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

高二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向导)哲学产生: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可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对人的作用:①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哲学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哲学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①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源的问题②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有同一性—可知论;无同一性—不可知论)唯物主义三种基本状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三课(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维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任何反应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前进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的性质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的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与静止的联系: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的特殊状态,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运动的属性: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的属性: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规律的性质:客观性、普遍性规律的方法论要求: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一点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主观能力性发得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高二学生在学习政治哲学过程中,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掌握?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思修教材第二章

思修教材第二章思修教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这一章的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原理的。
唯物史观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发展具有矛盾性和动力,强调事物的质变是通过量变积累而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思考框架。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要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要对待事物的矛盾性、多样性和辩证关系。
实证主义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论证理论的科学性,强调要以实际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19世纪中叶逐步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随后,列宁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致力于解决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赋予了我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的工具,使我们能够辨别真理和谬误,深刻理解社会规律。
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和原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宗教信仰的复兴、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多元等。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延伸,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人教版必修4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记背大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记背知识大全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常识)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才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
哲学是指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人们自发的、零散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发展史上,虽然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高二哲学一二课知识点

高二哲学一二课知识点哲学作为一门思辨性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存在与意义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学科范畴和丰富的知识内容。
在高二的哲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的哲学知识点,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思考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本质。
以下是高二哲学一二课的知识点。
一、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非物质的实体、本质和属性。
主要包括本体论、存在论和属性论等内容。
通过学习形而上学,我们可以思考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探究事物背后的根本原因。
二、伦理学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准则和价值体系。
我们会学习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善、恶、道德、伦理规范等,以及伦理学的各种理论,如伦理相对主义、伦理对象主义和伦理德性主义等。
通过学习伦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道德观念的差异,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三、认识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知识认识的起源、方法和范围的哲学分支。
我们将学习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如真理、知识和信念等,以及不同的认识论理论,如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唯证主义等。
通过学习认识论,我们可以了解人类认识的限度和局限性,并且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推理和论证的规律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逻辑学的基本概念,如命题、推理和谬误等,以及逻辑学的各种方法和原则,如归纳法和演绎法等。
通过学习逻辑学,我们可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思维更加准确和合理。
五、美学美学研究的是艺术和审美体验的哲学学科。
我们将学习美学的基本概念,如美、艺术和审美等,以及美学的各种理论,如客观美学和主观美学等。
通过学习美学,我们可以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高我们对美的敏感度和鉴赏能力。
总结:高二哲学一二课的知识点包括形而上学、伦理学、认识论、逻辑学和美学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存在和意义的问题,并且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存在的本质与意义。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不是总和)。
(2)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1)基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2、王守仁:心外无物3、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4、笛卡儿:我思故我在5、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8、人是万物的尺度9、有些地方政府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不从实际出发。
10、掩耳盗铃、指鹿为马、心想事成、画饼充饥 11、仁者心动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绝对精神”;鬼神观念;天命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星座;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拓展:哲学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哲学的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五)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的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 必修4 哲学部分 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合格考:哲学部分必背知识整理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
哲学的起源:哲学源自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2.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获得灵魂”。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4.世界观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5.方法论的含义: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人类知识大致分为三类:①自然科学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判断】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②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③哲学都是科学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1)基本问题: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欢迎阅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生活处处有哲学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什么是哲学?3区别:4区别:联系:1)1231、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的物质力量。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34(1(2(3诡辩论。
5方法论:6造福人类。
12(1(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考纲要求】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5.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6.主观唯心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
【知识梳理】
考点一. 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和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__________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考点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___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____是世界的本源,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世界的本源,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_________.
②优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___________依据;它将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这就把复杂的问题__________。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
②优点: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意义上的原子,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赏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考点三: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
认为_______和_________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3.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哲学史上存在的“两个对子”
哲学史上存在着______________和唯心主义、_______________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导读导学】
本课的复习重点是1.哲学的基本问题。
2.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3.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知识体系】
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