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幼儿园急救处理方法

幼儿园急救处理方法

幼儿园急救处理方法在幼儿园里,急救处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更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幼儿园老师和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保护和救护幼儿园里的孩子们。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急救处理方法。

1. 清醒孩子的呼吸道:如果幼儿无法呼吸,首先需要确保其呼吸道通畅。

可以稍微抬高孩子的头部,轻轻地扭动孩子的头部,以清除可能堵塞呼吸道的异物。

2. 恢复呼吸:如果幼儿停止呼吸,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CPR)。

首先将孩子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然后开始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按压,保持每分钟约100至120次,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按照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比例进行。

3. 停止出血:如果幼儿出血,首先需要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直接压在出血的部位上,然后迅速抬高伤肢或伤口所在的部位,以减少出血。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尽快送孩子就医。

4. 处理扭伤和骨折:如果幼儿扭伤了手脚或可能有骨折的情况,应首先让孩子保持静止,不要移动受伤的部位。

可以用冷敷物冷敷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然后送孩子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5. 烧伤处理:如果幼儿被热液体、火等烫伤,首先要将灼伤的部位放入冷水中冲洗,约十五分钟。

然后用干净的干布轻轻擦干,不要用力摩擦。

如果烧伤严重,应该立即送孩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6. 溺水急救:如果幼儿发生溺水,应首先迅速将他们从水中救起,然后检查呼吸并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和人工呼吸。

之后,立即通知家长和医院,并确保幼儿及时得到医疗救助。

7. 食物卡喉:如果幼儿吞咽异物而导致窒息,需要迅速采取急救措施。

可以用掌心轻拍孩子的背部,以帮助他们排出异物。

如果异物无法排出,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并给予心肺复苏术(CPR)。

8. 过敏反应和药物中毒:如果幼儿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怀疑中毒,应立即给予温暖的水冲洗受感染的皮肤部位,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车辆的到来时,可以让孩子喝些温水,以稀释毒素或过敏原。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

幼儿园18种意外事故急救常识1. 意外跌倒:先检查是否有严重伤口,如有骨折或大面积出血等需要及时转送医院就诊。

2. 意外碰撞:先观察孩子是否有明显疼痛或淤血,如有需要冷敷,并及时通知家长或幼儿园负责人。

3. 意外烧伤:迅速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降温,避免使用冰块,然后及时就医。

4. 意外溺水:迅速将溺水者从水中抢救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异物,同时进行心肺复苏,立即就医。

5. 意外中毒: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除口腔内的毒物,不要喂食,用清水漱口,尽快就医。

6. 意外触电:先切断电源,迅速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直接接触触电者,如触电者无呼吸或心跳则进行心肺复苏。

7. 意外窒息:迅速采取解救措施,如背部拍击、呼吸道清除等,如无法解救则进行人工呼吸,尽快就医。

8. 意外扭伤:先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然后给予适当的按摩,保持伤部稳定,尽快就医。

9. 意外咬伤:先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止血包扎,尽快就医。

10. 意外撞击头部:观察孩子是否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有则立即就医,同时保持伤部稳定。

11. 意外食物异物卡喉:迅速采取击背法或腹部挤压法,如仍无法解除卡喉,立即就医。

12. 意外眼部异物:不要用手擦眼睛,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无法清除则就医。

13. 意外窗户坠落:立即将摔倒的孩子抱起,检查有无外伤,如有骨折或严重出血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14. 意外游戏伤害:立即给予清洁处理,清洗伤口并进行适当包扎,如有需要则就医。

15. 意外车辆撞击:先确保孩子的安全,然后立即就医。

16. 意外动物咬伤:迅速冲洗伤口,并用干净的纱布进行止血包扎,尽快就医。

17. 意外自然灾害: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避免站在高处、树下等易危险地点,尽快向教师或家长报告。

18. 意外感染疾病:给予孩子充足的休息和饮水,如有高烧、严重腹泻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
幼儿常见的意外事故包括:
1. 跌倒:幼儿行走不稳,容易造成跌倒。

