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南旧事》PPT课件

小说与电影情节设置的区别:
• 小说《城南旧事》一书中包括5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 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这 5个短篇小说各自成篇, 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联系点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英子,用她 的所见所闻串联起5个短篇小说,共同构成老北京城南生活的 画卷。
• 作为一个女人,主宰不了自己的 爱情和婚姻,甚至连自己孩子的 抚养权都无法取得,秀贞被残酷 血腥的现实逼疯也是情理之中的 事。秀贞的凄惨命运,是女性对 自身命运受操控和被无情玩弄的 最有力的控诉。
•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 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 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 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巡警抓走了这个年 轻人,英子非常难过。英子9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 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 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 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 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 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 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 电影《城南旧事》在进行再创作时,对已有故事进行了压缩, 变为了三个故事:“疯女人秀贞的故事”(对应小说中的 “惠安馆”)、“小偷的故事”(对应小说中的“我们看海 去”)、“宋妈的故事”(对应小说中的“驴打滚儿”)。其 中,小说里的“兰姨娘”一篇在电影中被完全去掉了,而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则变为了电影的结 尾。
小说中的思康和电影中的思康
• 秀贞男人变为革命新青年。原著中,只是说秀贞男人是被家 里人叫回去后就没有再回来,从而造成了秀贞的悲剧。但电 影改编中,则是将他变成了一个叫“思康”的北大学生,最 后是由于政治原因才没能回来。不管是因为何种考虑将这个 地方做了修改,影片的情节都是有逻辑问题的。因为秀贞曾 说过:“那天夜里,都后半夜了,来了好些人,我睡得死死 的。突然带走了好几个学生,把你思康叔也带走了……只听 我爹说,外头风声很紧,北大已经抓走了不少人,等着过堂 呢!”而在电影这个故事的结尾处,却是秀贞和女儿要一起到 天津找爸爸去。按理来讲,秀贞是不可能知道她男人被抓后 到了哪里的,却做了这样一个知道下落的结尾,所以使情节 看上去不连贯,也不完整。
城南旧事课件.ppt

※妞儿:
文中这样写到英子问妞儿:“ 为什么好多天不来找我?是你 爸爸很厉害不许你来吗?你一 定有什么难受的事吧?”确惹 得妞用眼泪来回答我;妞儿的 手腕上有一条青色的伤痕……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戏子妞儿 很怕被他的养父打、养母骂, 非常不幸与可怜。文中写英子 认识妞儿时,几次写到妞儿说 话的声音低低的、回答问题时 总是摇摇头,说明妞儿内向腼 腆、寡言少语。
1、入座的礼仪
要先请家里的 长者先入座,长辈 坐中间,晚辈再依 次入座。
2、进餐时的礼仪
先请长辈动筷子,夹菜时每 次少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 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不宜把汤 碗端起来吸溜吸溜的喝汤;吃饭 时不要吧唧嘴发出很大的声音。
3、进餐结束时的礼仪
长辈没有离开座位,晚辈不可以吃完饭扭头就走, 应该站在一旁听候长辈的教训,直到长辈就餐结束离开 座位。
走了,秀贞生下的 女儿小桂子又被家 人扔到城墙根底下 ,生死不明。英子 知道小伙伴妞儿的 身世后,觉得她很像 小桂子,急忙带她去 找秀贞,秀贞与失 散六年的女儿相认 后,立刻带妞儿去 找爸爸,结果母女
俩却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来英子一家就迁 居到了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 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 的年轻人,他为了供 弟弟上学,不得不去 偷东西。英子觉得他 很善良,但是又分不 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英子无意间引来了
三、文常题
(一)、中国家庭餐桌文化
中国人的传统里,教养=礼仪。不要以为只有英国人才有 礼仪,中国乃礼仪之邦,我们身为一个中国人,也有很 多传统老规矩值得现代人学习。
比如餐桌上,中国人的礼仪就体现在礼、孝、德、让 、教。讲宾客长幼之礼,尊敬长者的孝道,饮食谦让有 度且不浪费粮食,在餐桌上是家庭长者和晚辈交流的好 时机,给晚辈提出建议指点行为的对错。
《城南旧事》课件5.ppt

• “厚嘴唇的人”对小英子说:“我走 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这一 步”具体指什么?这句话的潜台词 是什么?
