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尹晓东,姚 嫱,李维廉Resea rch pr og ress on nanopa rti cl e a lbu m i n-bound paclit axelY I N X i a o-dong,YAO Q iang,LIW ei-li a nD epart m ent of oncology,T ianjin Un i on M edical Centre.T ianjin300121,Ch i na.Abstrac t N anoparticle a l bu m i n-bound pac litaxe l is a nove l for m ulation of pac li taxe l tha t does no t requ ire t he syn thetic so l vent carrier used w i th othe r taxanes.It is g i ven as a30m i n i ntravenous i nf us i on w ithout cortico stero i d o r an ti h istam i ne pre m edicati on.It exp l o its t he natural properties of albu m i n to increase uptake and accu mu l a ti on of pac lita xe l i n t he t umo r t hrough gp60-m ediated endo t he lial transcytos i s,and i nteracti on w ith the albu m i n-bi nding prote i n SPARC(secreted pro tein,ac i d ic and rich i n cysteine).P recli nica lm ode ls have shown tha t nab-paclitaxe l has grea te r antitu m or acti v ity t han solven t-based pac litaxe l and tha t lead t o t he c li n ical testi ng o f nab-pac litaxe l i n chemo therapy on t he pati ents w it h m ali gnant tu mo rs.So m e results are m ade us i nspiring.K ey word s nanoparticle a l bum i n-bound pac litaxe;l ma li gnant t u m o rs;chemo therapyM odern O nco l ogy2011,19(07):1449-1452指示性摘要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 i n)。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
白蛋白结合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简称nab-PTX,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

它是通过将紫杉醇(Paclitaxel)与人血浆白蛋白结合而成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的优点和应用。

优点:
1. 独特的递送方式
nab-PTX的紫杉醇分子与白蛋白蛋白结合,形成了一种蛋白质递送系统。

这种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有效地传递到癌细胞,并且削减了靶向癌细胞时出现的副作用。

2. 高疗效
相对于传统的紫杉醇治疗方法,nab-PTX的疗效更好,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疗程时间。

在临床试验中,nab-PTX成功治疗了多种癌症,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3. 更好的耐受性
nab-PTX与传统紫杉醇相比,在耐受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应用领域
1. 乳腺癌治疗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

nab-PTX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治
疗手段,对治疗HER2阳性或阴性乳腺癌均有显著的疗效。

2. 肺癌治疗
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一直备受关注。

nab-PTX被广泛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肺癌类型治疗中。

3. 胃癌治疗
胃癌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个难题。

nab-PTX是一种有效的胃癌化疗药物,通过与血浆白蛋白结合,能够更好地传递到癌细胞,有效实现了肿瘤
抑制的目的。

综上所述,白蛋白结合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药物在临床应
用中表现出极高的优越性。

在未来的研究和发展中,nab-PTX还将有
更多新的应用领域。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发展史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医学领域常用的抗癌药物,是白蛋白和紫杉醇复合物。

它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而充满挑战。

以下将从不同的阶段来阐述其发展史,为读者呈现完整的过程。

一、起步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外科学家开始尝试将白蛋白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时,白蛋白紫杉醇尚未被发现。

二、发现阶段
1995年,美国圣荷西市的纳瓦拉公司(Protein Design Labs)与法国里昂市的里昂纽波特公司(Lyon Rhesus)联合研究,通过分离白蛋白与紫杉醇混合溶液中的复合物,成功发现了白蛋白紫杉醇。

这项发现被认为是药物史上的突破性进展,也为癌症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

三、研究阶段
发现后的一段时间里,许多科学家加入了白蛋白紫杉醇研究的队伍,试图找到更加高效的合成方法,以及更为精确的药物制备方式。

最终,一种名为Abraxane的白蛋白紫杉醇制剂被成功开发出来,并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四、扩展应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白蛋白紫杉醇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除了治疗癌症外,它还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此外,一些研究也表明,白蛋白紫杉醇相比于其他的化疗药物具有更低的副作用。

五、未来展望
目前,白蛋白紫杉醇已经成为医学领域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研究者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掘其更多的潜在应用。

同时也有一些人认为,未来白蛋白杂交技术可能会被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环保、食品工业等。

总之,白蛋白紫杉醇的发展史体现了人类智慧、专业精神和勇于创新的力量,相信未来的发展也将是更为广阔和艰巨的。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回顾性分析【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研究共纳入了XXX例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XX%,明显优于单药治疗组。

