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组织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牙体组织

名词解释球间牙本质:牙本质主要是球形钙化,由许多钙化小球相互融合后形成充分矿化的牙本质。
当牙本质钙化不良时,钙质小球融合不全而遗留一些空隙。
前期牙本质:牙本质一生中始终在有序的形成,其形成过程是成牙本质细胞先合成分泌一层基质,然后钙盐沉积形成矿化的牙本质,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总有一层尚未矿化的牙本质。
修复性牙本质:牙齿受到生理或病理刺激,如釉质表面磨损、酸蚀或患龋病时,其深部的牙本质小管会暴露,临近的成牙本质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变性,牙髓内未分化细胞取代变性细胞而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在与其相对应的髓腔壁上,形成新的牙本质,以保护牙髓。
继发性牙本质:牙根发育完成后,一生中不断形成的牙本质。
管间牙本质:分布于牙本质小管与小管之间的大部分区域,它构成了牙本质的主体,其矿化程度较管周牙本质低。
管周牙本质:位于牙本质小管周围,构成管壁,其矿化程度高,含胶原纤维极少。
罩牙本质:罩牙本质分布于冠部最表层,与釉牙本质界平行。
厚约15-20μm,因此罩牙本质是未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的产物。
其内含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呈精确地疏松排列。
在冠部这些纤维垂直于釉牙本质界,平行于牙本质小管。
在罩牙本质的基质中,除粗胶原纤维外,还有丰富的无定形基质糖胺多糖。
银染时这种无定形基质表现为一系列嗜银纤维。
称为K o r f f纤维透明牙本质:当牙本质在受到磨损或慢性龋等缓慢的刺激时,除了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外,还可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发生变性,然后钙盐沉积封闭小管,使其与周围间质的折光率没有明显的差别。
在磨片上呈透明状。
(牙本质)透明层:位于牙根部的牙本质最外层。
在根部5-10μm的透明牙本质中这些粗纤维束是平行于牙髓牙本质界,而垂直于牙本质小管。
托姆斯粒层:在牙纵磨片上,可见根部牙本质近牙骨质处有一层黑色颗粒状的未矿化区。
死区:各种原因导致牙本质小管暴露时,小管内成牙本质细胞突起会逐渐变性、分解。
使小管内充满空气。
牙齿专业知识点总结

牙齿专业知识点总结牙齿的结构牙齿通常被分为三部分——牙冠、牙颈和牙根。
牙冠是最外层的硬组织,通常呈圆锥形。
牙颈是牙冠和牙根的交接处。
而牙根则是牙齿的根部,一般嵌在牙槽骨中,通过牙周膜与颌骨相连。
牙齿的主要结构组成包括牙本质、牙釉质和牙髓。
牙本质是牙齿最主要的组织,主要由钙质和磷质构成。
而牙釉质则是覆盖在牙本质表面的硬组织,主要由无机物质、有机物质和水构成。
而牙髓则位于牙齿的中心部位,主要由血管和神经构成,是牙齿的敏感部位。
牙齿的生长过程人的牙齿生长过程一般分为乳牙和恒牙两个阶段。
乳牙阶段大约从婴儿出生前开始形成,到婴儿两年半左右开始出现。
通常,婴儿出生后6个月左右会长出第一颗乳牙。
在婴儿五岁左右时,乳牙逐渐开始脱落,而恒牙开始逐渐长出,直到十四岁左右,所有的牙齿都会长齐,这也是牙齿的生长过程。
牙齿的生长过程与骨骼发育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与遗传有关,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和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
牙齿疾病牙齿的疾病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蛀牙、牙龈疾病、牙体缺损、牙齿畸形等。
蛀牙是牙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牙菌斑在牙齿表面产生酸性代谢物,破坏了牙齿的硬组织结构。
这会导致牙齿表面出现孔洞,进而形成蛀牙。
牙龈疾病通常分为牙周炎和牙周病。
牙周炎是由于细菌感染牙龈组织,导致牙龈发炎,从而出现牙龈肿胀、出血等症状。
而牙周病则是由于慢性的细菌感染导致的骨骼破坏,导致牙齿松动,严重影响牙齿的固位功能。
牙体缺损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牙周病、蛀牙等多种因素导致牙齿表面或结构的损坏。
