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图书馆藏重要丛书概述
什么是民国文献

什么是民国文献“民国时期文献指的是形成于1911年至1949年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知识和信息的载体”。
作为一个刚刚过去的历史时期,中华民国距今时间最近,与当前的现实关联也最为密切。
因此,对民国历史的研究、对民国文献的利用向来为各界所重视。
民国时期,中国处在从近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蜕变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政治风云变幻,思想文化激荡,内忧外患迭起。
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新与旧、中与西、自由与专制、激进与保守、发展与停滞、侵略与反侵略,各种社会潮流在此期间汇聚碰撞,形成了变化万千的特殊历史景观。
仅从文化角度考察,一方面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整理继承和批判扬弃,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又强烈地冲击和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思想与行为。
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翻译介绍与传播,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而且直接导致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爆发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巨变。
当此之时,社会政治虽然动荡不已、经济脆弱不堪,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
知识界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著述兴盛,流派纷呈。
加之出版业和新闻业的飞速发展,使民国的出版发行达到空前的规模。
短短的数十年间,积累了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以及档案、日记、手稿、票据、传单、海报、图片及声像资料等等大量文献。
这些文献作为此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特殊载体和社会巨变的原始记录,不仅数量巨大,可称海量,蕴涵其间的思想文化价值更不在历来为人们所珍视的善本古籍之下。
与学术研究相适应,在既往的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国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出版工作,也有很大的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如利用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民国各级政府档案整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和《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根据厦门大学图书馆藏"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整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档案整理出版的《满铁密档》,利用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整理出版的《民国丛书》,以及湖北所编辛亥革命史料,天津所编北洋军阀史料,西南各省所编西南军阀史料,广东所编孙中山及南方政府史料,东北所编"九一八"和伪满史料,上海所编汪伪史料及民族资本企业经济史料,重庆所编国共关系史料,包括以《国民政府公报》为代表的民国政府出版物,以《申报》、《大公报》、《益世报》为代表的民国报纸,以《东方杂志》、《良友杂志》为代表的民国杂志等等的整理出版,都是这方面工作的重要成果。
明代韩愈古文选本概述

明代韩愈古文选本概述姜云鹏(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摘要:韩愈古文文起八代之衰,从而成为后世文人为文取法的首选对象。