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较单药组出现更少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展望该联合治疗方案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替吉奥、胃癌、联合治疗、晚期、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安全性、生存分析、临床应用、研究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常常在中晚期就诊,此时肿瘤已经较为晚期,治疗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

目前一线治疗常采用化疗为主,然而传统化疗方案存在严重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患者生存质量有限。

寻找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替吉奥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相对较少的毒副作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药效,而替吉奥则能够靶向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评估该治疗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表现,包括总体生存率、疾病控制率等临床指标;分析患者在接受该治疗方案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安全性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安全性参考依据;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替吉奥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也被称为紫杉醇白蛋白结合物。

它是由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并可以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

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的树皮中提取的天然产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然而,由于紫杉醇自身的水溶性较差,限制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形成了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它能够结合并稳定微管,阻断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还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如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等。

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与白蛋白的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输送效率,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使用方法一般是静脉注射,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液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肝功能损害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不仅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在科研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通过改进药物的结构和输送方式,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研究和开发,为肿瘤治疗领域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重要的抗癌药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应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显著延长至疾病进展时间(TTP)
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显著降低25%疾病进展风险。
TTP(至疾病进展时间)
1.00
0.75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溶剂型紫杉醇
未进展患者比 例
0.50
0.25
中位TTP=23.0周
P=0.006
HR=0.75
中位TTP=16.9周
0.00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安全耐受性良好
更低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无3级以上过敏;3级以上感觉神经病变发生率高
不良事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 (%) 贫血 (%)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
过敏(%) 面红 (%) 感觉神经病变 (%) 疲劳 (%) 肌痛 (%) 呕吐(%) 水肿 (%)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小结
与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疗效更佳
ORR显著提高,TTP显著延长,二线以上患者OS显著延长。
与传统溶剂型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安全性更好
剂量增加了49%,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仍明显低于溶剂型紫杉醇组 虽然3级神经病变较多,但缓解迅速(中位缓解时间为22天) 未进行预处理,未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1.0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溶剂型紫杉醇
0.75
生 存
0.50

中位OS=56.4周
P=0.024 HR=0.73
0.25
中位OS=46.7周
0 8 16 24 32 40 48 56 64 72 80 88 96 104 112 120 128 136 144 周
OS:总生存期
Gradishar et al. J Clin Oncol. 2005; 23: 7794–780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尹晓东;姚嫱;李维廉【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年(卷),期】2011(19)7【摘要】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静脉滴注时间短(30min).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自然生物特性,通过gp-60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SPARC(一种酸性的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Nanoparticle albumin - bound paclitaxel is a novel formulation of paclitaxel that does not require the synthetic solvent carrier used with other taxanes. It is given as a 30 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without corticosteroid or antihistamine premedication. It exploits the natural properties of albumin to increase up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paclitaxel in the tumor through gp60 -mediated endothelial transcytosis,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albumin -binding protein SPARC ( 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 ). Preclinical models have shown that nab - paclitaxel has greater antitumor activity than solvent - based paclitaxel and that lead to the clinical testing of nab - paclitaxel inchemotherapy on the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Some results are made us inspiring.【总页数】4页(P1449-1452)【作者】尹晓东;姚嫱;李维廉【作者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天津,3001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3【相关文献】1.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局部晚期/晚期头颈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J], 何芳; 王红梅; 贾保昌; 王雪军2.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中晚期宫颈鳞癌的应用研究进展 [J], 辛元春;张春林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胃癌治疗中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 [J], 翁湧4.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J], 王留利;聂夏子;杜盟盟;侯凡;徐丽媛;王海琳5.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J], 黄佳欢;雷蕾;王晓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临床研究进展
药学 研 究 ・ I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V o 1 . 3 3 , No . 5

