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X线诊断汇总.
骨肿瘤X线病历图谱(1)

骨软骨瘤
图 注:多发性。 同一患者的尺骨 远端呈圆椎状, 桡骨远端骨性膨 出,且短缩,弯 曲变形。
骨尖骨软骨瘤
病史: 女性58岁,头痛3年。
左额骨骨软骨瘤
病 女60,
史
:
成软骨细胞瘤
图 注:肱骨近侧 干骺端膨胀,密度减 低。其中散在砂粒样 钙化,局部骨皮质膨 胀,变薄。
骨的转移性神经母细胞 瘤
图 注:股骨远 侧于骺端呈虫蚀状 骨质破坏,膨胀, 且部分骨皮质清失。 病变未越过骺板, 破坏区之近侧骨干 可见三角形骨膜反 应,软组织肿胀。
骨囊肿
图 注:胫骨近 侧于骺端中心性 膨胀性透光区, 其中有多数骨嵴, 分隔呈多房状与 骨骺板相联。骨 皮质菲薄。
图 注:锁骨外侧1/3骨皮质菲薄呈蛋壳状,呈膨胀性, 气球样,囊性透光性病变。透光区内可见多数间隔, 呈泡沫状。
腱膜透明细胞肉瘤
图 注:右胫腓骨 远侧关节软组织肿 胀,邻近胫腓骨干 骺骨骺区有局限性 溶骨破坏及受压侵 蚀(箭头),踝关 节外侧间隙狭窄
瘤样钙质沉着症
图 注:右肱骨下 段前面有一巨大肿瘤 样钙化肿块,与肱骨 皮质相连续,局部髓 腔和皮质硬化,骨膜 增生
滑膜肉瘤
图 注:平片示右 手第2掌指关节及近 指软组织肿胀,骨质 未见异常。
图 注:骶骨自中央向一侧破坏,扩张,与正常 骨间骨质硬化。破坏区内呈分房状。
脊索 瘤
脊椎转移瘤
图 注: CT示颈 46椎体及附件广泛溶 骨性骨破坏,境界不 清
骨的转移瘤
图 注 : (生 骨 性)下 部胸椎 及 腰 椎 多 发 椎 体 骨 质 致密呈 象牙样, 诸 椎 间 隙正常。
肺癌骨转移
骨的 恶性 淋巴 瘤
恶性淋巴瘤
图 注:胸椎体 骨质密度减低、 破坏,部分椎体 塌陷变扁,邻近 椎间隙正常
骨肉瘤影像诊断

表面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
骨旁骨肉瘤-病理
骨旁骨肉瘤-影像表现
透亮间隙一般不见骨膜反应
29岁 男 股骨远端骨膜骨肉瘤
例1 女 37岁 发现左大腿中下段肿物1年余,增大3月余
骨膜骨肉瘤
可以侵犯骨皮质,而髓腔极少侵犯
骨膜骨肉瘤-病理
19岁 男性 骨膜骨肉瘤
鉴别诊断
鉴别诊坏肿瘤骨软组织肿块骨膜新生骨及Codman三角
影像表现-CT/MR
例1 男 15岁 右小腿疼痛1月
例1 男 15岁 右小腿疼痛1月
例2 男 24岁 发现右大腿下段肿物6月余
例2 男 24岁 发现右大腿下段肿物6月余
例3 男 32岁 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
例3 男 32岁 左肩部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余
小结
谢 谢
骨肉瘤
髓性骨肉瘤
临床表现
骨膜反应
骨膜:衬于骨皮质外的薄层组织,有成骨细胞特性,通常X线不显影骨膜反应:病理情况下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产生的骨膜新生骨a:非侵袭性 :致密的骨膜反应 b:侵袭性 :层状骨膜反应c:高度侵袭性 :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d:极度侵袭性 :Codman 三角
例1 女 63岁 左下肢局部肿痛、流脓30年
例1 女 63岁 左下肢局部肿痛、流脓30年
恶性骨巨细胞瘤
例1 男 29岁 发现左小腿上端占位3天
例1 男 29岁 发现左小腿上端占位3天
尤文氏肉瘤
例1 男 14岁 右小腿上段疼痛并包块
骨转移瘤
例1 女 54岁 左上臂肿大伴疼痛1年余
例1 女 54岁 左上臂肿大伴疼痛1年余
骨外骨肉瘤的X线诊断(附4例报告)

20×1. . 0 0×8Om .c 的梭形 肿块 ,与 肌 肉 黏 连无 明 显 界 限 ,表 面不平 ,取病 变组 织送病检 。病理 报告 : ( 小腿 ) 左 小细胞性 骨 肉瘤 。 例 2男 ,6 。主诉 3年 前无 明显诱 因 ,左 大 8岁 腿 后部 出现拳头 大小包 块 。门诊 以“ 大腿 包块 ” 左 收 入 院治疗 。骨科检 查 :左 股 骨后 部可 触及 约 3 2 3× 0 × c 6m 大小 包块 ,质 硬 、无 移 动 、边界 不 清 。B超 检查 :左股 骨 中上段 内侧及 后 部皮 下 可探 及 巨 大包 块 ,大小 约 3 3×2c 0m ,边 缘 规则 无 包 膜 ,内呈 低 回声 ,光点 分 布欠 均 匀 ,并 见 不 规则 液性 暗区及 少