明代八股文繁盛,在诸多为科考服务的古文选本中,韩文由于切合初学八股的需要,亦成为众选本青睐的对象。
文章试图蒐罗明代选韩文的古文选本,从中亦可窥见明人接受韩文之一角。
关键词:明代;韩愈;选本中图分类号:I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13)03-0122-04①今按:宋代以来,韩愈、柳宗元的文集就已经开始被合在一起刊刻。
所以下面所述明代出现的几种兼选韩柳文的选集亦归为专选类。
收稿日期:2013-02-17作者简介:姜云鹏(1981-),复旦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近代文学及文论。
【文艺论丛】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2013年3月(第3期,总第191期)Mar.,2013(No.3,General No.191)韩愈古文从宋代开始便成为科考选本所青睐的对象。
如吕祖谦的《古文关键》、楼昉的《崇古文诀》、谢枋得《文章轨范》都对韩愈古文倾爱有加,并加之以圈点品评。
明代八股文鼎极一时,在诸多以辅助科举考试为目的的选本中,韩文仍然成为各选家的宠儿。
明代韩愈古文选本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专选类与总集类。
专选类即专门选载韩愈古文的选本,[1]总集类则是选刊包含韩愈在内的诸家之文的选本。
①明代总集类古文选本名目繁多,难以尽举。
此文只收列最盛行的“大家”系列的选本。
一、专选类的韩文选本专选韩愈古文的选本,今发现最早的是明戴鳌所编纂的《韩文正宗》,国家图书馆藏弘治十六年(1503)刻本。
戴鳌字时镇,鄞县人,弘治己未(1499)进士,除太和尹,升韶州府同知。
书首有署“弘治癸亥岁(1503)夏五月戊午之朔,四明戴鳌书于太和乐民台”的“韩文正宗序”,后又有“用丹铅法”以及“评韩文语”。
此书实乃戴鳌将宋元时期的几种古文选本如真德秀《文章正宗》、吕祖谦《古文关键》、谢枋得《文章轨范》、黄坚《古文真宝》、虞集《文选心诀》中所收录的韩愈文章重新汇纂而成,共收韩文八十八篇。
新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概述

新编《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概述白莉蓉内容提要本文概述了天津图书馆新编古籍善本书目的编制经过与特点,重点介绍了该书目的收录范围,类目设置及著录内容等。
关键词图书馆善本编目1978 年为实现周恩来总理“尽快把全国古籍善本书目编出来”的遗愿,在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开始了全国古籍善本书的普查和编目工作。
天津图书馆也以此为契机,在经历了1978 至1989 十余年的基础整理工作后,于1993 年5 月正式着手新的馆藏善本书目的编制工作。
又越十寒暑,如今一部全新的《天津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终将杀青,且即将出版问世。
作为有幸自始至终参加此项工作的一员,面对经五校其稿而最终完成的正式样稿,心中无限感慨。
显然,如果没有本馆老一辈古籍编目工作者前期所做的长期的大量的艰苦细致的整理、著录及文献的选择工作,也就不可能使后面编目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这部全新的馆藏古籍善本书目是集本馆几代古籍编目工作者艰辛努力的成果,是新老同仁心血的结晶。
天津图书馆自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馆藏古籍图书的收藏不断丰富,由此也曾产生过多部综合性或专题古籍图书目录、馆藏善本书目等,这些书目纪录了天津馆古籍藏书的历史,也为后来古籍编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这些书目中较为重要的当属建馆后所编的第一部古籍图书目录,即《天津直隶图书馆书目》和1961年编制的《天津市人民图书馆善本书目》两部目录。
《天津直隶图书馆书目》编纂于1913 年,由当时的直隶提学使、中国著名藏书家、校勘家傅增湘嘱该馆编目人员嘉兴籍学者谭新嘉抄录编目,后由韩梯云等继之。
该书目当为天津图书馆古籍图书目录之滥觞,集馆藏所有古籍于此,并无善本与普通书之分。
全书共分三十二卷,收书12557 种,基本采用四库分类,并参阅古越藏书楼及其他各家书目体例略加变通,经部分四类,史部十七类,子部十三类,集部五类,类目清晰,条例分明,著录内容大抵为书名、卷数、著者、版本、稽核项等。
萧雄_西疆杂述诗_版本研究_李宁

萧雄_西疆杂述诗_版本研究_李宁萧雄(约1824—1894),字皋谟,自号听园山人,湖南益阳人,“平生倜傥,多大志”,曾致力于科举功名,但却屡困毛锥,困场屋二十余年。
同治三年(1864),投笔从戎,服务于金顺幕府。
