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合集下载

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首先,外国人对中国的春节印象深刻。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团聚的时刻。

外国人对于春节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华人社区的庆祝活动。

他们会看到华人们穿着传统的红色服饰,吃着美味的团圆饭,放烟花爆竹,以及舞龙舞狮的表演。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些庆祝活动充满了喜庆和热闹的气氛,让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春节,外国人对中国的中秋节也非常感兴趣。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外国人对于中秋节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月饼。

他们会被中国的月饼文化所吸引,尤其是各种口味的月饼和精美的包装。

此外,外国人也会对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如赏月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感到兴奋。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充满了浪漫和神秘的气息,与他们自己国家的节日有所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也是外国人眼中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的节日,也是纪念屈原的日子。

外国人对于端午节最感兴趣的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他们会被赛龙舟的激烈竞赛所吸引,同时也会对粽子的制作和口味感到好奇。

外国人认为,中国的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活力和传统文化的节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民俗。

此外,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元宵节也有一定的了解。

元宵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也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

外国人对于元宵节最感兴趣的是灯笼和元宵的制作。

他们认为中国的灯笼制作工艺非常精湛,而元宵则是一种独特的甜点,让他们流连忘返。

外国人对于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如猜灯谜和观赏花灯也非常感兴趣。

他们认为这些活动增添了节日的乐趣和神秘感。

总的来说,外国人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魅力和吸引力。

无论是春节、中秋节、端午节还是元宵节,这些节日都展现了中国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外国名人对中秋节的评价

外国名人对中秋节的评价

外国名人对中秋节的评价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象征着团圆与感恩。

许多外国名人对中秋节有着自己的评价,他们对中国人团聚和文化传统的重视表示赞赏。

以下是一些外国名人对中秋节的评价:1. 马克·吐温(Mark Twain):中秋节是中国文化中一次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家庭成员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度佳节。

我认为这种重视家庭、重视团聚的价值观非常值得赞扬。

2.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对于中国人民如何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深感钦佩。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与和谐,这样的价值观是我们全球社会所需要的。

3. 老舍(Lao She):中秋节是中国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传统的庆祝方式包括欣赏明月、赏月短诗、赏月蛋糕等,这些活动让人感到温馨而舒畅。

中秋节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节日。

4.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中秋节是一个表达家庭重要性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回到家中团聚,共享美食和故事。

我认为这种强调家庭和亲情的传统非常有价值,不应该被遗忘。

5. 爱德华·葛里高利(Edward Gregory):中秋节是中国人民庆祝丰收和感恩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以及进行各种传统活动。

我对中国人民如何传承并庆祝他们的文化传统充满敬意。

这些外国名人的评价反映了中秋节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以及庆祝团聚和感恩的价值观。

中秋节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节日,也是一个共享团圆和亲情的全球性节日。

中秋佳节 品味世界 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方式

 中秋佳节 品味世界 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方式

中秋佳节品味世界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方式中秋佳节品味世界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方式中秋佳节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与家人团聚、品尝美食和赏月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

然而,不同国家对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却各不相同。

本文将带您了解世界各地的中秋庆祝方式,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美国:万家灯火中秋同庆在美国,中秋节常被称为“传统月饼节”。

由于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秋节已成为华人社区一年中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

人们会举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如灯笼展览、舞狮表演和传统舞台剧演出等。

此外,在美国各地的中心城区,华人社区也会举行盛大的游行和文化活动,以庆祝这一传统佳节。

美国人士也会参与其中,一同品尝月饼和欣赏华丽的舞龙舞狮表演。

二、韩国:团圆赏月中秋美好韩国的中秋节被称为“秋夕”。

韩国人将中秋节视为很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与中国的家庭聚会非常相似。

人们会回到家中与亲人共进晚餐,品尝各种传统美食,如“盘古烧”、“剥壳白果”等。

此外,在中秋节这一天,韩国人还会一同赏月,欣赏美丽的月亮并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野餐和迎月晚会。

