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沈周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是明代著名的文化名人和画家,他的山水画艺术风格以含蓄、简练、雅致而著称。

笔者将从构图、笔墨和意境三个方面对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进行浅析。

首先是构图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构图简洁明快,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

他擅长运用斜线构建画面的节奏感,并以对称、层次和空间的处理来表现景物的远近和深浅。

他的山水画常常采用分层的手法,通过将各个层次的景物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具有立体感的画面。

沈周的构图技巧突出了画作的整体性和和谐感,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平衡、宁静的美。

其次是笔墨方面。

沈周擅长运用素笔简墨的技法,他自己曾说:“近来画山水,要笔快墨精。

”他笔下的山水以墨色为主,注重用墨的浓淡来表现不同的山水景色。

他运用破墨、舒墨、点墨等笔法,使得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质感。

沈周的笔墨处理简练而精准,不多赘余的笔法,却能寥寥数笔地勾勒出山石、水波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质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他擅长描绘山峰和水波的神韵,笔墨骨韵清秀而雅致,给人以高远幽深的意境。

最后是意境方面。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追求的是一种内敛、深沉的意境。

他注重画面的整体气氛和节奏感,在画面中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秩序和谦逊。

他常将人物的画面设想得很小,并将其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强调人物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谦逊。

通过这种手法,他让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存在感和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味。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独特而深远,他以简练、雅致的笔墨和内敛、深沉的意境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他的作品常常给人一种静谧、超然,甚至是神秘的感觉。

他的山水画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更传达了他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使人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有一种超越物质的体验和思考。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家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

小议沈周山水画构图艺术沈周是明代吴门画派前期的领军人物,和文徵明,唐寅,仇英被列为明代四大家之一,对文徵明和唐寅的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终生不仕,一生优游林下,淡泊名利。

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明代画评家李日华曾经记述:沈周以临摹各家画风开始,中年独宗黄公望,晚年则“醉心”吴镇,并着意模仿。

沈周师法过各家风格,但是并不墨守成规,是一个勇于创新,勇于打破成规的画家。

在山水画的构图方面,画家的创新性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耳目一新。

画家不墨守山水画构图的既有形式,总是能另辟蹊径,创作出一幅幅新意焕发的作品。

本文即以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为例,赏析其山水画构图艺术。

一.倒影式构图本文所谓倒影式构图,是指沈周的一种极具巧思的构图形式,画家在画面中,使得画面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相对应,就像是将上半部的物象成为下半部的倒影。

这种构图形式是画家在早期比较喜爱的构图形式之一,体现了画家的对构图形式富有创意的开拓。

这幅《柳荫垂钓图》(见图1)表现的是画家们经常表现的文人树下垂钓的场景,构图简洁疏朗,意境清新,极富形式感。

画面前景是呈三角形的石块,与远景最近处的三角形山石相呼应,而一个文人坐在岸边的平台上,这个平台也和远景处的平台相对应。

近景倒“L”形的柳树,更是和远景中正“L”形的山体得到恰到好处的对应。

这是一幅物象简单的图画,表现的主题也极为寻常,但是,画家巧妙的构思和匠心独运的安排景物的能力,使之成为一幅别具特色的倒映式山水,令人暗暗叫绝。

沈周的另一幅山水巨作《策杖图》(见图2)也是倒影式构图的绝佳范例。

这幅画表现了一位文人策杖行走在山水间的小路上,整幅画大气开阔,气脉贯通,但是远景处山脊扭曲的走势给人一种不安定感。

在构图上,这幅画以中景的近似于长方形的水面为中心,对近景和远景做了一个巧妙的倒影式表现。

画面近景出有一条河流,自左下向左上方流去,这个走势与远景处由右下向右上方流去的河流相呼应。

近景左边宽阔的石台,与远景处右边的高台地相呼应。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沈周(1427年-1509年),字五伯,号水东,明代画家、文学家。

他是明代山水画的
开创者之一,也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擅长运
用淡雅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表达自然美和情感美。

沈周的笔墨表现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非常重视墨色和构图的关系,注重表现自然山水
的情感和意境。