而牙齿畸形则是由于遗传、不良习惯等原因导致的牙齿排列不齐、形状不规则等问题。
预防牙齿疾病预防牙齿疾病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日常的口腔卫生习惯、健康饮食和定期的口腔检查等。
日常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每天刷牙、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进行清洁、使用牙刷杀菌消毒等。
这些习惯能够有效减少牙菌斑的积聚,降低蛀牙和牙龈疾病的发生率。
健康饮食也是预防牙齿疾病的关键。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体组织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体组织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体组织导语:牙体损伤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髓损伤。
牙体损伤是牙外伤的临床表现,是牙受到各种机械外力作用所发生的牙周组织、牙髓组织和牙体硬组织的急剧损伤。
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第一节釉质 enamel概述( 釉质名解 ) 覆盖于牙冠,有保护作用,最先受龋病侵蚀.,特殊性:是人体最硬的组织;是全身唯一无细胞性,由上皮细胞分泌继而矿化的组织.釉质的理化特性一、物理特性:厚度;颜色;硬度;高脆性,但其易折性可被降低二、化学组成重量体积无机物 96~97% 86%有机物 <1% 2%水 2~3% 12%1. 无机物羟磷灰石晶体[Ca10(PO4)6(OH)2]—生物磷灰石(不纯,含较多HCO3- 和微量元素)耐龋潜能:氟、镁、锶等使釉质不稳定:碳酸盐、铁、氯、硒、锌等2.有机物:蛋白质(釉原蛋白、非釉原蛋白、蛋白酶)、脂类(1)釉原蛋白在晶体成核及晶体的生长方向和速度调控上起重要作用。
性连锁型釉质发育不全(2)非釉原蛋白硫酸化的酸性糖蛋白,包括釉蛋白、成釉蛋白、釉丛蛋白等,具有较广泛的促进晶体成核和影响晶体生长形态的作用。
(3)釉基质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成釉细胞的分泌期降解牙釉质蛋白。
丝氨酸蛋白酶:在釉质成熟期分解晶体之间的釉原蛋白等基质蛋白,为晶体进一步生长提供空间。
釉质的组织学结构釉柱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釉质中有机物集中之处与釉质周期性生长相关的结构一、釉柱 enamel rod(一)概念釉质的基本结构,是一种细长的柱状体,起自釉牙本质界,呈放散状贯穿釉质全层。
路线不是径直的。
(二)分布特点窝沟处:釉质由釉牙本质界向窝沟底集中。
牙颈部:釉柱排列基本呈水平状。
(三)形态光镜(磨片)纵断面:柱状体;弯曲状。
横断面:鱼鳞状。
釉柱间隙:釉柱尾部与相邻釉柱头部相交处呈现参差不齐的增宽了的间隙。
釉柱鞘(enamel rod sheath) :釉柱头部清晰的弧形边界二、与釉柱排列方向相关的结构(一)绞釉(gnarled enamel)分布:釉质内2/3弯曲;牙切缘及牙尖处弯曲更明显。
牙体组织结构

牙体组织结构
牙体组织结构是指牙齿的解剖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等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牙体组织结构介绍:
1.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最外层的透明钙化物,具有保护牙齿、防止磨损和腐蚀的作用。
它是人体最硬的组织,由磷灰石晶体和胶原纤维组成。
2.牙本质: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部分,位于牙釉质下方。
它主要由牙本质小管、间质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
牙本质负责传递牙齿的感觉,当牙釉质磨损或损坏时,牙本质会暴露出来,导致牙齿敏感。
3.牙骨质:牙骨质是牙齿根部的钙化组织,负责固定牙齿于牙槽骨。
它由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矿化物质组成。
牙骨质的外层称为牙周膜,起到缓冲牙齿运动和保护牙根的作用。
