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导游词(新编)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明孝陵作为中国明皇陵之首,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明清两代五百余年20多座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皇家陵寝,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故而有“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1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八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1420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陵占地长达22.5公里,围墙内享殿巍峨,楼阁壮丽,南朝七十所寺院有一半被围入禁苑之中。
陵内植松十万株,养鹿千头,每头鹿颈间挂有“盗宰者抵死”的银牌。
为了保卫孝陵,内设神宫监,外设孝陵卫,有五千到一万多军士日夜守卫。
清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都曾亲往谒陵,还特设守陵监二员,四十陵户,拨给司香田若干。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孝陵地区成为太平军和清军对峙的重要战场,地面木结构建筑几乎全毁。
墓区的建筑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神道部分,从下马坊起,到孝陵正门;第二组是主体部分,从正门到宝城、明楼、崇丘为止。
现存建筑有神烈山碑、禁约碑、下马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圣德碑、石像翁仲、御河桥、陵门、碑亭、孝陵殿、大石桥、宝城、墓及清末所建碑亭、享殿等。
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三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____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____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____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____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本(二)明孝陵坐落于钟山南麓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于此。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____年),朱元璋命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主持陵墓的营建工程,第二年____月,马皇后去世,九月葬入此陵墓,定名为“孝陵”。
孝陵之名,取意于谥中的孝字,有“以孝治天下”之意,一说是马皇后谥“孝慈”,故名。
洪武十六年(公元____年)五月,孝陵殿建成。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____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与马皇后合葬于此陵。
明孝陵的附属工程一直延续到永乐三年(公元____年)。
明孝陵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形制参照唐宋两代的陵墓而有所增益。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
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1:明孝陵坐落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的陵寝。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环境优美而著称。
2003年,明孝陵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更使得这座开创明清皇陵制度的明孝陵成为了世人瞩目的焦点。
明孝陵经过600多年的历史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部分已不存在,但它的所有建筑遗存都完好地保留在原地,空间布局上完整如初,文化遗存所在的自然景观未受损坏,它们足以显示明孝陵在中国帝陵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制度格局、营造规模和艺术成就。
如今,分布于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的明清皇家陵寝都是以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而建造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明孝陵不愧是一件天才的艺术杰作,是中国文化发展到高度成熟时期的一项综合性成果,它开创了明清帝陵的一代新制,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的价值和地位。
它是明初政治思想、社会文化、审美意识、建筑技术和国家财力的结晶。
陵寝布局设计和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典范精神。
既继承了汉、唐、宋帝陵制度中的优秀成分,又创建了新的帝陵制度。
明孝陵的陵寝制度,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其地位崇高,影响极为深远。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
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3篇

(一)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是一座明代皇陵,也是中国最大的石质构筑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
整座陵墓占地面积达274.8万平方米,其主要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大道、前院和陵墓主体建筑。
首先我们来到大道。
大道是连接南北两门的主道,长约1.2公里,宽70米,分为五段,并设置了奇妙而庄重的石雕动物、瑞兽、文人画像等四十个景点。
其次我们来到前院。
前院是陵墓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包括三重宝阙,四十各臣和六十四个华表。
三重宝阙建筑风格独特,细节精美,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感觉。
所有的华表全部用明净石雕成,美丽的花纹和真实的动物形象令人眼前一亮。
最后我们来到陵墓主体建筑。
明孝陵主要建筑由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双松门、石阶、金水桥、大成殿、御穹殿、永陵塔、养心殿等组成。
这些建筑都具备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成殿和御穹殿。
大成殿没有雕刻和绘画,但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其极高的建筑风格和气势磅礴的形象。
御穹殿的面积达到905平方米,是纯木结构,没有铁钉和螺丝。
在内部,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精彩而详细的木雕和彩绘壁画。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古代陵墓,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它所显现出的国家盛大的建筑风险、巧夺天工的工程技术、楚国王朝的豪华和艺术胸襟都让人叹为观止。
同时,明孝陵周围的自然景观也非常美丽,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如果你来到南京,一定不能错过这座美丽的陵墓。
(二)江苏明孝陵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江苏明孝陵,这座陵墓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和他的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也是中国最具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之一。
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明孝陵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文化价值。
明孝陵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陵墓占地面积近300万平方米,主建筑包括跋涉碑、山门、宫城、碑亭、魁星阁、石阶、金水桥、御穹殿、大成殿等。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2篇)

最新的江苏明孝陵导游词范文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
从洪武十四年(____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____年)建成,历时____年。
先后调用军工____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
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
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
鹿鸣其间,气势非凡。
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____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
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
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____米。
碑文由朱棣亲撰,计____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
碑座、碑额雕琢瑰丽。
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____米。
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____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
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
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____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
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
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
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笔题书。
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
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____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
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____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
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
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

