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
1. 骨肉瘤: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占不同类型骨肿瘤的总数的60-80%。
它们的特征是形成一种由混乱的骨骼和肌肉组织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在骨骼受伤处形成。
骨肉瘤又可以分为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
纤维肉瘤。
2. 骨软骨肿瘤:骨软骨肿瘤包括骨髓和骨髓囊肿、软骨母细胞瘤,它
们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常见。
骨髓和骨髓囊肿多发生在脊柱、骨盆和上
肢骨骼,会对骨头和组织造成压迫,软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椎间盘处,症状则包括局部的活动不便和疼痛。
3. 骨多形瘤:骨多形瘤也是一类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占不同骨肿瘤的
总数的5-10%。
它们的特征复杂,细胞形态和分布不同。
它们常见于
细胞学上,包括骨髓血管瘤、骨膜瘤和支气管肉瘤等。
4. 骨髓型肿瘤:这一类肿瘤是在骨髓和骨周组织发现的,包括骨髓肾
上腺瘤、大B细胞淋巴瘤和血管内皮肿瘤等,病变细胞可以伴随脂肪
混合在骨髓内或周围骨骼。
5. 细胞性骨肿瘤:这类肿瘤是由细胞增殖再加上对软骨和骨组织的损
伤所导致的,包括骨细胞瘤、套毛细胞瘤和椎体细胞瘤等。
细胞瘤多
发生在骨盆、脊柱、上肢骨骼,受累部位多影响脊椎尾部。
6. 骨质粗糙病:这种疾病是由于骨质细胞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其
临床表现为骨质骨折、外观改变和疼痛等。
受累体部有头骨、面颊骨、颌骨、肩胛、锁骨、跖骨和髋骨等。
骨肉瘤诊疗规范

肿瘤医院骨肉瘤诊疗规范一、诊疗流程简图二、诊断骨肉瘤就是起源于间叶组织得恶性肿瘤,以产生骨样组织得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
经典型骨肉瘤就是原发于髓腔内得高度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产生骨样组织,可能就是极少量。
㈠流行病学经典型骨肉瘤占所有骨肉瘤得80%,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中位发病年龄为20岁。
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远端与胫骨近端,首发症状常为疼痛及肿胀,最常见得转移方式就是血行转移至肺脏。
㈡症状症状基本上持续超过几周或几个月。
骨肉瘤最常见得临床表现就是疼痛与肿块。
疼痛可放射至临近关节,初期疼痛多为间断性隐痛,随病情发展疼痛逐渐加重,多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休息、制动或者一般止痛药无法缓解。
㈢体征体格检查可能发现局限肿块,有压痛。
运动受限,局部发热与毛细血管扩张及听诊上得血管杂音。
在病情进展期,常见到局部炎症表现与静脉曲张、病理性骨折发生在5-10%得病人中,多见于以溶骨性病变为主得骨肉瘤。
肿瘤突然得增大要怀疑继发得改变,如囊内出血、骨骺虽就是骨肉瘤进入骺端得屏障,但极少数病例中,肿瘤侵及或穿透骨骺,出现关节积液,有些病例可经骨骺穿入关节。
肿瘤晚期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一般为吸收所致得淋巴结炎,个别见于淋巴结转移或受侵。
早期一般状态较好,消瘦、精神萎靡及贫血常在出现肺转移以后发生、㈣诊断具有恶性征象得经典骨肉瘤患者应转诊至专家医院或综合医院得专科进行诊治。
所有疑似患者活检后应进行分期,需完成以下检查:(1)胸部CT与骨扫描;(2)局部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3)血常规、乳酸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4)病理组织学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血常规异常。
2、影像学检查常见表现:(1)骨内始发骨破坏;(2)可破坏骨皮质;(3) 可在骨外形成软组织肿块;(4)可伴有骨膜反应;(5)病变基质可分为成骨、溶骨或者混合;(6)病变局部可见卫星病灶及跳跃转移;(7)可有肺转移灶、3、原发部位病变影像检查主要包括X线、CT、MRI 及全身骨扫描。
骨肉瘤病理分级 -回复

骨肉瘤病理分级-回复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或软组织中的幼稚肉母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
这种肿瘤有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其治疗和预后可能因病理分级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对骨肉瘤进行病理分级是非常重要的。
