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
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一)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二)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三)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四)
1、在装有三分之二水的水槽里用敲击过的音叉马上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七)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八)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十九)
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三十)。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
【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
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实验步骤】【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
到淹没叶片为止。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
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变化。
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
在吸收水分的同时~绿素。
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
【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
将它加【实验说明】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标记。
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
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
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3课植物的叶第4课植物的茎【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名称】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矿泉水瓶、小刀等。
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实验步骤】指~天下皆东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3、, ,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把一根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下来,并用它来研究橡皮筋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1)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记录表等。
(2)实验步骤:
①如图1所示,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将听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如图2所示,轻轻弹拨橡皮筋(可将橡皮筋的一端系在或套在一个固定物体上),注意听一听是否有声音。
能听到声音时,观察橡皮筋是否振动。
将听到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③让橡皮筋停止振动,注意听一听此时是否还有声音,将结果记录下来。
(3)实验现象:
①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手揉搓橡皮筋时,没有声音。
②轻轻弹拨橡皮筋时,有声音出现,此时,皮筋是在振动着的。
③橡皮筋停止振动时,声音消失了。
(4)实验结论: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一:水的沸点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点变化。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火源。
实验过程: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然后,将温度计插入水中,确保温度计底部与水平面接触。
接下来,将烧杯放在火源上加热。
观察并记录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最后,关闭火源,等待水冷却。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水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水在常压下的沸点温度为100摄氏度。
这是因为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水分子变为水蒸气分子释放到空气中。
实验二:空气的存在实验目的:验证空气的存在。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首先,将玻璃瓶倒置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点燃一支蜡烛,等待蜡烛燃烧产生火焰。
接下来,将火柴迅速放入玻璃瓶中,并立即将瓶口紧密地盖住。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蜡烛的火焰逐渐熄灭。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玻璃瓶中的空气被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消耗殆尽,导致蜡烛的火焰熄灭。
这说明空气是由氧气和其他气体组成的,而氧气是维持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实验三:光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手电筒、白纸、半透明玻璃。
实验过程:首先,将白纸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然后,将手电筒打开,将其光线照射在白纸上。
接下来,将半透明玻璃放置在光线传播路径上。
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实验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光线经过半透明玻璃后,改变了传播方向。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物体的阻挡和折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这说明光是一种能够传播的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或介质中传播,而且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现象。
实验四: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
实验材料:铃铛、细绳、木板。
实验过程:首先,将细绳系在铃铛上,并将其悬挂在空中。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土壤需求
实验日期:2022年9月1日
实验对象:小麦种子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
实验器材:小麦种子、三种不同的土壤、水壶、浇水器
实验步骤:
1. 在三个盆中分别盛放三种不同的土壤。
2. 将15颗小麦种子均匀地分配到三个盆中。
3. 每天定时给三个盆中的小麦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 每周观察小麦的生长情况,记录株高、叶片数量和叶片颜色。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1. 盆1中的小麦生长得最好。
其株高为10厘米,叶片数量为5片,叶片颜色鲜绿。
2. 盆2中的小麦株高为8厘米,叶片数量为3片,叶片颜色略
带黄色。
3. 盆3中的小麦生长情况较差,株高为6厘米,叶片数量为2片,叶片颜色较黄。
实验结论:
1. 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不同,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要求也
不同。
2. 盆1中的土壤适合小麦生长,盆3中的土壤不适合小麦生长。
3. 土壤的质地、水分含量和养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条件和影响植
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对我们日后的池塘养护和环境保护都有很大
帮助。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提高了我们的动手实验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实验记录单

实验名称2、根的吸水性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或棉花、胶塞、橡皮泥等)、水。