4.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软组织,包含神经、血管和细胞。
牙髓腔由髓室和髓角组成,牙髓细胞负责产生牙本质,维持牙齿的生长和修复。
当牙髓受到感染或损伤时,可能导致牙齿疼痛和炎症。
5.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它们共同支撑牙齿,保持其在牙槽骨中的稳定地位。
牙周组织还参与口腔免疫防御,防止细菌感染。
6.牙齿附件:牙齿附件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牙龈等,它们与
牙齿共同构成口腔系统,维持口腔健康。
以上就是牙体组织结构的详细介绍。
了解这些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牙齿,预防口腔疾病。
牙体解剖考点

牙体解剖考点牙体解剖:全面了解口腔的结构牙齿是我们身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担负着咀嚼食物、美化容貌等多种功能。
牙齿的复杂结构让很多人都感到匪夷所思。
牙体解剖是口腔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综合性知识,需要对牙齿的多种结构有全面了解。
本文将为您简要介绍牙体解剖的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牙齿形态分类齿冠:齿冠指的是口腔中冠部分的牙体,由牙冠本身和牙冠上的附属结构组成。
齿冠的形态和大小因牙齿位置、种类、功能和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来说,齿冠表面分为颊面、舌面、咬合面和侧面四个部分。
其中,颊面和舌面光洁,主要负责最前牙齿的美观和口腔内的保湿。
咬合面则主要完成牙齿的咀嚼和切割功能。
侧面则是连接不同牙齿和支持牙冠的结构。
齿根:齿根指的是牙冠下面的区域,是齿冠与牙槽骨相连的部分。
齿根形态和长度因牙齿位置、种类、功能和个体差异而异。
齿根内部含有牙根管和根尖孔,用于供给牙齿的血液和神经。
牙槽骨:牙槽骨是支撑牙齿根部的骨质结构,由牙槽嵴、牙槽隆突、牙槽窝、牙槽嵴外侧板、颌骨垂直板等组成。
牙槽骨的大小和形态取决于牙齿的种类和位置,不同的牙齿对应不同的牙槽骨。
第二部分:牙齿结构牙釉质:牙釉质是牙齿表面的最外层,是由不可再生的无机物构成的。
牙釉质质地硬而脆,并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牙釉质的主要功能是保护下面的牙本质和牙髓,防止它们受到外部刺激和损伤。
牙本质:牙本质是牙釉质下面一层,也是牙齿的主体部分。
牙本质比牙釉质软,质地较为柔韧。
牙本质内部含有牙管,供给牙髓的血液和神经。
牙髓:牙髓是牙齿内部的中心部分,也是牙齿最内层的组织。
牙髓包含许多神经末梢、血管和淋巴组织等。
牙髓的主要功能是感知刺激,以及维持牙齿的营养和代谢。
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齿周围的纤维等。
牙周组织是牙齿的支撑体系,它们的健康和稳固性与口腔整体健康密切相关。
第三部分:牙齿生长发育牙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婴幼儿时期,乳牙是首先生长出来的,然后逐渐被恒牙所替代。
口腔牙齿知识点总结

口腔牙齿知识点总结一、口腔牙齿的结构口腔牙齿主要包括牙齿、牙龈、牙齿周围组织等部分,下面将对口腔牙齿的结构做简要介绍。
1. 牙齿人类的牙齿主要包括门牙、尖牙、磨牙等。
每颗牙齿主要由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构成。
牙冠是牙齿的可见部分,牙颈位于牙龈与牙齿连接的部位,牙根则嵌入牙槽骨中。
牙齿的主要组织包括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
其中,牙釉质是最坚硬的组织,覆盖在牙齿表面,起到保护作用。
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组织,包括牙齿的主要形态,牙髓则位于牙齿的中央,内部含有血管和神经。
2. 牙龈牙龈即是牙床,是牙齿周围的软组织部分,主要由牙龈粘附在牙齿上。
牙龈的健康对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3. 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等,它们起到支撑、保护、营养牙齿的作用。