i ns n ga vl met d goi adjdnet ee p n. a s u nd o
Ke r s E t s eea se s ro ott s e ma s rd o rp i Fn n y wo d : xr k ltlo t o ac ma s f i u s a ig a h c a s id g i
ic e e e st 、 n a b k ltn n h g . Co cu i n: X —r y e a n t n p o e s s i otn au o d mo s a o n ra dd n i s y e r y s eeo o c a e n n ls o a x mi ai r c s e mp r t l e t e n t t n o a v ri
1 De a t n fRa il g . p rme to d oo y, t e S c n s ia en n S a x 4 0 h e o d Ho p tlW i a ha n i71 0 0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形成 。 ➢慢性骨脓肿:局限性骨质破坏,位于干骺端中央,早期破坏边缘常
模糊,周边见无明显骨质硬化。 • CT比X线更容易显示死骨及骨内脓肿。 • MRI可以很好显示炎症组织、脓肿、窦道或瘘管。
鉴别诊断-尤文氏肉瘤
• 好发于年轻人(5-30岁),男性多于女性。 • 主要表现为疼痛及软组织,常伴发热、贫血、白细胞增多。 • 发生于长骨者多位于骨干,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骨膜反应及软组
为软组织密度的肿瘤所取代。 • 增强见肿瘤不均匀较明显强化,内见无强化的低密度坏死灶。
影像表现-MRI
• 与肌肉对比,大部分骨肉瘤在T1WI主要表现为等、低信号, 有时出血可见高信号成分。
• T2WI上信号多不均匀,可见高、等、低信号。 •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较明显强化。
鉴别诊断-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在髓腔的蔓平扫表现与X线类似,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 早期易通过血行转移到肺及远处骨转移。
小结
• 最常见骨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 • 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其次是肱骨近端。 • X线:骨质破坏、肿瘤骨、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及Codam三角。 • CT、MRI能更好的显示坏死囊变、瘤骨及骨质破坏的细节,和肿瘤
影像表现-X线
• 骨质破坏: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呈筛孔状,虫蚀状或大片状。 • 肿瘤骨:瘤骨形成象牙质样、棉絮样、针状。 • 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界限多不清楚。 • 骨膜反应及Codam三角:骨膜反应层状、针状或放射状。
影像表现-CT
• CT平扫图像上与X线平片相仿,但CT发现肿瘤骨较平片敏感。 • CT还能较好的显示肿瘤在髓腔内的蔓延,表现为低密度的含脂骨髓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

长骨骨骺:软骨母细胞瘤、骨巨细胞瘤
长骨骺线:骨软骨瘤
长骨干骺端:骨肉瘤、骨旁肉瘤、骨软骨瘤
长骨骨干:尤文氏瘤、骨髓瘤、网状细胞肉瘤
扁骨:骨髓瘤、转移瘤
骨肿瘤的好发部位
2
1
5
1岁以内: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
5~15岁:尤文氏瘤
30~40岁:骨纤维肉瘤、骨网状细胞肉瘤、骨巨细胞瘤