小组名单实验目的实验步骤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在玻璃杯内。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或用棉花、胶塞等把杯口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口水面处做标记。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由于杯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水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实验名称3、分离叶绿素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2个烧杯(一大一小)、新鲜的绿叶、浓度为95%的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小组名单实验目的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含有叶绿素的缘故,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把叶绿素分离出来呢?实验步骤1、把一片绿叶放入小烧杯中,再加入95%的酒精到淹没叶片为止。
2、把小烧杯放入一个大烧杯中,在大烧杯中倒入热水。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4、过一会,会看到小烧杯中的无色酒精完全变成了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茎输到水分-实验记录单实验名称4、茎输到水分的实验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凤仙花、水、滴入几滴红墨水的水、矿泉水瓶、刀片等。
小组名单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的茎是否能输到水分实验步骤1、剪取一支凤仙花纸条。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
3、将插好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较强的阳光下照射,使叶面迅速蒸腾水分,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室,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在制成切片观察。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实验结论植物的茎能输到水分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记录单实验名称研究木头的特点实验时间班级组号材料准备木头、水槽、放大镜、酒精灯、导线、电池、小刀、锤子、打火机小组名单实验目的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木块上的花纹,比较花纹的形状、纹络粗细2、将木头放在火上烧观察现象。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植物的生长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水壶、测量尺、种子(小麦或豌豆种子均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小花盆填满土壤,用测量尺测量并记录土壤的深度,然后在土壤中挖一个适当大小的坑,放入种子,并轻轻覆土。
2. 实验组设置,将准备好的小花盆分成三组,分别标注为A组、B组和C组。
3. 实验条件设置:A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组,每天给予适量的水,但将其放置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C组,不给予任何水分,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4.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的数量和颜色等。
5. 实验时间,连续观察记录7天。
实验结果:经过7天的观察记录,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A组,在充足的水分和阳光下,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翠绿,高度增长明显。
B组,在充足的水分但缺乏阳光的条件下,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绿色,高度增长较少。
C组,在缺乏水分但充足的阳光下,植物生长停滞,叶片逐渐枯萎。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水分和阳光的影响很大。
充足的水分和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缺乏其中一项条件都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停滞。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给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和阳光,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总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还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勇于探索,勇于实践,让我们的知识之树茁壮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记录单————————————————————————————————作者:————————————————————————————————日期: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一)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室内室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实验目的:比较室内与室外的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室内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室外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二)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实验目的:气温是指在室外阴凉、通风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实验器材: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每组一张温度填充图、一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3、把测得的气温填入表格。
观察到的现象:1、一天中()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一天中的气温的变化是:()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目的:比较向阳处和背阴处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填充图实验步骤:1、测量向阳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2、测量背阴处的温度,记住测得的温度和测量的地点;观察到的现象:1、()的气温高;()的气温低;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的地点。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自制风向仪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的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
实验步骤: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观察到的现象:1、风向是指()的方向。
北风是由()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吹来的风;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实验目的:知道食盐在水中容易溶解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勺子、食盐实验步骤:1、装三分之一烧杯水。
2、用勺子把食盐放入水中。
3、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到面粉不溶解于水。
实验器材:水、面粉、烧杯、玻璃棒或筷子、药匙实验步骤:1、取半烧杯水用药匙往水中加一匙面粉。
2、用玻璃棒或筷子搅拌观察发生的现象。
然后静置一会儿,出现了什么现象。
3、用同样的方法在多加一些面粉又会发生什么现象。
然后也静置一会儿,有出现了什么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静置后会出现现象。
实验结论:面粉在水中是的。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实验器材:装水烧杯4、筷子1、高锰酸钾1、小药勺实验步骤:1、在一个装水的烧杯内,轻轻地放入1小粒高锰酸钾,先静观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分散现象,2、然后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下水,继续观察水和高锰酸钾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高锰酸钾()、()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的方法或者( )的方法分离出来。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的液体溶解于水的方式也不同实验器材:试管、滴管、醋、酒精、食用油、水实验步骤: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0~15毫升的水。
