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炭的制备及应用
三聚氰胺(蜜胺)泡沫炭的制备

三聚氰胺(蜜胺)泡沫炭的制备北京可琳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进行三聚氰胺(蜜胺)泡沫炭制备的高科技公司。
三聚氰胺泡沫炭是世界上最轻的泡沫炭材料,并且性能优异,在一些高端设备上的实验性应用获得了成功。
围绕三聚氰泡沫炭的制备及应用北京可琳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究科技工作人员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早期的三聚氰胺泡沫炭是热解热其前驱体泡沫而制得的,这种泡沫炭具有非常高的开孔率,孔壁呈非石墨化状态,导热率低,表现出优异的绝热性能。
三聚氰胺泡沫炭还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热震、易加工等特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吸波等物理和化学性能,以及孔径结构,密度和性能的可调节性。
这些优异的性能和可调节性使三聚氰胺泡沫炭在化工、航空航天、车船工业、通讯电子工业和建筑领域等诸多技术领域极具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是一种极有潜在用途的功能材料。
北京可琳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尝试用三聚氰胺泡沫加工成泡沫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三聚氰胺泡沫经过特殊发泡、氧化固定、高温炭化处理、非石墨化加工后得到刚性结构的泡沫炭,通过控制添加剂的用量和工艺参数等来调节三聚氰胺泡沫炭的孔尺寸和孔结构,这种泡沫炭具有非常高的开孔率,孔壁呈非石墨化状态,结构致密,孑L径尺寸微小,分布均匀和导热系数低,具有优异的孔结构,性能优异,功能多样化,例如用作高温热容材料、多孔电极、催化剂载体、过滤器、支架材料等。
三聚氰胺泡沫炭的前驱体三聚氰胺泡沫塑料是一种低密度、高开空率、柔性的泡沫塑料。
三聚氰胺泡沫塑料具有卓越的阻燃性、吸声性和隔热性,产品特性,具有高阻燃性。
接触明火后在燃烧体的表面形成致密的焦炭层从而阻滞燃烧,无滴流,无毒性气体释放,烟密度小,离火自熄。
超强吸声能力:其高达95%以上开孔率使得声波能方便有效的进入泡沫体的深层并转变为网格的震动能被消耗和吸收掉,且有效地消除反射波。
良好绝热保温性:其开孔率高达95%以上,三维网格结构使空气的对流传热得到有效的阻滞。
石墨泡沫炭市场分析报告

石墨泡沫炭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石墨泡沫炭是一种新型多孔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新能源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石墨泡沫炭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材料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石墨泡沫炭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市场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市场参考和发展建议。
通过对石墨泡沫炭市场的综合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石墨泡沫炭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石墨泡沫炭的定义、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结论部分,将对石墨泡沫炭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与展望。
整个报告将全面而系统地分析石墨泡沫炭的市场情况,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1.3 目的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石墨泡沫炭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当前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石墨泡沫炭的定义、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梳理和总结,结合市场调研数据,分析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特点,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同时,报告还将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帮助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把握市场机遇,规避市场风险,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1.4 总结总结部分:总体来说,本报告对石墨泡沫炭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概述了石墨泡沫炭的定义以及本文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详细介绍了石墨泡沫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在结论部分,我们对市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石墨泡沫炭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石墨泡沫炭在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并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石墨泡沫炭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建议相关企业加大石墨泡沫炭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市场需求,把握市场机遇。
