平稳。
整套功法从预备式开始。
每变换一个字都从预备式起。
每次练功时,预备式可多站一会儿,以体会松静自然,气血和顺之雅境。
当放松之时,心中默念头脑松、肩背松、沉肩垂肘、含胸拔臂心空、腹松、腰脊松、臀部松、两腿松、膝松、足部松、五趾松、两臂十指都放松。
微觉轻微摇摆,松弛如肉之欲坠,呼吸微微绵绵如安睡状态,再开始练功。
(2)呼吸法:采用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
呼气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收腹敛臀,二阴微提),重心自然后移至足跟,注意不要有憋气感。
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小腹部自然隆起,空气自然吸入。
气吐尽则胸腹空,天空之清气自然由鼻孔吸入,万不可着意,否则吸气时流入经络之气难以下来,留于头部易头晕,留于胸部易胸闷。
所以说呼有意吸无意。
无意即顺其自然,头脑空,肌肉松,头顶悬则气下沉。
六个字均用这种呼吸法。
(3)调息:两臂从体侧徐徐抬起,手心向下,待腕与肩平时,以肘为轴使小臂外旋,转至手心向上,随即曲肘使指尖向上,高度不超过眉毛,再向内划弧,两手心转向下,手指相对,然后似按球状由胸前徐徐下落至腹前,两臂自然下垂,恢复预备式。
作用是调整呼吸,恢复自然,稍事休息。
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采用自然呼吸法,舌抵上腭(也可采用顺腹式呼吸)。
2、嘘字功发音:嘘读需(xu)。
口型:两唇微合,嘴角横绷,略向后用力。
两手放于大腿急脉穴处,手心向内,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随即放开。
两手由肝经之急脉穴处起,手背相对向上提,经章门、期门上升入肺经,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展开,手心向上。
两眼反视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意念领肝经之气由足大趾外侧之大敦穴起,沿足背上行,再沿大腿内侧上达小腹入肝,从肝脏穿过横膈膜而上注于肺,经手臂内侧之前缘达手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前下转为拇指尖相对,其余四指指尖向下顺腹前按摩徐徐而下,垂于体侧。
马礼堂六字诀健身法

概要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
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讲解

马礼堂六字诀养生法讲解今天,我和大家讲一讲养气功。
这个气功究竟是什么呢?就是说明这个“气”在人体里面发挥的功能作用。
简单的说,这个气功啊,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这个东西是我们祖国的文化遗产。
我们立国五千多年,气功呢,写在历史上的,经人传授的经史子集里面啊,很多很多。
古人也说过,说“气,生人之本也”。
气是生人的根本。
现代近几年来,我们(由于)是党的政策,气功是百花齐放,所以很多了,有的软气功,有的硬气功,有的发气的(等等)多种气功,也有静坐的气功。
今天我所讲的,跟这些气功是略有差别。
我所讲的东西是我们祖国几千年经史子集传流下来的。
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以至于好多的史书啊全有记载。
那么这个功究竟是干什么的呢?就是让人化字为功,扶正祛邪。
如果正气内存就邪不可干。
这是《黄帝内经》说的。
人为什么生病呢?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人为什么生病呢?就是气虚了嘛!这个病就乘机而入啊。
如果你气制旺盛了,正气内存,邪气自然不能侵入进来。
外感是因为内伤。
内伤没有伤,外感自然进不来。
这是气功的道理。
我讲的“养气功”道理,就是本着这个原理讲的。
我和大家讲一讲养气功。
这个功的第一部,就是六字诀养生法。
六字诀养生法是谁传流下来的呢?最早的是南北朝时代陶弘景老先生。
