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下21《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苏教版一下21《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谁知盘中餐, 盘中餐 谁知盘中餐, 辛苦 粒粒皆辛苦。 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谁)
很辛苦。 (干什么)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 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不容 易,人人都要爱惜粮食。
万夫午禾 农收辛闲苦
悯 农
可怜
农夫 秋收

万颗子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田野里的(禾 )苗长得绿油油的。
2、池塘里开满了(荷 )花。
3、鱼儿在小(河 )里游来游去。 4、小明(和 )青青在(河 )边玩。



1、爸爸工作了一天,很(辛 )苦。
2、今天,妈妈给我买了(新 )衣服, 我很开(心)。 3、爸爸妈妈抚育我们很(辛 )劳,祝 他们每天都有好(心 )情!
zhǒng
(
种子 )

zhòng
(

种树
)
zi zǐ
(
种子 )
(
子女 )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粟 粮食的种子 子 成熟的庄稼
四海无闲田,
农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悯农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诗人用“春种”到“秋收”, 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 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 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 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 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pán

jiē

四年级上册21课的笔记

四年级上册21课的笔记

对于四年级上册21课的笔记,这里以语文为例,为您提供一个参考:标题: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两首》一、生字注音1. 山行:shān xíng2. 赠刘景文:zèng liú jǐng wén3. 夜书所见:yè shū suǒ jiàn4. 枫桥夜泊:fēng qiáo yè bó5. 游山西村:yóu shān xī cūn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huáng hè lóu sòng mèng hào rán zhī guǎnglíng二、重点词解释1. 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 赠:赠送。

3. 刘景文:北宋诗人刘季孙的字。

4. 夜书所见:夜里读书时看到的事物。

5. 枫桥夜泊:夜里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6. 游山西村:到山西的一个村庄游览。

7.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广陵(今江苏扬州)。

三、古诗翻译1. 《山行》翻译:深秋时节,沿着山路行走,枫叶像被霜打过的红色,让我停下车来欣赏它的美丽。

2. 《赠刘景文》翻译: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3. 《夜书所见》翻译:夜幕降临,我孤独地站在屋外,看到远处的人家灯火通明,孩子们在玩耍嬉戏,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4. 《枫桥夜泊》翻译:夜幕降临,我把船停靠在枫桥边,看到天空中繁星点点,听到远处悠扬的钟声,心中满是旅途的疲惫和思乡之情。

5. 《游山西村》翻译:在一个美丽的春天,我来到了山西村游览。

这里的景色宜人,山清水秀,人们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家乡般的温暖。

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翻译: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他要去广陵远行。

江水滚滚流淌,波涛汹涌,望着远去的船只,我心中充满了离别的伤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PPT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PPT

两岸的青山逐渐扑进眼帘,一 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
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 的雄奇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颂。
夜宿山寺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州眉 山人。北宋文学家 、知名画家,“唐 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 合称“三苏”。
初步古诗,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西湖水饮酒
奇妙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 (借助山势写出了水的汹涌)
碧水东流至此回。
回旋Biblioteka 碧绿的江水奔腾东流,到此回 旋澎湃。
(借助水势衬托出山的奇险)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出”表示的是动作,在这里,天门山虽 然不会动,但作者“望”的立脚点是在船上 ,“出”字逼真的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 特有的姿态。)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唐代诗人,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写 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 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 贵,反映人民疾苦和愿 望,抒发对美好理想的 渴望和追求。他的诗歌 风格雄奇豪放,想象力 丰富。他是一位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 “诗仙”。
望天门山
看,远远地看
天门山。安徽省当涂 县的东梁山和西梁山 的和称。两山对峙, 象一座天设的门户, 形势非常险要,“天 门”由此得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21、古诗两首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21、古诗两首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小朋友们,看到老 爷爷这么辛苦,你们 想说什么、做什么呢?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 什么道理?
告诉了我们粮食来得 不容易,人人都要爱惜粮 食。
演一演 闭上眼睛,
出来你吗能?把把 背这这 一首首 背诗古 吧的诗 !内容表演
(如:“锄禾”可作劳作
mǐn zhòng