明孝陵导游词明孝陵导游词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孝陵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孝陵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即将参观的是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
在即将进入明孝陵的时候,请允许我先给大家讲解一下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概况。
明孝陵是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马皇后早于朱元璋去世,先行葬入陵墓,她的谥号为“孝慈”,故称孝陵。
明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xx年7月,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都南京的第一处世界遗产。
洪武十四年(1381年),孝陵开始兴建。
次年葬入马皇后。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驾崩,葬入孝陵。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乐皇帝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造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历时32年之久。
当时的皇陵规模宏大,仅陵园四周筑成的皇墙就有45华里,几乎把钟山全部包括在内。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出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母双亡,他做过乞丐,也当过和尚。
1352年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红巾军,1368年平定了天下,在南京称帝,国号明,年号洪武,1398年朱元璋逝世,享年71岁。
明孝陵开创了新式帝陵制度,并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明十三陵以及清代皇陵。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革新,一是它的陵宫布局呈现一种新颖的“前方后圆”和“前朝后寝”的格式,这种建筑布局反映的是礼制,突出的是政治和皇权。
二是它的神道依山势地形作蜿蜒曲折之变化,取法于天,取象于地,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之思想。
各位游客:这儿是明孝陵的入口处,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座一门两柱冲天式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王朝皇权的象征,文武百官至此,均得下马步行。
2024年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四篇)

2024年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我们即将参观的景点就是位于紫金山独龙阜玩珠峰的明孝陵。
明孝陵始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及其皇后马氏的合葬墓。
朱元璋____年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____岁投身皇觉寺,____年参加了元末郭子兴的红巾军,____年领兵攻克南京,____年登基称帝。
明孝陵修建于____年,____年葬入皇后马氏,____年朱元璋病逝后入葬于此,工程直到____年才完工。
取名孝陵,一说是因为朱元璋主张“以孝治天下”,另一说是因为马皇后死后谥号“孝慈”。
故此陵明代称“孝陵”,到清代始称“明孝陵”,以示朝代的区别。
明孝陵依托紫金山,陵园依山就势神道蜿蜒曲折,陵寝恪守中国建筑之传统,中轴对称,首创了宝城宝顶,前朝后寝的陵墓形制开创了明清____多年帝王陵墓之先河。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__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大金门,当年明孝陵陵区从大金门的两侧延伸出一道45华里的外墙,把整个紫金山都包括在内。
原大金门重檐歇山顶,顶覆有黄色琉璃瓦,现在屋顶和大门都荡然无存了。
只剩城座以及三拱门。
过大金门,我们就来到了四方城,这里原来是一座碑亭,由于顶部毁于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只留下了四面墙壁和四个门券,每边长____米,犹如一个四四方方的古城堡,所以南京人俗称它为“四方城”,城内有一座“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高____米,下面的碑趺高____米,称赑屃,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好负重,这块碑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明碑。
碑文是由明成祖朱棣所撰,全文有____个字,共分为七部分,一、叙述其身世,出生句容大族;二、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平定天下,登基称帝、册中宫、立皇太子,分封同姓;四、废中书、设六部,亲掌兵权;五、重人才、建国学;六、生活简朴,嘱死后与马氏合葬孝陵;七、皇族子女____人名号及____句四言颂词一篇,碑文是对朱元璋一生的高度评价。
2023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

2023江苏明孝陵的导游词范文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明孝陵。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陵墓。
明孝陵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崇祯帝和他的皇后徐皇后的合葬陵墓,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占地面积达到4.6万平方米。
它坐落在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丰溪河上游的六合镇。
明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整体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前、中、后三院。
让我们依次参观。
首先,我们来到明孝陵的前院,也称为“准备院”。
这里是皇帝丧葬前即将准备送入陵墓的地方。
这个院子有两个十字形的水沟,称为“肉形水”,寓意着皇帝的血脉和皇室的延续。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充满朝代特色的建筑和石雕作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十一生肖石刻”,由双立石墩和五个双柱组成,代表了皇帝崇祯和他的皇后徐皇后以及他们的十个子女。
接下来,我们进入明孝陵的中院,也被称为“祭祀院”。
这是皇帝崇祯和他的皇后徐皇后的合葬之地。
中院占地 3.2 万平方米,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
中院的核心建筑是“大牌坊”和“登雁门”,这两个建筑象征着皇帝和皇后的威严和地位。
在明孝陵的中院,还有一座重要的建筑是“明孝陵石刻艺术展览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陵墓石刻艺术展览馆,陈列了大量的明代石刻精品,包括石刻纪实、石刻人物、石刻绘画和石刻篆书等。
这里可以让我们近距离欣赏到明代的艺术瑰宝。
最后,我们来到明孝陵的后院,也称为“神道”。
这里是通往皇帝墓穴的道路。
神道两旁是石制的动物、文武百官和士兵的雕像,它们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令人感叹。
除了这三个主要的院落,明孝陵还有一些令人注目的景点,如“左卫”和“右卫”。
左卫和右卫分别是皇帝和皇后陵墓的守护者,也是天地之间的传送点。
在“左卫”,我们可以看到著名的牛头石刻,它是明孝陵的象征之一;而在“右卫”,我们可以看到青龙石刻,它象征着皇后的高贵和权势。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古老的陵墓,也是一座博物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孝陵导游词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
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
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
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
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
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
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
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
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
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1376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
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
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
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
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
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
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在今南京梅花山上)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
”才没被迁走。
洪武十五年(1382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
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
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
”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
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
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
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
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
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
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
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
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
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
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
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
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
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
整碑通高8.78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
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
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
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麟、凤、龟、龙)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
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
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
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
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