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眉华《社会工作实务手册》章节题库-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社会工作实务基本技能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认同[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社会认同是指个体认识到他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认同理论,区分了个体认同与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与利益联系相比,注重归属感的社会认同更加具有稳定性。

2.去机构化[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

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3.焦点小组[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焦点小组又称专题小组,如果访谈是基于类似的问题面对具有相近生活经历的多人进行的,这种访谈就是焦点小组法,焦点小组是研究者同时访问多个人而采用的方法,由于参加者可以互相启发、互相纠正,所以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获得丰富的资料。在参加者互相干扰的情况下,用焦点小组收集资料可能会影响资料的可信度。

4.先赋角色[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相对,是指建立在本人无法控制或改变的因素,如家庭

出身、性别、肤色、年龄、种族等基础上的社会角色。由美国社会人类学家林顿(Ralph Linton,1893~1953)所创用。依靠个人先天品质而获得的地位称为先赋地位。一般说来,传统社会偏重先赋因素,现代社会则偏重自致因素。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个人与问题的分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研]

答:(1)在社会工作视角中,个人与问题的分离有助于帮助社会工作者更好的服务案主。

(2)个人与问题的分离,使得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服务时,能避免因案主遇到的问题而对案主个人的能力产生怀疑。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坚信个人是有潜力的,案主对世界的认知和解释与世界对案主所展示出的荒唐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反应之间的互动,是由社会过程所确立或放大的。这些观点解释案主的行为和问题而不谴责作为这些社会过程受害人的案主。

(3)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秉持的核心的理念就是将个人与问题分离,始终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而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因此,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工作关系是以案主的特殊能力、资源和需求为前提,并支持案主或案主群,使日常生活更加有报酬性和在与他人的伙伴关系中施加共享的权力。这种伙伴关系的目的是鼓励案主在追求和巩固已经被提升的自尊、健康、安全、个人及社会权力等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他们自己的强项。一句话,焦点在于案主的能力和优势。

2.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研]

答: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着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调适和治疗工作,注重不同服务介入技巧的综合运用,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个案社会工作中“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主要内容如下:

(1)开始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案主的信任。当案主的思想开始澄清时,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他感觉自己有了自主能力,让他觉得自己有做决定的能力,重建自信。

①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了解案主的认识能力与“自我”强度,并了解案主的社会资源网络;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然后,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2)中间阶段

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现在发生的事情与案主过去的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后的因果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然后,帮案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这时工作者要做案主的榜样,让案主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可以给案主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这时可以提醒案主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案主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

案主对今后生活的想法。如果案主说:“我行了,不用再见你了”,这标志着案主已经可以重新自主生活,危机结束了。

3.比较老年社会工作中的社会撤离理论与活动理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答:(1)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超过一定年龄,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能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而且,老年人主动地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一理论是角色理论的扩展。

(2)活动理论与社会撤离理论的基本观点正好相反,认为活动水平高的老年人比活动水平低的老年人更容易感到生活满意和更能适应社会。活动理论主张老年人应该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让老年人保持较高的活动,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对防止老年人大脑退化具有无庸置疑的作用。随着核心家庭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竞争压力使子女很难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老人,所以,鼓励老人自我调适、积极投身社会生活而不是独处一隅,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4.怎样做好小组工作的社会控制?[河北大学2012年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