悯种粟

yóu
子犹
春种一粒粟, 种:zhòng
粟:小米,种子。
春天种下 一粒谷物的 种子。
秋收万颗子。
收:收获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春——秋” “种——收” “一粒粟——万颗子”
秋天收下千颗 万颗的粮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秋” “种——收” “一粒粟——万颗子”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pán lì jiē
盘粒皆
锄 禾 日 当 午
锄禾日当午,
锄禾:种水稻的时候; 日:太阳; 当:当着; 午:中午。 当午:正中午的时候。
汗 滴 禾 下 土
汗滴禾下土。
汗滴:汗水滴下来; 禾:水稻、粮食; 禾下土:水稻下面的泥土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为什么农民还 会被饿死呢?
读一读
春 生 夏 长,
cáng
秋 收 冬 藏。
jīng gēng xì zuò
精 耕 细 作,
cāng
xiāng
千 仓 万 箱。
你知道这些词 语的意思吗?赶 快找工具书来查 一查。
读一读
你能做
儿歌
到吗?
pèng pèng

21.do古诗两首c

21.do古诗两首c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你能将西湖雨中的美景读出来吗?
学生借助多媒体的音画反复诵读体验。
4、学生自由背诵。
四、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描写祖国壮美河山的诗。
2、举行“美丽的祖国”古诗词朗诵会。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楚江开
碧水回气势磅礴
青山出
孤帆来
反思与感受
(注:表格大小要依据实际内容做调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西湖景色的课件。
课题
21、古诗两首
课型
精读课
整理教师
李娜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自学与课堂指导,能正确认读“亦、妆”这两个字,通过交流识字方法,以及教师指导能正确读写“断、楚、孤、帆”这4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能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能读出古诗的韵味,读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1课《古诗两首(锄禾、悯农)》课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两⾸古诗都是唐代诗⼈李绅所作。

每⾸时都是五⾔绝句。

诗句反映了劳动⼈民的⾟勤劳作,告诉⼈们应该懂得粮⾷的来之不易,教育学⽣要爱惜粮⾷。

以下是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课⽂】 锄⽲ (唐)李绅 锄⽲⽇当午,汗滴⽲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李绅《悯农》⼆ 春种⼀粒粟, 秋收万颗⼦。

四海⽆闲⽥, 农夫犹饿死。

【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

2、学会本课9个⽣字,认识2个多⾳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字。

3、指导学⽣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03年5⽉21⽇第⼗四周星期四第⼀节 第⼀课时 ⼀、课前说说 ⼩朋友,我们吃的⽩花花的⼤⽶是从哪⼉来的? ⼆、学习古诗《锄⽲》 1、出⽰古诗图⽂:看图读诗,读准字⾳.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表⽰动作。

⽲:⽲苗。

“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读。

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

”汗“;汗⽔。

“汗滴⽲下⼟”汗⽔滴到⽲苗下的泥⼟⾥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结:古诗1、2两⾏写了农民顶着烈⽇在内⽥间⾟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

(1)⾃⼰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说。

(3)指导朗读。

(4)⼩结:这两⾏告诉我们粮⾷来得不容易,这是诗⼈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师⼀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锄⽲》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独体字,与“⽊”⽐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字格正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两首》原文、译文及作者介绍【望天门山】原文: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原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作者】苏轼【朝代】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背诵你学过的古诗
21 古诗两首
chú hé mǐn nónɡ
《锄禾》《悯农》
锄禾
锄禾
chú hé rì dāng wǔ
hàn dī hé xià t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shéi zhīpánzhōng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chú hé
锄禾
chú hé rì dāng wǔ
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锄禾》《悯农》
《悯农两首》
小资料
李绅,生于唐代大历七年(772), 祖籍安徽毫州。贫寒艰苦的读书生活, 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平民,当他看到 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心中不平, 在诗中流露感叹。
李绅因为写的“悯农两首” 而被世人 称赞为“悯农诗人”。
蚕妇
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hàn dī hé xià t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shéi zhīpánzhōng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hàn dī hé xià t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shéi zhīpán zhōngcān lì lì jiē xīn k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农民伯伯种田这么 辛苦,你想到了什么?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
chú hé rì dāng wǔ
秋 收 万 颗 子。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四海无闲田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悯农
chūn zhòng yí lì sù
春 种 一 粒 粟,
qiū shōu wàn kē zǐ
秋 收 万 颗 子。
sì hǎi wú xián tián
四 海 无 闲 田,
nóng fū yóu è sǐ
农 夫 犹 饿 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