• 这一步指:沦落为小偷。
• 潜台词:希望小英子不要把他看作 坏人,他本性善良诚实,只是社会 不合理,他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 的事。
小英子怎样看待这个人?(找出课文原
话再概括)你又是怎样看的呢?
关于《城南旧事》
• 是一部短篇小说集,1960年出版于台北。 小说是自传体,通过一个六七岁的的小 姑娘——英子的眼睛,映出了20世纪20 年代里,居住在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 失去爱情后得了疯病的秀贞,为生活所 逼的小偷,命运蹇滞的宋妈--人物如 生,气息浓郁,作品充满叹息和伤感。 本文是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剧本。1983年 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 奖——金鹰奖。
• 4、“厚嘴唇的人”被捕,小英子 的伤心。
全文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故事中的世 界是那特定的愁云惨雾的乱世,从哪 • (87页) “些厚内嘴容唇可的以人看”的的出话来:?我们娘 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 顿,。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
• 大革命失败后的青年革命者,被捆绑 拉去枪毙。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城南旧事
原著:林海音 改编:伊明
导语: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并 非每个人对自己童年的经历, 都能写成一首动人的诗篇。 《城南旧事》正如一首动人的 散文诗,把我们带回到20世纪 20年代作者在北京度过的那一 段童年往事。
关于原文作者:林海英(1918- 2001)
•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 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于1918年3月18日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返台,其父不甘在 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她在 北京长大。1948年11月回到台湾。散文 集《窗》、《两地》《做客美国》等;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 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 珠的旅程》。
• 这一步指:沦落为小偷。
• 潜台词:希望小英子不要把他看作 坏人,他本性善良诚实,只是社会 不合理,他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违心 的事。
小英子怎样看待这个人?(找出课文原
话再概括)你又是怎样看的呢?
关于《城南旧事》
• 是一部短篇小说集,1960年出版于台北。 小说是自传体,通过一个六七岁的的小 姑娘——英子的眼睛,映出了20世纪20 年代里,居住在旧北京的几个小人物: 失去爱情后得了疯病的秀贞,为生活所 逼的小偷,命运蹇滞的宋妈--人物如 生,气息浓郁,作品充满叹息和伤感。 本文是改编自小说的电影剧本。1983年 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 奖——金鹰奖。
• 4、“厚嘴唇的人”被捕,小英子 的伤心。
全文散发着淡淡的哀愁,故事中的世 界是那特定的愁云惨雾的乱世,从哪 • (87页) “些厚内嘴容唇可的以人看”的的出话来:?我们娘 儿仨,奔窝头,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 顿,。我走这一步,也是事非得已。
• 大革命失败后的青年革命者,被捆绑 拉去枪毙。
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城南旧事
原著:林海音 改编:伊明
导语: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但并 非每个人对自己童年的经历, 都能写成一首动人的诗篇。 《城南旧事》正如一首动人的 散文诗,把我们带回到20世纪 20年代作者在北京度过的那一 段童年往事。
关于原文作者:林海英(1918- 2001)
•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父 母曾东渡日本经商,她于1918年3月18日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返台,其父不甘在 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她在 北京长大。1948年11月回到台湾。散文 集《窗》、《两地》《做客美国》等; 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 等;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 珠的旅程》。
《城南旧事》课件ppt

1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城 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 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 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 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 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 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 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 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 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林海音 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 有涉及,代表作除了《城南旧事》,还 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 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等。
6
1983年新春,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 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 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7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8
2 有评论认为Biblioteka 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 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 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 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 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 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 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 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 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 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 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 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 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 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 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 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 3 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 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城 南旧事》是林海音以其7岁到13岁的生 活为背景创作的。在台湾被日本帝国主 义侵占期间,林海音一家不甘在日寇铁 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 北京长大。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 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作者 心头。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 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一去不还。 作者因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时的那些 景色和人物,于是把它们写了下来,让 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这是林海音写这本小说的初衷。林海音 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童话等都 有涉及,代表作除了《城南旧事》,还 有: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 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等。