28 9・
白蛋 白结 合 型 紫杉 醇 的 I 临床研 究进 展
解李 丽 , 杨 同江 , 张翠平 , 单衍 强
be n e it f i n me t a s t a t i c b r e a s t c a nc e r, NS CL C, a de no c a r c i n o ma o f t he pa n c r e a s a n d S O o n .Th e a d v a nc e men t o f NAB —P i n c u r —
( 齐鲁制药( 海 南) 有限公 司 , 海南 海口5 7 0 3 1 4 )
摘要: 白蛋 白结合型 紫杉醇 ( N A B— P ) 为紫杉醇的特殊靶 向制剂 , 其疗效好 且不 良反应较 少。本 文主要 综述其
近 两 年 国 内外 的 临 床 研 究 进展 。
关键词 : 紫杉 醇 ; 白蛋 白结 合 型 ; 抗肿瘤 ; 临床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5 3 7 5 ( 2 0 1 4) O 5— 0 2 8 9- 0 0 3
Cl i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o n na no p a r t i c l e a l bu mi n —b ou nd pa c l i t a x e l
X I E L i — l i , Y A NG
- i f a n g , Z H A N G C u i - p i n g, S H A N Y a h - q i a n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员 原 圆]
[愿] 瘤细胞中的分布, 因此不必使用合成的溶剂 。白蛋白结合 [怨] 的白蛋白细胞表面受体 ( 早责远园 ) 结合 , 激活细胞膜囊泡的主
, 且聚氧乙烯蓖麻油在血循环中形成大量
微滴并将紫杉醇包裹, 减少了离开血循环进入组织的紫杉 醇, 从而降低了紫杉醇的量效关系, 药代动力学上是非线性 药代动力学关系
圆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圆援 员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较轻的不良反应,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入了临床研究。
较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溶剂型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
一项国际多中心的随机 陨陨陨 期临床试验 ( 悦粤园员圆 ) 直接比
[ 员源 ] 癌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 , 研究包括了 缘 个国家的 苑园 个
剂型紫杉醇组有效率明显提高、 栽栽孕 方面明显延长 员愿 个月。
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经一线化疗后进展。两组的患者中分别
近有一半的患者接受了至少 远 个周期的化疗。白蛋白结合 [ 猿援 园园愿 ] 皂早 辕 皂圆 辕 周。怨怨豫 的溶剂型紫杉醇治疗周期采用了 用预防用药。 愿缘援 员猿 [ 猿援 员员愿 ] 皂早 辕 皂圆 辕 周 和 缘苑援 园圆 分别为 ( 平均 [ 标准差] )
阅藻责葬则贼皂藻灶贼 燥枣 燥灶糟燥造燥早赠,栽蚤葬灶躁蚤灶 哉灶蚤燥灶 酝藻凿蚤糟葬造 悦藻灶贼则藻援 栽蚤葬灶躁蚤灶 猿园园员圆员 , 悦澡蚤灶葬援
再陨晕 载蚤葬燥 原 凿燥灶早 ,再粤韵 匝蚤葬灶早,蕴陨 宰藻蚤 原 造蚤葬灶
【 粤遭泽贼则葬糟贼】 晕葬灶燥责葬则贼蚤糟造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燥怎灶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蚤泽 葬 灶燥增藻造 枣燥则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贼澡葬贼 凿燥藻泽 灶燥贼 则藻择怎蚤则藻 贼澡藻 泽赠灶鄄
组, 使用批准的剂量 员苑缘皂早 辕 皂圆 静脉输注 猿 小时, 使用皮质激 源远园 例入组患者中, 愿猿豫 的患者是绝经后患者, 苑远豫 的患