同治十二年(1873),随金顺部明春军进军新疆,抗击阿古柏入侵。
光绪元年(1875)西陲用兵,为左宗棠僚佐。
继而参与提督张曜戎幕。
往还新疆与湖南三次,历十数年[1](P2677)。
萧氏自称:“旁午于十余年之中,驰骤于二万里之内,足迹所至,穷于乌孙。
”[2]官至花翎直隶州。
自谓半老数奇,遂伏不出,旅食长沙,典衣代爨,一意于著述《西疆杂述诗》。
《西疆杂述诗》记载了萧氏随军征战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与其他类似的笔记和方志类作品不同的是,作者将见闻写成“竹枝体”小诗,并仿照纪昀《乌鲁木齐杂诗》的体例,在每诗下自注本事。
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的《西疆杂述诗》提供了同光年间新疆地区的重要史料,对于该时期新疆地方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西疆杂述诗》是萧雄目前唯一留下的结集作品,目前流传于世的有刻本、铅印本和影印本,其遗著稿本目前已无可寻,下面就各版本的形式、结构以及内容分别论之。
一、刻本1.湖南提学署本《听园西疆杂述诗》,清光绪二十一年刻本,共四卷四册,现藏于南京图书馆古籍室。
此刻本行款是半页11行,行23字,黑口、单鱼尾,版心象鼻处刻有“西诗”、卷数及页码。
牌记云:“光绪乙未七月据益阳萧氏遗稿原本写样传刻于湖南提学署”。
卷首是萧雄光绪十八年的自序,序后署名“听园山人”。
每册正文第一页均钤有“南京图书馆藏”的藏书印。
该刻本是光绪二十一年传刻的,其时江标在湖南提学署任湖南学政,“以变士风,开辟新治为己任”[3],“所取文多怪诞,不中绳尺”[1]。
江标甫一到任便显示出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心,首先从士风、文风,进而是制度的变革,其在任湖南期间多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来往,倡导变法维新,后被革职。
江氏曾任翰林院编修,博学工诗文,其编刻的《灵鹣阁丛书》、《唐贤小集五十家》等,均被认为是文学和版本学领域的精品。
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丛书

民国时期古籍丛书出版的成就与影响贾鸿雁文摘:民国时期古籍丛书的出版数量可观,质量上乘,内容拓展,积极采用新的印刷技术,成绩斐然,为保存文化典籍,促进国学研究,普及国学知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古籍丛书出版民国丛书编纂在我国约有1500年的悠久历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丛书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地位和影响不断加强,清代达到古代丛书的最高峰。
民国时期,伴随着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和印刷技术的革命,丛书出版更是蒸蒸日上,总数达6400种以上,其中古籍丛书的出版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当时与后世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
1、古籍丛书出版的成就民国时期古籍丛书出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1数量可观据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及阳海清编《中国丛书综录补正》等丛书目录统计,民国时期出版的古籍丛书约800余种,占到同期丛书出版总量的1/8。
清代是古代丛书的全盛时期,纂辑丛书数量超过了全部古代丛书的一半,虽然区区800种似乎无法与之相提并论,但如果考虑到满清入关到覆亡历时268年,而民国只有短短38年,若以年代平均而计,清代平均每年有十数种,民国则超过20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国的古籍丛书出版的相对数量胜过前代。
1.2质量上乘民国的古籍丛书不仅数量上有相当的规模,总体而言,质量也是不错的。
从事古籍丛书出版的主要是三类力量。
一是私人,主要是藏书家、校勘家、版本目录学家等,共有313家出版了400多种丛书。
他们继承了前代(特别是清代)辑印丛书的优良传统,加以自身藏书宏富,学有专长,非常注重底本的选择、校勘乃至刻印,每一环节都力求完美。
如吴兴藏书名家刘承干拥有50多万卷藏书,刻印丛书9种。
每刻一书都先请专家审定,所刻《章氏遗书》为著名历史学家沈曾植推荐,《嘉业堂金石丛书》》为金石学家禇德彝校订,《嘉业堂丛书》50种均为“世间不经见之书”①,任用著名刻工陶子麟和著名书铺文楷斋刻印,其丛书精雅过人。