骨肉瘤病理分级基于肿瘤细胞的特征,包括肿瘤的分化程度、细胞核特征以及细胞核的多型性。
这些因素被用来确定骨肉瘤的分级,从而为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
骨肉瘤的病理分级通常从Ⅰ级到Ⅳ级,其标准如下:Ⅰ级:低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好的骨肉瘤。
在低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似乎更接近于正常的骨样细胞。
细胞核是规则的,细胞核的染色质和核仁较少。
此类肿瘤增殖缓慢,且生长速度较慢。
Ⅱ级:中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一般的骨肉瘤。
在中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稍微失去了与正常骨样细胞相似的特征。
细胞核变得较大,细胞核的染色质和核仁更多。
此类肿瘤增殖速度较快,但相对于其他骨肉瘤病理分级较低的病人,预后更好一些。
Ⅲ级:高级别别处理,也可以称为分化不良的骨肉瘤。
在高级别别处理下,肿瘤细胞几乎完全失去了正常骨肉瘤细胞的特征。
细胞核非常大,并且核仁和染色质非常多。
此类肿瘤生长速度非常快,预后相对较差。
Ⅳ级:胚胎型骨肉瘤。
这一级别别处理通常用于描述生长在软组织中的骨肉瘤,而非骨骼。
胚胎型骨肉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且观察到细胞核某些特征,如核膜不连续或出现嗜不与酯染色的细胞核。
这些病理分级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低级别别处理的肿瘤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较低,预后相对较好。
而高级别别处理的肿瘤则对药物治疗更敏感,但预后较差。
胚胎型骨肉瘤通常对化疗和放疗都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此外,骨肉瘤的病理分级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这些分子标志物能够提供更准确的预后指导和治疗选择。
例如,p53、MYCN和MDM2等分子的突变或过度表达与恶性程度和预后相关。
总结起来,骨肉瘤的病理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征及其分化程度,从Ⅰ级到Ⅳ级进行分类。
骨肉瘤健康教育

骨肉瘤健康教育骨肉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骨骼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它通常起源于长骨,如股骨和胫骨,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骨骼部位。
骨肉瘤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等。
为了提高公众对骨肉瘤的认识和了解,以下是一些关于骨肉瘤的健康教育内容。
1. 什么是骨肉瘤?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组织。
它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发生,但也可能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骨肉瘤的特点是快速生长和易于转移。
2. 骨肉瘤的症状是什么?常见的症状包括骨痛、肿块、肿胀和局部疼痛。
病人可能会感到疲劳、体重减轻和贫血。
病情进展时,骨骼可能变得易碎,容易发生骨折。
3. 骨肉瘤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尚不清楚骨肉瘤的确切原因。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基因突变和环境暴露可能与骨肉瘤的发生有关。
4. 如何诊断骨肉瘤?诊断骨肉瘤通常需要多种检查和测试。
医生可能会进行骨骼X射线、骨髓穿刺、核磁共振成像(MRI)和组织活检等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5. 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骨肉瘤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化疗和放疗。
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化疗和放疗则用于杀灭肿瘤细胞和预防复发。
6. 骨肉瘤的预后如何?骨肉瘤的预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等。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7. 如何预防骨肉瘤?目前没有确切的方法可以预防骨肉瘤的发生。