他的笔墨写意细腻,意境深邃,善于运用浓淡相间的墨色来表现山石、树
木和水流的质感和形态。

他的笔墨轻盈而富有变化,用墨状如流水,墨色鲜明但又不失柔和。

沈周的画作注重构图和布局。

他善于运用透视和比例关系,使画面有层次感和透明感。

他注重山水之间的关系,通过合理的安排,使山水之间的空间感更加明显。

他常常将山水
连成一体,通过树木、人物和建筑的点缀来增加画面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沈周的山水画强调人文情怀。

他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

他常常
通过山水与人物、建筑的结合来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他的作品中常常有人物、桥梁、房屋等元素,这些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有人文情怀,更容易引发观者的共鸣。

沈周的山水画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他的笔墨表现独特,
构图和布局独到,意境丰富而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自然的美,更表达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和人文情感。

他的山水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文人画的宝贵遗产。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

论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与纯美之风沈周是中国明代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 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绘画技巧闻名于世。

在他的一生中, 他创作了众多优秀的绘画作品, 其中《东庄图册》被誉为他的一部杰作。

《东庄图册》以其客观性和纯美之风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通过对该作品的分析, 探讨其客观性和纯美之风的特点。

首先, 论《东庄图册》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指作者在描绘事物时所追求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是中国绘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沈周在《东庄图册》中展现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和对客观事物的精准把握。

在这幅作品中, 他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构图手法勾勒出了东庄的景物和人物,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无论是树木、山石还是建筑, 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 给人一种强烈的现实感。

此外, 作者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 展现了东庄的风土人情和生活场景, 让观者仿佛置身其中, 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文风貌。

这种客观真实的表现力使得《东庄图册》成为了一幅具有强烈历史感的作品, 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总之, 通过对沈周《东庄图册》的客观性和纯美之风的探讨, 我们不难发现, 这幅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客观真实和纯美意境的追求。

这种客观性和纯美之风的结合, 使得《东庄图册》成为了一幅具有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的卓越之作, 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 《东庄图册》的客观性和纯美之风不仅体现了作者自身的艺术追求,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画家对自然界和人文环境的关怀和热爱, 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 《东庄图册》的客观性和纯美之风将继续激发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京江送别图》漫谈沈周的艺术人生

从《京江送别图》漫谈沈周的艺术人生

温厚清新、恬淡平和——试从《京江送别图》漫谈沈周的艺术人生文/孙琳在明代画家中,沈周是成就最高的一位。

这位布衣终身,大隐于市的画家,对于元明以来文人画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他集文人,隐士和画家三位于一体,在绘画中溶入7自a的文气与隐意,隐逸型文人的心态和生存状态成就7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明宣德二年(1427年),沈周出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吴县)相城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读书很广,经史诸子、释老岐黄,无所不览。

沈周是”士”阶层中的一员;是一名诗人和画家。

他的一生是平淡的。

他没有李白的疏狂傲世,也没有苏轼的”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思想,没有倪瓒的“迂”,也没有徐渭的“狂”。

他不曾卷进历史漩涡,不曾参与政治斗争,既不愤世嫉俗,也不风流倜傥,又生活在一个还算太平的时代、非常富庶的地方。

他的一生就像平原上一条波澜不惊的河流,宽阔而深沉,有着自己的方向和伟力,沉缓而坚定。

他继承了儒家孝悌和温良恭俭让的一面,而去除了积极入世的一面;他具有道家知足常乐、不谴是非的一面,而去除了过分清高嫉俗如恶的一面。

沈周为人宽厚,广交贫富,”容纳良贱”,上至公卿大夫,下至贩夫牧竖,与人为善,凡事不多计较,“粗枝大叶”。

这在他的艺术上皆有反映。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祖父、伯父、父亲均精书善画,以高隐为喜,”不乐仕进”。

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

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沈周聪明绝人,受家学影响酷爱文艺,诗文书画无所不通。

他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勤学,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我国15世纪下半叶在戴进之后最有影响最具独创力的一位画家。

他在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裤登在《吴郡丹青志》中称,”先生(石田)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