处理方法:立即找到合适的安全地点,检查是否有受伤,若有,及时清洗伤口并进行简单的包扎,观察伤口是否需要就医。

2. 烫伤:幼儿常接触热水、热食物或烫伤物品,容易造成烫伤。

处理方法:立即将受到烫伤的部位放置在流动的冷水下,或者使用冰袋冷敷,及时就医。

3. 摔伤:幼儿在玩耍时容易跌倒或者与其他物体碰撞而受伤。

处理方法:观察伤势的严重性,如有严重的外伤或骨折,应立即就医;如果只是轻微擦伤,可以清洗伤口并使用消毒药水进行处理。

4. 呼吸道异物:幼儿常常将小物体吞入口中,导致呼吸道堵塞。

处理方法:对年幼的幼儿进行轻拍背部,帮助其排出异物;如果无效,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5. 溺水:幼儿在水中游泳或玩耍时,容易发生溺水事故。

处理方法:立即将溺水幼儿从水中抱出,并给予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术,紧急就医。

处理以上意外事故时,家长或者幼儿园老师应保持冷静,及时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并随时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此外,平时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危险的认知能力。

幼儿园意外摔伤的急救及处理方法?

幼儿园意外摔伤的急救及处理方法?

当幼儿园发生意外摔伤时,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急救和处理方法:
1. 镇定安抚: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力安抚受伤的幼儿,以防止他们感到惊慌或焦虑。

2. 检查伤势:小心地检查受伤部位,观察是否有明显的骨折、扭伤、擦伤或出血。

避免移动伤口,以免加重伤害。

3. 停止出血:如果有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住伤口,并提高受伤部位的位置,以减少出血。

4. 冷敷:如果受伤是肿胀、疼痛或骨折,可以用冰袋、冷水毛巾或冷冻食品包裹冷敷受伤部位。

冷敷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5. 不可移动伤势:如果怀疑骨折,应避免移动伤势。

可以利用绷带或床单进行简单的固定,以稳定伤处,然后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6. 寻求医疗协助:若伤势较严重,或无法通过以上方法缓解疼痛或止血时,应尽快将幼儿送往医疗机构或拨打当地急救
电话。

7. 通知家长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及时通知相关的家长和幼儿园管理人员,向他们说明发生的事故和应对措施。

记录相关的细节和时间,以备日后参考和报告。

请注意,这些是一些建议性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只能作为参考。

在任何紧急情况下,尤其是对严重伤势或无法确定的伤势,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此外,幼儿园应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并确保相关的急救设备和物品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幼儿园是儿童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然而,意外事故难以避免。

为了确保幼儿园的安全,实施有效的事故处理预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常见意外事故处理预案,以确保幼儿园儿童的安全。

1. 火灾事故处理预案:- 火灾事故突发时,保持冷静,迅速发出警报并通知幼儿园工作人员。

- 立即将孩子们集合在一起,引导他们使用沉着冷静的方法撤离现场,并确保所有人都能顺利逃生。

- 在确保儿童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灭火器或者其他适当的工具扑灭火源。

- 若火势无法控制,并且撤离园区可能存在危险,应立即联系当地消防部门报警求助。

2. 跌倒事故处理预案:- 当有儿童跌倒或摔倒时,先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若无需医疗干预,可提供安抚和安慰。

- 若儿童出现明显异常,如剧烈哭闹、疼痛或不规则体位,应立即通知家长并送往医院。

3. 溺水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园应有专门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和救生衣等。

教职员工需经过相应的救生培训,了解正确的救生方法。

- 若儿童落水,工作人员应迅速捞起儿童,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

- 同时通知家长并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4. 中毒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园应有专门的儿童食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食品的来源和质量。

- 若儿童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将其隔离,避免其他儿童受到传染。

- 通知家长,并参考所吃食物的成分,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洗胃、服药等。

- 将中毒源送往医院进行化验分析。

5. 意外撞伤事故处理预案:- 当儿童发生撞伤事故时,先判断伤势的严重程度。

若仅是轻微擦伤,可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如清洁、消毒等。

- 若儿童受伤严重,应立即通知家长并送往医院治疗。

- 对于较严重的撞伤,应使用冷敷物品进行处理,以减少疼痛和肿胀。

6. 突发疾病事故处理预案:- 幼儿在幼儿园中突然出现身体不适,如高烧、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 在等待家长到来期间,保持儿童的体温,提供适量的水和食物,以确保其舒适。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幼儿园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较弱,难免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

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和工作人员,掌握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孩子的生命,还能减轻伤害程度。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

一、跌伤和擦伤孩子们在玩耍、奔跑时容易跌倒,造成皮肤擦伤或软组织损伤。

急救处理方法:1、首先,检查孩子的受伤部位,观察有无破皮、出血、肿胀等情况。

2、若只是轻微擦伤,可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灰尘和杂物。

3、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去除残留的污垢。

4、伤口较小且表浅时,可涂抹碘伏消毒,然后贴上创可贴。

5、若伤口较大、较深或出血不止,应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止血,并立即送往医院处理。

