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电路课件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_1电压PPT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_1电压PPT课件
换算: 1 kV =1 000 V= 103 V 1 mV =0.001 V= 10-3 V
练习
1、256kV= 2.56×105 V 2、220mV= 0.22 V
身边的电压值
干电池: 1.5V
家庭照明电路: 220V
一节蓄电池:2V
电鳐的模样很
怪,扁平身子,头 和胸连在一起,
浑身光滑无鳞,
课堂检测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C)
A.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持续的电 流
B.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只要构成通路, 导体中就会有电流
C.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D.电路中有电流不一定有电压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课堂检测
如图,小铭连接了电路准备测量左边一只灯发光时两端的电压。 电路有错吗?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课堂检测
在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会出现的后 果是(D) A.电流表与电压表被烧坏 B.电流表与电压表都不会被烧坏 C.只有电压表会被烧坏 D.只有电流表会被烧坏
电压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全一册 物理 第十六章:16.1电压(共25张PPT)
1.于普通民众的文化知识和精神素养 ,有着 为官的 阅历和 广阔的 视野, 对下层 民众生 活有深 刻的了 解。他 们既可 以将下 情上迭 ,也可 以将官 方的意 旨贯彻 于民间 。 2.他们在乡间承担着传承文化、教化 民众的 责任, 同时参 与地方 教育和 地方管 理,引 领着一 方社会 的发展 。乡绅 群体的 消失, 使乡村 失去了 传统文 化的传 承人, 失去了 文化颁 被和灵 魂,没 有了 3.指导和提升文化教育的导师,乡村 的凝聚 力也随 之消失 。加之 城乡教 育费源 配置的 巨大反 差,加 剧了农 村人口 向城市 流动的 速度与 规模, 使农村 开始变 成文化 沙漠。 4.节奏是音乐、舞蹈和歌唱这些最原 始也最 普遍的 三位一 体的艺 术所同 具的一 个要素 。节奏 不仅见 于艺术 作品, 也见于 人的生 理活动 。人体 中呼吸 、循环 、运动 等器官 本身的 自然的 有规律 的起伏 流转就 是节奏 。

《电路》ppt课件

《电路》ppt课件

S2 L2
巩固练习 3、根据下列实物图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S
L1 S1 L2 S2
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3、在下图电路中的错误处打“×”, 并画出正确的连接方法.
短路 。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路将_____ 损坏电源 。如果要两 这种电路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 盏灯均发光,可以拆除导线_________ 。 a
一、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电灯
开关
1.电路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 电流通路就叫电路。
2.电路的组成及作用
电源: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提供电能) 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导线:连接电路元件的导体(传输电能)
干电池
铅酸蓄 电池
控制电路通 断的装置
小灯泡消耗电能,小灯泡把 电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2、画电路图
画出该电路的电路图
实物图
画电路图的要求
这样画行吗
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 导线要横平竖直。
画电路图的要求
这样画怎么样
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画电路图的要求
这样画好吗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画电路图的要求
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 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 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 横平竖直。
电路图的画法
画电路图方法
第一步:认清电路实物图; 第二步:画电路图;
方法:电源“+”
电源“–” 极 极 若电路不此一条电流路径,一条路径一条路径的 画,先画元件多的路径,再画元件少的路径。 各元件
第三步:检查电路图是否与实物图吻合。
画电路图原则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六章ppt课件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第十六章ppt课件
③仅研究端口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路模型 进行研究。
4. 分析方法
①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无源二端口 网络;
②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程, 这些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返回 上页 下页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约定 1.讨论范围:
线性 R、L、C、M与线性受控源,
+

U 1

I2
+
N•
U2

I2
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电流源,则端口电压可 视为电流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之和。
即: U U 12 ZZ1211I I 11ZZ1222I I 22 Z 参数方程
返回 上页 下页
也可由Y 参数方程 II 12 YY121U1U11YY122U2U22 解出 U 1,U 2.
II I • •

22
2
++
UUU • • • 1 11
0
YYaa Ya YYcc Yc
++

U

U 2
2U
• 2
0
Y11UI 11 U20 Ya Yb Y21UI 21 U20 Yb
Y12
I1 U2
U1 0
Yb
Y22
I2 U2
U2 0
Yb
Yc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2
求两端口的Y参数。