2、分别往试管中加入1~2毫升醋、酒精和实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3、观察、描述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观察到的现象: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溶解过程怎样进入到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是否溶解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液体是怎样溶解在水里的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洗发液、胶水、水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约2毫升)胶水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胶水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胶水能否溶于水中。
2、取一小匙(约2毫升)洗发液漫漫倒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洗发液是怎样进入水中的,是漂浮还是下沉的,然后用搅拌棒轻轻搅拌观察洗发液能否溶于水中。
3、与食盐和高锰酸钾的溶解相比,胶水和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不同物质(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实验器材:2个烧杯、1根筷子、20克食盐、20克小苏打。
实验步骤:1、向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2、将食盐和小苏打均分为六份。
3、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食盐加入水中。
4、一份一份的(第一份完全溶解了,再加第二份……)将小苏打加入水中。
观察到的现象:溶解了份食盐溶解了份小苏打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溶解的快慢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筷子1根、玻璃杯2个、热水和冷水、糖块3个、勺子1个、实验步骤:1、同时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5ml)2、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得快;3、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方糖溶解;4、将方糖切成小块更容易溶解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实验目的:认识到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量是一定的。
实验器材:烧杯一个、100毫升水、搅拌棒一根、20包(2克一包)食盐。
实验步骤:1、用烧杯装100毫升水。
2、首先倒入一包,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倒入第二包,搅拌至完全溶解,……至不能溶解止。
观察到的现象:倒入第包时,食盐不再溶解。
实验结论: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如何加快物质的溶解实验目的: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搅拌棒、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实验步骤:1、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约10克),分别放入两个装有30毫升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搅拌其中的一杯水;2、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3、重复上面的实验,把其中一杯的水换成约60℃的热水,不搅拌,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快一些;4、重复上面的实验,如果把水的温度再提高一些,食盐的的溶解能更快吗?5、把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表”中。
6、做方糖在嘴里溶解的实验,并把自己实验的结果,填入“溶解一块方糖需要多少时间记录表”表中观察到的现象:1、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是()那一杯。
2、食盐溶解得快一些的是()那一杯。
3、食盐溶解得更快的是()。
实验结论: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
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过滤实验实验目的:1、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方法。
2、知道不溶解的物质可以被过滤出来,溶解的物质不能过滤出来实验器材:漏斗1只、铁架台、烧杯2只、圆铁夹、玻璃棒1支、滤纸实验步骤:1、把铁夹在铁架台的铁杆上上紧,漏斗放在圆铁夹的口里。
2、将折叠好的滤纸紧贴漏斗的内侧。
3、过滤时,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里,漏斗里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上边。
4、观察不同的液体过滤后,滤纸里有什么。
观察到的现象:面粉液体过滤后,()被过滤出来,食盐溶液过滤后()没有被过滤出来实验结论: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判断物质是不是()了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五)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有些气体也可以溶解在水里实验器材:注射器1支、汽水1瓶、皮塞1个实验步骤:1、观察没开盖的汽水和开盖后的汽水有什么不同。
2、用注射器吸大约半管汽水,用皮塞塞住塞紧管口,然后慢慢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手柄,观察汽水的变化。
3、然后再把活塞的手柄往回推,观察汽水的变化。
观察到的现象:向外拉活塞,汽水里有冒出来,把活塞往回推,里面原来冒出来的气泡汽水里了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六)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实验目的: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食盐1、沙1、面粉1、装水烧杯3、筷子1、玻棒1、水槽1、漏斗1、滤纸3、铁架台1。
(沙在使用前淘干净。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盛水的玻璃杯内,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过一会再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2、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里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3、分别做过滤食盐溶液和沙和水的混合物以及面粉和水的混合物,并观察滤纸,汇报观察结果。
观察到的现象:食盐没有()出来,面粉和沙()出来了。
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七)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酒精灯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酒精灯的构造,正确使用酒精灯实验器材: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认识酒精灯的构造;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给酒精灯熄火时,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重复盖一次;不能用嘴吹灭火。
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八)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分离食盐的方法实验目的:知道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用蒸发的方法可以分离出溶解在水中的盐,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实验器材:饱和盐水1、食盐1、清水1、蒸发皿1、放大镜1、石棉网1、酒精灯1、三脚架1。
实验步骤:1、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10毫升。
2、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外焰加热。
火柴轻轻甩灭后放至一旁。
3、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避免盐晶体烧焦发黄。
4、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5、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蒸发皿中留下的()物质就是盐的结晶。
实验结论:白土岗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十九)四年级上册演示分组时间年月日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听听物体(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验目的:知道我们周围充满着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