4
20~30岁:成骨肉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样骨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3
青少年:骨肉瘤、骨软骨瘤
6
40岁以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瘤、软骨肉瘤
骨肿瘤的好发年龄
骨肿瘤发病率
良性骨肿瘤中以骨软骨瘤多见
01
恶性骨肿瘤以转移瘤为多见
02
而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则以骨肉瘤为常见
03
20-40岁为常见。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为常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压痛。较大肿瘤可有局部皮肤发热和静脉曲张。部分肿瘤压之可有似捏乒乓球样的感觉
壹
贰
骨巨细胞瘤临床特征
骨巨细胞瘤发病部位
起源于骨骼结缔组织的间充质。由于肿瘤的主要组成细胞类似破骨细胞,因此,又被称为破骨细胞瘤
病理分为三级 级:良性 级:生长活跃(有恶性倾向) 级:恶性(十足恶性)
骨巨细胞瘤病理表现
2
1
肿瘤位于骨端,呈单房或多房性骨质破坏,多数为偏心性透亮区,内有纤细的骨嵴,骨皮质菲薄,典型表现为“肥皂泡样透亮区”
4
转移瘤引起广泛性骨质破坏时,血清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这有助于同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转移性骨肿瘤临床与病理
03
02
01
转移性骨肿瘤可分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骨肿瘤X线病例图谱1

• 图 注:右胫腓骨远侧 关节软组织肿胀,邻近 胫腓骨干骺骨骺区有局 限性溶骨破坏及受压侵 蚀(箭头),踝关节外 侧间隙狭窄
瘤样钙质沉着症
• 图 注:右肱骨下段前 面有一巨大肿瘤样钙化肿 块,与肱骨皮质相连续, 局部髓腔和皮质硬化,骨 膜增生
滑膜肉瘤
• 图 注:平片示右手第2 掌指关节及近指软组织肿 胀,骨质未见异常。
色素沉着 绒毛结节 性滑膜炎
滑膜软骨瘤病
• 图 注:髋关节布满 多数大小不等,圆形, 卵圆形及不规则钙化 影像。
• 图 注:骼骨, 耻,坐骨可见散在卵 圆形及不规则之囊状 骨质破坏;其中密度 不均。
成韧带纤维瘤
• 图 注:尺骨下 端中心性溶骨性破 坏,呈不完整分房 状,部分骨皮质破 坏,消失。软组织 肿胀,且压迫侵蚀 相邻之桡骨,形成 缺损。
面,向内向下突出形成软组织肿块,周围结构有侵蚀及受压移位。
•
骨肉瘤
侵犯关
节
• 图 注:(溶骨型)股骨远侧于骺端不规则形溶骨性骨破坏, 内侧部分骨皮质消失,形成局部软组织肿块。近侧端骨膜反应呈 套袖样。
骨肉瘤
骨的腺泡状肉瘤
• 图 注:股骨大粗隆呈 膨胀性,溶骨性破坏,其 中少许残留骨,骨皮质大 部残缺,肿瘤已经侵入软 侵组织中。
骨纤维 异常增 殖症
畸型性骨炎
• 图 注:胫骨弯曲, 变形,骨质稀疏, 但骨小梁粗大,沿 胫骨长轴呈条纹状 排列。骨皮质增厚, 髓腔密度不均。
嗜酸细胞内芽肿
• 图 注:股骨中段骨干中 心性不规则形透光区,界 限清楚,皮质菲薄,略显 梭膨胀,有骨膜反应。
肿瘤性钙盐沉着症
• 图 注:髋关节附近 软组织中可见团块状 密度增高阴影,其中 有密度减低之间隔存 在。
骨肉瘤影像诊断

①肿瘤的边缘:可光整或不规则,与骨髓腔的界线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较明显强化, 使肿瘤的边界显示更加清楚;
A、B.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干下段不规则形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突人邻近软组织内,破坏区内见团块 状致密瘤骨,可见骨膜增生及Codman三角
CT表现