6
1983年新春,根据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 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获得马尼 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7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8
2 有评论认为Biblioteka 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 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的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 大学生思康暗中相爱,后来思康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 又被家人送到城墙根脚下,不知去向。英子对她非常同情,于是答应帮秀贞找小 桂子。英子在不经意间发现妞儿的身世与小桂子极其相似,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 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 但最终在赶火车时母女二人一同丧命于火车下。英子发着高烧,昏迷了十天,差 点丢了性命。后来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 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 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便衣 警察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因为失去了一 个朋友。后来,兰姨娘来到英子家,英子发现爸爸对兰姨娘的态度不对,英子想 了一个办法,把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后来他们俩相爱,最后他们一起乘马车走 了。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 被淹死,女儿也被丈夫送给了一对没有儿女的骑三轮的夫妇,心里十分伤心,不 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 3 毛驴接走了。最后,英子的爸爸也因肺病去世。英子因为爸爸的离开,体会到了 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长大了。
名著介绍《城南旧事》ppt课件(20页)

读后感
1、回忆童年或许是每个人都会有 的一件事,童年的时光如此短暂,成 年或许都会留恋童年的无忧无虑。
2、作者英子用不那么悲伤的语调 来讲述着这些事情,用她们身边的美 好景色掩盖着内心的伤痛,用坚强面 对生活。
3、人世间没有绝对的是非善恶, 用一颗悲悯同情的心去看待,世界会 是另一番景象,自己也会变得善良而 真诚。即使彼此都是过客,只要温暖 过记忆,转身天际又如何?
在荒草园里,小英子遭遇了和气而又忠厚的 小偷。萦绕在他俩头顶上的乌鸦的嘶鸣和聒噪声 似乎就昭示着一种宿命的悲剧氛围。 小偷是好 人,社会现实却逼良为盗。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 堪负荷的生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重分 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同时承受着庞大的精 神苦难。
可在小英子那纯洁善良的目光背 后,她不经意间又害了小偷。她把一 尊小佛像〔这可喻指小偷寻求出路的 内心必需要〕送给了一个摇拨浪鼓的 便衣警察,却成了小偷被抓的一个依 据。在小英子含着泪花的眼里,又一 个朋友离她而去了。在她还来不及忏 悔的心灵里,又抹上了一道情感的伤 痕。
《城南旧事 》
林海音
禄丰县彩云中学何春祥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 林含英,小名英子, 于1918年 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原籍台 湾苗栗县头份镇。3岁随父母返 台湾,5岁来到北京。1948举家 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 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系 了大批在台湾的文化界人士提 携了大量台湾文学青年出版了 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 文学的祖母级人物〞,1998年 荣获“终身成就奖〞。
作品简介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 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 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初 版1960年。全书透过英子童稚的双 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 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 感染了一代馆传奇
《城南旧事》ppt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谢 谢 各 位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小组汇报一:
走近作者
对于作者林海
音,你了解她多少?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林海音(1918—2001)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 籍台湾,生于日本大阪,在 北平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 台湾,任报社编辑。1953年 开始文学创作,是台湾文学 “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 一生创作颇丰,散文、小说、 童话等都有涉及,代表作有: 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 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 的故事》《城南旧事》等。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③文中的小英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1、天真活泼。
2、聪明可爱
3、善良、富有同情心。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细读品味
《麻雀与小孩》
和《送别歌》的歌
声文中反复出现,
你能领悟这两首歌 在整个故事的叙述
中所起的作用吗?
大家都认为电影的主
题是“淡淡的哀愁”与
“沉沉的相思”,课文 节选部分能体现吗?说 说你的依据。
2005/11/01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学习反思 1、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 观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为这 样写有哪些好处?
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反衬出成人 世界生活的不合理;儿童天真无邪的目光 和心灵,让读者感受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更客观。
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 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音 乐奖 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 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
《城南旧事》PPT

从这段话我体会出了“爸爸”的“爱花之心”,对花爱护得这么好。 接着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妹妹”,注视
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子在院里修花。 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庭画。
•
再来细读品味
•
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向我招手呢!(妞)
•
• 我为什么推荐这本书呢?
