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3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12年真题)西周穆王统治时期制定的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是( )。
A.《九刑》B.《汤刑》C.《吕刑》D.《禹刑》正确答案:C解析:周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吕刑》,《吕刑》全面贯彻明德慎罚的立法指导思想,提出了“上下比罪(类推)”“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赦)”“中罚、中道、中正(宽严适中)”的刑法原则,制定了“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体现了“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的因地、因时制宜的刑法原则,并规定了较为完整的赎刑制度。
因此,《吕刑》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法典,故选C项。
“九刑”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九刑”是西周的一部刑书,因九篇而得名;另一说认为,“九刑”是九种刑罚,即奴隶制五刑(墨、劓、剕、宫、大辟)加上鞭、扑、赎、流,合称“九刑”。
“九刑”可能在西周后期才成型,但周穆王时期为西周中期,且仅为刑书,故不选A 项。
《汤刑》为商朝法律的总称,《禹刑》为夏朝法律的总称,故不选B、D项。
知识模块: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法律制度2.(2012年真题)中国古代“改法为律”始于( )。
A.周公制礼B.商鞅变法C.邓析“竹刑”D.“约法三章”正确答案:B解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将《法经》改编为秦律,史称“改法为律”。
“改法为律”后使律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强调了法律的普遍性、稳定性和必行性。
可见,选B项。
周公制礼是西周时期比较大的立法活动。
邓析为春秋时期的郑国大夫,他私刻竹刑,这是春秋时期一次比较重要的成文法公布活动。
公元前207年,刘邦兵人咸阳,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者抵罪”,标志着西汉立法的开端。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1年真题)《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分数:2.00)A.参议会B.人民代表会议√C.三三制D.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解析:解析:《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会议,故选B项。
3.(2012年真题)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是( )。
(分数:2.00)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井冈山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析:解析:革命根据地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制定了三部具有代表意义的土地法,即《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兴国土地法》(1929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1931年)。
其中,《井冈山土地法》是工农民主政权制定的第一部土地法,故选C项,不选A、B项。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制定的土地法,故不选D项。
4.(2013年真题)人民代表会议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该政权组织形式确立于( )。
(分数:2.00)A.土地革命时期B.抗日战争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解析:解析:1946年4月(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在政权组织上规定采取人民代表会议制,各级政权形式上开始由参议会过渡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该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
可见,选C项。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套)及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单项选择题1.《唐律》的篇目数是( )。
(2010年一综一第32题)(A)六篇(B)七篇(C)十二篇(D)十八篇2.唐朝编纂的第一部律典是( )(2010年一综一第36题)(A)《武德律》(B)《开皇律》(C)《永徽律》(D)《贞观律》3.宋朝元丰年间,开封府民人钱某与赵某因相邻土地的田界问题发生纠纷,钱某欲告官解决。
按照《宋刑统》的相关规定,官府可以受理钱某词状的时间是( )(2019年一综一第30题)(A)四月初一(B)六月十八(C)八月十八(D)十月初一4.南宋庆元年问,某州有一妇人被杀。
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衙拘捕,受尽拷问,招认了“杀妻事实”。
在法官提交本路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
对此,符合宋代翻异别推制度规定的是( )(2018年一综一第32题、2018年一法综一第20题)(A)发回原州衙由原审官员重审(B)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C)上报中央大理寺审理(D)指定本路另一州衙官员审理5.典卖契约是一种附有回赎条件的特殊类型的买卖契约。
宋朝法律规定,以原价赎回标的物的最长期限( )(2017年一综一第39题,2017年一法综一第18题) (A)10年(B)20年(C)30年(D)40年6.中国古代对一种刑罚有如下的描述:“既杖其脊,又配其人而刺其面,是一人之身,一事之犯,而兼受三刑也。