然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定期进行体检和早期发现肿瘤等都有助于提高骨肉瘤的预后。
8. 骨肉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提高?骨肉瘤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
因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这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康复治疗、营养指导和社交支持等方式实现。
9. 骨肉瘤的研究进展是什么?骨肉瘤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旨在改善治疗方法和预后。
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正在不断研发和测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完整版)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基本X线征
(1)瘤骨(肿瘤骨)
①象牙质样瘤骨:密度特高,边界较清或模糊, 无骨结构,位于髓腔或软组织肿块内,肿瘤中 心区,细胞分化较成熟,恶性较低。
2020/6/16
②云絮状或斑片状瘤骨:密度浅淡,边界不清, 亦无骨结构,位于髓腔或软组织肿块内,瘤边 缘部,细分化差,恶性度高。
2020/6/16
骨肉瘤病理表现:骨肉瘤截肢标本。 组织切片
示分化不好的瘤骨细胞,瘤骨小梁和血管腔
2020/6/16
三、临床表现
(一)发病情况 1、骨肉瘤是我国最常见的 原发恶性骨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44.6%, 是软骨肉瘤3倍,纤维肉瘤7倍。2、男性多于 女性,2.3:1。3、好发年龄15~25岁(占 75%),50岁以上好发于扁骨。4、好发于长骨 (96%),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占70%-80%; 扁骨及不规则骨中以髂骨多见。长骨病变中最 好发生于干骺端。
右肱骨骨肉瘤(混合型):平片,CT示
髓腔、皮质骨破坏,瘤骨,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
2020/6/16
腓骨骨肉瘤
平 片 CT示骨破坏, 软组织肿块
2020/6/16
右髂骨骨肉瘤
平片
CT
2020/6/16
左股骨骨肉瘤平片及CT表现
平片
CT示瘤骨、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
2020/6/16
(四)MRI表现
2020/6/16
骨肉瘤基本X线征:瘤骨,骨质
破坏,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
2020/6/16
(3)、病理性骨折 常见于溶骨型,发生率 8%-10%,一般无骨痂。
(4)骨骺和关节受侵犯 ①发生率17.0%34.1%②临时钙化带消失,骺板增宽;关节破坏, 关节间隙增宽,关节内软块或瘤骨等。
骨肿瘤名词解释

骨肿瘤是指在骨骼中发生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及其简要解释:
1. 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
它通常影响年轻人,特征包括骨痛、肿块、肿瘤内部钙化等。
2.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骺端。
它由大量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组成,特征为疼痛、肿块和骨质破坏。
3. 骨转移瘤(Bone Metastases):骨转移瘤是癌症的转移性病灶,从原发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扩散到骨组织。
骨转移瘤可引起骨痛、易骨折和骨质破坏等症状。
4. 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会导致骨骼破坏、骨痛、骨折、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5. 骨囊肿(Bone Cyst):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骨病变,通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
它是骨内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积聚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引起疼痛和骨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骨肿瘤的种类和特征还有很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医学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如果您有特定的骨肿瘤相关问题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骨科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骨肉瘤

