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集合.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排列组合》PPT课件

穿法二
穿法三
穿法四
穿法五
穿法六
2×3﹦6(种)
要求:小组中一人记录,其他同学陈述自己的点。
用1,2,3可以组合成哪些两位数?
B
A
小组合作讨论二:
12
13
21
23
31
32
十位
十位
十位
个位
个位
个位
猜一猜:
我今年读九年级了,我的班级是由1、2、3这三个数字组成的一个三位数,请你猜一猜我读的是多少班?
有的问题需要考虑到顺序,也就是结果和顺序有关,例如组成几位数这样的问题等
今后我们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楚问题的“隐含条件”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作业:
同学们回家后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可搭配和组合的实物,自己搭配和组合。
123
132
213
231
312
321
考考你: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样,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式?
3×2=6(种)
⑥
①
②
③
④
⑤
下
M
能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48 96 98
28
26
46
43
93
从宁波到北京一共有几种走法?
北京 上海 火车 火车 8种
轮船
宁波
飞机
火车
飞机
汽车
我们知道了:
有的问题不用考虑到顺序,也就是说结果和顺序无关,例如握手、比赛等问题
排列与组合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学习目标:
01
我能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02
我能用排列与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公开课课件)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 第九单元集合思想的认识课件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跳绳
陈东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踢毽
于丽 周晓 朱晓东 陶伟 卢强
2021/8/15
7
探索新知
跳绳的学生
课件PPT
即参加跳绳 又参加踢毽
参加踢毽 的学生
陈东 丁旭 王爱华 赵军 马超 徐强
杨明 刘红 李芳
于丽 陶伟 周晓 卢强 朱晓东
2021/8/15
参加跳绳和踢毽的同学一共有几人?
9+8-3=14(人)
8
典题精讲
课件PPT
三(1)班有学生45人,其中有10人没有 参加比赛,其他学生每人至少参加赛跑 和跳绳比赛中的一种。已知参加赛跑的 有25人,参加跳绳的有18人。这两项比 赛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021/8/15
9
典题精讲
解题思路:
课件PPT
2021/8/15
3
复习导入
课件PPT
2021/8/15
4
情景导入
课件PPT
2021/8/15
5
探索新知
课件PPT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 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021/8/15
6
探索新知
课件PPT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11
典题精讲
课件PPT
三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写出的带 “春”字的成语多,小刚写出了16个,小 佳写出了7个,小红写出了12个。小佳 写出的7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小红 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
(1)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 (2)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3三年级上册(全册)优秀课件【ppt版】

1
2
3
4
<
<
<
四、布置作业
作业:第4页“做一做”,第1题。 第6页练习一,第1题、第3题。 第8页练习一,第10题。
时、分、秒
时间单位的换算
一、复习旧知
填一填。
1分=( 60)秒 1时=( 60)分
二、探究新知
你是怎样想的? 60+60=120
2时=( 120)分
1时是60分,2时是2个60分。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时、分、秒
秒的认识
一、新课引入
二、探究新知
认真观察秒针是怎么走的,走了几秒。
秒针共走过1大格,也 就是5小格,是5秒。
二、探究新知
认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秒针共走过4大格,也就 是20小格,是20秒。
二、探究新知
试 把一 结试 果1记分录钟1下秒能来有做。多些长什呢么?,
300秒=( C)分
A. 3
B. 30 C. 5
三、知识运用
4. 小组同学中的一人计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坐在座位上。 如果你认为过了30秒,就把手举起。
(1)核对一下,每人估计的 30秒实际是多长时间。
(2)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 估计得最准。
(3)请估计得最准的同学说 说自己是怎么估计的, 你打算怎样调整自己估 计的方式?
三、知识运用
1. 算一算,填一填。
起床 6 :40
过10分
过(10分)
过(20分)
洗漱 6 :50
吃早饭 7:00
( 过5)分
整理 7:20
(过15)分
上学 7:25
到校 7:40
三、知识运用
2. 想一想,说一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ppt课件 (完整)

二、探究新知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8:40 到9:00分针走了多少格。
9:00开门,也可以想成8:60 开门,这样就可以用我们前面 学习的方法解答了。
三、知识运用
1. 算一算,填一填。
过10分
过(10分)
过(20分)
起床 6 :40
洗漱 6 :50
吃早饭 7 :00
(过5分)
(过15分)
整理 7 :20
初稿:汤国英(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核稿:高娟娟(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一、故事导入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 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 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 们,请你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
二、探究新知
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 二谁用的时间少?你是怎 么想的?
因为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 也就是120分,所以熊大、熊二用的 时间一样多。
二、探究新知
180秒=( 3 )分,你是怎么想的?
想:因为1分是60秒,60秒是1分,180秒里有3个 60秒,也就是3分。所以, 180秒=( 3)分 。
3分=( 180 )秒
600分=(10 )时
二、探究新知
1时=( 60 )分 1分=( 60 )秒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阅读与理解
需要利问用题哪是些什信么息??
小明从家走到学校 用了多长时间?
7:30离家,7:45到校。
二、探究新知
(二)探究新知
分析与解答
可以怎样解答?
可以直接数一数从7:30到 7:45分针走了多少分。
分针走了3个大格, 是15分钟。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 分钟对吗?
小学数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图文