在韩国的郊外,还有许多专门为中秋节而设立的赏月地点,游客和当地居民络绎不绝地前来观赏。

三、越南:中秋节与越南文化的完美融合在越南,中秋节被称为“中秋节”或“嫦娥节”。

与中国的中秋节类似,越南人也会回到家中与家人共度团圆时光,举行晚宴。

越南人并不像中国人那样重视月饼,而是更注重准备其他传统美食,如桂花糕和糯米糕等。

除了团圆晚宴,越南人还会举行传统表演和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此外,中秋节期间,越南的大街小巷会装饰成璀璨的灯笼和彩灯,户外市场也会布满各种各样的小吃摊位,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四、新加坡:多元文化交融中秋活力四溢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中秋节在这里也成为了一个多元化的庆祝活动。

无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庆祝方式。

新加坡的中秋节活动主要集中在花蓮公园和牛车水地区。

中秋节的地方庆祝方式之英国

中秋节的地方庆祝方式之英国

中秋节的地方庆祝方式之英国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国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方式,如赏月、吃月饼、品尝中秋美食等。

然而,中秋节在英国这个西方国家也有一些独特的庆祝方式。

本文将为您介绍中秋节在英国的庆祝方式。

1. 赏月活动在中国,赏月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而在英国,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和气候的限制,赏月的方式与中国有所不同。

英国人喜欢在中秋节当晚举行户外烧烤活动,并在烟雾弥漫的夜空下观赏月亮。

他们会选在开放的地方,如公园或乡村,可以一边品尝烧烤食品,一边聊天赏月,共度欢乐时光。

2. 聚餐活动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在英国的华人社区,也会举行各种形式的中秋节聚餐活动。

这些聚餐活动通常在餐馆或社区中心举行,有时还会有文艺表演和抽奖活动。

人们会穿着传统的中国服装,品尝各种传统中秋美食,如月饼、柚子和粽子,并一起唱中文歌曲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3. 文化交流活动为了让英国当地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中秋文化,一些华人社区和团体会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

比如举办中秋文化体验活动,让英国人学习制作月饼、编织五彩线球和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等。

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跨文化交流,也增进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

4. 中秋市集在英国的一些城市,会举办中秋市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这些市集上会有各种摊位,销售各种中秋特色商品,如月饼、茶叶、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等。

市集还会有文化表演、舞龙舞狮和传统乐器演奏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

5. 中秋音乐会一些音乐爱好者和传统音乐团体会在中秋节期间举办中秋音乐会。

这些音乐会通常会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演奏,并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这不仅为英国人民提供了欣赏中国音乐的机会,也为中英两国的音乐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总结:虽然中秋节在英国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历史和传统,但在华人社区和各种文化团体的努力下,中秋节在英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庆祝。

通过赏月、聚餐、文化交流、市集和音乐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英国人也能感受到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并与中国人一同分享这个团圆的节日。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这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

在他们眼中,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庆祝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和了解中国人民的方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外国人最熟悉的中国节日。

在春节期间,中国人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

对于外国人来说,春节是一个独特而热闹的节日。

他们会被热情的中国人民所吸引,也会被红色的装饰和灯笼的美丽所打动。

在春节期间,外国人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中国美食,如年糕、饺子、汤圆等,这些美食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外国人所称赞。

在清明节期间,中国人会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和扫墓。

这一传统展示了中国人对祖先的尊重和对家族的重视。

外国人对于这种家族观念和传统仪式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种传统有助于加强家庭纽带和传承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外国人对于这个节日也充满了好奇。

在端午节期间,中国人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外国人对于赛龙舟这一传统体育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竞技方式。

此外,外国人对于粽子的制作和品尝也非常感兴趣,他们会尝试亲手包制粽子,并品尝到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口感。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也是外国人眼中的浪漫节日。

在中秋节期间,中国人会赏月、吃月饼、赠送礼品等。

外国人对于中秋节的赏月活动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浪漫而神秘的体验。

此外,中秋节的月饼也是外国人喜爱的中国美食之一,他们对于月饼的各种口味和制作工艺非常感兴趣。

除了以上几个传统节日,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也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例如元宵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这些节日都有着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外国人通过参与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总而言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扇通向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为重视和热爱的节日之一。