二、烫伤幼儿园里可能会发生孩子不小心接触到热水、热汤等导致烫伤的情况。

急救处理方法:1、迅速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 15 30 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肿胀。

2、小心脱去烫伤部位的衣物,若衣物与皮肤粘连,不要强行撕扯,可保留粘连部分,用剪刀剪去周围未粘连的衣物。

3、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轻轻覆盖烫伤部位,避免感染。

4、不要在烫伤部位涂抹牙膏、酱油等物品,以免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

5、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三、鼻出血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因为碰撞、挖鼻孔等原因导致鼻出血。

急救处理方法:1、让孩子保持安静,坐下并身体稍微前倾,头略低,张口呼吸。

2、用手指捏住孩子两侧鼻翼,持续按压 5 10 分钟,帮助止血。

3、同时,可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孩子的额头或鼻部,促进血管收缩。

4、若出血不止,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四、异物入眼孩子们在玩耍时可能会有灰尘、沙粒等异物进入眼睛。

急救处理方法:1、让孩子闭上眼睛,轻轻转动眼球,刺激眼泪分泌,将异物冲出。

2、若异物仍未排出,可用干净的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擦拭眼角,尝试取出异物。

3、切勿用手揉眼睛,以免损伤角膜。

幼儿园常见的急救与处理

幼儿园常见的急救与处理

幼儿园常见的急救与处理在幼儿园,孩子们活泼好动,意外事故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幼儿园工作人员应该具备一定的急救处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常见的急救与处理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救助孩子们。

一、轻微外伤的急救与处理1. 擦伤: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清除残留的污垢,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若出血较多,应先用消毒纱布进行止血,然后再进行清洗与处理。

2. 碰撞伤:用冷水敷在受伤部位,减轻疼痛和肿胀。

如伤处明显红肿,可用冰袋冷敷。

3. 淤血:用温开水浸泡患处,可缓解疼痛。

如伤口较大,应立即就医。

二、眼部伤害的急救与处理1. 异物进眼:切忌用手揉搓眼睛,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将异物冲出。

若无法取出,应及时就医。

2. 眼部烧伤:眼部被化学品烧伤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眼睛,时间不少于15分钟,然后尽快就医。

三、鼻部出血的急救与处理1. 让孩子坐直,轻轻捏住鼻孔,避免向后仰头,以防血液流入喉咙引起呼吸困难。

2. 用冷敷物轻轻敷在鼻梁上,可缩小血管,减少出血量。

3. 若鼻出血时间较长或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就医。

四、烫伤与烧伤的急救与处理1. 轻度烫伤与烧伤:立即将受伤部位放入流动的冷水中冲洗,以降低温度。

然后用干净的冷湿毛巾覆盖受伤部位,以减轻疼痛。

切勿用牙膏、酱油等物质涂抹。

2. 重度烫伤与烧伤:切勿用冷水冲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等待医护人员的到来。

五、窒息的急救与处理1. 当发现孩子窒息时,应立即采取背部拍击和人工呼吸的急救措施。

2. 背部拍击:让孩子俯卧,用手掌轻轻拍击孩子背部,帮助孩子咳出阻塞的物体。

3. 人工呼吸:将孩子平躺,托起孩子的下颌,用自己的口对孩子的口,进行人工呼吸。

每次呼吸时间不超过2秒,每分钟进行10-12次。

六、骨折与扭伤的急救与处理1. 骨折:在固定骨折部位前,应先用纱布或干净的布固定好,然后用棉被或衣物垫好,不要移动伤员,尽快送往医院。

2. 扭伤:立即用冰袋冷敷扭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

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在这里学习、玩耍、成长。

然而,意外伤害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尤其是在幼儿园这个充满活力和冒险的环境中。

幼儿园的工作人员和家长都应该学习应急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理方法。

一、轻度划伤或擦伤孩子们在玩耍中可能会受到轻度的划伤或擦伤,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1.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2. 使用消毒剂:涂抹适量的碘酒或者酒精,以消毒伤口。

3. 覆盖伤口:贴上透气性好的创口贴或者纱布,防止细菌感染。

4. 观察伤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密切观察伤口,如有感染迹象或不适,请立即就医。

二、小面积烧伤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接触到各种热源,小面积烧伤是常见的意外之一。