二、口腔牙齿的生长发育口腔牙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牙齿的萌出、生长、生理异常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下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生理异常。
1. 牙齿的萌出人类的牙齿是在不同的年龄段逐渐萌出的。
乳牙一般在6个月到3岁之间萌出,恒牙则是在6岁到12岁之间逐渐萌出,直到青春期。
2. 牙齿的生长在牙齿萌出后,会逐渐生长。
乳牙会逐渐被恒牙所取代,恒牙的生长则需要经过青春期的影响。
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就诊口腔医生。
3. 牙齿的生理异常牙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生理异常,如牙齿不齐、牙齿发育不良等情况。
这些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就诊,寻求合适的治疗方法。
三、口腔牙齿的常见问题口腔牙齿的常见问题包括牙龈炎、牙齿龋齿、牙齿断裂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口腔牙齿的常见问题做简要介绍,并提出一些预防和治疗的建议。
1. 牙龈炎牙龈炎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疼痛等症状。
预防牙龈炎的方法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保持饮食清淡等。
治疗牙龈炎则需要根据病情采取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等方法。
2. 牙齿龋齿牙齿龋齿是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牙齿表面有白色斑点、黑色斑点、牙痛等症状。
牙体组织—牙本质(口腔组织病理学课件)

2024
马拉瑟上皮剩余
(牙周上皮剩余、Malassez epithelial rest)
➢ 断裂的上皮根鞘细胞大部分变性消失 ➢ 少数成团块状或条索状残留在牙周膜中
2024
(二)牙周膜的发育
1、纤维束的形成 成牙骨质细胞
牙囊细胞 - 成骨细胞 成纤维细胞-牙周膜纤维
束
202
内釉上皮细胞
成釉细胞
b.成釉细胞边缘呈锯齿状
2022
3、釉质的矿 化-成釉细胞调控
➢ 矿化方式
分泌无机离子 矿物质沉积 水和蛋白质被吸收
牙釉质矿化最后达到96%
➢ 釉质基质形成后立即矿化30% ➢ 外到内 快 ➢ 内到外 慢 ➢ 从牙釉质表面到深层,矿化程度逐渐减低
2022
4、釉小皮
釉质形成后,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 的数量减少,在釉质表面分泌一层无结构 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
2023
牙乳头的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星形 纤维细胞
2023
牙根全部形成(根尖孔形成)牙髓发育完成
➢ 随着牙本质不断地形成,成牙本 质细胞向中心移动
➢ 牙乳头的体积逐渐减少
2023
牙根的形成
牙冠发育即将完成时,牙根开始发育。
3
8/8/2023
上皮根鞘
Hertwig’s epithelial root sheath
30/ 8 / 8
靠近内釉上皮的牙乳头细胞(未分化间充
成釉细胞诱导
质细胞)———— 前成牙本质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分泌有机基质)
1
牙本质 前期牙本质 成牙本质细胞 odontoblast
8/8/2023
外釉上皮 成釉细胞 ameloblast
牙体牙髓总结

牙体牙髓总结牙体和牙髓是构成牙齿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保护牙齿健康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牙体是指牙齿可见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牙冠部分。
而牙髓则是位于牙齿中心的柔软组织,负责供应牙体所需的营养和血液。
本文将从牙体和牙髓的结构、功能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1. 牙体结构和功能牙体是由不同组织层次构成的,最外层是牙釉质,在硬度和坚韧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紧接着的是牙本质,由较硬的结缔组织构成,它与牙釉质相互补充,共同承担咀嚼和保护的功能。