“沈周的绘画,面貌甚多,而且博采众长,融会一体,是位集大成的画家。

沈周的绘画艺术

沈周的绘画艺术

沈周的绘画艺术中国绘画史上最值得提出的画派即是吴门画派,因其人数之多,影响之大是任何一个画派所不能比拟的,其画风基本构成了明清三百年来绘画发展的主旋律,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沈周即是吴门画派的开创者。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明宣德二年(1427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于苏州府长州县(今江苏省吴县)相城里,自小聪明过人,长于记忆,佛禅、老庄之学无不涉猎,尤以诗文、绘画著称于世,被称为明代最大的诗画家。

其绘画之山水、花鸟、人物乃至兽类均有很高成就,曾影响了文徵明、唐寅等吴门一大批画人,明代的绘画由于他而进入了全盛期。

沈周一生勤奋,传世书画作品甚多,对我们今天研究沈周及其艺术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资料。

为使对沈周的绘画艺术有个全面的了解,兹就沈周生平及其绘画艺术作简单论述。

沈周生于相城一望族家庭,曾祖沈良琛时即“居于鼎新、资产充溢”,此时开始,沈家便与绘画记下不解之缘。

沈良琛精通书画鉴赏,游心于艺,与元四家之一的王蒙为好友。

祖父沈澄于永乐年间以人才被征,但其不肯为官,以生病为由,高隐为乐,过着隐居读书游山玩水的生活。

其擅于诗文书画、好收藏,在杜琼《西庄雅集图记》中,可以看到沈澄已被作为元末江南的大地主和大收藏家,与政界文学界以及画界有广泛的交流。

这实际上为沈周铺垫了一条较为平坦的社会通道。

沈澄生子两人,即沈周的伯父沈贞与父亲沈恒。

兄弟两人亦以隐逸为乐,俱工唐律,时以古代的乐器敲击唱和,久而久之,家中的仆人也能翰墨、歌曲、舞蹈。

他俩的绘画,山水、人物、鸟兽均擅,尤以山水见长,这些均对沈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沈周年幼时,家庭即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文学与艺术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并专门请了家庭教师,向沈周传授诗文绘画等各种知识,如陈宽、杜琼便是沈周学习诗文与绘画的早期老师。

沈周即在家庭的熏陶下,在陈宽、杜琼等老师的传授和影响下,全面发展起来。

其中特别在诗文绘画方面,青少年时代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正统六年,15岁的沈周代父为粮长,听宣南京,沈周以百韵诗呈上,地方官崔恭以为非沈周所作,乃面试《凤凰台歌》,沈周援笔立就,且词采焕发,崔大加赞赏,称其有唐代王勃之才。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

浅析沈周的艺术成就摘要:明代著名画家沈周,出身书画世家,一生专研书画,在山水上创造出工细的“细沈”和晚年苍劲的“粗沈”,其隐逸的家世和思想,令其极大的发展了宋元以来的文人画,开创了“吴门画派”,影响了以文征明为首的一大批画家,在花鸟画和书法上,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道路,为花鸟画和书法的发展做出了承前启后的贡献。

关键字:明代沈周山水花鸟书法特点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绘画在一些方面走向衰落而在另一些方面空前发展的时期。

在明代统治的二百七十六年里,其绘画呈现出,山水、花鸟画盛行,文人画风靡,绘画流派林立,艺术创作良莠不齐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其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建朝之初,明朝的统治阶级推崇宫廷绘画,使得“院体”风靡,同时在院外还派生出“浙派”,与之并峙画坛;中期,朝廷政事腐败,一批士大夫文人无意仕途,潜心艺事,在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州地区,涌现出许多文人画家,形成了“吴门画派”,逐渐替代“院体”、“浙派”而成为花坛主流;到了明朝后期,王室日益衰败,官宦阶层中一些士大夫借画寄托情思,寻求“超脱”,出现了董其昌为首的诸多文人画派系,属于中下层的一些文人,则将不满现实、愤世嫉俗之情倾注于绘画,以标新立异、独抒性灵的画风,称誉画坛,其中当以徐渭、陈洪绶为代表。