目前CT已经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而且对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确定手术范围有一定的 价值。骨肉瘤的CT诊断应建立在X线平片的基础之上。CT检查所显示的征象与X线平片大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同,其 表现为:X线表现
4.肿瘤新骨:是骨肉瘤X线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有3种形态:①象牙质样瘤骨:密度最高,如象 牙质,边界清楚,分布于髓腔或肿瘤的中央部分,为瘤骨中分化较成熟者;②棉絮状瘤骨:棉絮状瘤 骨的密度稍高于正常骨,边界模糊,呈棉絮状,为分化差的瘤骨;③针状瘤骨:走行与骨皮质相垂直, 基底与骨皮质相接,密度高,呈放射状、毛刺状及胡须状,其形成是肿瘤向软组织浸润时肿瘤的供应 微血管也随之发生并垂直于骨干,呈针状、放射状或毛刺状排列。针状瘤骨于成骨肉瘤中出现的比例 约占46%。肿瘤骨无正常骨纹,X线无骨小梁结构。上述几种形状的肿瘤骨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 在骨肉瘤中还经常出现环形钙化,多见于骨外软组织肿块中。
MRI诊断骨肉瘤较X线平片和CT等其他影像手段具有许多优势。首先,MRI的多方位成像能全面评估 肿瘤的范围,如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图像能确切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及髓内跳跃式的转移灶。在X线平 片及CT图像上由于肿瘤成骨,肿瘤与正常骨质之间分界不清,影响对肿瘤范围的判断,而MRI不受成骨 的影响,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应用矢状位TWI加权像所确定肿瘤范围大小与术后病理标本大小间 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次,MRI的多参数成像对发现病变非常敏感,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MR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如肌肉、神经、血管的关系,也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 以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这对于是否采取保肢手术及术后生存率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 MRI常常应用于对骨肉瘤化疗疗效进行评价。MRI的不足之处是显示肿瘤骨及钙化等方面不及传统的X线 或CT检查。
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

软骨肉瘤的X线、CT、MRI影像诊断总结在原发恶性骨肿瘤中,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的发病率仅次于Osteosarcoma.一、Chondrosarcoma起源于软骨细胞二、依发病部位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两种,发生于骨髓腔或皮质内部,骨外膜下皮质及骨外膜。
三、根据肿瘤发展过程又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
原发性发病年龄早,开始即为恶性,发展较快,预后差。
继发性为骨软骨瘤、软骨瘤等良性软骨病变的恶变,发病较晚,发展缓慢,预后稍差,在软骨肉瘤中占总数的40%左右。
四、Chondrosarcoma的主要成份肿瘤性软骨细胞钙化软骨软骨化骨粘液样组织少见纤维组织少见少量的内肉瘤样骨样组织或肿瘤骨小岛肿瘤中虽然有些软骨可以化骨,但绝不会不经软骨阶段而直接化骨,故有成熟的肿瘤性软骨细胞存存这是在病理上与骨肉瘤的唯一不同点。
五、病理⑴肉眼观察软骨肉瘤为不规则圆形或葫芦状肿块,一部分在骨皮质外,一部在骨皮质和松质骨内。
⑵肿瘤内常杂有不规则的钙化或骨化斑点。