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中秋节可能是一个陌生而神秘的概念。

在外国人眼中,中秋节是一种什么样的节日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一、月饼与团圆对于外国人来说,中秋节最为独特和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月饼了。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食品之一,它的独特形状和丰富口味吸引了无数外国人的好奇和兴趣。

外国人通常将月饼与圆满、团圆的含义联系在一起,认为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而月饼则是象征着这种团圆之情的特殊食品。

二、赏月与传说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赏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赏月被视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体验,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赏月则是一种与自然相连的美妙时刻。

外国人对于中国古代的月亮传说也颇感兴趣,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这些故事使得中秋节变得更加神秘和有趣。

三、文化交流与体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有机会了解和体验中秋节。

许多国家都举办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比如在美国的唐人街、澳大利亚的华人社区等地,外国人可以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品尝月饼、观赏舞狮表演等,亲身体验中秋节的文化魅力。

四、中秋节的商业化随着中秋节在国际间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商家们也看到了商机。

在外国人眼中,中秋节似乎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各种与中秋节相关的商品和活动充斥着市场。

虽然商业化的中秋节可能有失其本真,但也为外国人提供了更多了解和接触中秋节的机会。

五、中秋节的意义与价值对于外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了解和参与中秋节,外国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增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总结起来,中秋节在外国人眼中是一种神秘而有趣的节日。

月饼、赏月、文化交流等元素使得中秋节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然而,商业化的影响也让中秋节变得有些失去原本的纯粹性。

无论如何,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吸引着外国人的好奇和兴趣,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是秋分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在中国,这是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的日子,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一场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体验。

外国人对于中秋节的认知往往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传播,电视剧、电影、书籍等媒介都曾将中秋节作为故事情节的背景。

然而,真正亲身体验中秋节的外国人却并不多。

对于他们来说,中秋节是一个神秘而令人好奇的节日,他们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

首先,外国人对于中秋节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赏月的习俗。

在中国,中秋之夜,人们会走出家门,聚在一起,一边品尝月饼,一边欣赏明亮的月亮。

这种习俗在外国人看来是非常浪漫和神秘的。

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的国家也举办赏月活动,但与中国的中秋节相比,往往缺乏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和仪式感。

其次,外国人对于中秋节的传统食物——月饼也颇感兴趣。

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外国人对于这种圆形、口感丰富的糕点充满了好奇。

他们可能会品尝到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莲蓉、豆沙、五仁等,尝试不同的味道和口感。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独特的味觉体验,也是对于中国传统糕点文化的一次探索。

除了赏月和品尝月饼,外国人还对于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和习俗非常感兴趣。

他们希望了解中国人在这个节日里会做些什么,是否有特定的庆祝方式。

他们可能会被告知,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传统的游戏和表演,如舞龙、舞狮等,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

这些活动让外国人对于中秋节的庆祝方式更加感兴趣,也增加了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好奇心。

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了解中秋节并不仅仅是了解一个节日的习俗和传统。

中秋节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外国人也会对于中秋节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感兴趣,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传说,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团圆的向往。

总的来说,中秋节在外国人眼中是一个神秘而独特的节日。

他们对于赏月、品尝月饼、传统活动和文化内涵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秋节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誉为“团圆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中国人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赏灯等。

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一个独特且有趣的节日,下面将从外国人的角度来介绍中国中秋节。

一、民俗传统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传统活动莫过于赏月。

外国人对于中国人赏月的习俗常常感到惊讶,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当月全圆的时候,月亮才最亮。

然而,在中国,正是因为中秋节的特殊意义,人们在满月之时赏月,寓意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

此外,吃月饼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之一。

外国人对于中国人喜欢吃月饼的情节同样表示惊讶。

他们可能对于月饼的口感和口味不太习惯,因为它们一般比较甜,有时夹有各种果蓉或者豆沙馅料。

然而,外国人仍然欣赏中国人通过分享月饼来表达情谊和家庭团聚的方式。

二、文化意义中秋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外国人眼中也因此而显得更加有魅力。

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非常赞赏,而中秋节正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