除此之外,牙本质还可以通过微小的管道与牙齿中的神经组织相连,进行感觉传导。
牙体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起到了研磨和切割的作用。
而牙冠的形状和牙齿的排列也决定了口腔中食物的摄入方式。
牙体还可以保护牙根和牙髓免受外界刺激和感染。
2. 牙髓结构和功能牙髓是牙齿中最核心的组织之一,它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系统,负责为牙体供应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牙髓的正常功能可以维持牙齿的健康状态,使其保持正常的结构和颜色。
牙髓还起到了传导刺激信号的作用,当牙齿遭受外界刺激时,如热、寒、压力等,牙髓中的神经会传递这些刺激信号到大脑,让我们感知到牙齿的痛觉。
同时,牙髓还参与了牙齿的代谢活动和修复过程,当牙体受损时,牙髓会释放一些成分来促进牙齿的再生和修复。
3. 牙体和牙髓的常见问题由于牙体和牙髓承受着常年的咀嚼和外界刺激,它们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和疾病。
蛀牙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当牙体表面遭受酸性物质的侵蚀时,细菌会借机繁殖并形成蛀牙。
蛀牙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扩散到牙本质和牙髓,引起严重痛觉和感染。
另外,牙齿受伤或蛀牙进展到牙髓时,牙髓可能会发炎,形成牙髓炎。
这种情况下,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和牙齿的敏感。
牙髓炎需要及时就医,通过根管治疗或拔牙等方式来解决。
4. 如何保护牙体和牙髓健康为了保护牙体和牙髓的健康,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彻底清洁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牙体组织的形成牙硬组织的形成从生长中心开始。
前牙的生长中心位于切缘和舌侧隆突的基底膜上,磨牙的生长中心位于牙尖处。
釉质和牙本质形成过程中有严格的规律性和节拍性,交叉进行。
成牙本质细胞先形成一层牙本质并向牙髓中央后退,紧接着成釉细胞分泌一层釉质并向外周后退,如此交叉进行,层层沉积,直达到牙冠的厚度。
一、牙本质的形成在钟状期的晚期,牙本质首先在邻近内釉上皮内凹面(切缘和牙尖部位)的牙乳头中形成,然后沿着牙尖的斜面向牙颈部扩展,直至整个牙冠部牙本质完全形成。
在多尖牙中,牙本质独立地在牙尖部呈圆锥状一层一层有节律的沉积,最后互相融合,形成后牙冠部牙本质。
牙本质的形成是由成牙本质细胞完成的。
生长中心处的内釉上皮细胞释放的生长因子和信号分子诱导了牙乳头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
在牙本质形成前,牙乳头细胞和内釉上皮之间有一层无细胞区。
这时的牙乳头细胞属于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细胞体积小,核居中,胞浆含有少量细胞器,分散在含有少量细的胶原纤维的基质中。
当成釉细胞分化成熟后,对牙乳头发生诱导作用。
邻近无细胞区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迅速增大,先分化为前成牙本质细胞(preodontoblast),随着一系列的细胞分裂,伸展,细胞极性确定,然后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
此时细胞质体积迅速增大,为能容纳更多的蛋白质合成细胞器。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体积增大,最终占据了牙乳头和内釉上皮之间的无细胞层。
这些新分化细胞高度极化,其细胞核远离内釉上皮细胞。
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之后,开始形成牙本质的有机基质。
由成牙本质细胞合成分泌到牙乳头的有机基质主要是胶原和蛋白多糖或糖蛋白。
在胶原分泌的早期主要是I型胶原,此外还有少量Ⅲ型胶原。
最先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纤维比较粗大(直径在0.1~0.2µm),被称为von korff’s纤维。
von korff’s纤维主要是由Ⅲ型胶原构成,在起始时有纤维连接蛋白的存在。