”该材料所描述的刑罚是( )(2016年一综一第39题)(A)刺配(B)折杖(C)廷杖(D)发遣7.《历史名臣奏议》记,宋高宗时“狱司推鞫,法司检断,各有司存,所以防奸也”反应司法制度是( )(2016年一法综一第18题)(A)翻异别推(B)鞫献分司(C)三司会审(D)死刑复奏8.据某著名武侠小说:北宋年间,有人向官府告发称,丐帮帮主乔某杀害其师父。
经官府审理,控告属实。
又查明乔某系辽国人,其师傅系北宋人。
根据宋朝法律,对乔某的行为应适用的法律是( )(2015年一综一第37题)(A)《宋刑统》(B)辽国法律(C)宋刑统或辽国法律(D)被告人可选择的第三国法律9.《宋刑统》共十二篇,其首篇的篇名是( )(2015年一法综一第18题)(A)具律(B)刑名(C)名例(D)法例10.下列关于宋代“翻异别推”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2014年一综一第39题) (A)实行“审”与“判”相分离(B)农务繁忙季节停止民事诉讼审判(C)皇帝特诏大理寺、刑部、御史台的长官会同审理(D)犯人翻供且“实碍重罪”时.须交由另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11.为防止冤错案件,宋朝规定在犯人翻供且所翻情节关系重大时,案件改由另一司法机关重新审理。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2004年单选46)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 )。
A.1911年B.1908年C.1907年D.1 906年正确答案:B解析:《钦定宪法大纲》颁布于1908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选B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2004年单选50)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十款天条B.资政新篇C.太平刑律D.天朝田亩制度正确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初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选D项。
本题涉及的内容已不考查。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2005年单选41)卢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是( )。
A.《大清现行刑律》B.《大清新刑律》C.《中华民国刑法》D.《暂行新刑律》正确答案:B解析:清末修律过程中制定的《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选B项。
清末修律活动过程中制定的《大清现行刑律》因保留律例合编体例和“十恶”重罪等内容而不具有近代意义,它只不过是为制定《大清新刑律》而颁布的一部过渡性法典,故不选A项。
《中华民国刑法》是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专门刑法典,但在制定时间上晚于《大清新刑律》,故不选C 项。
《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制定的专门刑法典,其制定时间晚于《大清新刑律》,故不选D项。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2005年单选42)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 )。
A.1841年B.1842年C.1843年D.1845年正确答案:C解析: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正式确立于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及随后签订的《虎门条约》中,并在其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得以扩充。
领事裁判权制度侵犯了中国司法主权,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才被废除。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分析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一断于法B.轻罪重罚C.约法省刑D.明德慎罚正确答案:D解析: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明德慎罚。
轻罪重罚、一断于法为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约法省刑为汉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2.冠婚之礼在西周时期被称作( )A.吉礼B.嘉礼C.宾礼D.凶礼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礼仪主要有五个方面,通称为“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其中,冠婚之礼被称作嘉礼。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3.西周时期,司法官利用职权,报私恩怨所触犯的罪名是( )A.惟官B.惟反C.惟内D.惟来正确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规定了渎职方面的犯罪,如司法官的“五过”之疵。
“惟官”指秉承上意,倚仗权势。
“惟反”指利用职权,报私恩怨。
“惟内”指内亲用事,暗中牵制。
“惟货”指贪赃受贿,敲诈勒索。
“惟亲”指接受请托,徇私枉法。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4.在秦朝司法审判结束之后宣读判决书被称为( )A.读鞫B.爰书C.乞鞫D.封守正确答案:A解析:秦朝在审判中重视收集证人证言、证物,尤其重视现场勘验和司法鉴定。
调查或勘验的笔录称为“爰书”,必要时还可以查封财产,称为“封守”。
司法官作出判决后要向被告宣读,称为“读鞫”,宣读后若当事人不服,可以申请再审,称为“乞鞫”。
知识模块:中国法制史5.汉朝颁布的“六条问事”,就其性质而言属于( )A.民事法律B.监察法律C.经济法律D.诉讼法律正确答案:B解析:汉武帝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分全国为13个监察区,每区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行使监察权。
故相当于现在的监察法律。