在应急处理时,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步骤:1. 冷却伤处:将烧伤部位放入冷水中冷却,以减轻疼痛和减少烧伤程度。

2. 避免破坏:切勿用手直接触碰烧伤部位,也不要挤压烧泡。

可以轻轻覆盖干净的纱布或绷带。

3. 就医处理:如果烧伤严重、涉及较大面积或者有其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处理。

三、摔伤或骨折孩子们活泼好动,摔倒和骨折是难以避免的。

紧急处理骨折时,请遵循以下步骤:1. 切勿移动:如果怀疑骨折,请切勿移动患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

2. 保护伤处:使用软垫或其他物品固定伤处,防止晃动。

3. 冷敷肿胀部位:使用冷敷物冷敷肿胀部位,以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

4. 就医处理:立即送孩子去医院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四、咬伤或抓伤孩子们在玩耍时可能会互相咬伤或抓伤。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清洁伤口:用清水和肥皂轻轻清洁伤口,去除污垢和细菌。

2. 止血处理:如果伤口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轻轻压迫伤口,直到止血。

3. 使用抗菌药膏:涂抹适量的抗菌药膏,防止感染。

4. 观察伤口: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密切观察伤口,如有感染迹象,请立即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及处理方法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方法(一)简单性创伤简单性创伤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急诊之一。

创伤局限于直接受伤处。

按创伤性质分为:擦伤、扎伤、划伤、切伤及挤伤等。

1、擦伤: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摔倒而蹭破皮肤是常事,尤其在夏季更常见。

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毛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等杂物清洗干净即可;若伤口较深或有出血,应先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然后用酒精对伤口消毒,处理后无需包扎。

2、扎伤铁皮、塑料制成的玩具易变形或缺损,锋利的边缘会造成扎伤、戳伤。

床席、枕席、床板等的竹刺、木刺有时也会扎入幼儿体内。

处理方法是: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拨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用酒精消毒伤口。

如果刺扎入指甲等难以拔出时,应送医院处理。

3、划伤与切伤幼儿使用剪刀、小刀等或触摸破碎的玻璃器具时,常可能发生划伤或切割伤。

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包扎。

幼儿的手指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淤血甚至指甲脱落的现象。

对此,应及时发现并处理。

可用如下方法:若无破损,迅速用水冲洗,冷敷,防止局部淤血,并可减轻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出现指甲脱落,应及时就医。

(二)鼻出血幼儿鼻出血极为常见,其原因有鼻外伤,如鼻挫伤、挖鼻孔、用力抠鼻等引起,另外鼻内异物及感冒发烧等均可引起鼻出血。

鼻出血的部位大多位于接近鼻孔的鼻中隔上,因该处鼻粘膜较薄,血管集中成网,通常把该部位称为“易出血区”。

发现幼儿鼻出血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安慰幼儿不要紧张,安静地等待大人来处理,因为多数幼儿见血会产生恐惧感。

2、头略低,张口呼吸,捏住鼻翼,一般压迫10分钟可止血。

前额、鼻部用湿毛巾冷敷。

3、出血较多时,可用脱脂棉卷、纱布卷塞鼻,填紧些才能止血。

若经以上处理仍血流不止,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4、止血后短时间被不可用力揉鼻,也不做剧烈运动,避免再次出血。

(三)虫咬伤幼儿皮肤稚嫩,很容易被蚊、蜂叮咬和蛰伤。

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随着蚊虫数量的增多,幼儿遭蚊虫叮咬的机会也增多。

蚊子咬伤时,可用清凉油、牙膏等涂于患处,以减轻痛痒感。

若被蜜蜂蜇伤,因其毒液呈酸性,伤口处可涂弱碱性液体,如淡盐水、肥皂水、淡氧水等,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

若被黄蜂即马蜂蜇伤,轻者伤口处红肿疼痛,重者气喘、呼吸困难。

此时可在伤口处涂弱酸性液体,如食醋。

有气喘时,可服用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应及时就医。

另外,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偶尔会遇到幼儿被蝎子蜇伤的情况。

处理方法是:首先要防止毒素随着血液流动扩散到全身,可用布带扎住伤口上方,然后用力挤压被蜇处周围的皮肤,使含有毒素的血液流出。

局部涂抹碱水,有一定疗效,中毒严重的要及时送医院诊治。

(四)异物1、眼内异物儿眼内异物最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入眼,俗称“眯眼”。

处理时嘱咐幼儿不要用力按挤或揉搓眼睛,以免损伤角膜,要安静的等待大人来处理。

粘在角膜表面的异物,翻开眼皮后可用干净柔软的手帕或棉签轻轻擦去。

如果未能取出异物,幼儿仍感觉极度不适,应去医院医疗。

平时要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眼睛的习惯,不用脏手揉眼,不玩尖锐的物品,不互相扔撒沙子,以防异物入眼。