一.沈周的生平在这样一个流派林立、画家辈出的时代,诞生了一位对中国绘画史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沈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玉田翁、倚翠生等,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书画世家。

曾祖父沈良琛于元末画家王蒙相交甚好,祖父沈澄也爱好诗文,精于绘画,常与文人、画家聚集在一起,饮酒吟诗,以高隐为乐,其伯父沈贞、父亲沈恒,均工于诗词,擅长诗画,是当时闻名久远的画家。

沈周从小聪慧,在家庭环境的熏陶和祖父、伯父、父亲的亲授下,沈周自然从小爱好诗画,他敦厚随和,无论名士望族,还是步履凡夫,都争相找其求画,而他无论谁,都慷慨的为其作画。

沈周为人仁慈孝顺,乐于交友,淡泊功利,这些性格使得他一生不仕,专心于诗文和书画,过着平稳、安定的生活,赋诗作画,游走在自然山水中。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

浅析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沈周(1462-1535),字少白,号东篱,又号莫愁,苏州人。

明代著名山水画家,被称为“吴中四艺”,与唐寅、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代四大家。

沈周继承了南宋文人画风,深受文人雅士文化的熏陶,因此他的山水画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以其淡泊清雅、意境悠远而著称,被誉为“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

一、笔墨勾勒清丽山水沈周的山水画以精细、写实而见长。

他勤于山林采风,对自然景观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感受。

他笔下的山水,山峦起伏,溪水潺潺,树木苍翠,石头纹理清晰,极富变化。

沈周笔下的山水往往充满了深邃的意境,令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壮美。

他尤其擅长在作品中描绘山峰,通过细腻的墨渍和线条勾勒出山体的轮廓和山势的起伏感,让人感受到山之奇特和壮美。

沈周的用墨亦别具匠心。

他的墨法娴熟,能够巧妙地运用淡墨、浓墨,以及水墨渍法等技巧,创造出丰富的墨色层次和质感。

他的用墨不夸张,却又能够表现出浓墨淡墨的变化,使画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不失整体的平衡感。

沈周的山水画作品在笔墨运用上极富表现力,令人赏心悦目。

二、情感表达纯粹隽永沈周的山水画除了在形式上十分精湛外,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充满了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他的画作往往带有婉转、淡雅的情感,富有隽永的诗意和意境。

沈周笔下的山水,表现了文人的淡泊情怀和理想境界,他常常在作品中夹叙夹议,表达对社会风气和人生处境的思考,显示出他对现实的疏离和憧憬。

沈周擅长利用山水来寄托情感,他善于通过山水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理想。

他的山水画作品往往与诗文相通、与音乐相和,给人以灵动的感觉。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引发了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与启迪。

在他的画作中,藏有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深远的思考,有着纯粹的情感表达和隽永的情致。

三、宁静幽远意蕴深长沈周的山水画具有宁静幽远的意境,透露出世外高人的清雅情怀和雅致气质。

他的画作多以孤松寒石、山泉秋雨、云雾缭绕为题材,表现了一种清远幽静、涵养高远的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沈周的艺术成就
摘要:综观沈周的艺术,可以用“出于古人而又远于古人”来概括。

说他“出于古人”是指沈周的艺术成就主要以摹古为基础,是在广师古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而说他又“远于古人”是指沈周的在摹古的过程中,把古人长处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所以,沈周最终成为光照明清两代的艺术大师与艺术坐标,亦无愧于后世学习者的崇敬与敬仰。

关键词:浅谈、绘画、成就
一.沈周的创作历程
(1)出生名门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

沈周出生于富于收藏的书香门第,祖父沈澄,父沈恒吉皆以高隐为乐,不求仕途,工诗善画。

沈周的到来不仅为沈家延续了香火,而且他自幼显现的聪慧也给沈家带来了希望。

使这样一个诗画之家有个更近一步发展的可能。

少年时沈周便接受家庭亲友前辈的教育熏陶,培养了深厚的艺术才能。

也正是这种深厚的家学渊源为他良好的艺术氛围,使得明代的绘画由于他的出现而进入了全盛时代。

(2)中年家徒四壁
正统九年,沈周娶陈原嗣的女儿为妻,6年后其子云鹤降生,也即于此前后,沈周的弟弟和妹妹都因生活所迫被他接入家中,而此时的吴门又水灾频发,沈家的田地多为曾祖父时代开垦的低洼地。