2第三章 图书检索利用

TP39 计算机的应用
中图法体系结构
图书分类的结果是使每种图书都获得一个分类号(class number)。但仅有一个分类号是不够的,因为同一类图 书可能有很多种,所以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区分。即再 赋予每种图书一个种次号,共同组成图书的索书号(call number)。 H31/ 0383 H31 分类号 种次号 索书号,顾名思义就是可凭此号寻找图书,索取图书。 它反映的是每种、每册图书的具体排列次序和存放位置。 种次号就是按照图书进馆后被分入各类号中的先后次序 而给予的号码,如1,2,3,…,59,…等号码。种次号 的优点是简明易学,排列方便,且能标识出该类图书的到 馆顺序;不足之处是会使同一作者的同一类著作排放在 类法》(中图法) 中国图书分类法》(中图法) 》(中图法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 工业 TP1自动化基础理论 TF 冶金工业 TP2自动化技术及设 …… 备
T 工 业 技 术
TP自动化技术、 TP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 计算机技术
……
TP3计算技术、计算 TP3计算技术、 计算技术 机技术
取消预约:
前提: 前提:读者已预约该书 点击读者借阅信息查询 输入证件号和密码,进入读者查询系统 输入证件号和密码,进入读者查询系统 选择书刊预约信息 选择书刊预约信息 取消预约
委托借阅(通借+ 委托借阅(通借+通还) 前者是指读者可以在本校区借阅其他校 区的图书,后者则是指读者可以在本校 区归还其他校区的图书(无论是否是通 过“通借通还”获得本书)。这是我校 图书馆为实现校区间文献资源的共享, 方便读者跨校区借阅图书而提供的一项 特别服务。
如: ISBN 7 – 111 –17323 –6/TN.484
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

谢谢观看
样本图书位于图书馆北楼二层,收藏图书10万余册,对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开放阅览。
工具书位于北楼五、六层书库,分别收藏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综合类工具书1万多册,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同时为方便读者就近查询,其它各书库均设有部分相关内容的工具书阅览区。
期刊 中文过刊阅览室位于图书馆南楼六层,收藏中外文期刊合订本5000余种。
二线书库,在北楼七层,收藏1990以前的各类图书
外文书库,在北楼七层,收藏英文原版图书
样本书库,在北楼二层,收藏每种图书的样本
开放时间
服务部门开馆时间所在位置 河南师范大学教工迎奥运书画展在图书馆举行中文普通书库 8:15~22:30(夏季) 8:15~22:00(冬季) 北楼四层至六层 外文书库、二线书库 8:15~11:30 14:45~18:15(夏季)14:15~17:45(冬季)北楼七层 特藏书库 8:15~11:30 14:45~18:15(夏季)14:15~17:45(冬季)南楼四层西 样本书库 8:15~11:30 14:45~18:15(夏季)14:15~17:45(冬季)周六日关闭北楼二层 现刊阅览室 8:15~22:30(夏季)8:15~22:00(冬季)南楼五层 过刊阅览室 8:15~11:30 14:45~22:30(夏季)14:15~22:00 (冬季)南楼六层 外文阅览室 8:15~11:30 14:45~22:30(夏季)14:15~22:00 (冬季)南楼四层 合订报纸库 8:15~11:30 14:45~18:15(夏季)14:15~17:45(冬季)周六日关闭南楼七层 电子阅览室 8:15~22:30(夏季)8:15~22:00(冬季)南、北楼三层
报纸过期报纸阅览室位于图书馆南楼七层,收藏合订本报纸732种,册,为读者提供阅览服务。
从评估指标谈丛书、多卷书的收藏现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为例

整体 上来 看 , 结构 并不 是十 分合理 , 其 社会 科学 方面 的入藏完 整率 明显 高于 自然科 学方 面 ( 表 2 。 见 )
相应得分与级别 1 0分
( A级 )
7分
( B级 )
4分
( C级 )
据 不完全 统计 , 广西 图书 馆收藏 的丛 书 、 卷书 多 30种 , 中人 藏 卷 册 为 12 1册 , 藏 率 为 9 . 9 其 7 人 1 2 0 ; 藏卷册 为 12册 , 4/ 缺 0 2 缺藏 率仅 为 8 7 0 , .6/ 已经 0 达 到 了公 共 图 书馆 藏 书建 设 评 估 A级 指 标 。但 从