此外,要教育幼儿不要玩弄铁丝、小刀、毛衣针、树枝等,以防刺伤或划伤眼睛。

日常用消毒液及杀虫剂要妥善保管,防止液体溅入幼儿眼内。

2、鼻腔异物孩子玩耍时,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将手边的纽扣、黄豆、果核等异物塞入一侧或双侧鼻孔中。

这不仅影响呼吸,还会引起鼻腔异症,甚至异物继续下行导致气管异物。

有时幼儿自行掏挖可致鼻出血,引起惊恐不安,啼哭不止。

处理方法:(1)轻声安慰幼儿,使其安静下来,配合操作。

不要恐吓、训斥幼儿,以免引起大哭,使异物有可能继续下行,增加取出的难度。

(2)对置入较浅的异物,可争取幼儿的合作,让其深吸一口气,教师紧按无异物一侧的鼻孔,另幼儿用力擤鼻,有时异物可自然排出。

如果此法无效,切不可用镊子等器具夹取圆形异物。

因为这样稍有不慎,不仅不能取出异物,反将其推向鼻腔深处,甚至落入气管,危及生命。

(3)异物取出后,如有鼻粘膜损伤,可根据具体情况涂点消炎药膏或口服消炎药。

(4)凡是经简单处理异物不能排出的,均应立即起医院,请医生用专用的器械取出。

3、咽部异物多因饮食不慎,将鱼刺、骨头渣等卡在眼部附近或嵌入扁桃体而引起疼痛。

吞咽时疼痛加剧。

处理方法:发现此类幼儿时,不要采用吞咽饭团、菜团、喝醋等方法,这样做有时会引起咽部出血。

最好去医院,由医生在光线充足的诊室里或利用喉镜的辅助来取出异物。

4、外耳道异物多发生在午睡或自由活动时,幼儿出于好奇,将随手玩弄的小的异物塞入外耳道。

有时也会有动物性异物,如小昆虫爬入。

幼儿因异物进入耳内可出现惊恐不安、自行掏挖等现象,引起耳鸣、耳痛、外耳道炎症及听力障碍等。

处理方法:(1)若异物为昆虫,可用手电筒以强光对着外耳道口,引诱昆虫自行爬出。

若不见效,不要盲目操作,应迅速去医院处理。

(2)若为小石块、纽扣、豆类等,可歪头单脚跳将物品跳出。

不可自作主张用镊子夹取,否则易损伤外耳道及鼓膜,应迅速去医院处理。

(3)有时在幼儿洗头、洗澡时,可能将水溅入外耳道,引起耳鸣。

可用双手紧捂两侧耳郭,然后迅速松开,借助气流的冲击作用将水弹出。

也可用柔软的卫生纸捻成长条,轻轻深入外耳道以吸收水分。

5、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

嘴里含着花生米、糖块、瓜子等食物,突然哭闹、嬉笑,可将小物品呛入气管,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憋气、面色紫青等现象。

一旦发生气管异物,要及时处理。

处理方法:较小幼儿出现气管异物,应将其倒提起来,拍背;较大的幼儿若出项此情况,可让其跪在地上或趴与成人腿上,臀部抬高,头尽量放低。

成人轻拍其后背,以使异物排出。

也可成人站在幼儿身后,用两手紧抱其腹部,迅速有力的向上向后挤压,借助气流冲出异物。

尽管可以采取以上处理方法,但发生气管异物后自然咳出的机会很少,所以必须送医院救治。

6、吞咽异物幼儿在玩耍时,常喜欢把一些小物件,如纽扣、钱币等放入口中,往往会把这些异物吞下。

处理方法:吞咽异物的处理方法视异物不同而区别对待。

如果吞入体积小、无锐角的圆形异物,幼儿一般情况良好,无气急、气促、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则不必惊慌,可进食含大量纤维的蔬菜(如韭菜、芹菜等),促使异物随大便排出。