者有 猿 处以上的转移, 愿远豫 的患者入组前经过了化疗, 缘怨豫
在二线和二线以上患者的治疗中, 显示了生存期的益处。与 溶剂型紫杉醇相比,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安全性方面也有 一定的优势, 尽管紫杉醇的剂量有所提高, 血液学毒性的发 生率却明显降低。虽然采取了比溶剂型紫杉醇较短的输注 时间并且未使用预防用药,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组发生过敏 圆远园 皂早 辕 皂圆 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是对转移 圆援 圆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进展期 晕杂悦蕴悦 性乳腺癌患者有益的治疗选择。 反应的风险却有所降低。研究证实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细胞上, 从而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 增强对肿瘤的杀伤能力。 许多种肿瘤包括乳腺癌都过度表达 杂孕粤砸悦 [员圆], 使用 杂孕粤砸悦 阳性的 酝载 原 员 乳腺癌异种移植模型的临床前研究显示白蛋 白结合型紫杉醇较相同剂量的溶剂型紫杉醇肿瘤细胞内紫 杉醇浓度高 猿猿豫[愿]。其他头颈癌患者的研究显示高 杂孕粤砸悦
[ 员员 、 员猿 ] 物标志物 。
[ 员园 、 员员 ] 表达的肿瘤经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疗效较好 ,由
【 作者简介】 摇 尹晓东 ( 员怨苑远 原 ) , 男, 天津人, 硕士在读, 主要从事肿 瘤内科工作。耘 原 皂葬蚤造: 赠蚤灶造蚤曾怎葬灶园愿岳 泽蚤灶葬援 糟燥皂
此提示 杂孕粤砸悦 可能成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有效的生 在临床前多种肿瘤模型研究中,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
杂孕粤砸悦( 泽藻糟则藻贼藻凿 责则燥贼藻蚤灶, 葬糟蚤凿蚤糟 葬灶凿 则蚤糟澡 蚤灶 糟赠泽贼藻蚤灶藻) 援 孕则藻糟造蚤灶蚤糟葬造 皂燥凿藻造泽 澡葬增藻 泽澡燥憎灶 贼澡葬贼 灶葬遭 原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澡葬泽 早则藻葬鄄
【指示性摘要】 纳米颗粒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全新剂型紫杉醇类药物, 它不需要合成的溶剂作为载体, 自然生物特性, 通过 早责 原 远园 介导的内皮细胞跨膜转运和一种与白蛋白结合的蛋白 杂孕粤砸悦 ( 一种酸性的富含 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 的相互作用而增加肿瘤组织对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 临床前模型研究证实白蛋白结合 紫杉醇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化疗的临床研究, 并且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恶性肿瘤; 化疗 【 文章编号】 员远苑圆 原 源怨怨圆 原 ( 圆园员员 ) 园苑 原 员源源怨 原 园源 【 中图分类号】 砸苑猿园援 猿摇 摇 摇 【 文献标识码】 粤摇 摇 摇 摇 阅韵陨: 员园援 猿怨远怨 辕 躁援 蚤泽泽灶援 员远苑圆 原 源怨怨圆援 圆园员员援 园苑援 远远 摇 摇 紫杉醇是一种广谱抗癌药, 对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
源远园 例有可测量病变的 酝月悦 患者, 按 员颐 员 配比随机分配到两 静脉输注 猿园 分钟, 不使用预防给药, 另一组是溶剂型紫杉醇 素和抗组织胺药物预防给药。 一组是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圆远园皂早 辕 皂 个 猿 周方案治疗组,