[ 摘
武汉
4 0 8 ;. 3 0 1 2 广西 壮族 自治 区 图书馆 , 广西
南 宁 5 02 ) 3 0 2
要] 结合公共图书馆评估定 级指标体 系整
率进行了全 面调查和统计 , 分析了影 响人 藏完整率 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 [ 关键词 ] 多卷书 ; 书; 丛 评估 ; 广西壮族 自治区图书馆 [ 中图分类号 ] 2 3 G 5 [ 文献标志码 ] B
在 出版发 行 , 今 已超 过 6 至 0年 。
金晓祥 , 苏
力: 从评估指标谈丛 书、 多卷书的收藏 现状
表 1 多卷 书 、 续 出版 物 入 藏 完 整 率 与 得 分 分 配 表 连 入藏完整率( ) % >9 0 >0 8 >0 7
造 成 这种学 科文 献收藏 不平 衡 的现象其 原 因有 两方 面 : 一是 因为 广西是 经 济欠发 达 的老 、 、 、 少 边 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小知识厦门市图书馆藏重要丛书概述(流通服务部陈红秋辑)何谓丛书,从字面上理解,即是将众多的图书汇集在一起,使用一个共同的总书名,即称为丛书。
丛书别称有丛刻、丛刊、丛编、汇刻、合刻等(詹德优等编著《中文工具书使用法》增订本)。
丛书起源于何时,争议很多,来新夏的《古籍整理讲义》集众家观点,明确指出“丛书之体始于齐(齐陆澄的149卷的《地理书》)梁(梁任昉的252卷的《地记》),丛书之名始见于唐《笠泽丛书》,而今存最早的综合性丛书为宋的《儒学警语》”。
丛书有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的分别,如《四库全书》和《百衲本二十五史》,前者为综合性丛书,后者为专门性丛书。
丛书虽起源于宋,但到明清时期才有显著地发展。
明代刊行的知名丛书有《汉魏丛书》、《宝颜堂秘笈》、《格致丛书》、《唐宋丛书》;清代编辑刊行的著名丛书有《四库全书》、《抱经堂丛书》、《士礼居黄氏丛书》、《古逸丛书》、《广雅书局丛书》等。
民国刊行的重要丛书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及《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泰民安,文化繁荣,包括台湾,出版发行的大型丛书则有多部,包括《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等。
厦门市图书馆非常注重重要丛书收藏。
由于市图1938年发生一场大火,图书收藏一损殆尽,幸亏后来的图书工作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搜集,比如社会捐赠、与中山馆线装书合并等方式重新建立了线装书丛书馆藏;改革开放后,由于市政府大力拨专款支持,市图对重要的大套丛书均有购买,随之形成:明清民国重要丛书收藏较为薄弱且不全,而建国后重要丛书相对收藏较为完整齐全,综合性丛书多于专门性丛书的特点。
下面笔者对厦门市图书馆所藏重要丛书逐一简介。
明代《广汉魏丛书》、《精校汉魏丛书》:《汉魏丛书》收书38种250卷,按四部分类,是一部著名的断代综合性丛书,为明代新安人程荣所编辑,所收多古经逸史,稗官野乘等书,绝大部分是汉魏时期各类优秀著作,收书特点是不作任何删节,原书的序、跋等一律予以保留。
在程荣编辑基础上,明何允中、清王谟分别编辑《广汉魏丛书》、《增订汉魏丛书》,现今通行王本,即精校增订汉魏丛书。
市馆藏《广汉魏丛书》为清嘉庆刻本,刻书76种,现藏为残本;《精校汉魏丛书》为育文书局1911年石印本。
王谟字仁圃,江西金溪人,乾隆42年(1777年)进士,增订汉魏丛书86种453卷,后来又增加为94种。
《宝颜堂秘笈》明陈继儒(1558~1639)编辑,市图藏上海文明书局1922年石印本。
陈继儒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是明代文学家、书画家,与董其昌齐名。
终生不仕,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居所曰“宝颜堂”,编辑丛书故称《宝颜堂秘笈》,共收书226种,457卷。
丛书内容多为“掌故琐言,艺术谱录之作,书中多罕见秘籍”,“惜多不足之本”,但保存了一些小说和掌故资料。
《津逮秘书》明毛晋辑,十五集,市馆藏有上海博古斋1922据明汲古阁本影印本。
毛晋(1599-1659),原名凤苞,字子晋,常熟人。
高价求购宋元代刻本,家富藏书8.4万册,建有汲古阁,先后刻书600多种,名传天下。
《津逮秘书》依据《秘册汇函》残本补充编辑而成,内容丰富,所收多为宋元人著作,是毛晋首次大规模辑集宋人题跋的书籍,包括欧阳修、曾巩、苏颂、苏轼、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李之仪、米芾、释德洪、朱熹、洪迈、陈傅良、周必大、陆游、叶适、真德秀、魏了翁、刘克庄凡20家76卷,还有大量掌故琐记。