骨肉瘤的手术治疗
G2T1~2M0期患者
采用综合治疗,术前大剂量化疗,然后根据肿瘤侵润 范围做根治性切除瘤段,灭活再植或置入假体的保肢 手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 1. 截肢术; 2 . 保肢术:(1)热疗;(2)半关节移 植;假体植入。
G2T1~2M1期患者
除上述治疗,可以手术切除转移灶。对肺转移灶现多 采取切除术。
胫骨骨肉瘤(溶骨型)。胫骨 上端偏内侧骨松质虫蚀状骨破 坏,局部骨皮质消失。
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早期,分化较好的骨肉瘤和硬化型骨肉瘤可以正常, 瘤体较大、出现转移则高达2600U/L。大剂量化疗及术后, 大部分病人AKP可以下降。复发或者转移可再度升高。
血沉检查:
瘤体较大、分化差、已转移的骨肉瘤病人血沉快。 可以作为动态观察指标,但不十分敏感。
这发生在皮质旁,亦可以说是皮质旁骨肉瘤的一种亚 型。此型诊断,X线虽有些特点,但主要靠病理。
X线:与前者相同,去分化后,均匀致密肿瘤深部区 域内出现疏松,边缘不清之破坏区,并累及皮质、髓 腔,很少有骨膜隆起改变。
还有
骨膜型骨肉瘤 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 多发骨肉瘤
(1)x线表现 (2)放射核素扫描 (3)CT (4)磁共振成像
六、诊 断
(二)实 验 室 检 查
(1)碱性磷酸酶 (2)血沉 (3)活组织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表现:
主要表现有成骨性的骨硬化灶或溶骨性的破坏,骨 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以明确原发骨肿瘤的部位以及骨与骨骼外转移的 部位。方法简便定位准确。
CT检查:
可以确定髓内及软组织病变范围,对定性帮助不大。
软骨肉瘤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 手术切除时的周围性软骨肉瘤一般较大,
表面为典型的像花椰菜样的凹凸不平,常有一层薄的纤维 性假包膜包裹。 在骨软骨瘤转为周围性软骨肉瘤的初期,可见原来薄且 不连续的软骨帽变厚(在儿童期,软骨帽的正常厚度可达 2cm),所以,在成人期,如果软骨帽的厚度超过1~ 2cm时,应疑为恶变。进一步,表面和深层的软骨都趋于 圆凸状生长,并呈分叶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 这种软骨失去正常透明软骨的特点,成为质软、多液、灰 色和半透明的肿瘤软骨。 如周围性软骨肉瘤进一步发展,其表面膨胀象花椰菜或 蘑菇状,肿瘤软骨向骨软骨瘤基底和宿主骨发展,肿瘤软 骨小叶侵入骨软骨瘤的松质骨,最后可达到宿主骨。肿瘤 软骨有较强的钙化、骨化倾向,越是深层,这种倾向越强。 钙化表现为黄-白色的颗粒状、环状或不规则状的点,质 地坚硬,象白垩或砂砾样;骨化表现为增生样的松质骨, 或是白色象牙状的骨。
当中心性软骨肉瘤在切除后于软组织内复发时,常没有 一定界限(不象一些周围性软骨肉瘤中的那样),一般不 能整块切除,需要行截断手术。
位于躯干骨的中心性软骨肉瘤,手术切除非常困难。
中心性软骨肉瘤是抗放射性肿瘤,放疗的疗效非常低, 甚至缓解疼痛的效果也差。化疗的疗效同样不佳,仅在一 些反分化软骨肉瘤中使用。
部分病例生长迅速,侵袭性强,早期即可破坏皮 质骨,侵入软组织中,形成较大的软组织肿块。
部分病例可从骨骺侵犯关节,引起关节症状。病 理性骨折少见。
有时,术后复发中心性软骨肉瘤比原来的肿瘤更 具侵袭性。
病理改变
1.肉眼所见 低度恶性的中心性软骨肉瘤中(Ⅰ级),皮质骨可正常或轻度膨胀,
在很少见的极早期病例中,周围性软骨肉瘤在影像上仍表现为 骨软骨瘤的影像,其恶性演变可通过CT、MRI、大体病理和组织 病理而确定,其骨扫描不是在成人期应当的阴性,而是强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肉瘤折叠编辑本段症状体征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图1A,B)。
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图2)。
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
病人自出现症状至来院就诊时间多在2~4个月内,骨肉瘤细胞分化较好者,来院就诊时间较晚,可在出现症状半年左右,就诊时病人全身情况良好,疾病发展到后期可出现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中毒现象,出现肺转移的病人最初肺部可以无症状,晚期出现咯血,气憋及呼吸困难。
