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导游词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南京明孝陵导游词6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用到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 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xx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449)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一)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是一座明代皇陵,也是中国最大的石质构筑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
整座陵墓占地面积达274.8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大道、前院和陵墓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大道。
大道是连接南北两门的主道,长约1.2公里,宽70米,分为五段,并设置了奇妙而庄重的石雕动物、瑞兽、文人画像等四十个景点。
其次我们来到前院。
前院是陵墓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包括三重宝阙,四十各臣和六十四个华表。
三重宝阙建筑风格独特,细节精美,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觉。
所有的华表全部用明净石雕成,美丽的花纹和真实的动物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最后我们来到陵墓主体建筑。
明孝陵主要建筑由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双松门、石阶、金水桥、大成殿、御穹殿、永陵塔、养心殿等组成。
这些建筑都具备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和御穹殿。
大成殿没有雕刻和绘画,但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极高的建筑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形象。
御穹殿的面积达到905平方米,是纯木结构,没有铁钉和螺丝。
在内部,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彩而详细的木雕和彩绘壁画。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古代陵墓,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所显现出的国家盛大的建筑风险、巧夺天工的工程技术、楚国王朝的豪华和艺术胸襟都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明孝陵周围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来到南京,一定不能错过这座美丽的陵墓。
(二)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最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之一。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陵墓占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主建筑包括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石阶、金水桥、御穹殿、大成殿等。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2篇)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____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____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____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____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关于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2)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我将为您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陵园。
明孝陵,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太祖)和其妃嫔的合葬陵墓,也是明朝皇家陵寝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陵墓。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寻这座陵园的历史、建筑和文化。
一、历史背景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东郊,始建于公元1381年,历时四年建成。
它是以太祖朱棣为主,妃嫔共葬的陵墓,共有13座,分别是太祖墓、孝悼皇后墓、景王墓、忠献太子墓、毅定王墓、恭和太子墓、昭武王墓、武献太子墓、端悼王墓、哀恭太子墓、哀懿皇后墓、献懿王墓和灵谷寺。
明朝共有16座皇陵,而明孝陵作为明朝第三座皇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地位。
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

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孝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讲解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讲解明孝陵博物馆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钟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新馆外观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京明孝陵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2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xx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20xx年)建成,历时20xx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导游,通常需要用到导游词来辅助讲解,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xx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2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5篇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南京明孝陵导游词5篇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
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南京明孝陵导游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
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明孝陵导游词【篇一: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2011修订)(2011-10-19 18:26:06)转载▼标签:分类:国导证考试资料2011现场考试总统府教育明孝陵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1328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7岁投身皇觉寺,1352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1356年领兵攻克南京,1368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1381年,1382年葬入皇后马氏,1398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1413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600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26.86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6.7米,下面的碑趺高2.08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2746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57人名号及144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的落成是在1413年,这也是明孝陵工程结束的标志。
朱棣在大书特书朱元璋功绩的背后其实是在大树特树自己的威信,以此表明继承皇位的正统。
他原本在南京东郊的阳山派上万民工凿了一块巨大的碑材,其碑帽、碑身、碑座如果相加高达72米,因为过于巨大无法搬运因而弃之未用。
走过御河桥,我们就来到了明孝陵的神道,神道共分为二段,第一段是石象路,路的两侧从东往西依次排列有六种石兽,每组四只,两立两蹲。