数量繁多的题跋文在宋代散文及整个宋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清代《四库全书》市馆藏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版本,精装32开影印本,共1500册。
《四库》是清代乾隆中期,由清廷组织当时在各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性质的丛书,共收书3400余种36000余册,79000余卷,约八亿字,分经史子集四大部,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内容,收集校正大量的古椠钞本及稀世珍本,编纂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是了解和研究先秦至清前期二千多年中国学术、思想、文化的重要大型百科性丛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但《四库全书》系官纂大型丛书,触犯清朝禁忌的书一律遭受禁毁命运,故所收图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这部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官修丛书前后整整花了10多年,全系手工誊抄,工程浩大,因而人们把它与万里长城、大运河并列为中国三大工程。
《古逸丛书》收书26种,200卷,市馆藏有清黎庶昌辑,清光绪8年(1882)刊刻,清光绪10年(1884年)成书的刻本。
《古逸丛书》是一部大性综合型古籍善本丛书,所收大部分为日本所藏而国内不传的宋元本、古写本等善本。
黎庶昌(1837-1897),字莼斋,为清末著名散文家、外交家。
使日期间公务之余,到处寻访国内无而日本有的中国古籍珍品,有的用重金收购,有些王室秘府之藏本,则通过外交途径搜求,反复披阅考订后,由随员杨守敬校刻。
黎庶昌拿出俸银一万八千两,雇日本有名的木刻师木村嘉平刻,“命之曰古逸丛书”,其中图书“多有提要,评述版本源流”。
丛书辑印的多为我国古代逸书,对后世影响极深,开创了抢救、保存、再现、傅播我国珍贵古籍事业之先河。
近代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先生仿该书体例,辑《续古逸丛书》,收宋本四十七种;中华书局影印古籍若干种,纳入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收书五十一种,定名为《古逸丛书三编》。
现代《续古逸丛书》市馆藏有张元济辑印,上海商务印书馆据宋本自1919年始,至1957年完成的影印本。
《续》收古籍善本47种,主要挑选国内公私藏书中稀见的宋本和其他旧本,陆续用石印原大影印,是一部大性综合型古籍善本丛书。
《续古逸丛书》选用了铁琴铜剑楼藏本,或补配缺失,或刺取序跋,或据以校勘,经过精心选择,详细校勘,以丛书体例影印刊行。
《续》从宋本《孟子》开始了,到宋本《杜工部集》为止,荟萃了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是宋代)、不同地域的雕版古籍精品,具有极高的校勘学、版本学价值。
《四部丛刊初编》市馆藏张元济辑,商务印书馆1929年二次影印本,存330种。
四部指图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丛刊即指丛书。
《初编》收录古籍经典350种,于1919年开始辑印,1922年宣告完成。
最大特色是讲究版本,所用底本以上海涵芬楼所藏古籍善本为主,用宋金元明刻本、影宋元抄本、旧抄本、明活字本、校本、日本、朝鲜旧刻本以及少数清刻本、民国精刻本摄影缩小后石印,版本价值超过《四库全书》。
192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涵芬楼影印初编《四部丛刊》仿宋纸型线装本,最具收藏、投资价值。
由于广受欢迎,1929年更换少数不够好的底本,出了《四部丛刊》初编重印本,1936年出了更廉价的平装、精装《四部丛刊初编缩本》。
续编、三编分别于1934年、1935年出版。
丛刊代表了民国时期古籍影印本的最高成就,由于所选书好、版本好,成为文史工作者经常使用的案头重要典籍,是一部小型《四库全书》,也是我国现代规模最大的古籍丛刊之一。
《四部备要》市馆藏中华书局辑、1936年的校刊本,仅存95种。
《备要》收录古籍336种,11,305卷,1924年由中华书局开始编印出版,至1931年出齐5集,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四库全书》的精华本,也是我国现代规模最大的古籍丛刊之一。