这个老先生活了一百多岁,他说,要治五脏六腑的病,可以用六个字,他起名叫“长息法”,就是呼吸要长,呼吸长肺活量加大么,自然人身体就可以健康。
以后,到了隋唐时代,天台山智顗大法师,他将它(六字诀)收入佛门,也将六字诀,让这个老和尚(们)修行。
练六字诀可以不生病。
到了唐朝,孙思邈,一个有名的医生。
活了一百多岁嘛,人称药王。
因为修庙要修药王庙啊。
是个有名的医生。
他将六字诀又整理了一下,将五行相生的顺序搁在里面。
第一个,是治肝。
为什么先说肝呢?这是(因为)春天木旺于春,肝属木,所以头一个就练嘘字。
治肝病。
木能生火,心属火,所以练第二个字嘛,是呵字,治心脏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礼堂老先生从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普及养气功一直到逝世前,当时百万之众的六字诀爱好者及六字诀的有效病例就都是习练这个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蓬蒿人注:除呬字的读音,si 读思改为xie读谢外)。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马礼堂养气功电视教学讲座》中的新版“六字诀养生法”,固然是养气功六字诀养生法的进步、提高与发展,但在马老逝世前只是在小范围内教练,并没有大面积推广、普及,(若不是马老的仙逝及当初气功大环境的改变,推广、普及应该会是相当快的,因为那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成熟骨干与相当好的群众基础以及良好的社会影响)蓬蒿人认为“新版”对于原来习练过老版“六字诀养生法”的人来说应该是水到渠成……】
六字诀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养生方法。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王昂的《医方集解》两书说的更为简明。
主要是在呼气时分别用六个字疏通与调和相关脏腑的经络和气血,以达到健身的功效。
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教练了上千人,证实这套功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
对冠心病、高血压(低血压)、肝炎、肠胃炎、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骨质增生等慢性疾病,甚至对有的癌症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现将功法介绍如下:
预备式:两脚平站,与肩同宽,头正颈直,虚腋,沉肩坠肘,含胸抜背,全身关节、肌肉放松,两膝微屈,呼吸自然平稳(图1)。
每变换一字都从预备式起。
呼吸法:腹式呼吸。
呼气时,读字、收腹、提肛、缩肾,脚趾轻微抓地,重心在两脚跟;吸气时,两唇轻闭,舌舐上颚,用鼻自然吸气,腹部隆起。
此为“踵息法”。
六个字都用此法呼吸。
调息:每个字读六次后,调息一次。
吸气时,两臂从前方抬起,手心向下(图2);待平举时,翻掌,手心向上,向胸部划弧,同时开始呼气,两手向腹部顺气(图3)。
恢复预备式。
下面分别叙述六个字:
发音:“嘘”。
xu读需(注一)
口型:两唇微合,,舌尖向前伸而两边向中间微卷(图4).
动作: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女同志相反,下同)。
内外劳宫穴相对,以鱼际穴压住肚脐,劳宫穴对丹田。
呼气时读“嘘”字,两眼尽力睁大并内视肝区。
呼气尽后吸气。
做六次(图5)。
经络循行(注2):呼气时,以意领气,肝经之脉气由足大趾外侧大敦穴上行,环绕阴器,经小腹,络胆入肺,上喉咙、眼前额,到百会,沿肺经下行到拇指内侧少商穴。
肝火旺、肝虚、肝肿大、肝木克脾土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两眼干涩、头目眩晕等病,练此功都有效。
肝主怒,有肝病的人应注意制怒,还应忌房事(注3)。
二、“呵”字补心
发音:“呵”ke读渴
口型:嘴半张,舌舐下腭(图6)。
动作:两臂从侧前方自然抬起,松肩,沉肘,腕自然,手心向下(图7),翻掌手心向上,开始呼气并读“呵”字,两手向胸前划弧(图8),徐徐下按至腹部,呼气尽,恢复预备式,吸气重复上述动作,连做六次。