跳 杨 陈 刘 李 王 马 丁 赵 徐 9人 绳 明 东 红 芳 爱 超 旭 军 强 华 踢 刘 于 周 杨 朱 李 陶 卢 8人 毽 红 丽 晓 明 小 芳 伟 强 东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9 + 8 - 3 = 1 4( 人 ) 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14人。
脑筋急转弯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 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 影院。这是为什么?
蹦蹦
涂涂 小狸
吉吉
拖 拖
下面是小动物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名 单 跳绳 熊大 吉吉 涂涂 拖拖
踢毽子 蹦蹦
小狸
熊大
熊二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这两项比赛?
跳绳
熊 大
踢毽子
吉吉 、涂涂 拖拖
蹦蹦蹦蹦
蹦蹦、小狸、 熊二
只参加跳绳的
两 项 都 参 加 的
只参加踢毽子的
A
B
只参加A的+只参加B的+A、B都参 加的=总数
有12人
有 8人
只喜欢吃 蔬菜的 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有3人
9+3+5=17(人)
12+8-3=17(人)
昨天进了6种水果: 今天进了7种水果:
两天共进 了多少种 水果?
昨天进的水果 今天进的水果
3+3+4=10(种) 6+7-3=10(种)
下面是三(2)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 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A的+参加B的—A、B都参 加的=总数
A
B
你知道吗?
约翰.韦恩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 哲学家和数学家,1881 年他发明了一种图形, 是用封闭的曲线表示集 合及其关系。由于这个 发明简洁明了、直观易 懂,人们为了纪念他, 便取名“韦恩图”,又 叫“集合图”。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9 + 8 - 3 = 1 4( 人 ) 答: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14人。
脑筋急转弯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 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 影院。这是为什么?
蹦蹦
涂涂 小狸
吉吉
拖 拖
下面是小动物参加跳绳、踢毽子比赛名 单 跳绳 熊大 吉吉 涂涂 拖拖
踢毽子 蹦蹦
小狸
熊大
熊二
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这两项比赛?
跳绳
熊 大
踢毽子
吉吉 、涂涂 拖拖
蹦蹦蹦蹦
蹦蹦、小狸、 熊二
只参加跳绳的
两 项 都 参 加 的
只参加踢毽子的
A
B
只参加A的+只参加B的+A、B都参 加的=总数
有12人
有 8人
只喜欢吃 蔬菜的 既喜欢吃肉又喜欢吃蔬菜的有3人
9+3+5=17(人)
12+8-3=17(人)
昨天进了6种水果: 今天进了7种水果:
两天共进 了多少种 水果?
昨天进的水果 今天进的水果
3+3+4=10(种) 6+7-3=10(种)
下面是三(2)班参加跳绳、踢毽子比 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A的+参加B的—A、B都参 加的=总数
A
B
你知道吗?
约翰.韦恩 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 哲学家和数学家,1881 年他发明了一种图形, 是用封闭的曲线表示集 合及其关系。由于这个 发明简洁明了、直观易 懂,人们为了纪念他, 便取名“韦恩图”,又 叫“集合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课件