这些纤维从成牙本质细胞深处发出向内釉上皮细胞扩展,并最终输出在内皮下的无结构基质,与基底膜垂直。
随着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一些小的Ⅰ型胶原产生,并与未来的釉牙本质界平行。
此时,罩牙本质(mantle dentin)形成。
由于成牙本质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外间隙消失,细胞向基底膜一侧伸出粗短的突起,同时细胞体向牙髓中央移动,在其后留下胞浆突埋在基质中,形成成牙本质细胞突起。
偶尔有的突起能伸入基底膜中,形成釉梭(enamel spindle)。
除I型胶原外,成牙本质细胞还分泌非胶原蛋白(non-collagenous protein, NSPs)。
牙本质基质中非胶原蛋白有牙本质磷蛋白(dentin phosphoprotein, DPP)、牙本质涎蛋白(dentin sialoprotein, DSP)、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s, DSPP)、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 BSP)、骨桥蛋白(osteoprotein, OPN)、骨钙素(osteocalcin, OCN)和其他一些生长因子及金属蛋白酶等。
其中DPP、DSP和DSPP属于为牙本质特异性蛋白,而DMP1、BSP、OPN、OCN为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它们在诱导细胞分化及促进牙本质矿化中起重要作用。
DMP1在生理情况下,有结合钙离子的功能,使牙本质基质中的羟基磷灰石成核,晶体扩大和融合进而促使牙本质矿化。
在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形成的同时,细胞浆中出现一些膜包被的小泡,称为基质小泡(matrix vesicle),并分泌到大的胶原纤维之间。
在细胞外小泡中磷灰石以单个晶体形式存在,以后晶体长大,小泡破裂,泡内晶体成蔟地分散在突起周围和牙本质基质中。
随着矿化结晶,成牙本质细胞产生的非胶原基质蛋白开始发挥调控矿化的作用。
冠部罩牙本质形成约达15~20μm。
晶体继续长大并相互融合,最后形成矿化的牙本质。
在牙本质形成过程,矿化是首先在基质小泡中开始的,矿物持续不断的沉积,然后发展到矿化前沿。
成牙本质细胞通过产生基质小泡和蛋白质调控起始矿化阶段调控矿物沉积并通过调节矿化前沿的有机基质,促进矿物沉积。
牙本质的矿化分为球形矿化和线性矿化两种,取决于牙本质形成速度。
牙本质的矿化形态主要是球形矿化。
磷灰石晶体不断生长,形成一钙球。
钙球进一步长大融合形成单个的钙化团。
这种矿化形态多位于罩牙本质下方的髓周牙本质中。
偶尔在该处球形钙化团不能充分融合,而存留一些小的未矿化的基质,形成球间牙本质。
在静止期的髓周牙本质内,钙球体积减小,在矿化的前方呈现线形矿化区。
一般钙球大小取决与牙本质沉积的速度。
钙球越大反映牙本质形成越快。
在牙本质形成中,矿物质沉积晚于牙本质有机基质的形成,因此在成牙本质细胞层于矿化的牙本质之间总有一层有机基质,称为前期牙本质(predentin)。
其厚度从10~50μm不等,排列在最靠近牙髓一层,前期牙本质主要是由胶原构成,与骨中的骨基质类似,在HE染色中明显,较之矿化组织明显淡染。
随着不同的非胶原蛋白在矿化前沿的合并,前期牙本质逐渐矿化。
前期牙本质的厚度保持恒定,新生未矿化基质保持钙化平衡。
前期牙本质在牙本质形成活跃期最厚,随着增龄变薄。
罩牙本质一旦形成,牙本质以微小的差别继续形成原发性生理性牙本质即髓周牙本质。
这种差别是,罩牙本质的有机基质是由成牙本质细胞形成的,基质的胶原纤维粗大,而髓周牙本质基质的胶原纤维比较少,互相交织并与小管垂直。
成牙本质细胞不再生产基质小泡,牙本质基质是以各种晶核化过程进行矿化。
另外成牙本质细胞向有机基质分泌脂类、磷蛋白、磷脂和γ-羟基谷氨酸蛋白。
其中磷蛋白仅在髓周牙本质中存在,与矿化相关。
髓周牙本质不断地在罩牙本质表面沉积,构成牙体的大部分。
在牙冠发育和牙萌出期间,牙本质每天沉积约4µm。
当牙萌出后,牙本质的沉积减少到每天0.5µm。
每天新形成的牙本质基质与先前形成的基质之间,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线,称生长线。
这是基质形成变慢或休止继而使矿化发生改变所留下的痕迹。
牙根部牙本质的形成与冠部牙本质相似但有所不同,根部牙本质的形成略晚。
Hertwig’s上皮根鞘的内层细胞启动了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从而形成根部牙本质。
