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合集下载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8月03日处方用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商品名:Abraxane®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1【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

最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Abraxane

最新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Abraxane

安全性结果 – St.Gallen 2011
AE 中性粒细胞减少 4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贫血 恶心/呕吐 周围神经病变 皮疹 发生例数 (%) 28 (100%) 10 (35.7%) 14 (50%) 16 (57.1%) 10 (35.7%) 6 (21.4%) 停药原因 外周神经病变 疾病进展 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例数 (%) 2 (40%) 2 (40%) 1(20%)
疗效结果
项目 CR PR ORR 中位缓解期 中位 PFS 中位 OS 值 4 (8%) 21 (42%) 25 (50%, 95% CI 36~64%) 6.9 个月 7.9 个月 随访11个月尚未达
之前的化疗 蒽环类 24 (48%) 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15 (30%)(7/8)
Roy V et al. Phase II trial of weekly nab-paclitaxel in combination with gemcitabine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nals Oncol, 2009: 449-53
Abraxane®联合吉西他滨(健择)
安全性结果(发生率大于5%的AE列表)
3 级 (%) 中性粒细胞减少 疲乏 贫血 呼吸困难 血小板减少 关节痛 呕吐 神经病变 肌痛 恶心 腹痛 谷草转氨酶升高 21 (42%) 14 (28%) 7 (14%) 7 (14%) 5 (10%) 4 (8%) 4 (8%) 4 (8%) 3 (6%) 3 (6%) 3 (6%) 3 (6%) 4 级(%) 6 (12%) 0 0 0 1 (2%) 0 0 0 0 0 0 0 总计 (%) 27 (54%) 14 (28%) 7 (14%) 7 (14%) 6 (12%) 4 (8%) 4 (8%) 3 (6%) 3 (6%) 3 (6%) 3 (6%) 3 (6%)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新型的靶向化疗药ABRAXANE课件

SPARC与白蛋白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在MX-1乳癌组织中SPARC与白蛋白呈现共位点
Albumin
SPARC
Tissue Co-Localization
Intracellular Co-Localization Data on file: American BioScience, Inc
12 10
8 6 4 2 0
0
TMax-oTla(Cxrewm/ o phor) Mna-bA-pBaIclwita/xoel nabM+-A-BmIetwhy/l cyclodextrin
4.2X Greater Transport of Nab-Paclitaxel
2
4
6
8
10
12
Time (hr)
Abraxane 紫杉醇穿过量是Taxel 的4.2倍,速度是taxel的4.7倍 -methyl cyclodextrin -甲基环糊精使囊泡崩解,抑制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转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GP60受体和囊泡转运抑制物抑制Nab-紫杉醇的转运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紫杉醇说明书

紫杉醇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说明书简要信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法用量】分散溶解后每毫升悬浮液含5美国紫杉醇。

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给药前不需给予患者抗过敏药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注意事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应该在有化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只有在诊断及治疗设施完善的条件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才能得到及时与准确的处理。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药效特性与其它配方紫杉醇制剂不同,请勿将本药与其她配方紫杉醇制剂互相替换或混合使用。

治疗前如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药。

为监测患者在给药期间可能出现的骨髓毒性,建议对使用本药的所有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

如在给药前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或血小板数低于100000/mm3,不应继续给药。

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见到220mg/m2、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3。

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男性病人如接受本药治疗,建议在治疗期间采取避孕措施。

育龄妇女与接受本药治疗,应建议患者避免怀孕。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禁忌】治疗前如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1500/mm3,不应给予本药治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性状】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明粘稠液体。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 本文概括了与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相关的常用信息及更新,对 说明书构成补充,供参考。
全球范围内适应症一览
4
禁忌症
• 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00 /mm3。 • 对紫杉醇或人血白蛋白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 哺乳期女性建议停止哺乳。
常见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皮
注意事项
• 肝功能异常 • 主要在肝脏代谢,紫杉醇的暴露量和毒性可因肝功能异常而增 加,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 对于初始剂量的调整推荐见下表:
肝功能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剂量
轻度 中度 重度
AST(SGOT ) 水平
<10×ULN
<10×ULN
• 紫杉烷类药物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 干扰了神经元内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正常运输引起神经元损害。紫杉烷类药 物的助溶剂如Cremophor可以对神经病变产生协同作用。
• 常于化疗几个疗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高剂量时可在用药24-72小时后出 现。轻症可于停药后数月内改善或痊愈;严重伴疼痛的神经病变恢复时间长 。
易感因素
如先前存在的神经病变、糖尿病、酗酒、肾病、营养不良及传染性 疾病等
给药方案
CALGB9840 III期试验发现paclitaxel 80mg/m2 (每周方案) 3度周围 感觉神经病变多于175mg/m2 (三周方案) (21% vs 12%)
输注持续时间
Paclitaxel (250mg/m2) 3小时输注组3/4度神经毒性多于24小时组( 22% vs 13%)
• 邮箱: • 电话: • 传真:
谢 谢!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 (Albumin Bound)商品名称:Abraxane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2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3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2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2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