泡沫炭的发展趋势

泡沫炭的发展趋势
泡沫炭是一种由聚丙烯、聚苯乙烯等树脂材料制成的轻质多孔材料。
它具有热隔绝、隔音、阻燃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泡沫炭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保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泡沫炭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回收性,符合环保要求,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加受到重视。
2. 新材料和工艺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和工艺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泡沫炭的发展。
例如,在泡沫炭制造过程中引入纳米材料,可以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耐火性能,提高其应用领域。
此外,新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也将有助于生产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泡沫炭产品。
3. 应用拓展:泡沫炭目前主要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增加,泡沫炭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拓展。
例如,可以用于制造智能家居产品、电子设备散热材料等。
4.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目前,泡沫炭的生产和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
随着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发展,国际市场竞争将逐渐加剧。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品质提升等手段提高产品竞争力。
总的来说,泡沫炭作为一种轻质多孔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发展将面临环保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应用拓展等挑战和机遇。
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的开题报告

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碳泡沫作为一种新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广泛应用于热防护、电磁波吸收、压力蓄能等领域。
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包括发泡法、模板法、炭化法等。
其中发泡法和模板法是较为常用的制备方法。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
二、研究内容1. 碳泡沫的发泡法制备及其表征;2. 碳泡沫的模板法制备及其表征;3. 对比分析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性能。
三、研究方法1. 发泡法制备碳泡沫:通过自发发泡、模板发泡等方法制备碳泡沫,并对其形貌、孔隙率、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2. 模板法制备碳泡沫:采用硬模板、软模板等不同模板制备碳泡沫,并对其形貌、孔隙率、热稳定性等进行表征;3. 对比分析两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对碳泡沫性能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1. 碳泡沫的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工艺流程的总结;2. 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性能对比分析的结论;3. 碳泡沫在不同领域应用的前景展望和发展方向。
五、研究难点和挑战1. 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过程中的工艺参数选择和优化;2. 碳泡沫性能表征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3. 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和应用前景的预测。
六、研究计划时间节点工作内容第1-2个月碳泡沫的相关文献调研和研究背景分析;第3-4个月发泡法制备的碳泡沫制备和性能表征;第5-6个月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制备和性能表征;第7-8个月发泡法和模板法制备的碳泡沫对比性能分析;第9-10个月结论撰写和初步交流讨论;第11-12个月论文修改和完善,答辩准备。
