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2课 机器人 教学设计
机器人(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的基本构造,学会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基本构造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的头部、身体、四肢等基本组成部分。
2. 造型的创作: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3. 主题的拓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各种,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的基本构造,学习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独立创作一幅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2. 教学目标:了解的基本构造,学会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3. 教学重点: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创意的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独立创作一幅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组合出造型,并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装饰。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创作兴趣浓厚,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作品富有创意。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在色彩搭配方面还需加强指导,提高审美能力。
3.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2课 机器人 ▏人美版

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并用绘画或制作的表现方式设计一个造型新颖的机器人: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讨论、拼摆、欣赏发现、自主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认识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美术创作活动让生活变得更有趣。
三、学习者分析1、编辑指导思想分析: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2课,是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的基础课之一。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获得了初步的绘画造型表现能力和组合废弃物进行造型表现的能力,这些为本科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本课在了解和创作机器人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绘画和制作的造型表现能力,为以后学习《连环画》《演电视》等课程做好铺垫。
可见本课是第二学段“造型.表现”领域中的重要课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版面分析:本课教材共两个版面。
第4页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机器人玩具和机器人卡通形象,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奇特外形,展示出会跳舞、能飞翔、有力气、千里眼等与众不同的本领。
其中卡通形象阿童木最引人注目,不仅造型可爱、本领神奇,而且能说会动,很贴近学生。
第5页主要展示了学生的作品。
“艺术实践”栏目提示学生,本课造型表现的方式是绘画或是利用多种材料组合遵循了《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初步认识线条、形状、色彩与肌理等造型元素,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唤起创造的愿望”这一教学要求。
教材中的“评一评”栏目强调了对作品的赏评要关注机器人的功能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教学重点:探究机器人的外形、结构、种类、功能、用途和特点,并用绘画或制作的方式变现机器人的结构和活动场面。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机器人》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机器人》人美版一. 教材分析《机器人》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机器人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又有创意无限的绘画技巧,适合三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在前期的美术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但机器人这一主题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特点和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描绘机器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技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功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会描绘机器人。
2.难点:创新性地描绘出具有个性的机器人形象,合理运用线条和色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创作。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机器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机器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的图片,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功能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创作:教师示范描绘机器人,讲解描绘技巧,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属于自己的机器人。
4.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机器人描绘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1.机器人基本结构:图片+文字,展示机器人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 机器人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机器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机器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并掌握机器人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要素,通过实践绘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要素。
2.通过实践绘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在实践绘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要素。
2.教学难点:在实践绘画中,如何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老师通过展示一组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要素。
2.整合环节1.老师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机器人,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班级内交流,了解其他同学了解的机器人的情况。
2.老师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逐渐理解机器人的构成要素和特点,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这些信息。
3.拓展环节1.老师讲解并示范机器人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探索机器人的造型和表现技巧,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4.巩固环节1.老师请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2.学生相互交流,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教学讲解和学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形态和构成要素,同时通过实践绘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独立创作能力和美术素养。
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重动手实践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机器人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表现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打破学生对于机器人单一化的视觉固定化,产生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 机器人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机器人 |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机器人是由人创造的机械,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形状描绘机器人。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用创造性的思维表现机器人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科学与艺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解、实物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由简至繁的线条描绘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机器人的形态、结构和特征,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描绘出机器人的轮廓和基本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纹理等形式创新表现机器人。
三、教学内容1. 认识机器人通过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如军队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家用机器人等,让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探究其内涵和特点。
2. 机器人的基本图形线条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机器人的外形和结构,认识其基本图形线条构成,如长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如何用简单的线段和几何形状描绘出机器人的轮廓和基本构造。
3. 创新表现机器人在掌握了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轮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色彩、纹理、点线面等形式创新表现机器人的特性和特征,如给机器人增加拟人化特征,增加可爱的表情等。
4. 制作机器人模型根据自己的创意和灵感,学生们可以用废旧材料或日常用品制作机器人模型,培养他们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方法1.观察比较法: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机器人,分析其形态、特征和应用领域。