研究中心 ( 加拿大、 俄罗斯、 乌克兰、 英国和美国等) , 共入组
贼澡藻贼蚤糟 泽燥造增藻灶贼 糟葬则则蚤藻则 怎泽藻凿 憎蚤贼澡 燥贼澡藻则 贼葬曾葬灶藻泽援 陨贼 蚤泽 早蚤增藻灶 葬泽 葬 猿园 皂蚤灶 蚤灶贼则葬增藻灶燥怎泽 蚤灶枣怎泽蚤燥灶 憎蚤贼澡燥怎贼 糟燥则贼蚤糟燥泽贼藻则燥蚤凿 燥则 葬灶鄄
贼蚤澡蚤泽贼葬皂蚤灶藻 责则藻皂藻凿蚤糟葬贼蚤燥灶援 陨贼 藻曾责造燥蚤贼泽 贼澡藻 灶葬贼怎则葬造 责则燥责藻则贼蚤藻泽 燥枣 葬造遭怎皂蚤灶 贼燥 蚤灶糟则藻葬泽藻 怎责贼葬噪藻 葬灶凿 葬糟糟怎皂怎造葬贼蚤燥灶 燥枣 责葬糟造蚤贼葬鄄 曾藻造 蚤灶 贼澡藻 贼怎皂燥则 贼澡则燥怎早澡 早责远园 原 皂藻凿蚤葬贼藻凿 藻灶凿燥贼澡藻造蚤葬造 贼则葬灶泽糟赠贼燥泽蚤泽,葬灶凿 蚤灶贼藻则葬糟贼蚤燥灶 憎蚤贼澡 贼澡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蚤灶凿蚤灶早 责则燥贼藻蚤灶
[苑] 米颗粒的全新的紫杉醇制剂 。与白蛋白结合的紫杉醇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了白蛋白的 不需要皮质类固醇或抗组胺药物等预处理, 静脉滴注时间短 ( 猿园皂蚤灶)
型紫杉醇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 抗肿瘤活性明显增强。以此为基础, 近年国内外进行了一系列白蛋白结合型
卵巢癌、 非小细胞肺癌、 头颈部肿瘤等都显示出较肯定的临 床疗效。但临床常用的溶剂型紫杉醇高度不溶于水, 均以聚
[ 员苑 ] 骨髓抑制; 陨陨陨 度以上感觉神经病变 缘豫 ( 圆 例) 。砸蚤扎增蚤 应用
贼藻则 葬灶贼蚤贼怎皂燥则 葬糟贼蚤增蚤贼赠 贼澡葬灶 泽燥造增藻灶贼 原 遭葬泽藻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葬灶凿 贼澡葬贼 造藻葬凿 贼燥 贼澡藻 糟造蚤灶蚤糟葬造 贼藻泽贼蚤灶早 燥枣 灶葬遭 原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 蚤灶 糟澡藻皂燥鄄 【 运藻赠 憎燥则凿泽】 灶葬灶燥责葬则贼蚤糟造藻 葬造遭怎皂蚤灶 原 遭燥怎灶凿 责葬糟造蚤贼葬曾藻造;皂葬造蚤早灶葬灶贼 贼怎皂燥则泽;糟澡藻皂燥贼澡藻则葬责赠 贼澡藻则葬责赠 燥灶 贼澡藻 责葬贼蚤藻灶贼泽 憎蚤贼澡 皂葬造蚤早灶葬灶贼 贼怎皂燥则泽援 杂燥皂藻 则藻泽怎造贼泽 葬则藻 皂葬凿藻 怎泽 蚤灶泽责蚤则蚤灶早援 酝燥凿藻则灶 韵灶糟燥造燥早赠 圆园员员 , 员怨 ( 园苑 ) : 员源源怨 原 员源缘圆
【 收稿日期】 摇 圆园员园 原 园愿 原 圆源 【 修回日期】 摇 圆园员园 原 员员 原 圆怨 【 作者单位】 摇 天津市人民医作用得到加强 。肿瘤分泌的 杂孕粤砸悦, 功能类似白
异性地吸附与白蛋白结合的细胞毒药物, 并把它聚集在肿瘤
蛋白受体, 能专门吸引和黏附白蛋白, 因此 杂孕粤砸悦 蛋白能特
人体疏水性分子的自然载体的生物特性增加了紫杉醇在肿 型紫杉醇中的白蛋白部分与与血管内皮细胞膜表面的特异
粒平均直径 员猿园灶皂。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白蛋白作为
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作为助溶剂。聚氧乙烯蓖麻油本 身具有生物学效应, 对安全性和有效性产生影响, 如严重过 敏反应、 神经毒性 、 血液学毒性等, 从而造成紫杉醇的使用 剂量受到限制
万方数据
· 员源缘园·
[愿] 溶剂型紫杉醇相比较 显示出了令人鼓舞的抗肿瘤活性和
尹晓东, 等摇 摇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合型紫杉醇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溶剂型紫杉醇组, 两组分别 时也同样存在, 一线治疗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 缘远豫 和 圆怨豫 为 缘源豫 和 圆怨豫 ( 孕 约 园援 园园员 ) 。这种疗效上的优势在亚组分析 ( 孕 约 园援 园园员 ) , 在未使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亚组中, 白蛋白结 合型紫 杉 醇 和 溶 剂 型 紫 杉 醇 组 的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远员豫 和 月, ( 孕 越 园援 园苑愿 ) , 中位无进展生存 ( 孕云杂 ) 分别为 苑援 远 个月和 结合型紫杉醇组长于溶剂型紫杉醇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
率明显提高 ( 主要研究终点) , 两组分别为 猿猿豫 和 员怨豫 (孕 约
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 灶 越 源猿 ) , 中位 孕云杂 为 远 个月, 中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员圆缘皂早 辕 皂圆 第 员 、 愿、 员缘 天给药, 源 周为 员 杉醇 员园园皂早 辕 皂圆 第 员 、 愿、 员缘 天给药, 每 源 周使用 垣 卡铂 粤哉悦 远 没有严重的神经病变 ( 陨陨陨 度或 陨灾 度) 。 见的毒性 源源豫 ,
允怎造郾 圆园员员 , 灾韵陨郾 员怨 ,晕韵郾 苑 现代肿瘤医学摇 圆园员员 年 苑 月摇 第 员怨 卷第 苑 期摇 摇 酝韵阅耘砸晕 韵晕悦韵蕴韵郧再,
· 员源源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
尹晓东, 姚摇 嫱, 李维廉
Research progress on nanoparticle albumin 原 bound paclitaxel
[猿, 源 原 远]
要成分窖蛋白 原 员 , 导致受体介导的白蛋白药物复合体进入 肿瘤组织间隙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摄取和蓄积通过白 蛋白与 杂孕粤砸悦 (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 蛋白之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