根部牙本质的最外层,与冠部的罩牙本质相似但其胶原纤维的起源有所不同,根部牙本质部分胶原纤维始于牙骨质与牙本质混合部。
根部牙本质形成速度较慢,并且矿化程度与冠部有差异。
牙根的形成伴随着牙萌出到功能位,约有2/3的根部牙本质形成。
直到萌出后18个月,乳牙的根部牙本质完全形成,而恒牙根部牙本质要在萌出后2~3年才能完全形成。
这个时段根尖孔是开放的。
继发牙本质是指在牙根完全形成后,继续沉积矿化形成的牙本质,其形成方式和原发牙本质相同,是原发牙本质沉积的延续,但是其沉积速度明显慢于初期牙本质。
二、釉质的形成釉质形成(amelogenesis)始于牙冠形成早期,包括两阶段:即细胞分泌有机基质,并立即部分矿化,矿化达到约30%。
这一阶段完成之后,釉质进一步矿化,晶体变宽变厚与此同时大部分有机基质和水被吸收,当釉质完全形成时矿物质含量达到96%。
成釉细胞分泌基质蛋白,有利于创造和维持矿物沉积的细胞外基质微环境。
在釉质形成过程中,成釉细胞的活动分为三个时期:分泌前期(presecretory stage),分泌期(secretory stage)和成熟期(maturation stage)。
分泌前期,分化的成釉细胞极性改变,蛋白合成相关的细胞器数量增加,为釉质有机基质的分泌做准备。
分泌期,成釉细胞分泌釉质基质。
成熟期,成釉细胞调节和运输特殊离子,以便于矿物形成的共同沉积。
当牙本质形成后,内釉上皮细胞分化有分泌功能的成釉细胞,并开始分泌釉质基质。
釉质基质与其他硬组织基质不同,釉质基质不仅有有机成分,而且有无机成分。
早期形成的釉质基质可称为发育中的釉质。
发育中的釉质几乎全由蛋白质组成,可分为釉原蛋白(amelogenins)和非釉原蛋白(non amelogenins)两类。
其中釉原蛋白占釉质蛋白的80%~90%。
釉原蛋白使最早发现的釉基质特异性蛋白,其基因在X和Y 染色体上都有定位,但在大多数物种中釉原蛋白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蛋白分子量在5~45kD,蛋白分子的N末端序列由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疏水性,命名为TRAP(富含酪氨酸蛋白),该结构有重要的功能意义。
釉原蛋白富含脯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和谷氨酸。
釉原蛋白的重要特点使它通过自我凝集作用形成20nm大小的纳米球结构,这种结构见于分泌期的釉基质中。
釉原蛋白分泌到釉基质中,很快被降解为分子量20~25kD大小的釉原蛋白复合物。
这些蛋白对晶体的生长和构成起重要作用:晶体生长产生的压力将晶体间的釉原蛋白挤压出并被成釉细胞吸收。
有些没被移除的蛋白可被成釉细胞分泌的蛋白酶降解为小分子的产物,这些低分子量的降解物易从生长的晶体间移除,从而调节釉质的形成和矿化。
釉原蛋白遗传通过三个途径。
首先,釉原蛋白在XY染色体上均有定位,但是这两个基因并非完全同源,因此会出现伴性遗传。
其次,釉原蛋白包含多个外显子,通过各种分割方式能产生许多成熟mRNA,共有9种异构体,他们包含全部或部分外显子。
最后,釉原蛋白通过蛋白降解酶经历短期(少数)和长期(多数)细胞外加工,成为低分子量片段,其中富含络氨酸釉原蛋白多肽和富含亮氨酸釉原蛋白多肽构成了最终的成熟釉质有机基质主体。
非釉原蛋白仅占釉质蛋白的10%,包括:enamelin、成釉蛋白(ameloblastin)和釉丛蛋白(tufetlin)。
它们主要分布在釉牙本质界、未成熟的釉柱和釉柱间及未矿化的柱鞘中。
非釉原蛋白经历了快速细胞外加工,并且,完整的非釉原蛋白分子在釉质中不能长期聚积。
釉丛蛋白是另一种非釉原蛋白,其功能较不确定。
在釉质形成过程中非釉原蛋白量很少,由于他们自身产量很少,同时半衰期很短。
非釉原蛋白可能在起始釉基质矿化起作用。
除此之外,釉基质中还有白蛋白和其他的血清蛋白,丝氨酸蛋白水解酶,Ca2+依赖蛋白水解酶等。
至少有两个蛋白酶参与了釉质蛋白的细胞外加工和降解。
Enamelysin(MMP20)是金属基质蛋白酶的一种,在新分泌的基质蛋白的短期加工中发挥作用。
另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最早命名为釉质基质丝氨酸蛋白酶1(enamel matrix serine protease1),现在称为激肽释放酶4(kallikrein4,KLK4)主要发挥消化功能,尤其是在蛋白成熟期。
在釉质成熟期,成釉细胞分泌产物到釉质层,它们会影响到晶体的形成和生长以及釉质层的结构。
釉质蛋白首先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在高尔基复合体浓缩和包装成膜包被的分泌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