9+81÷9 =9+9 =18
16÷2-7 =8-7 =1(元)
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21+12 =5-3 =33(元) =2(元)
3.
⑴整箱的酸奶每盒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 9-56÷8=2(元)
⑵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9+18÷6 买=1盒9酸+奶3和1瓶绿茶 ,=一1共2需(要元多)少元?
100+100+100=300 =222+95
11 8
1
104
18+4-5=17
=317
+
1
95 1
2
300+17=317
11 8
222
+ 104 1
+
195
31 7
3
222
31 7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 317本。
103+109+98 =212+98
=310(本)
103 + 109
1
212
212 + 918
500×3=1500
8×4= 32 80×4= 320 800×4= 3200
6×7= 42 6×70= 420 6×700=4200
1.每种水果分别有多少
个?算一算,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5盒
9盒
7盒
40×5=200(个) 20×9=180(个) 30×7=210(个)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辆车后还剩 314棵白菜。
594
256
594
314
314
1000-372-210= 4 1 8
16÷2-7 =8-7 =1(元)
答: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1元。
=21+12 =5-3 =33(元) =2(元)
3.
⑴整箱的酸奶每盒比单卖的便宜多少元? 9-56÷8=2(元)
⑵结合上面的情境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9+18÷6 买=1盒9酸+奶3和1瓶绿茶 ,=一1共2需(要元多)少元?
100+100+100=300 =222+95
11 8
1
104
18+4-5=17
=317
+
1
95 1
2
300+17=317
11 8
222
+ 104 1
+
195
31 7
3
222
31 7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 317本。
103+109+98 =212+98
=310(本)
103 + 109
1
212
212 + 918
500×3=1500
8×4= 32 80×4= 320 800×4= 3200
6×7= 42 6×70= 420 6×700=4200
1.每种水果分别有多少
个?算一算,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5盒
9盒
7盒
40×5=200(个) 20×9=180(个) 30×7=210(个)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辆车后还剩 314棵白菜。
594
256
594
314
314
1000-372-210= 4 1 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利用集合图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课件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2 73 74 75 76 77
59 60
78 79
小雨一家去采摘。爷爷、爸爸、外公、姨妈、小 雨、叔叔6人采摘了圣女果,奶奶、妈妈、爷爷、 小雨4人采摘了草莓,姑姑、舅舅、外婆3人采摘 了小黄瓜。
采摘圣女果的
爸爸 外公 爷爷 姨妈 叔叔 小雨
(2)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
画图分析:
小刚
15
小佳 8
小刚和小佳都写的 小刚和小佳的 15+0=15(个)
画图分析:
小刚15
小佳
8
5
小红 10
小刚和小红都写的 一共: 15+10-5 =20(个)
三个小朋友比赛,看谁写出带“春” 字的成语多,小 刚写出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小红写出了10个,小 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出来了,小红写出的成语中 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
13+11-6=18(个) 答:王亮和陈俊杰一共猜出了18个谜语。
9 数学广角——集合
整理复习
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名称
只参加 A、B都参 只参加
A的人 加的人
B的人
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解题方法: 总人数
只参加A的人数 +
只参加B的人数 +
A、B都参加的人
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解题方法: 参加A的人数
三年级有20个同学参加竞赛,其中参加数学竞赛 的有15人,参加作文竞赛的有11人。既参加数学 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几人?
15+11-20= 6(人)
答:既参加数学竞赛又参加作文竞赛的有6人。
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A组、B组两个小组 各有16人,每组两人一对进行比赛,负者被淘 汰,胜者进入下一轮,最后两组第一名进行决 赛,两个小组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新插图)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 教学课件

分数的初步认识、集合
一个圆片的
1 2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1 2
。
你知道下面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 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它的
1 2
。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3 份, 每份是它的 1 。
3
分数墙
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 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 (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读、写分数
分子
1
分数线
读作:三分之一
3
分母
比较大小
分子为 1 时,看分母。 分母大,分数反而小; 分母小,分数反而大。 分母相同时,看分子。 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小,分数就小。
3. [教材P110 活动3 第(1)小题]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些 分数,请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11111111 23456789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12 3 8+8= 8
5 6
-
2 6
=
3 6
1-1 4
=
4 4
-
3 4
=
1 4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 [教材P110 活动3 第(3)小题]
(3)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 1?
1 2
+
1 2
=
2 2
=1
1 3
+
11
3+3
=
3 3
=1
……
集合
只参加 A、B都 只参加 A的人 参加的人 B的人
28+30-(50-7)=15(人)
一个圆片的
1 2
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这个圆片的
1 2
。
你知道下面这个图表示什么意思吗? 要数几次才能数完?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2 份,
每份是它的
1 2
。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 3 份, 每份是它的 1 。
3
分数墙
相同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 多(分数单位越小),数的次数 (分数单位的个数)就越多。
读、写分数
分子
1
分数线
读作:三分之一
3
分母
比较大小
分子为 1 时,看分母。 分母大,分数反而小; 分母小,分数反而大。 分母相同时,看分子。 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小,分数就小。
3. [教材P110 活动3 第(1)小题] (1)在“分数墙”里你能找到哪些 分数,请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11111111 23456789
分数的简单计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
12 3 8+8= 8
5 6
-
2 6
=
3 6
1-1 4
=
4 4
-
3 4
=
1 4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 [教材P110 活动3 第(3)小题]
(3)哪几个分数相加的和等于 1?
1 2
+
1 2
=
2 2
=1
1 3
+
11
3+3
=
3 3
=1
……
集合
只参加 A、B都 只参加 A的人 参加的人 B的人
28+30-(50-7)=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