《四部备要》的出版有个时代背景,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是竞争的老对手,商务出了《四部丛刊》,中华因此要出一部《四部备要》,与之相抗衡;《四部丛刊》讲究版本,《四部备要》则以通行实用为选书原则,是举要性质,所收各书,以常见常用带注为主。
《备要》全部用精美的仿宋体铅字按旧线装书格式精印,字体秀丽,线装2500册。
1935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16开标点洋装本共,1936年再版并出缩印本,内容与初版相同。
《备要》不如《丛刊》的版本价值大,但是一部较全的排印常用古典文献书籍的丛书。
在学术界来讲,被称为20世纪最先使用现代印刷术完成的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
《丛书集成初编》市馆藏有王云五主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至1937年出版的32开袖珍本,约4000册,现藏为残本。
《丛书集成初编》辑选历代丛书一百部,按普通丛书、专科丛书、地方丛书划分;约四千余种图书,约二万卷,每部图书则按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排列。
是民国时期一部重要图书集成。
当代《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市馆藏有第一辑、续辑、三辑,是由沈云龙主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10月至1987年7月出版的精装32开影印本。
此套丛书分三编,正编一百辑、续编一百辑,三编八十九辑,共3500册,购书款达68万人民币。
这部由沈云龙教授主编的丛书,搜罗了卷帙较少,或海内外孤本而有价值的近代名人奏议、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史料,为海内外学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中国方志丛书》收中国古代方志1362种,由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主编,台湾成文出版社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年出版,共3129册。
厦门市图书馆收有台湾地区和福建地区部分,为我馆收录台湾地区和福建地区方志最全的丛书。
《续修四库全书》市馆藏有著名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和北京中国线装书局联合编纂出版,自1995年始至2000年全部出齐的精装16开影印本,共1800册。
《续修四库》是《四库全书》的续编,所选的古代典籍,都是具有学术性、史料性的,注重各学术门类、流派的代表性著作,尤其注重名家、名著及已有定评的著作,收录范围包括《四库全书》成书前传世图书的补选和《四库全书》成书后著述的续选,共收书5213种,比《四库全书》增加了51%。
《续修四库》沿袭《四库全书》体例,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部古代百科性质的丛书。
用绿、红、蓝、褐四色装饰封面精装的《续修四库全书》,每册平均700页,“整套书竖立排列,总长度可达72米,蔚为壮观”。
《续修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配套,“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可以说大致齐备”。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市馆藏有由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主编,齐鲁书社出版发行,1992年12月到1997年10月全部出齐的精装16开影印本,共1200册。
据《四库全书》卷首所载,四库馆臣将内府所藏和全国各地督抚学政及私家进献图书分为三类处理,“有益于世道人心,有裨于实用者”予以著录,如“抵触本朝”之书,一概禁毁,而“但浅之为谬”之书则列为存目,上存书名,不收其书。
列为存目之书多达6793种,几乎是《四库全书》著录书的两倍。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总计收录散藏于国内外116所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少数私人藏书手中的四库存目书4508种,有三成以上为孤本或稀见本,八成为宋元明及清初的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