七、参考文献1. Huang, J., Mao, S., Fei, H., & Deng, Z. (2015). Fabr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of three-dimensional carbonaceous nanomaterial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44(16), 3523-3595.2. Wang, X., Li, Y., Gao, J., Li, L., Li, B., & Li, J. (2019). An overview of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 foam composite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35(8), 1647-1659.3. Cui, X., & Deng, S. (2020). Recent advances in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ized carbon foams. Materials, 13(3), 610.。
以天然沥青岩为原料制备高压缩强度的泡沫炭

以天 然 沥 青岩 为原 料 制 备 高 压 缩 强度 的泡 沫 炭
De n i z Ba r a n , M e h me t Fe r h a t Ya r d i m , H i i s n i J At a k i f l , z a t i o n o n t h e 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p h y s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rb a o n f o a ms we r e i n v e s i t g a t e d .Re s u l t s i n d i c a t e ha t t t h e a v e r a g e p o r e
( 1 .A K S A, D e n i z c a h K o y u ,Y a l o v a ,T u r k e y ;
2 .1 s t a n b u l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M a s l a k, 3 4 4 6 9 I s t a n b u l ,T u r k e y;
( 1 .AK S A, De n i z c a h K o y u ,Y a l o v a ,T u r k e y ;
2.1 s t a n b u !T e c h n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M a s l a k 3 4 4 6 9 I s t a n b u l ,T u r k e y;
Abs t r a c t: Ca r bo n f o a ms we r e s y n t h e s i z e d us i ng a n a s p ha l t i t e pi t c h a s a c rbo a n p r e c u r s o r .Th e e f f e c t s o f f oa mi n g c o n di io t ns nd a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间相沥青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高导热性、高耐热性、高强度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泡沫炭是一种具有
孔隙结构的高级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高强度、低密度等特点,可用于制备电池、催化剂、吸附剂等。
因此,将中间相沥青和泡沫炭结合,制备高导热中间相沥青
基泡沫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改变泡沫炭的前驱体和制备条件,制备高导热中间相沥青泡沫炭,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导热性能、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能。
三、研究内容
1. 合成中间相沥青:选择适宜的原材料,通过加热反应、萃取和热处理等步骤制备中间相沥青。
2. 制备泡沫炭:选择适宜的泡沫剂、催化剂和炭化条件,制备泡沫炭。
3. 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将中间相沥青和泡沫炭进行混合,通过炭化和活化制备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
4. 测试性能:测试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导热性能、孔隙结构和力学性能。
四、研究意义
制备高导热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不仅可以将中间相沥青和泡沫炭的优点进行综合,而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用于制备散热器、吸附剂、电池、催化剂等,在航空航天、汽车、化工、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通过研究其性能,可以
为材料的进一步优化提供支持。
泡沫炭的研究进展

泡沫炭的研究进展泡沫炭是一种由孔泡和相互连接的孔泡壁组成的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轻质多孔材料。
依据其孔壁的微观结构,可以分为石墨化和非石墨化泡沫炭。
除具有炭材料的常规性能外,泡沫炭还具有密度小、强度高、抗热震、易加工等特性和良好的导电、导热、吸波等物理和化学性能,通过与金属或非金属复合,可以获得高性能的结构材料。