⑶有时纤维间隔将肿瘤分割为数叶,但不如软骨瘤明显。
⑷肿瘤无包膜,与正常周围组织紧密粘连。
⑸部分肿瘤因退行性变而形成假囊肿或粘液样组织。
⑹软骨肉瘤在镜下,其主要肿瘤组织为排列紊乱,大小不一的软骨细胞和少数沾液细胞。
两种细胞广泛散在于成软软骨组织的基质中,部分软骨有不规则的钙化和骨化征象。
六、临床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多为20-20的青壮年,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约为1.5:1-5.3:1。
好发于四肢长骨,约50%的病例发生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及骨盆。
此外,肋骨、胸骨、脊椎、颅底、颌骨等亦可发病。
症状:⑴钝性疼痛为主要症状,早期为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⑵病变邻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⑶局部可扪及包块,无明显压痛⑷表面皮肤可有红、热现象继发性特征⑴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⑵好发于骨盆、肩胛、股及肱骨⑶缓慢生长的包块为主要红状⑷表面皮肤无明显静脉曲张或发热⑸肿瘤邻近关节时可有活动受限及关节肿胀七、X线表现(一)中央型⑴Chondrosarcoma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显示于骺端髓腔内的单房或多房状边缘不规则透亮区,其中可见含不规则的钙化和骨化斑点⑵有时大量棉絮状钙化及骨化斑点遮盖着骨质破坏区,形成一片致密阴影⑶由于肿瘤的生长发展,可造成内骨膜的扇形扩张或/和骨皮质膨胀变形⑷招致骨骨皮质均匀性致密增厚⑸一旦肿瘤穿破骨皮质,进入软组织内,形成软组织肿块时,其中可见钙化斑点⑹高度恶性,发展迅速的Chondrosarcoma对骨质的破坏为纯溶骨性的,呈不规则透亮区,其中无钙化和骨化现象⑺肿瘤的钙化和骨化(包括骨内和软组织内的)可视为判断肿瘤恶性程度和生长迅速的一个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型骨肉瘤
胫骨上段骨肉瘤 明显骨质破坏及肿 瘤成骨,并见骨膜 增生及Codom三角 形成(↑)
混合型骨肉瘤 股骨下段骨质破坏及肿瘤骨形成,见骨膜三
角(↑)
归纳如下:
(1)临床症状:①疼痛;②软组织包块;③软组 织肿胀;④皮肤:皮温升高、红斑、或静脉曲张。 (2)X线特点:①骨破坏:骨松质早期出现不规 则破坏,进而皮质破坏。②瘤骨:磨玻璃样、 絮状和放射线状瘤骨。③骨膜反应:层状、葱 皮样、肿瘤掀开骨膜形成“袖口”征。④软 组织包块。 根据以上的X线特点及临床征状,骨肉 瘤诊断基本可以确诊。
患者:女,56岁,左侧肩关节肿痛半年,近3天疼痛加 重并关节活动障碍。体查:左前臂近端可扪及一肿块, 局部皮温增高、有压痛,无发热。
诊断:左侧肱骨上端骨肉瘤并肺转移 依据: X线检查-- 肱骨头溶骨 性破坏,骨组织消失,周围软组织 肿胀,左肺高密度影
临床表现
病理: 骨肉瘤(溶骨型)
女,17岁,右膝疼痛,跛行三月,三月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膝疼痛,无 外伤史,无畏寒发热。右膝无红肿、皮温升高现象。体格检查:右大腿下段 外侧有6cm×8cm大小包块,有压疼、质软、边界不清,局部皮温略高, 右膝关节活动可,关节间隙无压疼。
成骨型骨肉瘤
股骨下端骨肉瘤 见明显肿瘤成骨 ( ),并巨大 软组织影形成 (M),骨皮 质破坏变薄 (↑)
成骨型骨肉瘤
腓骨上端骨肉瘤 软组织内见大量肿 瘤骨形成(1),致 骨质密度异常增高, 骨皮质旁放射状骨 膜增生(2),周围 软组织肿胀
成骨型骨肉瘤
股骨下端骨肉瘤 (见肿瘤骨均匀 致密,呈象牙质 样。)
成 骨 型 骨 肉 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男,18岁
㈡、溶骨型骨肉瘤