经络循行:以意领气,让脾经之脉气从足大趾内侧隐白穴起循脚面内侧、腿内侧,上行入腹里,与冲脉相会,注入心脏,走肺,出腋下,沿臂内侧到手小指少冲穴。
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出汗过多、舌体糜烂、舌强语塞等症均可练此功治疗。
心主喜,心脏病患者,不要过喜、过悲、过度兴奋,应做到遇事不怒,泰然处之。
三、“呼”字健脾
发音:呼,hu读乎
口型:撮口如管状,舌放平并用力前伸牵动由冲脉上升之气从口中喷出(图9)
动作:随吸气,两手提至腹前,两手心向上,右手继续上提到胸前并翻掌,手心向外(图10),读“呼”字,右手向上托起,同时左手翻掌,手心向下,自然按至身体左侧(图11),呼气尽;随吸气右手翻掌,手心向里右臂慢慢下落,左手上举,两手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尔后,左手向上托起,右手下按,再次读“呼"字(但两臂动作相反),如此连呼六次。
经络循行:脾经之脉起于大趾内侧隐白穴。
读”呼字时,以意领气,沿大趾内侧上行经腿内侧,直达腹内入脾脏,联络胃腑,上行到咽喉,舌根,散于舌下,同时从胃到心脏沿心经下行到手小指内侧少冲穴。
脾虚、腹胀、腹泻、皮肤水肿、肌肉萎缩、腹腔腹水,脾胃不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血、女子血崩、四肢疲乏,都可用“呼”字治疗。
四、“呬”字润肺
发音:呬,si读思
口型:两唇微向后收,上下齿合而有缝,舌尖顶其缝隙发音(图12)
动作:两臂向腹前抬起,两手如捧物状到膻中穴(图13)。
翻掌两手心向侧前方推出。
翻掌同时开始读“呬”字(图14),呼气尽,两臂自然下落,然后重复上述动作,连作六次。
经络循行:读“呬”字时,以意领气,从足大趾外侧大敦穴引肝经之脉气上行,走腿内侧,绕阴器至小腹到肺,走肺经到手大指内侧少商穴,此为引肝气上升到肺部而转注于十二经隧道中,同时而肺金得润。
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之。
五、“吹”字强肾
发音:“吹”,chui读炊
口型:口似闭非闭,两咀角微向里缩,舌向前挺,微有缩意(图15)。
动作:两臂自然抬起,在胸前环抱,两手虎口撑圆,指尖相对(图16)呼气,读吹字,身体下蹲,两臂抱球自然下落,上体保持正,直足趾抓地,膝盖与足尖相垂,下蹲之深度以保持提肛不松为度(图17)。
身体随吸气慢慢站起,重复六次。
经络循行:读“吹”字下蹲时,涌泉穴虚起,以意领气,由足小趾内侧至阴穴走涌泉,上绕内踝骨,走腿肚内侧,到膝窝内,上行沿脊柱入肾,到胸中入肺,联络心脏,沿心经至手中指尖端中冲穴。
腰腿无力或冷痛、目涩健忘、潮热盗汗、头晕耳鸣、男子遗精或阳痿早泄、女子梦交或宫寒、牙齿摇、发脱落、皆可练“吹”字。
六、“嘻”字理三焦
发音:“嘻”,xi读希
口型:两唇微启,稍向里扣,舌平伸而有缩意(18).
动作:两手上托至膻中穴(图19)随着呼气读“嘻”字翻掌上托(图20),呼气尽,两臂旋转,手心向里(图21),随着吸气,两臂沿胸前下落,至小腹(图22),恢复至预备式,如此做六次。
经络循行:三焦为手少阳,胆为足少阳,同气相求,所以读“嘻”字时,以意领气,从足四趾爪甲外侧关冲穴上升的三焦之脉气会合于瞳子髎,此为上下贯通三焦获理,则气机通调而疾患消除。
三焦不畅,可引起耳鸣、眩晕、喉痛、咽肿、胸腹胀闷,小便不利,应练“嘻”字。
注一:六字诀为古人遗传,古人如何发音,目前尚未查到根据,这里是根据我多年实践而确定的,其注音有的与辞海、字典不同,特此说明,望读者按本文标出的音发音。
注二: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讲了经络循行的主要路线。
注三:各脏腑之症有虚实之分,虚宜补,实宜泄,按五行与脏腑的关系可用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之法,如心有病,实症宜以其子(脾)泄之,即先练“呼”字,再练“呵”字;虚者补其母(肝)补之,先练“嘘”字,再练“呵”字,余皆类推。
另外心属火,肾属水,若心火旺,可先练“吹”字,再练“呵”字,此为,心肾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