进而引导学生创新表现机器人的形态和特征。
2.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展示视频、教师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机器人的基本构造和线条结构,提高他们的线条感和造型能力。
3.体验创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机器人模型,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展示多种机器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猜测这些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和特点。
第2课:机器人-教案-人美版-(1)

人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二课机器人(robot)南江思源实验学校王蕾【教学内容】造型·表现【教材分析】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二课《机器人》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课程,因此我通过说一说、找一找、拼一拼、添一添等趣味环节学习机器人,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简单知识,了解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运用综合技法表现机器人,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通过本课的教学,感受创新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绘画能力与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综合制作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生动的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教具】课本、多媒体课件、基本图形、范画【学具】课本、绘画工具、卡纸、手工剪刀、胶水【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Holle,everyone.Good morning.How are you?Thank you,I’m fine too.ok,Now let’s begin our class,please look at screen.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播放《阿童木》影片片段。
解疑:这个小男孩是不是普通的人?你们知道他叫什么人吗?2.出示课题:《机器人》(Robot),“Robot”单词教学。
板书课题:Robot三、展示目标,明确主题:机器人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你们愿意和Miss Wang一起去探索他们的世界吗?1.闯关一:机器人都人形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闯关二:仔细观察机器人的造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闯关三:你能用基本图形创作一个Robot吗?4.闯关四:添一添,让你的机器人有强大的功能吧!开始闯关…I can do it!四、导学达标,合作探索:达标(一):说一说1.幻灯片出示机器人与真人对比图。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 机器人 ▏人美版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机器人 | 人美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种类、功能;2.熟悉机器人的基本线条与形态;3.学习用基本线条与形态表现机器人形象。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构图,表达出基本形态的机器人形象;2.能够运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种类机器人的特征性形态;3.能够展示个人的构思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
情感目标1.通过体验良好的绘画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力;2.通过合作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际能力;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机器人的概念,掌握机器人基本形态和特征性线条;2.运用线条方法表现机器人形象;3.学生教师互动与合作互助。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体会机器人的功能和特点;2.如何让学生把机器人的基本形态绘制出来;3.如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机器人。
三、教学准备1.物料: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2.展示物品:机器人模型或图片;3.教师准备:教学PPT、教案、班级环境布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机器人模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机器人的概念、种类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演示•教师将会通过PPT或者展示画板给学生演示几种基本的机器人形态,并讲解机器人的构造原理,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造方法。
3. 指导•通过线条、形态、构图等方面的讲解,指导学生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机器人形象。
4. 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机器人绘画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大家的合作,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的机器人形象。
5. 提交作品•让学生陆续提交自己的作品,教师现场指导和评论,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展示。
五、教学评价1.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会被展示出来,教师会现场进行点评和评价,让学生获取正向的体验;2.评分标准:严格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分,并发表评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以便下一步的学习和发展;3.评价方式:可以采用班内、个人和小组三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全班投票、自评与互评等方式。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2课机器人》说课稿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三上《第2课机器人》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第2课机器人》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通过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机器人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认为机器人就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和原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制作简单的机器人。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
2.难点:机器人编程和制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机器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机器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器人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结构:教师讲解,学生跟随讲解内容,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优点。
4.动手制作: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分组制作简单的机器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作品展示: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机器人,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需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结构等。
可以使用流程图、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机器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中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能用绘画或者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从而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
2、通过各种活动,能用绘画工具或者废旧材料等创作机器人,激发出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对机器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机器人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提升,而且学生的美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型表现方面的经验,能较好的表现出自己的想象意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种类、功能。
利用绘画工具进行设计创作。
教学难点:能够生动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激趣导入
一、引入新知:
师:上课之前,请同学看一个小品片段。
师播放神奇的机器人(PPT)
师:这个小品引人发笑,也体现了人类长期以来的一种愿望,用一种具有拟人功能的机器,代替人进行各种活动。
小品中的机器人是作者想像出来的,那么什么是机器人呢?
生:自由回答。
活动2【讲授】活动二启发交流
二、讲授新课:
师:只要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的自动化机器,都可以称为机器人。
师:机器人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
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出以下几点)。
有身体:根据不同的应用需要,有一定的形状结构;
有大脑:有程序控制,能自动工作;
能动作:有行为功能,能自动执行一定的动作。
师:小品中的机器人会帮助小孩,会拖地、画画----,但现实中的机器为应该是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的,我们来看一下机器人还会为人类做什么样的服务?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发言(PPT)
活动3【活动】活动三观察示范
教师示范
师:那机器人该怎么画呢?现在老师示范一幅《机器人》
(1)想
(2)画机器人
(3)添背景
(4)上色
活动4【练习】活动四同步欣赏
欣赏儿童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朋友画的——“机器人”。
看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
这幅画里的机器人长什么模样?
它有什么本领?
(请两位小朋友评点最喜欢的画。
)
活动5【作业】活动五学生做画
欣赏了这么多小朋友画的《机器人》,每幅画都与众不同,有自己的想法。
下面就请学生作画。
活动6【测试】活动六讲评小结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