这些优异的性能使泡沫炭在化工、航空航天、电子等诸多技术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近年来,泡沫炭材料的研究在国内外得到高度关注,内容涉及新原料的选择与调变、制备工艺技术的开发和优化、产品的微观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的揭示和调控以及最佳应用途径的拓展等各个方面。
毫无疑问,基于价廉易得的初始原料,采用简易的工艺路线、制备性能优异且稳定的泡沫炭材料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煤炭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利用组成和结构独特的煤和煤系物来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泡沫炭在国内外倍受关注,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1 泡沫炭的制备围绕泡沫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最早的泡沫炭是Walter Ford在20世纪60年代初热解热固性酚醛泡沫而制得的,这种泡沫炭具有非常高的开孔率,孔壁呈非石墨化状态,导热率低,表现出优异的绝热性能,可用作高温绝热材料。
通常,这种泡沫炭又被称作网状玻璃态泡沫炭(Reticulated vitreous carbon foam)。
早期泡沫炭的制备研究主要是以有机聚合物为原料,受原料性质的限制,制得的泡沫炭虽然有一定强度,但脆性较大。
为克服这一缺陷,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拓宽其应用领域,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人们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变泡沫炭材料的结构,包括在制备原料中添加各种增强剂、优化工艺参数以及尝试使用不同原料等,以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目前大多数的制备研究工作主要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展开。
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首次以中间相沥青为原料,实现了石墨化结构泡沫炭的合成。
泡沫炭的石墨化结构特征使其具有很高的热导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这进一步扩大了泡沫炭的应用范围。
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第20卷第6期无机材料学报V01.20,N o.6 2005年11月J o u rn a l o f Ino rg an ic Materials NOV.,2005文章编号:1000—324X(2005)06—1438—07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李同起,王成扬(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摘要:将石油系中间相沥青利用限定尺寸法发泡后获得了泡沫炭,泡沫炭再经氧化、炭化和石墨化处理获得了具有良好孔结构的泡沫炭.利用SEM和XRD分析了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发现调整发泡模具中的自由空间可以控制泡沫炭的孔径;炭化和石墨化后泡沫炭的孔径减小,孔壁片层取向接近石墨;泡沫炭的孔壁由平直孔壁和“Y”形孔壁结构成,前者内部片层取向优于后者.大孔径泡沫炭的孔壁具有更紧密的内部分子排列,但其微晶尺寸较小.关键词:中间相沥青;泡沫炭;多孔材料;易石墨化炭中图分类号:TQ l27文献标识码:A1引言中间沥青基泡沫炭(Mesophase Pitc h—bas ed Carbon Foam,MPCF)是从中间相沥青中经发泡制得的一种新型多孔炭材料,由于这种炭材料可以同时具有低密度、高强度、高导热、高导电、耐火、抗冲击、吸波、降噪、低热膨胀系数、耐化学腐蚀等优异性能[1~引,被应用在诸如航空航天器和卫星的热转移系统、火箭的抗冲击和减噪发射平台、化工厂的大型热交换器和计算机器件的小型排热器件、快速运行机动工具的端部防护层以及飞机、轮船等的耐火门窗等领域[7,8|,因此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MPCF的制备一般包括发泡和后处理两个过程,其中发泡过程是控制其孔径大小和形状的重要步骤,也是最终决定泡沫炭产品体积密度、强度、导电/导热等性能的关键步骤.以前文献[3]报道的发泡方法为加压法,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中间相沥青原料熔融,然后通过调整压力的方法使沥青发泡产生多孔结构.而后处理过程是为进一步“固化”泡沫炭的孔结构和提高泡沫的强度,同时赋予泡沫炭一定的导热/导电性能而进行的,主要包括氧化、炭化和石墨化过程.本文利用石油中间相沥青为原料,以一种新型的限定尺寸方法制备MPCF,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泡沫炭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并用x射线衍射方法(XRD)分析泡沫炭的结构,以期获得孔径可调、结构良好的炭化和石墨化泡沫炭产品.2实验部分2.1中间相沥青原料收稿日期:2004—11-03,收到修改稿日期:200412—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172034) 