I1

I 1 Za
Zc
Z

I1
+

I2

+

U1
Zb
+

U2

第16章大学电工课件

第16章大学电工课件
共模电压 = ui
电压放大倍数
因虚短,所以 u– = ui , 反相输入端不“虚地”
uo
(1
RF R1
)ui
Auf
uo ui
1 RF R1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结论:
① Auf 为正值,即 uo与 ui 极性相同。因为 ui 加 在同相输入端。
② Auf只与外部电阻 R1、RF 有关,与运放本 身参数无关。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16.3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 16.4 运算放大器在波形产生方面的应用* 16.5 使用运算放大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前面介绍的分立电路,就是由各种独立元件联接起 来的电子电路。这一章我们要给大家介绍集成电路, 就是把整个电路的各个元件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线同 时制造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可靠性好、 价格便宜等特点,所以一经问世,就获得了广泛的 应用,标志着电子技术的一个新的飞跃。

R2 i+
– 称反相输入端“虚
地”— 反相输入的重要
以后如不加说明,输入、 输出的另一端均为地()。
特点 uo


RF R1
ui
因要求静态时u+、 u– 对 地电阻相同, 所以平衡电阻 R2 = R1 // RF
Auf

uo ui
RF R1
总目录 章目录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16.2.1 比例运算
③ Auf ≥ 1 ,不能小于 1 。 ④ u– = u+ ≠ 0 ,反相输入端不存在“虚地”现象。 ⑤ 电压串联负反馈,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电路ppt课件

电路ppt课件

低的意义等。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包括真值表、卡诺图等。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详细阐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从需求到电路图的设计流程、设计思路等。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介绍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现象,包括产生原因、影响及解决方法等。
相量法分析步骤
根据电路结构列出节点电压方程或回路电流方程,将各元件的阻抗或 导纳代入方程中求解,得到各支路电流和节点电压的相量形式。
CHAPTER 05
暂态过程及分析方法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确定
换路定则
在电路状态发生变化时,电路中各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不能突变,必须保持连续性。
初始值确定
根据换路定则,求出电路中各元件在换路瞬间的初始值,包括电感的初始电流和电容的初始电压等。
模拟信号运算处理功能
1 2
比例运算电路
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放大作用,实现输入信号 的比例运算,如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和反相比例放 大电路。
加法运算电路
将多个输入信号进行加法运算,输出信号的幅度 和相位可通过电阻进行调整。
3
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利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积分和微分作用,实现输 入信号的积分和微分运算,如RC积分电路和RC 微分电路。
数字逻辑门电路与组合逻辑 电路
数字逻辑门电路基础知识
01
数字逻辑门电路的定义
介绍数字逻辑门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
02
数字逻辑门电路的符号
展示数字逻辑门电路的符号表示方法,包括电路图符号和逻辑符号等。
03
数字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
详细解释数字逻辑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包括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电平高

电工学课件(哈工大)第十六章 基本放大电路

电工学课件(哈工大)第十六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16章基本放大电路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学教研室目录16.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16.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6.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16.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16.5 射极输出器16.6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16.7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16.8 多级放大电路及其级间耦合方式16.9 差动放大电路16.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器的目的是将微弱的变化电信号转换为较强的电信号。

放大器实现放大的条件:1. 晶体管必须偏置在放大区。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2. 正确设置静态工作点,使整个波形处于放大区。

3. 输出回路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化成变化的集电极电压,经电容滤波只输出交流信号。

u iu o共射极放大电路1. 晶体管T 的作用R B +U CCR CC 1C2放大元件满足i C = i B ,T 应工作在放大区,即保证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

i bi c i e2. 集电极电源U CC 作用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R CC 1C 2集电极电源作用,是为电路提供能量。

并保证集电结反偏。

3. 集电极负载电阻R C 作用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 R CC 1C 2集电极电阻的作用是将变化的电流转变为变化的电压。

4. 基极电阻R B 的作用+U CCR CC 1C 2TR B共射极放大电路基极电阻能提供适当的静态工作点。

并保证发射结正偏。

5. 耦合电容C 1和C 2作用(1) 隔直作用隔离输入.输出与电路的直流通道。

(2)交流耦合作用能使交流信号顺利通过。

共射极放大电路R B +U CCR CC 1C 216.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16.2.1 用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确定静态值放大电路中各点的电压或电流都是在静态直流上附加了小的交流信号。