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人民对于家庭的重视和亲情至上的价值观在中秋节中得以体现。

他们认为这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因为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一样,能够将团圆和温暖的家庭关系如此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和弘扬。

此外,在中秋节期间,人们将团圆寄托在月亮上,通过赏月和拜月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这也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于天地万物的独特的感悟以及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三、国际文化交流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中秋节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和庆祝。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并参与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中。

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中秋节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

例如,通过在国外举办庆祝活动,组织中秋节文化交流展览,以及推广中秋节相关的文化产品等方式,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同时也增进了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

总结: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中秋节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节日。

他们对于中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执着感到钦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人眼中的中秋节篇一:老外如何过中秋马上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这一天中国人阖家团聚,赏月、猜谜、吃月饼、观潮,欢度中秋佳节。

可是,你知道在这个时候老外是怎么过的,他们是不是跟中国人一样注重这个节日?郁金香国际婚恋网给大家介绍下各国中秋习俗,正在约会的或者正在寻找的女士请认真阅读,在明天和男士联系的时候也可以有话题,也可以互相交流下习俗。

1、日本:赏月吃“月见团子”在日本,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

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

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2、韩国:“秋夕”吃松饼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

向亲戚朋友送礼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感恩节”,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 Day”。

韩国的秋夕节每年都放三天假,如果遇上连着周末两天,一般可以放五天假。

到了秋夕的早上,韩国的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也就是茶礼。

男女老少们都换上传统服饰,举行中秋“茶礼”,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

除了祭拜祖先外,还有玩传统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等风俗。

3、新加坡:中秋打出“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

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

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

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4、越南:儿童唱主角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同样也吃月饼也赏月,不过越南的中秋节主要是给小孩过的!在越南的中秋节,家长们会给孩子送上五颜六色的花灯、玩具以及各种零食,因此,中秋节是越南儿童最快乐的日子。

说起越南中秋节的起源,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是稻子成熟收割的时候,这时候各家各户都要拜祭土地神,在丰收之前,各家各户的大人通常都忙于耕种,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们玩耍,于是就利用中秋节庆祝丰收的这一天多给孩子们一些补偿。

中秋节当晚越南的孩子们会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是讲述曾经有一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有人为除害用纸扎了鲤鱼灯镇住鱼妖。

所以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

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5、泰国:“中秋”吃寿桃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

每当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参拜月亮。

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

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

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但是由于泰国是一个华裔颇多的国家,所以在这里也会提供月饼,尤其是这里的榴莲馅月饼,是国内少见的。

6、印度:“明月节”在月圆之夜,印度的年轻妇女头顶5个重叠的泥水罐,站在骆驼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明月节”又名排灯节。

排灯节一般延续5天,纪念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智慧战胜无知。

节日期间,所有建筑、水体都被扮亮,或蜡烛,或油灯——这些都是篝火时代之后最早期的人工取火方式。

7、斯里兰卡:“月圆节”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

“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

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

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

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8、尼泊尔:“德赛节”尼泊尔“德赛节”又称杜尔加祭典,每年9月--10月间的月圆之时尼泊尔各地举行,连续进行9天,因而又叫”九夜节”,意为”女神的九夜”。

节日之夜,在明月升起之前,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庭院或广场,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明月当空之时,人们围成圆圈,静坐在广场上赏月。

今天,若正在异国他乡旅行的你,也可以去品味一下他乡明月,感受一下这些国家或奇特或温馨的习俗。

更多跨国婚姻资讯,欢迎咨询郁金香国际婚恋网。

郁金香国际婚恋网专注于国内女士寻找异国情缘,欢迎咨询,我们耐心为你解答。

郁金香国际婚恋网从你的幸福出发,为国内单身、离异女士带来新希望。

相信自己,也相信我们,给自己一段幸福的跨国婚姻。

篇二:风俗奇特--外国人也过“中秋节”越南人农历八月十五也过中秋节,只是以孩子、鲤鱼为贵,显出自己特点。

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

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阿贵因手拉树根,也被带往受责。

晚上彩灯齐放,传说是条鲤鱼成精后害人,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

于是,越南人,尤其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哩!朝鲜“秋夕节”朝鲜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