对于出现3度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恹复至?2度后方可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物配制和给药注意事项: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与其他有潜在毒性的紫杉醇类化合物一样,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进行操作。

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冻干粉或已溶解的悬浮液),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

局部接触后的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

如粘膜接触了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建议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对注射部位密切观察,警惕任何可能出现的血管渗漏现象。

按照要求,应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减少与滴注相关的局部反应。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白蛋白紫杉醇说明书

核准日期:2008年06月30日修改日期:2009年12月10日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8月03日处方用药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品名称】通用名: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英文商品名:Abraxane?英文名称:Paclitaxel for Injection(Albumin Bound)汉语拼音:Zhusheyong Zishanchun(BaidanbaiJiehexing)【成份】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紫杉醇是药物活性成分,人血白蛋白作为辅料起分散、稳定微粒和运载主药作用。

紫杉醇化学名称:5β, 20-环氧-1,2α, 4,7β,10β, 13α-六羟基紫杉烷-11-烯-9-酮-4,10-二乙酸酯-2-苯甲酸酯-13-(2R,3S)-N-苯甲酰-3-苯基异丝氨酸酯。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47H51NO14分子量:853.91【性状】本品为白色至淡黄色无菌冻干块状物或粉末。

【适应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

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规格】100mg【用法用量】对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建议使用剂量260mg/m2,静脉滴注30分钟,每3周给药一次。

肝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肝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对血胆红素>1.5mg/dL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肾功能异常:尚未进行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本药的临床研究,在随机对照试验中,排除了血肌酐>2mg/dL的患者。

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本药的适宜剂量尚不清楚。

降低剂量: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或出现严重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将后续疗程的治疗剂量减到220mg/m2。

如再次出现上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感觉神经毒性则应再将随后的治疗剂量减到180mg/m2。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液配制指南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操作注意事项
本品是一种细胞毒类抗癌药物,应小心处理,建议戴手套 操作 如皮肤接触到本品,应立即用肥皂和水彻底冲洗 局部皮肤接触后可能症状包括刺痛、烧灼感和红肿 如粘膜接触本品,应用流动水彻底冲洗 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才能进行本药配制 怀孕的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本品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药液配制指南
紫杉醇
紫杉类药物能抗击多种恶性肿瘤
是乳腺癌,卵巢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标准治疗方案的主要构成成分
传统紫杉类药物的局限性
紫杉类药物难溶于水,因此需要特殊的有毒溶剂:
– CrEL®(聚乙烯蓖麻油),用于溶解紫杉醇 – 吐温80®(美洲卜内门公司),用于溶解多西他赛
常见紫杉类药物的毒性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 神经病变和溶剂引 起的过敏反应 紫杉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取决于疗程和剂量 溶剂对胞吞作用的阻断及溶剂本身的毒性,限制了紫杉醇治疗效果 的最佳化
请勿将0.9%氯化钠注射液直接注射到冻干块/粉上,以免 形成泡沫
静置
注入完成后,让药瓶静置至少5分钟,以保证冻干块/粉完 全浸透
轻柔旋转
轻轻地摇动药瓶或缓慢地将药瓶上下倒置至少2分钟,让 瓶内所有冻干块/粉完全分散溶解,避免形成泡沫。
如产生泡沫,静止放置15分钟,直到泡沫消退
注入空的 静脉输液袋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说明书. SFDA 药品注册批件:2008L01479
性状及给药方式
本品为白色淡黄色无菌冻干状块状物或粉末 每瓶含紫杉醇100mg及人血白蛋白约900mg 静脉输注前用20ml 0.9%生理盐水溶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ARC
内吞的 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细胞
白蛋白-药物聚集
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转运及在肿瘤内聚集的推荐机制。白蛋白/药物复合物与 gp60受体结合以及 小凹蛋白介导的转运能够使纳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跨越后经由非溶酶体通路迅速被摄入至肿瘤细胞8。
Abraxane®独特转运机制使药物在肿瘤细胞内高度聚集
• 任何化疗药要起到治疗作用都必须能够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及进入 肿瘤细胞内 • Abraxane® 主药成分是紫杉醇,配方改变主要是影响药物的分布,实现
靶向转运,让更多的药物能聚集在肿瘤组织中并进入肿瘤细胞内
ABRAXANE®转运途径
血浆中的白蛋白-药物复合物离开血循环到达肿瘤组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 经过内皮细胞间隙(Intercellular Junction)漏出(EPR效应)