作者简介:李同起(1977一),6期李同起,王成扬:中间相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与结构表征1439采用一种软化点为30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泡沫炭的制备及应用纪妲;何星【摘要】泡沫炭自出现起就成为炭材料研究中的热点,因具有密度低、耐腐蚀、抗氧化、膨胀系数低、机械性能高、导热系数低等优质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泡沫炭来说,原料、制备过程等均对其结构及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以不同前躯体为分类规则,综述了泡沫炭的制备技术,同时概述了泡沫炭在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以期为泡沫炭将来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Carbon foam are the hotspot of carbon material research since it been found, it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 for its high-performances such as low density, corrosion resistance, antioxidant, low coefficient of expansion, high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etc. For carbon foams, both raw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could influence its structure and property. Based on different precursors’ classification rule,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arbon foam were summarized, hoping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arbon foams.【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6(044)007【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泡沫炭;制备;性能;应用【作者】纪妲;何星【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242泡沫炭是以富碳物质为前驱体,经过发泡、固化、炭化及石墨化等过程得到的一种由孔泡及孔壁组成的三维轻质功能性炭材料,其密度低、耐腐蚀、抗氧化、膨胀系数低、机械性能高、导热系数低等性能可满足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对现代新型材料在新领域应用方面的苛刻要求。
目前,泡沫炭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材料、建筑、生物工程等[1-4]领域。
近年来,泡沫炭材料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廉价易得、绿色环保的前驱体选择或对前驱体进行修饰、改性,优化制备工艺、开发新的制备方法,以调整泡沫炭的内部微观结构进而调控材料的力学、热学、电学等性能,积极的扩展应用途径[2]。
本文对不同前驱体制备泡沫炭材料的研究方法以及泡沫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进行了总结果,并对今后泡沫炭材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1.1 以有机聚合物为原料(1)热分解法热解法是在聚合物(可热解物质,还包括煤、烃类、纤维素类化合物等)中添加发泡剂(不可热解物质)均匀混合,较高压力下升温至聚合物融化,逐渐卸压,使发泡剂逐渐挥发形成气孔,随后经过炭化、石墨化工艺制成泡沫炭材料。
甘礼华等[5]以芳基乙炔预聚物为原料,吐温80为匀泡剂,正戊烧为发泡剂,加入硫酸加热至100 ℃发泡,除去硫酸后再加热至350 ℃进一步聚合,炭化后制得高强度泡沫炭;K Prabhakaran等[6]热解蔗糖的酸性水溶液得到初生泡沬炭,在250 ℃下炭化,然后在600~1400 ℃下烧结得到了不同孔径和密度的泡沫炭。
郭全贵等[7]将热塑性酚醛树脂、发泡剂、固化剂和乙醇混合后在250~300 ℃下热解得到了泡沫炭的前驱体,进一步炭化制备了酚醛树脂基泡沫炭。
(2)模板法模板法的制备工艺是以有机泡沫为模板, 以酚醛树脂、呋喃树脂、聚酰亚胺等原料为炭前驱体,通过浸渍、固化、炭化制得孔径分布均匀、结构规则并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泡沫炭。
Nan Xiao等[8]以聚氨酯泡沫塑料为模板、Ni为催化剂、聚酰胺酸为炭源制备泡沫炭。
泡沫炭为开孔结构,平均直径为500 μm,且孔壁含有介孔。
Gimin Nam 等[9]以聚氨酯泡沫为模板,以不同树脂为炭前驱体制备泡沫炭。
结果发现以苯酚-甲醛为前驱体制得的泡沫炭的性能最为优异:比表面积为63 m2/g,电导率为3.409 S/m,抗压强度为0.25 MPa。
(3)乳液法乳液是一种分散体系,由水相和另一种与水相微溶或互不相溶的油相组成。
制备过程包括聚合、净化和炭化等步骤。
该方法制备的泡沫炭孔径较小,且通过调节乳液的组成和形成条件可制备出结构规则均匀的泡沫炭。
王百鑫等[10]采用间苯二酚和甲酸的水溶液作水相,液体石蜡作油相,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了密度为0.25 g/cm3,比表面积为700 m2/g,孔径在2~3 μm 的开孔结构泡沫炭。
Adam F Gross等[11]采用O/W型乳液制得到泡沫炭,间苯二酚/甲酸的水溶液作水相,硅油作油相。
改变合成条件可将介孔孔径控制在5~8 nm大孔孔径控制在0.7~2.1 μm,1200 ℃炭化后孔容和电导率分别达到了5.26 cm3/g和0.34 S/cm,可用作3D集电器和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载体。