电路中电容对交、直流的作用不同。

如果电容容量足够大,可以认为它对交流不起作用,即对交流短路。

而对直流可以看成开路,这样,交直流所走的通道是不同的。

交流通道---只考虑交流信号的分电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 电压电阻【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6章 电压电阻【全章】》精品PPT优质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16章电压 电阻【全章】》
精品PPT优质课件
第二课时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1节 电压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自然界的现象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很多动物也有发电 的本领,像电鳐和电鳗,简直可以说是“水中的发电机”。 电鳐和电鳗是怎样捕食的?它有什么秘密武器?
导入新课
认知与了解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进行实验 ①测灯L1两端的电压
②测灯L2两端的电压
L1
L2
L1
L2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进行实验
③测串联电路两端电压
L1
L2
④测电源两端电压
L1
L2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记录数据
L1 两端的电 L2 两端的电 两灯串联部分两端 电源两端的
压U1/ V
压U2/ V
的总电压 U / V 电压U'/ V
观察与思考
1.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的关系是怎样的? 2.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一样吗? 3.与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一样吗?
猜想假设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设计实验
电路图
L1
L2
注意: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实验步骤 1.调节电压表指针指零,检查器材;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检查电路; 3.用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记为U1; 4.用电压表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记为U2,测量灯L1、L2两 端的总电压为U,记入表格; 5.更换灯泡,重复步骤3、4;
观察与思考
讲授新课
二 电压的测量
观察与思考 怎样测量电压的大小呢?
测量电压大小的工具叫电压表。它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件 (共18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二节 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课件 (共18张PPT)

---课堂小结---
1、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字母表达式为: U=U1+U2
2、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
两端的总电压 字母表达式为: U1=U2=U
生活因学习而充实!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9日星期六2022/4/92022/4/92022/4/9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92022/4/92022/4/94/9/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92022/4/9April 9,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各支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两端电压
பைடு நூலகம்
有怎样的关系?
L1
L2
●猜想或假设:
猜想1: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两 端的总电压
猜想2: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并等于电 源两端的总电压
……
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L1 L2
怎样测出电路中L1、L2和电源两端的电压?
灯泡L2两端的电压 U2/v
L1和L2串联后的总 电压U/v
一、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观测对象
测量 第一次
结果
灯泡L1两端的电 压U1/v
灯泡L2两端的电压 U2/v
L1和L2串联后的总 电压U/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工程实际中,研究信号及能量的传输和 信号变换时,经常碰到如下两端口电路。
反馈网络 放大器
R
C
C
放大器
滤波器
返回 上页 下页
三极管 n:1
传输线
变压器
返回 上页 下页
1. 端口
i1
+
u1 i1
N
端口由一对端钮构成,且 满足如下端口条件:从一 个端钮流入的电流等于从 另一个端钮流出的电流。
2. 二端口
2. Z 参数和方程
① Z 参数方程

I1

I1
+

U1

I2
+
N•
U2

I2
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电流源,则端口电压可 视为电流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之和。
即:
UU12
Z11I1 Z 21 I1
Z12I2 Z22I2
Z 参数方程
返回 上页 下页
也可由Y
参数方程
II12
Y11U1 Y12U 2 Y21U1 Y22U 2
解出U1,U 2.
即:
U1
U
2
Y22
I1
Y21
I1
Y12
Y11
I2 I2
Z11I1 Z 21 I1
Z12 I2 Z 22 I2
得到Z 参数方程。其中 =Y11Y22 –Y12Y21
其矩阵形式为:
U1 U 2
Z11 Z21
Z12 Z 22
I1
I2
Z
I1 I2
0
YYaa Ya YYcc Yc
++ •
U•U2 2U• 20
Y11
I1 U1
U 2 0
Ya
Yb
Y21
I2 U1
U 2 0
Yb
Y12
I1 U 2
U1 0
Yb
Y22
I2 U 2
U 2 0
Yb Yc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2
求两端口的Y参数。

I1
jL

I2
解 直接列方程求解 + • U1
R

gU1
返回 上页 下页
1. Y 参数和方程

I1
① Y参数方程
•+ U1
N

I2
+ • U2
采用相量形式(正弦稳态)。将两个端口各施加一
电压源,则端口电流可视为电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
的电流之和。
即:
I1 I2
Y11U1 Y21U1
Y12U 2 Y22U 2
Y 参数方程
返回 上页 下页
写成矩阵形式为:
4. 分析方法
①分析前提:讨论初始条件为零的线性无源二端口 网络;
②找出两个端口的电压、电流关系的独立网络方程, 这些方程通过一些参数来表示。
返回 上页 下页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约定 1.讨论范围:
线性 R、L、C、M与线性受控源,
不含独立源。 2. 端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
+ i1 u1 –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 求图示两端口的Y 参数。