如果幼儿吞入体积较大,有尖角的异物,可损伤消化道,引发生命危险。

发现幼儿有哽咽、吞咽困难或发生呛咳时,千万不要强行下咽食物,应立即去医院请专科医生处理。

以上列举了六种幼儿常见的异物,不论哪种异物,都给幼儿带来身心方面的创伤。

对幼儿异物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平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及时纠正幼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吃饭时说话、大声谈笑;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教育他们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免受伤害;幼儿自由活动时,保教人员要高度负责,随时掌握每一个幼儿尤其是一些调皮幼儿的活动,及时制止不良行为,避免对己对人的伤害。

另外,午睡时幼儿常被被子或枕巾蒙盖在头上睡觉,有个别喜欢搞恶作剧地幼儿常在此时把异物放入口鼻,这就要求幼儿午睡时,值班人员要勤巡回、细观察,及时发现并制止不良行为。

(五)烧伤、烫伤烧伤、烫伤是幼儿园常见的急诊之一,多有高温(如热水、蒸汽、火等)、电以及化学物质作用于幼儿的皮肤和粘膜而引起。

在幼儿烧(烫)伤事故中,最常见的是开水、热汤、热粥引起的烫伤,火烧伤次之,偶有化学烧伤及电击伤。

学前儿童的皮肤娇嫩,同样的刺激对学前儿童的伤害比成人更严重。

对烧、烫伤的急救处理应做到以下几点:1、立即清除造成烧伤、烫伤的根源如遇火焰灼伤,也就能够迅速使幼儿脱离火源,扑灭伤者身上的余火;对热汤、热粥烫伤幼儿,应立即脱去浸湿的衣服,不易脱去时,切忌强行撕拉,可用剪刀剪破撕开,充分暴露创面。

若不慎沾有化学药品时,要用大量净水冲洗。

2、根据受伤的程度不同及时处理创面根据烧(烫)伤的深浅不同,烧(烫)伤可分三度:一度烧(烫)伤只损伤皮肤表皮层,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无水泡。

处理时可将损伤部位用凉水或冷开水反复冲洗,若手足灼伤可直接浸入冷水中,至疼痛缓解后去除冷水。

可在伤面上涂紫药水、清凉油或烫伤膏等,一般4—5天可痊愈,不留疤痕。

千万不可随意乱抹肥皂水、牙膏、酱油等。

二度烧(烫)伤伤及真皮层,局部除红肿外,还出现水疱,疼痛剧烈。

三度烧(烫)伤伤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甚至累及骨骼。

对二、三度烧(烫)伤的患儿,可用干净的纱布、毛巾等覆盖创面,或用干净的床单包裹住,不要弄破水疱,及时送医院救治。

有时烧(烫)伤面积较大,患儿可能烦躁口渴。

可少量多次喝些淡盐水。

幼儿发生烧(烫)伤事故,会对其造成巨大的身心伤害。

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烧(烫)伤的发生。

例如,室内暖气应加罩,炉火应有预防措施;电器电线应经常检查是否漏电,以防幼儿接触造成击伤;不允许幼儿进入食堂等高热地带;给幼儿提供的饮用水温度要适宜,饮水机要妥善放置;进餐时,教师要认真管理好热汤、热粥,最好是煮好后稍微晾凉些再给幼儿分盛。

(六)惊厥也叫抽风,常见于5~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以2岁以下幼儿多见。

幼儿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厥较为常见。

如患上呼吸道感染、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均会使幼儿高烧,引起惊厥。

此外,幼儿缺钙、癫痫、低血糖,中毒等也可以引起惊厥。

幼儿惊厥常突然发作,意识短暂丧失,头向后仰,眼神凝视,呼吸细弱而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为一两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当惊厥发生时,首先应该尽快控制惊厥,同时寻找病因,并防止抽搐再次发生。

一般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将患儿移至安静环境中,让其侧卧,松开衣领,便于及时排除分泌物。

将毛巾或手绢、纱布等拧成麻花状置于上下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如果患儿牙关紧闭,不能硬撬。

2、幼儿惊厥后,成人不要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

要有专人守护,防止坠床的发生。

3、积极降温。

若幼儿因高烧抽风,应采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等方法降温,或口服退烧药以降温。

4、辅助止痉处理。

可针灸或重压人中穴,以减轻抽搐程度和缩短抽搐时间。

经过以上初步处理,控制住惊厥时,要迅速将患儿送至医院治疗。

为预防惊厥发作,应做到如下两点:一是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等出现高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上升引起惊厥;二是平时注意观察幼儿,如果在不发烧时也有惊厥发作,应去医院做全面检查,查看是否是癫痫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