•
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
五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高阳评论林海音的小说:“不仅
故事感人,她的文笔令人击节赞叹:细致而不伤于纤巧,幽微而不伤干晦涩,委婉而不伤于庸弱。对于气氛的
渲染,更是她的拿手好戏。”1960年以《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
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
• 《城南旧事》简介:
•
《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小说,作家借童年英子纯净而质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
个哀婉动人的城南故事,展开了一幅幅北平的风物画,同时也完成了她对童年的眷念与回味。全书包括《惠安
护得这么好。 接着一幅夕阳西下图展开了:“妈妈”抱着“ 妹妹”,注视着花朵,“爸爸”呢?他拿着剪刀、小绳和钉 子在院里修花。 真是像一幅以生活为纸、情趣为笔所绘的家 庭画。
精选可编辑ppt
7
细读品味
•
红花的衫裤,一条像狗尾巴似的黄毛辫子,大大的
眼睛,一排小帘子似的长睫毛,一闪一闪的,在向我招手
呢!(妞)
•
一只破藤箱子里,养了最近买的几只刚孵出来的小油鸡,那柔软的小黄绒毛太好玩了,我和妞儿蹲着玩弄箱里的几只小油鸡。
好书推荐·《城南旧事》 PPT

目录
一 惠安馆 二 我们一起去看海 三 兰姨娘 四 驴打滚儿 五 爸爸的花落了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连一连下面的篇章都是谁的故事。
惠安馆
宋妈和冯大明
我们看海去
秀贞和妞儿
兰姨娘
小偷
驴打滚儿
兰姨娘和德先叔
爸爸的花儿落了
爸爸
猜一猜:
她的脸白得发青,鼻子尖 有点红,大概是冷风吹冻 的,尖尖的下巴,两片薄 嘴唇紧紧地闭着。忽然她 的嘴唇动了,眼睛也是眨 了两下,带着笑,好像要 说话,弄着辫梢的手也向 我伸出来,招我过去呢。
序言
序,亦称“叙”,或称“引”, 又名“序言”、“前言”、“引 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 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 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 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 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 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 再做了。
秀贞
猜一猜:
他没有说什么,打开了手
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
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
着我穿上,又拿出两壳儿,里头坐 个哥哥,哥哥出来卖菜,里 头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烧香, 里头坐个姑娘,姑娘出来点 灯,烧了鼻子眼睛。”
宋妈
猜一猜:
这 是 谁?
目录
一 惠安馆 二 我们一起去看海 三 兰姨娘 四 驴打滚儿 五 爸爸的花落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 也 不 再 是 小 孩 子 了。
超越悲欢的童年
--齐邦媛
童年感言:
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是小孩子。童 年是短暂的,也是很值得回忆的。 只有在童年,才真正用心感受过生 活,有过纯真的快乐。我在生命的 路上不停地走着,每次转弯的时候, 我都听到了童年的呼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沉沉的相思”,即对故土、对童年、 对一个个永远逝去、不可再现的生命的 追忆,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已沉淀在了 灵魂的深处,盛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眷恋 之情,保存了一份了难得的温馨。如僻 巷的驼铃、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 小学生放学时冲出教堂、奔向操场、嬉 戏在一起的画面,丝丝入扣,使人陷入 无言的哀伤,唤起人们各自亲切的童年 的回忆,造就出“往事追忆感”。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小结
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纯真的眼光,观 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事情,写 了英子与“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 偷“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的故事,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展示了当年那 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真切地表达作者 对故土和童年的思念。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说一说
对于作者林海 音,你了解她多少?
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 含音,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 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 不久即回到日本侵略下的台 湾,5岁来北京,在北京长大,北 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 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 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 历往事.代表作有:散文小说 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 集《烛心》、《婚姻的故 事》、《城南旧事》等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1.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 的波动。
2.把故事中的生活场景、事件 连在一起在结构上起着“起承 转合”的作用。
3.营造出了一种跟文本内容相切 合的氛围。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二、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 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 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整体感知 假如你来当导演,现在让你按 照剧本把故事拍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会拍摄哪几幅 场景呢?