因此选B。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下列哪一个是明朝的法制指导思想?( )A.明德慎罚B.德主刑辅C.德本刑用D.明刑弼教正确答案:D2.在中国古代,“律”是在什么时期首次作为法律形式的?(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正确答案:C3.在秦代主要的法律形式中,类似于后世“律疏”的法律形式是( )。
A.令B.廷行事C.式D.法律答问正确答案:D4.“法例”作为篇名,存在于下列哪个法典中?( )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5.中国封建社会最具社会影响的代表性法典是( )。
A.《法经》B.《北齐律》C.《唐律疏议》D.《大清律例》正确答案:C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行政法典是( )。
A.《朝律》B.《唐六典》C.《元典章》D.《明会典》正确答案:B7.“条法事类”这一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 )。
A.唐末五代B.北宋C.南宋D.元朝正确答案:C8.《问刑条例》的删定,使得“例”成为正式的法律。
《问刑条例》删定于( )。
A.明太祖时期B.明成祖时期C.明孝宗时期D.明神宗时期正确答案:C9.明朝是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开始编撰《会典》的?( )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孝宗正确答案:C10.清朝则例开始制定于( )。
A.顺治B.康熙C.雍正D.嘉庆正确答案:B11.上请原则在什么时期成为普遍特权?( )A.西汉B.东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正确答案:B12.“亲亲得相首匿”正式确立于( )。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宣帝D.汉献帝正确答案:C13.“准五服以制罪”正式确立于( )。
A.曹魏律B.晋律C.北齐律D.开皇律正确答案:B14.根据“准五服以制罪”原则,下面哪个情形处罚最重?( )A.父杀子B.子杀父C.侄杀伯D.伯杀侄正确答案:B解析:“准五服以制罪”要求在刑罚适用上,凡服制愈近,以尊犯卑,处罚愈轻;以卑犯尊,处罚愈重。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0_真题-无答案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模拟试卷120(总分58,考试时间90分钟)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1.依照唐朝的法律,一人犯两种以上犯罪者()A.数罪并罚B.以重者论C.以轻者论D.累加处刑2.《洗冤集录》的作者是()A.宋慈B.朱熹C.刘基D.长孙无忌3.对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土地立法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井冈山土地法》D.《中国土地法大纲》4.以下罪名中,属于汉律中危害中央集权制的犯罪的是()A.废格诏书B.不敬、大不敬罪C.沈命D.阿党附益5.秦朝的法律形式中,对法律条文、术语、律义作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被称为()A.律B.令C.法律答问D.封诊式6.下列关于唐朝继承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唐朝宗桃继承采取嫡长子继承制B.唐朝财产继承采取诸子均分制C.唐朝中巳规定了代位继承D. 一般情况下唐朝女子出嫁后享有本家财产的继承权7.古代法典中,标志着古代法典体例由繁到简过程完成的是()A.《北齐律》B.《大业律》C.《永徽律疏》D.《开皇律》8.汉朝的诉讼中,相当于现今的公诉的是()A.告B.劾C.鞫狱D.辞服9.明朝在朝官员“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构成()A.奸党罪B.恶逆C.不义D.不道10.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在犯人推翻原有口供,而且“所翻情节,实碍重罪”时,案件须交由其他司法官或司法机构重新审理的制度是()A.鞫漱分司制B.翻异别推制C.秋审D.圆审11.将中央司法机关由廷尉改为大理寺的朝代是()A.曹魏B.晋朝C.北齐D.北魏12.标志着中国法律近代化在形式上达到了顶点的是()A.公布《中华民国刑法》B.编纂《中华民国民法》C.建立六法体系D.公布《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3.宋太祖创立的刑罚是()A.笞刑B.折杖法C.廷杖D.发遣14.汉朝由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案,疏理滞狱的制度是()A.春秋决狱B.乞鞫C.录囚制度D.鞫澈分司15.第一部由劳动人民制定、确保人民民主制度的法律是()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多项选择题第46-63小题。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总分:8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2年真题)唐朝集中设立罪名与刑罚的法律形式是( )。
(分数:2.00)A.律√B.令C.格D.式解析:解析:唐朝的法律形式有律、令、格、式:律是关于定罪量刑的基本法典,集中规定了罪名与各类刑罚;令是国家政权组织制度与行政管理活动的法规;格是用以“禁违止邪”的“永为法则”,即皇帝针对“百官有司之所常行之事”,临时颁发的各种敕令,经过汇编编录之后上升为法律;式是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具有行政法规性质。
可见,选A项。
3.(2012年真题)为了强化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宋初增设的机构是( )。
(分数:2.00)A.大理院B.审刑院√C.都察院D.枢密院解析:解析: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宋太宗在皇宫中设立审刑院,由皇帝指派亲信大臣或高级官员出任长官知院事,职责是复核大理寺所裁断的案件,并侵夺了刑部原有的权力。
这样,全国各地上奏中央的案件,先送审刑院备案,再交大理寺审理、刑部复核后,再返回审刑院,由知院事或其下属的详议官写出书面意见,奏请皇帝作出最终裁决。
审刑院的设立,削弱了三法司应有的权力,有利于皇帝的司法专权。
宋神宗元丰变法时裁撤审刑院,三法司的职权即行恢复。
可见,选B项。