骨肉瘤的亚型:1.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较少,仅占5%,是恶性度较高的成骨肉瘤,病史短,肿瘤生长迅速,X 线片为溶骨性破坏,大体标本肿瘤呈梭形肿胀,皮质变薄,为红褐色血窦,窦壁有肿瘤组织,镜下:在充满血液的腔隙里存在恶性肿瘤细胞及肿瘤性骨样组织,X线片和低倍镜观察相似于动脉瘤样骨囊肿。
2.小圆细胞骨肉瘤少见,恶性度高,预后差,X线片为溶骨性破坏,肉眼所见灰白鱼肉样,镜下由大量密集的小圆细胞组成,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短梭形,包膜界限不清,胞质量少,核大小不等,核仁不清楚,细胞间有结缔组织分隔,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样组织。
3.纤维组织细胞型骨肉瘤发病年龄通常在第3个年龄组之后,X 线片为溶骨性破坏累及长骨骨端,有时有棉团状或云雾状的阴影,很少有典型的骨膜反应,镜下视野有特征性的多形性梭形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许多多核巨细胞有怪形核,有时有炎症背景,特征性的车辐状或螺旋状排列,有时细胞可以有少数突起,像所有的成骨肉瘤一样,多形细胞弥漫排列,镜下还可见典型的肿瘤样骨及骨样组织形成。
4.髓内高分化骨肉瘤极少见,是恶性度低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大,症状轻,X线相似纤维异样增殖症,但边界不清,侵犯或穿透皮质,大体标本为灰白色橡皮样,镜下为大量增生的纤维细胞,这些细胞核染色深,形态不一,细胞间可见数量不等的肿瘤性骨样组织及骨。
5.多中心型骨肉瘤现代学者认为骨肉瘤是全身性疾病,多数为单发的病灶和现代检测方法不能查出的微小病灶组成,多发型者少见,多个肿瘤病灶同时出现,而成年病人先为单发病灶,而后逐渐多发,均好发于长骨,X 线表现为成骨型,AKP很高,预后较差,多无内脏转移。
6.皮质内骨肉瘤极少见,病变常发生于胫骨干的骨皮质内,X 线在皮质内有透光区,周围有硬化,相似骨样骨瘤,镜下同于一般的成骨肉瘤,可复发及转移。
7.骨旁骨肉瘤常见,好发于30~40岁病人的股骨后侧,典型的X线表现为相当致密的阴影,位于正常骨皮质的表面,向周围软组织侵犯,X 线片或CT可见肿瘤与皮质之间有放射透光缝隙,肿瘤表面呈完整的分叶状,边缘不规则,肉眼可见肿瘤为高度硬化的肿块,镜下:肿瘤为大量增生的梭形细胞,有轻度异形性,核分裂少见,其中可见中等量胶原纤维,这些梭形细胞间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有时尚可见分化好的骨内病灶,预后较好。
8.去分化骨旁骨肉瘤罕见,可以从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发展而成或由先前切除不彻底的低度恶性骨旁骨肉瘤复发而成高度恶性肿瘤,X线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镜下可见分化较好的梭形细胞成分,平行而不规则的骨小梁排列,相邻部位可见高度间变纤维肉瘤成分并可见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生成,预后相似于传统型骨肉瘤。
9.骨膜骨肉瘤很少见,好发于青年人的长骨干的表面,向外生长形成透光性软组织肿块,边缘不清,中间可见放射状骨针垂直于长骨干,肉眼肿瘤分叶状,有明显的软骨,其中有钙化和骨化,镜下为分叶状恶性软骨组织可见纤细的花边状的骨样组织生成,病变晚期可侵犯髓腔,预后较好。
10.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较少见,常发生在股骨干的表面,骨皮质表面与髓腔不相通,X线像骨膜骨肉瘤,肉眼所见肿瘤体积较大,常见出血坏死,镜下为高度间变的肿瘤,细胞形成肿瘤性骨及骨样组织,预后与传统型骨肉瘤相同。
根据病史,外伤史(诱因),全身表现,局部体征,X线检查能够成立诊断。
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扫描,CT,MRI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折叠编辑本段病因机制骨肉瘤与其他人体肿瘤一样,病因不清,机制不明,其发病因素非常复杂,内因有素质学说、基因学说、内分泌学说等;外因有化学物质和内外照射、慢性炎症刺激学说,病毒感染学说等。
另外一些良性骨肿瘤如Paget病,骨巨细胞瘤和骨纤维组织结构不良等骨骼疾病可继发骨肉瘤,这种情况多见于中年以后的患者。
折叠编辑本段治疗方法折叠人群预防骨肉瘤在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发病率占第1或第2位,且恶性程度很高,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乃至生命危害甚大,因此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是持续性疼痛,此时病变可能已持续一段时间,许多病人总将关节周围的疼痛理解为关节扭伤,直至持续性剧痛的发生或触及肿块方来就诊。
因此,人群预防的重点应是有关知识的普及,使人们增加对骨肉瘤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警惕性。