1.2 以煤为原料比较常见的煤基泡沫炭的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煤中加入盐类进行热解,再通过水洗涤,真空过滤,除去盐类制得泡沫炭;另外一种是烟煤脱灰加氢,得到焦炭后再溶于溶剂中,随后将泡沫炭进行冷却、石墨化。
马玲玲[12]以全组分族分离所得的煤疏中质组分为原料制备出泡沫炭,再经过KOH活化后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可达1510 cm2/g和0.8384 cm3/g,同时比电容量为109.2 F/g可用作电极材料制作超级电容器。
Elena Rodrigue等[13]以煤为前驱体在450~475 ℃下炭化制得泡沫炭,再500 ℃下ZnCl2活化得到优异机械性能和导电性的泡沫炭材料。
1.3 以沥青为原料(1)高压渗氮法高压渗氮法制备泡沫炭的过程如下:先将沥青置于炉内抽真空,加热至软化点以上,通入惰性气体持续升温使气体发生膨胀形成气泡。
但发泡后还需要在空气或者氧气中固化,使其形成网状交连结构,避免沥青在后续的炭化和石墨化工艺过程中发生形变。
(2)自发泡法自发泡法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将中间相沥青置于反应釜中,充入氮气等保护气体,加热至发泡温度并恒温。
在升温的过程中,沥青受热先软化溶融,粘度降低,分解释放出轻组分气体,以此作为发泡剂,温度进一步升高后,沥青粘度增大,逐渐固化,气泡被固定在沥青内形成泡孔结构,最终经过炭化和石墨化等热处理工艺后得到泡沫炭材料。
Chong C等[14]研究发现,发泡前对石油系沥青和煤系沥青在惰性氛围下进行热处理,提高沥青的软化点和粘度,使其达到发泡要求。
王永刚等[15]考察了中间相沥青的流变性能对泡孔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0~450 ℃,压力为2 MPa时,沥青的粘度较低,比较稳定,且随温度的变化小。
且制得的泡沫炭孔径较大(462 μm),分布较窄(380~520 μm),孔壁较薄,微裂纹较少,开孔较多,韧带排列规整。
(3)超临界法超临界法就是选择超临界温度与沥青的粘弹温度范围相一致的溶剂,在超临界状态下就可以与沥青达到近乎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混合,再通过卸压使超临界流体挥发发泡,炭化石墨化后生成泡沫炭。
超临界法制得的泡沫炭泡孔结构发达,孔径分布均匀、孔尺寸小[16]。
詹亮等[17]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甲苯作发泡剂,采用超临界发泡技术制备出具有多级孔结构的泡沫炭,孔径为10~25 μm。
吕永根等[18]以煤焦油沥青为原料,甲苯作溶剂,考察了溶剂比、温度、压力等发泡条件对泡沫炭孔结构的影响,制备出孔径分布在、开孔率高、结构均匀的泡沫炭。
1.4 以生物质为原料Yao kang Lv等[19]以香蕉皮与锌结合的复合物为模板,苯酚甲醛树脂为炭源,经炭化制备出比表面积高达1650 m2/g的多级孔泡沫炭。
R.Narasimman等[20]以熔融蔗糖为碳前驱体,硼酸作为发泡剂和硼前驱体,制备掺硼的泡沫炭。
结果发现随硼酸浓度的升高,泡沫炭的密度和抗压强度下降,抗氧化性能提高。
但当硼酸浓度大于4%后,孔的边缘开始产生微裂纹。
材料的结构决定其性能,同时也决定了其应用方向。
对泡沫炭材料来说,对于性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性能、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上。
2.1 高孔隙率、低密度作为一种新型多孔材料,高孔隙率是最基本的性质,泡沫炭的体积密度可根据孔骨架和孔结构调整在0.1~0.7 g/cm3范围内,属于轻质型材料。
由于密集的泡孔使泡沫炭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根据孔形状和孔径的分布,孔径尺寸较小,孔分布密集泡沫炭比表面积可大于 20000 m2/m3。
2.2 热性能泡沫炭的密度为0.1~0.7 g/cm3,未经过石墨化的泡沫炭材料由于其炭基体以及泡沫炭体相内气泡的低热导率仅为1~2 W/(m·K),具有良好的保温绝热性能;而石墨化后由于其石墨层沿孔壁方向的规则排列,使其具有各向同性的导热性能,成为优异的导热材料。
表1中比较几种材料与泡沫炭性能差异可知,泡沫炭的密度与泡沫铝近似,但比导热率却远超铜、铝数倍。
2.3 力学性能泡沬炭的机械强度在低密度下也有很好的表现,与其它材料的机械性能的比较如表2所示。
有文献称,石墨化后的模型泡沫炭可以在的密度下理论上可具有高达2 GPa的压缩模量,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泡沫炭的压缩强度仅为1~3 MPa,这是因为实际制备的泡沫炭会存在孔结构不规整、产生裂纹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其机械强度。
如果对泡沫炭进行改性,如化学气相渗透表面改性或添加增强材料等[21-24]均可有效地增强其力学性能。
泡沫炭的多孔性、导电性、热膨胀系数低、耐腐蚀性、导热系数可控等优异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电极材料、热管理材料、抗冲击材料、催化剂载体材料、航空航天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等领域。
因此,得到优异性能的泡沫炭以拥有更强的功能性一直都是学者们寻求的最终目标。
3.1 电磁材料泡沫炭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导电性能,最近研究比较多的燃料电池和各种新型可充放电的电池中,泡沫炭也是逐渐应用于制备电极材料中[28-30]。
同时泡沫炭因其三维多孔结构可有效的对电磁波进行散射和吸收来尽可能消除反射波,来防止电磁波的透过,是一种很好的电磁吸收和电磁屏蔽材料。
用于电子仪表内部,既防止外来电磁波又降低内部电磁波的相互干扰,而且在建筑墙体材料、各种电磁电极、加热器、滤波器等有着广泛应用[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