I 1 3 6
为互易对

I2
称两端口
+

U 1 3
+

15 U 2
Y11
I1 U1
U 2 0
1 3// 6 3
0.2S
Y21
I2 U1
U 2 0
0.0667S
Y22
I2 U 2
U1 0
0.2S
Y12
I1 U 2
U 2 0
0.0667S
返回 上页 下页
Y 参数矩阵
I1
I2
Y11 Y21
Y12 U1
Y22
U 2
[Y
]
Y11 Y21
Y12
Y22
注意 Y参数值由内部元件参数及连接关系决定。
② Y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Y11
I1 U1
U 2 0
Y21
I2 U1
U 2 0
输入导纳 转移导纳
II• • 11
UU• • 1
++
1
II• • 22
+

U2
I1
U1 R
U1 U2
jL
(1 R
1
jL
)U1
1
jL
U
2
I2
gU1
U 2 U1
jL
(g
1
jL
)U1
1
jL
U
2
[Y ]
1
R
1
jL
g
1
jL
1
jL
1
jL
g 0
Y12
Y21
1 jωL
返回 上页 下页
③互易二端口(满足互易定理)
Y12
I1 U 2
U1 0
Y21
I2 U1
U 2 0
当 U1 U 2 时, I1 I2
当一个电路与外部电路通过两个端口连接时称
此电路为二端口网络。
+ i1
u1 i1
N
i2 +
i2 u2
返回 上页 下页
注意 ①二端口网络与四端网络的关系
+ i1
i2 +
u1 i1
N
i2 u2 二端口
i2
i1
N
i3 四端网络
i4
返回 上页 下页
② 二端口的两个端口间若有外部连接,则会破坏 原二端口的端口条件。
+
NN

U2
返回 上页 下页
II• • 11
•+ U1
II• • 22
++
NN
UU• • 22
Y12
I1 U 2
U1 0
Y22
I2 U 2
U1 0
转移导纳 输入导纳
Y → 短路导纳参数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1 求图示两端口的Y 参数。

II I ••

11
1
YYbb Yb
II I ••

22
2
++
UUU • •• 1 11
返回 上页 下页
[Z
]
Z11
Z
21
Z12
Z
22
Z 参数矩阵
Z Y 1
② Z 参数的物理意义及计算和测定
Z11
U1 I1
I2 0
Z 21
U 2 I1
I2 0
Y12 Y21
上例中有 Y12 Y21 Yb
注意互易二端口四个参数中只有三个是独立的。
返回 上页 下页
④对称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 除 Y12 Y21外, 还满足Y11 Y22 , 上例中,Ya=Yc=Y 时, Y11=Y22=Y+ Yb 注意 对称二端口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对称二端口是指两个端口电气特性上对称。 电路结构左右对称的一般为对称二端口。结构不 对称的二端口,其电气特性可能是对称的,这样 的二端口也是对称二端口。
i1
线性RLCM 受控源
i2
+
u2 – i2
返回 上页 下页
+ i1 u1 –
i1
线性RLCM 受控源
i2
+
u2 – i2
注意 端口物理量4个
i1 i2 u1 u2
端口电压电流有六种不同的方程来表示,
即可用六套参数描述二端口网络。
i1 u1 i2 u2
u1 u2
i1
i2
u1 i1 i2 u2
i1
i 3
R
4 i2
i'
1
i1
i
i1
1
i1
1’ i1
N
i2
2
i' 2
i2
i
i2Biblioteka i2 2’3’4’
1-1’ 2-2’是二端口 3-3’ 4-4’不是二端口,是四端网络
返回 上页 下页
3. 研究二端口网络的意义
①两端口的分析方法易推广应用于n端口网络;
②大网络可以分割成许多子网络(两端口)进行分析;
③仅研究端口特性时,可以用二端口网络的电路模型 进行研究。
第16章 二端口网络
本章重点
16.1 二端口网络 16.2 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 16.3 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6.4 二端口的转移函数 16.5 二端口的连接 16.6 回转器和负阻抗转换器
首页
重点
1. 两端口的参数和方程 2. 两端口的等效电路 3. 两端口的转移函数
返回
16.1 二端口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