卫生条件、医疗保健质量的提高是早期发现的保障,而人群知识的普及是早期发现的基础。
所以应强调在青少年发现膝关节周围无明显外伤的疼痛时,早期应到有一定水平的医院检查,以利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利民、利己。
折叠个体预防(1)一级预防:该病初起时可能没有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就是疼痛。
一旦出现疼痛,尤其是无明显的外伤史,这类青少年应尽快就诊检查。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一些外界的刺激有关,如X射线等。
因此应避免接触这些危险因素,如因某些因素不得不接触时,应注意防护,今后要定期复查直至20岁以后。
某些良性病变亦可转变为骨肉瘤,如骨软骨瘤、巨细胞瘤、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等。
对于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更应警惕,应遵医嘱定期复查。
警惕可能发生恶变的信号,如原本不痛的出现疼痛,原本生长缓慢的突然生长迅速等。
如出现这些征象,应立即去看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必要时可行活组织检查。
(2)二级预防:骨肉瘤患者的预后与该病发现的早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当青少年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生于膝关节周围的疼痛症状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以为是孩子顽皮外伤所致。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使许多肿瘤的早期发现成为可能,但骨肉瘤单抗药盒的制备尚待进一步研究。
目前对骨肉瘤的分期亦多沿用1980年Enneking提出的外科分期系统,即GTM外科分级系统。
其中良性为G0,低度恶性为G1,高度恶性为G2;肿瘤位于囊内为T0,位于间室内为T1,位于间室外为T2;无局部或远隔转移为M0有则为M1。
对于低度恶性的骨肉瘤和皮质旁肉瘤可采用局部切除或瘤段切除并配合化疗的方案,如为高度恶性,则应采用术前化疗加截肢加术后化疗的方案。
因此骨肉瘤的发现早晚及其性质,对于手术措施的选择、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以往传统的治疗骨肉瘤的方法为截肢加放疗,此疗法的5年生存率在20%左右。
化疗的兴起,使5年生存率有大幅度提高。
现在多被采用的是以大剂量的氨甲蝶呤为主的化疗方案。
各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方案,大同小异,均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选用作用于不同周期的化疗药物,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大剂量的氨甲蝶呤。
1967年Djerassi首先应用大剂量的氨甲蝶呤合并使用甲酰叶酸钙解毒的方法治疗骨肉瘤。
1968年Jaffe采用此法治疗转移性骨肉瘤并获得成功,被称为氨甲蝶呤治疗恶性肿瘤剂量史上的一次革命,使骨肉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了较大的提高。
因此,我们强调手术的完成不是治疗的结束,患者应遵医嘱坚持定期化疗,才可能有良好的预后直至治愈。
(3)三级预防:因为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很高,故目前的手术方法多采用截肢。
在手术中要注意无瘤操作,尽量避免因手术所造成的种植或远隔转移。
对于局部复发或远隔转移的孤立性病灶,日前主张仍采用术前化疗加手术切除加术后化疗的方案,仍可能有较好的预后。
如为远隔部位的广泛转移,可采用化疗、支持治疗、关键部位的放疗等方法,目的为支持及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此类病人预后极差。
由于假肢技术的提高,对截肢后残端的要求已不像以往那么严格,因此我们主要在保证彻底切除瘤组织并不违反肿瘤手术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保留患肢的长度。
折叠中医治疗方法验方:①党参9g,黄芪9g,归尾9g,赤芍9g,白术9g,川断12.5g,寄生31g,王不留行9g,牡蛎31g,夏枯草12.5g,陈皮6g,木香5g,海藻、海带各12.5g(包煎)。
同时,加服二黄丸(五厘装),每周吞服1粒。
疗效: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报告1例溶骨性肉瘤治愈。
②内服方:玄胡、乳香、没药、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g,苏木、血竭各6g,土鳖3g,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