院子里:小英子为排演节目准备
场景
草堆里:厚嘴唇的人同英子谈身世现状 马路上:学生被押赴刑场 草堆旁:戴草帽的人发现小铜佛 学 校:毕业典礼 断垣前:厚嘴唇的人被抓 课堂里:同学们唱《送别》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细读品味
一、剧本中出现了两首歌曲《麻雀与小孩》和 《送别》 ,这些歌声反复出现反映了小英子那些 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1、排练节目时 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出小英子兴奋的 心情
2、课堂上唱起《麻雀与小孩》时 突遇狂风雷雨,让人有不祥之感,为下面小英子听到 小偷诉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根据剧本中厚嘴唇 的人和小英子的对话以 及交往中他是怎样的一 个人?你觉得他是好人 还是坏人?
人物分析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 一个普通小人物,本性善良,为 人朴实厚道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 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 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 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 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自责。
课后学习 与作业:
假设小英子要给 “厚嘴唇的人” 写一封信,请你 想一想,她会写 什么?如果你就 是小英子,你会 怎样写?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谢谢各位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淡淡的哀愁”,体现为主人公小英子与 她的朋友从相识相交到离别的故事。然而一 个个“朋友”在小英子不舍的目光里离她而 去,却又增添了许多的伤感与哀愁。而吴贻 弓又将这些较为强烈的悲剧冲突点进行“淡 淡”的处理,如作者在交待秀贞和妞儿的悲 剧结局时,并没有让英子亲眼目睹这一惨痛 场面而是在英子躺在病床时加进一个画外音: “卖报了,卖报了,昨夜母女俩赶火车被 轧”。这样就避免了激烈的情节对电影整体 淡淡的散文化效果。
3里、去毕了业?典”礼的上《歌,城声“南烘小托旧麻了事雀一》呀种:,孤淡小独淡麻、的雀伤呀哀感,愁的你,情的沉绪母沉。亲的,相哪思
4.毕业典礼上
《送别》的歌声第一次在欢送毕业 生游艺会之前唱起来,表现了小英子 在父母陪伴下参加游艺会时高兴、幸 福的心理;
5.小偷被捕后
课堂上的英子再次唱起“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流下了心 酸的眼泪,心里非常的悲伤。
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感知电影
对于电影《城 南旧事》你又了 解多少呢?
“疯女人”的故事
1、影片的主要内容:
“小偷”的故事
宋妈的故事
2.影片评论:
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 旧的基调,影片中的一切都是
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 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 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 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 淡雅而含蓄的诗。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
原著:林海音 改编:伊明
学习目标:
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体会音乐描写的作用 3、理解作者借助小英子的眼睛看社会的真 正意图 4、体会影片所体现出的淡淡的哀愁与 浓浓的相思的情调
第一、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 反衬出成人世界的不合理;
第二、通过英子纯净的眼睛,还 原了生命的本来模样,让读者感觉 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问题探究
大家都认为电影的总 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 与“沉沉的相思” 那你 又是怎样理解的?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沉沉的相思”,即对故土、对童年、 对一个个永远逝去、不可再现的生命的 追忆,曾经有过的一切,都已沉淀在了 灵魂的深处,盛满了对人世沧桑的眷恋 之情,保存了一份了难得的温馨。如僻 巷的驼铃、沿街的卖唱,井台的打水, 小学生放学时冲出教堂、奔向操场、嬉 戏在一起的画面,丝丝入扣,使人陷入 无言的哀伤,唤起人们各自亲切的童年 的回忆,造就出“往事追忆感”。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小结
通过一个小女孩英子纯真的眼光,观 察到发生在老北京四合院内外的事情,写 了英子与“说不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的小 偷“厚嘴唇的人”的离别的故事,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具体历史风貌,展示了当年那 笼罩着愁云惨雾的生活,真切地表达作者 对故土和童年的思念。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说一说
对于作者林海 音,你了解她多少?