这一天,他们以松饼为节日食物,家家蒸食并互相馈送。

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

到了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比赛、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

年轻的姑娘们穿上色彩缤纷的节日盛装,欢聚在大树下做“布伦河”游戏。

斯里兰卡“月圆节”中秋节,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一年一度”。

然而,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

“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

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

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

直至明月西沉,才燃火掌灯,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泰国祈月拜八仙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

这是很名符其实的,且受中国民间文化影响很是明显的。

八月十五,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

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

大方桌上,供奉着南海观世音菩萨,面目慈祥,在向祈祷者洒布“大慈大悲”;桌上还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

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

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柬埔寨人的“拜月节”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举行传统的“拜月节”。

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

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

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

这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大家尽兴品尝美食而散。

缅甸辉煌的“光明节”缅甸人在8月的“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光明节”的光临。

节日之夜,万家灯火,亮若白昼,到处是“不夜城乡”。

天上皓月,地上明灯,照耀缅甸一片光明。

缅王每年亲自主持庆祝活动。

国王还要在卫队和文武百官簇拥下,出宫观灯并举行盛大施舍。

各地还要通宵达旦放电影、演出话剧、木偶戏、跳舞唱歌,佛塔内还有大规模的布施斋饭等活动,好不热闹。

坦桑尼亚“月圆节”在坦桑尼亚,每当公历九月的月圆之夜是坦桑尼亚的“月圆节”,各家各户的大门都轻轻地打开,人们静悄悄地走出家门,来到空旷处,围成一个个圆圈,默默地坐下。

直到皎洁的月亮高悬中天,人们才打破沉默,开始热烈地交谈,并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欢渡一年一度的节日。

在坦桑尼亚,关于“月圆节”的来历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外敌曾入侵这块富饶的土地,这天正值月圆时节,当地人被外敌追杀,被迫逃进了一片森林藏身。

敌人追赶到森林边,却不见一个人影,只见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秋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

此时,敌人误认为林中埋伏着大批军队,不敢贸然进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离。

而善良的人们也终于免于一场灾难。

为了纪念这个月圆之夜,后人便将每年公历九月的这一天定为“月圆节”。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依照古老的习惯,围坐在皓月之下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节日。

老挝“月福节”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

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

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伊朗“麦赫尔干节”伊朗人称中秋节为“麦赫尔干节”。

这一天是伊朗太阳历的七月十六日。

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六天才结束。

篇三:外国人眼中的中文化外国人眼中的中文化如果西方人想要了解中国文化,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家庭的重要性。

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一家三代生活在一起,重视培育孩子,有非常清晰的丈夫妻子的角色定位。

他们也把自己的国家当作家庭,所以我们能看到,中国家庭关系相当牢固,中国文化里对家庭的责任感根深蒂固。

而如果一个西方人很长时间在中国,他还会意识到,中国人经常会提及和谐:书法家强调和谐,太极拳讲究和谐,领导也要求和谐……中国的语言本身就包含了和谐之意,强调要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中国传统的世界观很强调要规避极端,所以“中庸”之道在中国很流行。

21 世纪中国的发展其实也可以给世界带来一个和谐的理念。

人们的身心要和谐,大自然要和谐,国家内部要和谐,国与国之间要和谐。

而和谐也给世界和平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平共处,要和而不同。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也强调,必须要不断地审查自己,真实地活出自己、爱自己、爱别人,你会发现这是达到人最快乐境地的道路。

老子讲的阴阳之理也很重要,《道德经》说天地是互补的,高和低是有区分的,声音传播也是和谐的,这些都是关于和谐的表达。

说说创造性地吸收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强调向他人学习,例如先进技术的引进,传统欧洲戏剧的引入,令人敬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