狮子是百兽之王,象征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法兽,象征君王的正直不阿;骆驼乃沙漠之舟,展示大明疆域辽阔,国家西域安宁;大象则是象征国泰民安,民心顺服;麒麟是中国神话传说的一种瑞兽,象征帝王的仁德;最后看到的这种动物是马,象征对帝王的忠诚。
在神道两侧安臵这些石兽的主要目的一是表记朱元璋的功绩,二是展示大明的国力昌盛,三是祈望镇妖辟邪。
走过石像路,前方是神道的第二段,翁仲路。
在路口有一对望柱,望柱又称华表,立于陵墓前的神道,又称陵表。
在这里有指示道路的作用,从这里开始,神道开始拐向正北方向。
翁仲路上有两对武将,身穿盔甲,手执金吾,身材魁梧;两对文臣,身穿朝服,手捧笏板,神情肃穆。
他们分别是一对青年的,一对壮年的,预示着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神道的尽头,立有一座六柱三门的棂星门,原门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现在看到的这座棂星门是根据史料在2007年修复的。
这是谒陵时通行的礼仪之门。
在石象路东侧,有一座小山,叫梅花山,神道围绕梅花山转了一个弯。
原来这座山是东吴时孙权的陵墓,在修明孝陵时曾有人建议将此墓移走,但朱元璋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就留下给我看大门吧”,于是神道因此而弯曲,正好成为了明孝陵的天然屏障。
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南京著名的赏梅基地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金水桥,金水桥的后方就是明孝陵的陵寝建筑,金水桥原本有五座,正对着陵宫的五座大门,后毁于清咸丰年间的战火,清代只重新修复了三座,我们可以看到桥面与桥基的石雕任然是明代遗物,桥栏为清代重修。
从这里开始,建筑依照中国传统,坐北朝南,中轴对称。
顺坡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文武方门,这是陵宫的大门。
它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尽显皇家的气派。
这座门是1988年根据史料重修的大门,在门前在墙外的东侧,有一座特别告示碑,立于宣统元年,上面用日德意法英俄六国文字书写,内容是告诫游人要保护孝陵。
进了文武方门,我们就来到了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大门,因大门在太平天国的战火中,清同治年间将毁坏的大门改建为碑殿,殿内共有五块碑刻,正中一块上刻“治隆唐宋”,为康熙皇帝手书,意思是赞誉朱元璋治理国家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
作为满清皇帝的康熙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示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另一方面也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康熙执政之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
康熙深知,光靠满人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
他一生六次南巡,五次亲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并在1699年第三次南巡谒陵时题“治隆唐宋”,借此笼络人心。
作为旁边两块是乾隆皇帝谒陵时所题的诗碑。
后面还有两块卧碑分别记叙【篇二: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帝陵之一,也是南京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381年孝陵正式动工修建,第二年,马皇后病逝,先于朱元璋葬入地宫,因朱元璋以孝治天下,又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故将陵墓命名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驾崩,同年葬入孝陵。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现在,明孝陵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并于2003年7月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拓展项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比于明朝之前的一些帝王陵墓,明孝陵有它的神秘之处,一般陵寝的神道都是直的,而唯独它却是弯曲的,绕过了梅花山,体现了因地制宜,但这其中的典故我会在稍后为大家揭晓。
明孝陵另一个独特的地方在于它开创了明清陵寝的格局——前朝后寝。
这种建筑布局反映了封建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449)现在在我们面前的呢是大金门,又称大红门,它是明孝陵的正门,也是正门进入陵区的第一道大门。
门有三券,中门较大,两侧稍矮稍低。
大金门原为单檐歇山顶,覆盖黄色琉璃瓦,用绿色琉璃椽子,朱红双扉,庄严华丽,可惜已毁于战火。
在大金门北约70米处便是碑楼,他原来为黄色琉璃瓦重檐歇山顶,红墙每边长26.86米,现亭顶已坍塌,碑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面各开一券门,民间俗称“四方城。
”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块石碑,那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这也是南京地区最大的功德碑,这驮碑的龟趺呢叫做赑屃,传说赑屃是龙的九子之一,外形似龟喜欢负重,故常用作石碑的基座。
整块石碑高8.78米,这是朱棣为颂扬朱元璋功德所建,由他亲自撰写,共2746个字,分为七个方面,一是叙述家平,二是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是定都分封,四是废中书,开六部,五是选人才,抓教育,六是生活简朴,嘱咐死后与马皇后合葬,七是刻有皇族子女57人名号以及144句四言颂词。
这块碑的建成标志着明孝陵的完全竣工。
(398)石像路是孝陵神道的第一段,路两侧分别竖立着六种十二对二十四只石兽,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分别是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体现了皇家陵寝的要求,各有寓意。
狮子是皇权的象征,也镇魔辟邪,为帝王陵道专用。
獬豸代表公平正义,作为神兽呢表明帝王执法如山,非常正直;骆驼为沙漠之舟,代表国力强盛;大象表明江山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马是供人驱使的重要动物。
神兽寓意一是为纪念朱元璋功德,使后人感受死者威严和国家太平富强,二是祈望镇魔辟邪,保护孝陵。
望柱是神道第二段的起点,在古代通常用作陵墓,宫殿,宗庙的标志,过了第二段便是翁仲路,主要由四对武将和文臣石雕像组成,先武将后文臣,文臣身穿朝服,手持朝笏,端庄肃穆;武将身披甲胄,手持金吾,威武雄壮。
如果仔细看便会发现,这里面既有年长的,也有年轻的,并且年轻的在前,年长在后,表明大明江山后继有人,千秋后代。
棂星门是明孝陵引导部分的结束,棂星门被广泛运用于宫室,坛庙之前,是象征王制的尊者之门,是礼制意义极强的标志性建筑。
2007年在遗存的基础上恢复了当年的原貌。
大家还记得我之前说明孝陵建陵的一大特色吗?明孝陵的神道是弯曲的,就是为了绕过这片梅花山。
梅花山原为孙陵岗,又称吴王坟,是三国东吴大帝孙权及步夫人的合葬墓。
当初有人对朱元璋提议搬迁孙权墓,而朱元璋却坚持保留此地,并说:“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为我守门吧。
”1929年这里种植梅花,1943年改名梅花山,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初春,梅花山上的万株梅花次第开放,宛如一片香雪海。
到梅花山踏青赏梅已成为南京市民的习俗,每年春季在梅花山举办的“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已成为南京旅游节庆活动的著名品牌。
(635)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桥叫做金水桥,原有5拱,象征孔子提出的礼义仁智信,现为三孔石桥,桥基和两岸石堤仍是明代的原物。
金水桥以北便是孝陵主体建筑陵宫区的正门,因从前看守孝陵的陵户分为文孝卫和武孝卫,文东武西,陵宫门左右两侧门恰是“方门”之制,所以称为文武房门。
它黄瓦单檐,正门开三券拱门,东西两侧各开一个侧门,原来门上嵌有青石碑一块,阴刻有镏金“明孝陵”3个大字,为曾国藩所题。
现门是1998年修复的,2003年改为文武方门。
门外东侧墙下,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用英法俄德意日六国文字晓刊刻了保护明孝陵的告示,但由于碑上没有中文,周围百姓看不懂,并没有达到保护明孝陵的初衷。
亭中陈列着五块碑,正中一块刻“治隆唐宋”四字,是康熙三十八年南巡谒陵后所书,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朱元璋的功绩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作为清朝皇帝如此昭示天下,一方面表现了他对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之意,二是为了笼络人心。
“治隆唐宋”碑的两侧分别是乾隆南巡谒陵二十三年和三十八年时题的诗,“治隆唐宋”碑侧后是两块记事卧碑,分别记录了康熙两次谒陵时的盛况,西边这一块刻有《红楼梦》原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题名。
(432)享殿位于碑殿后50多米处,是陵宫内的主体建筑和最重要的祭享殿堂,也是举办大型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享殿规模很大,建成于洪武十六年,毁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战火,根据现存遗址判断,当年的享殿是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建在三层是须弥座台基上的巨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