走近作者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 含音,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 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林海音于1918年生于日本, 不久即回到日本侵略下的台 湾,5岁来北京,在北京长大,北 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也是 她的第二故乡,无论走到哪里 她都不会忘记北京城南的历 历往事.代表作有:散文小说 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 集《烛心》、《婚姻的故 事》、《城南旧事》等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1.反映了剧中人物情感变化和心理 的波动。
2.把故事中的生活场景、事件 连在一起在结构上起着“起承 转合”的作用。
3.营造出了一种跟文本内容相切 合的氛围。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二、作者通过小英子的眼光去观 察和理解“厚嘴唇的人”,你认 为这样写有哪些好处?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整体感知 假如你来当导演,现在让你按 照剧本把故事拍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会拍摄哪几幅 场景呢?
院子里:小英子为排演节目准备
场景
草堆里:厚嘴唇的人同英子谈身世现状 马路上:学生被押赴刑场 草堆旁:戴草帽的人发现小铜佛 学 校:毕业典礼 断垣前:厚嘴唇的人被抓 课堂里:同学们唱《送别》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细读品味
一、剧本中出现了两首歌曲《麻雀与小孩》和 《送别》 ,这些歌声反复出现反映了小英子那些 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其作用是什么?
1、排练节目时 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出小英子兴奋的 心情
2、课堂上唱起《麻雀与小孩》时 突遇狂风雷雨,让人有不祥之感,为下面小英子听到 小偷诉说不幸生活后淡淡的忧伤情绪作了铺垫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根据剧本中厚嘴唇 的人和小英子的对话以 及交往中他是怎样的一 个人?你觉得他是好人 还是坏人?
人物分析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他是生活在上世纪初乱世的 一个普通小人物,本性善良,为 人朴实厚道为生活所迫而做了贼。 传统的文化教养和不堪负荷的生 活压力导致了他精神和行为的双 重分裂,使他在偷盗别人钱财的 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自责。
课后学习 与作业:
假设小英子要给 “厚嘴唇的人” 写一封信,请你 想一想,她会写 什么?如果你就 是小英子,你会 怎样写?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谢谢各位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淡淡的哀愁”,体现为主人公小英子与 她的朋友从相识相交到离别的故事。然而一 个个“朋友”在小英子不舍的目光里离她而 去,却又增添了许多的伤感与哀愁。而吴贻 弓又将这些较为强烈的悲剧冲突点进行“淡 淡”的处理,如作者在交待秀贞和妞儿的悲 剧结局时,并没有让英子亲眼目睹这一惨痛 场面而是在英子躺在病床时加进一个画外音: “卖报了,卖报了,昨夜母女俩赶火车被 轧”。这样就避免了激烈的情节对电影整体 淡淡的散文化效果。
3里、去毕了业?典”礼的上《歌,城声“南烘小托旧麻了事雀一》呀种:,孤淡小独淡麻、的雀伤呀哀感,愁的你,情的沉绪母沉。亲的,相哪思
4.毕业典礼上
《送别》的歌声第一次在欢送毕业 生游艺会之前唱起来,表现了小英子 在父母陪伴下参加游艺会时高兴、幸 福的心理;
5.小偷被捕后
课堂上的英子再次唱起“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流下了心 酸的眼泪,心里非常的悲伤。
有评论认为:林海音的去世,是台湾文学一个时代的结束。
感知电影
对于电影《城 南旧事》你又了 解多少呢?
“疯女人”的故事
1、影片的主要内容:
“小偷”的故事
宋妈的故事
2.影片评论:
电影《城南旧事》满含着怀 旧的基调,影片中的一切都是
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 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 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 人、事、情完美结合,似一首 淡雅而含蓄的诗。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
原著:林海音 改编:伊明
学习目标:
1、把握“厚嘴唇的人”这一人物形象 2、体会音乐描写的作用 3、理解作者借助小英子的眼睛看社会的真 正意图 4、体会影片所体现出的淡淡的哀愁与 浓浓的相思的情调
第一、以一个天真、善良的童心 反衬出成人世界的不合理;
第二、通过英子纯净的眼睛,还 原了生命的本来模样,让读者感觉 到所述故事的真实性。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问题探究
大家都认为电影的总 的基调是“淡淡的哀愁” 与“沉沉的相思” 那你 又是怎样理解的?
《城南旧事》: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