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骨质生成。破 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 性骨质破坏,边界不清。骨皮质受侵较早, 呈虫蚀状破坏或消失,范围较广。骨膜增生 易被肿瘤破坏,而于边缘部分残留,形成骨 膜三角。软组织肿块中大多无新骨生成。广 泛性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肿瘤 细胞分化差。
骨肉瘤
一、临床与病理:
1、起于骨间叶组织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 。(约 占骨恶性肿瘤34%) 2、多见于青少年(11-20岁),男性较多(男 女之比1.7:1)。 3、临床表现: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 碍。局部皮肤常较热并有浅静脉怒张。病变进 展迅速。
骨肉瘤
4、好发部位: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干骺端为好发部位。 5、生长在长骨干骺部的 骨肉瘤开始在骨髓腔内 产生不同程度、不规则 的骨破坏和增生。病变 向骨干一侧发展而侵蚀 骨皮质,侵及骨膜下则 出现骨膜增生,呈平行、 层状,肿瘤可侵及和破 坏骨膜新生骨,当侵入 周围软组织时,则形成 肿块,其中可见多少不 等的肿瘤新生骨。
骨肉瘤
二、X线表现
主要反映骨肉瘤的大体病理变化,肿瘤发 展过程中骨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断交替进行。 肿瘤生长活跃分化差,则发生溶骨性破坏, 分化较好则形成瘤骨,在此过程中,还不断 刺激骨膜增生,并可突破增生的骨膜向外生 长,形成软组织肿块
骨肉瘤
基本X线征象有四种:
◆ 1、瘤骨(象牙质、棉絮和针状)
2、骨质破坏(虫蛀、斑片或筛条状) 3、骨膜增生(平行、分层或三角) 4、软组织肿块(常含瘤骨)
根据所含瘤骨多少和成分不同,X线可分为: 成骨型(以瘤骨为主) 溶骨型(以骨破坏为主) 混合型(瘤骨与骨破坏近似)
成骨型 溶骨型 混合型
㈠、成骨型骨肉瘤
以瘤骨形成为主,为均匀骨化影,呈斑片状, 范围较广,明显时可呈大片象牙质变。早期 骨皮质完整,以后也被破坏。骨膜增生较明 显。软组织肿块中多有肿瘤骨生成。肿瘤骨X 线所见无骨小梁结构。肺转移灶密度多较高。
溶骨型骨肉瘤
股骨下端骨肉瘤 见明显溶骨性骨质 破坏,并明显骨膜 三角形成(↑)
溶骨型骨肉瘤(右股骨下端)女,21岁
溶骨型骨肉瘤(股骨下端)男,17岁
㈢、混合型骨肉瘤
成骨与溶骨的程度大致相同。于溶骨性破坏 区和软组织肿块中可见较多的肿瘤骨,密度 不均匀,形态不一。肿瘤周围常见程度不等 的骨膜增生。
诊断:右侧股骨下端骨肉瘤
依据: X线检查--右侧股骨下端瘤 骨形成,骨膜增生,周围软组织肿胀 临床表现
病理:骨肉瘤(成骨型)
骨肉瘤的X线诊断
前言
骨肉瘤为常见的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占骨 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肿瘤生长快、 病程短,易发生远处转移,故能否早期诊 断,直接影响预后。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最 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对明确病变范围及决 定治疗方针都能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感 言
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尽管方法很多,各具优 缺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应以X线平片为主。 X线平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X 线平片能比较整体地观察肿瘤所在的部位、 大小、骨结构的破坏和边缘反应、瘤骨和骨 膜反应的形式。对于青少年无明显诱因的四 肢痛应及时行X线检查,以充分发挥X线对骨 肉瘤的诊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