水灾使以农耕收获为主要收入的沈家难上加难。

至此,家庭的重任
开始全部压在沈周的肩上。

(3)晚年的隐逸生活
约从成化七年开始,沈周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大儿子云鹤已经能够承担起繁重的家务,使他能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画作。

在此后的30年里,是沈周心情最为开朗的阶段。

充溢着浓郁自然生活的诗文,山水花鸟作品大量被创作出来,其绘画水平日趋精进,求画者自然络绎不绝,由于求画众多,沈周只能让弟子门生摹写作品应付。

对沈周而言,绘画并不是用来获利的,但绘画却是一种特别的商品,他让画家能在经济文化,甚至政治生活中得到许多金钱买不到的好处。

可以这样说,沈周的一生就是通过绘画这一特殊的商品圆满地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总之,沈周隐逸的人生,没有出现大的波澜起伏,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是平淡的,致使他养成了处世温和、不逐名利、宽仁律己的高尚品格。

二、沈周的绘画风格
沈周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水墨山水画方面,其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可以按年份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在明代绘画中,沈周的成就算是最高的一位,然而成就这一大师的方式却十分简单,那就是临摹古人,从古人的作品中领会艺术的精神。

至于他一生中究竟观赏过多少古画,临摹过多少作品,恐怕
连他自己都难以计数,但是据史料记载,沈周早年效法董源、巨然,同时对南北两宋绘画也有兴趣。

,其主要是学习他们的绘画技法,如构图、山石树木勾勒以及烟云的皴染等墨法。

这一时期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结构严谨、风格细密。

即画史所称的“细笔”风格。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幽居图》、《支硎山图》等。

(2)第二阶段
中年时期,沈周绘画的主要基础还是元人,具体而言就是元四家。

但是这一时期更多的是热衷王蒙,偏好于黄公望,其中锋,侧笔并用,刚柔相济。

在这一过程中,沈周对王蒙和黄公望的模仿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可以照搬,更多的是在模仿中选取或者简化一种形式美感,并将它演化为自己绘画的基础语言,画法逐渐由细变粗,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即画史所称的“粗沈”风格。

例如《雨意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画面中云山飘渺,笔墨纵横,点画如春雨飘飞,笔触在快速的中。

甚至,他把这种粗放的形式引向到了小青绿山水之中。

(3)第三阶段
沈周晚年的艺术特点则更倾向于醉心吴镇、,倪瓒两位大师的绘画风格。

使其沈周的笔法坚实豪放,于遒劲中见宏厚。

用笔用墨勾勒皴擦写实性比较强硬。

拿这一时期的《山水图册》这幅画来说,山石多用粗扩的线条勾勒,分出山石结构,勾皴与轮廓没有太大的区别,再加上粗点皴和类似长点的短线皴,以加强山石的雄健感,使画面极为醒目而又平添出一副沧桑之感。

三、沈周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沈周是吴门四家中最年长的,其贡献也是最大的,沈周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在明代画坛上拥有崇高的地位。

他开创的吴门画派,主张多种风格并存,他将一千多年来中国绘画两种不同风格融汇在一起,并从大自然中吸取养料,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很有意义。

他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以及宽仁律己的风度,对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周的水墨写意画风引领明清画坛甚至是近现在画坛长久不衰。

同时,沈周的水墨花鸟画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水墨花鸟画的笔墨形式可以作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一大坐标。

他的学生文徵明继承了恩师的衣钵,唐寅受益于他。

在近现代的画家中,赵之谦、董其昌、齐白石、潘天寿也都是吴门画派的最大受益者。

总体而言,沈周的绘画为传统山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成为中国绘画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代大师!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第一版
[2]李维琨.明代吴门画派研究[m],东方出版中心,2008.第一版。

[3]陈连琦.沈周(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中国书店出版社.2010.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