大量激活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GP60受体,经过细胞膜上移动小泡胞膜窖 蛋白Caveolin)的作用进行转运(Vesicles Trafficking),将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细胞膜另一侧(Transcytosis)的肿 瘤组织间质
在肿瘤组织间质,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与位于肿瘤细胞表面的SPARC结合 白蛋白 - 药物 -GP60 受体 -SPARC通过非溶酶体机制被内吞 (internalized) 入肿 瘤细胞
ABRAXANE®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新型的靶向化疗药
靶向药物
定义:根据病变或靶(肿瘤)组织、细胞、分子的生物学特征差异,研 发具有命中目标的药物分子统称为靶向(治疗)药物 相关机制:靶向药物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传导,控制细 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
特点:专属性强,副作用小;风险大,机制尚待明确,价格高
通过纳米技术开发具有靶向性、多种功能的药物传输体系,有助于实现 肿瘤的靶向治疗,并将毒副作用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从临床治疗角度而言,实现肿瘤的低毒性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重要纳米载体
脂质体: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阿霉素)
白蛋白纳米粒:人血清白蛋白为载体(内源性、提高免疫功能等)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 高分子胶束:具有双亲分子特征(全合成或天然材料修饰) 脂质纳米粒:脂质材料为载体(来源广泛、价廉易得) 其他:纳米乳、纳米囊、纳米球等
ABRAXANE如何实现靶向作用的?
白蛋白结合纳米技术 •静脉输注后纳米颗粒大量进入肿瘤组织间质
•通过EPR效应渗出血管—细胞旁通道 •利用GP60介导的胞膜窖跨膜转运
•肿瘤组织分泌的SPARC与白蛋白-药物-GP60受体复合物大 量结合后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内,释放出的活性成分紫杉醇发 挥细胞毒作用杀死肿瘤细胞
8. Carver LA, Schnitzer JE: Nat Rev Cancer. 3: 571-81,2003.
作用机制nab Technology 平台
1.由 gp60 和 窖蛋白介导的跨细胞作用 2. 白蛋白-紫杉醇复合物和SPARC 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
Albumin
Injection into circulation
Paclitaxel-induced tumor cell apoptosis Tumor cells
聚氧乙烯蓖麻油抑制Caveolin介导的转胞吞作用
Taxol (Cremophor) M-Tax w/o
Paclitaxel Transcytosed (Em527 of bottom chamber)
Tumor blood vessel endothelial cells
Albumin transcytosis by gp60 and caveolae
Tumor interstitium
Albumin-paclitaxel accumulation with SPARC binding SPARC
Mean size 130 nm Paclitaxel
Dissociation into individual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complexes at concentration below threshold
Albumin Paclitaxel SPARC
Albuminpaclitaxel complex gp60 receptors Caveolae and vesicles
纳米技术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纳米载体:是以纳米颗粒(几十至几百纳米)作为药物载体,将药 物治疗分子包裹在纳米颗粒之中或吸附在其表面,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 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 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由于有足够小的纳米尺寸,从而能够从高通透性的 肿瘤血管中渗出(EPR效应),进入肿瘤组织,集中在肿瘤细胞周围。
按药物作用位置和方式不同分类:
1、作用于肿瘤细胞的表皮生长因子(EGF)的药物:Herceptin等; 2、作用于血管细胞的血管表皮生长因子(VEGF) 的药物:Avastin等; 3、抗体引导药物运送到肿瘤细胞周围,高效力杀死肿瘤细胞,如:Mylotarg(麦罗塔-惠氏)等
靶向制剂
定义:靶向制剂属于第四代药物制剂,系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 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俗称导弹药物 历史:靶向制剂的概念是Ehrlich P在1906年提出,至今已100多年。上 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相关人员即开始较全面地研究。 特点: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全身性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癌 症化疗。成本高,风险低(疗效明确)
Nab Technology --ABRAXANE®的体内转运
gp60受体 肿瘤内皮细胞 红细胞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Gp60受体
白蛋白-药物复合物 gp60/Alb药物 复合物 肿瘤 血管
小凹蛋白
肿瘤 间质组织
肿瘤细胞 表面SPARC
gp60胞吞的 Alb-药物复合物
表面SPARC/Alb-药物 复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