大理院是清末司法改革时由大理寺改名而来的机构,是清末最高审判机关,不选A项。
都察院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宋朝没有此机构,不选C项。
枢密院是宋元时期出现的最高军事御用机构,而不是司法机构,宋元时期的枢密院有一点不同,即宋朝的枢密院与宋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门下平级,而元朝枢密院的级别低于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不选D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13(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7,分数:54.00)1.单项选择题第1-45小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2014年真题)下列关于秦朝立法指导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秦朝的立法强调“兼爱”、“非攻”B.秦朝的立法主张“缘法而治”和“法令由一统”√C.秦朝的立法体现“无为而治”的老庄核心思想D.秦朝的立法提倡“德治”、“礼治”与“人治”解析:解析:秦朝以法家治国,倡导“法治”,尤其推崇韩非子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秦朝并不倡导“兼爱”、“非攻”,“兼爱”、“非攻”为墨家思想。
可见,A项表述错误。
秦朝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强调“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即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全国实行统一的法律、法令。
可见,B项表述正确。
“无为而治”是汉初至汉武帝之前推行的立法指导思想,属于黄老学说的范畴。
秦朝推行“以法治国”,而不是“无为而治”。
可见,C项表述错误。
秦朝倡导“法治”,而非“德治”、“礼治”、“人治”。
可见,D项表述错误。
3.(2014年真题)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 )。
(分数:2.00)A.律B.令C.科D.比√解析:解析:汉代律无正条时,可以援引典型判例作为裁断案件的依据。
由此形成的法律形式称为比或决事比。
可见,选D项。
汉代的主要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
律即正式的律典;令即皇帝随时发布的诏令或臣下提出经皇帝批准的立法建议;科即律以外规定犯罪与刑罚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单行法规,该法律形式在南北朝时期被北魏创立的“格”所取代。
4.(2014年真题)南梁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罚”的刑讯方式。
下列关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墨面文身、挑筋去指B.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C.对拒不招供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解析:解析:南北朝南梁时期的“测罚”是指对不招供者断绝饮食,3日后才允许进食少量的粥,并循环使用的刑罚。
可见,选C项。
墨面文身、挑筋去指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大诰》中规定适用的酷刑,《大明律》没有规定此刑罚,是法外肉刑。
可见,不选A项。
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残损肢体俗称“千刀万剐”,即凌迟刑,创立于五代,宋代成为法定刑。
可见,不选B项。
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此刑罚为南北朝时期南陈创立,称为“测立之法”。
可见,不选D项。
5.(2015年真题)战国时期李悝作《法经》六篇,其内容属于诉讼法制度的篇章是( )。
(分数:2.00)A.盗法B.杂法C.网法√D.具法解析:解析:《法经》6篇中,体现诉讼法制度内容的篇目是《网法》,故选C项。
6.(2015年真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耻辱刑的刑罚是( )。
(分数:2.00)A.髡刑√B.隶臣妾C.赀刑D.城旦舂解析:解析:秦汉时期的耻辱刑包括髡刑(剃去犯人头发)、耐刑(剃去犯人胡须)和完刑(保留发肤免髡剃)。
可见,选A项。
隶臣妾(为官府服役)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B项。
赀刑(类似于罚金)为财产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C项。
城旦舂(男子筑城墙、修城池,女子舂米)为作刑,而非耻辱刑,故不选D项。
7.(2015年真题)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
这一诉讼程序称为( )。
(分数:2.00)A.录囚B.乞鞫√C.举劾D.读鞫解析:解析:汉朝法律规定,被告人及其亲属不服官府判决的,可申请重审,该诉讼程序称为“乞鞫”,故选B项。
录囚是指皇帝或上级司法机关通过对囚徒的复核审录,监督和检查下级司法机关的决狱情况,以平反冤狱,梳理滞狱的制度。
举劾是指官吏代表国家纠举犯罪,类似于现代的“公诉”。
读鞫是指向被告及其亲属宣读判决书。
8.(2015年真题)中国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法典是( )。
(分数:2.00)A.北齐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泰始律√解析:解析:中国古代刑律中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的法典是《泰始律》(《晋律》),“准五服以制罪”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使法律成为“峻礼教之防”的工具。
可见,选D项。
9.(2015年真题)“八议”是中国古代优遇官僚贵族的法律制度,即指八种人犯罪可经议罪减免刑罚。
“八议”中“议宾”的对象是指( )。
(分数:2.00)A.皇亲国戚B.贤人能臣C.前朝皇室宗亲√D.三品以上职事官解析:解析:八议为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议宾的对象是前朝皇室宗亲,故选C项。
议亲的对象是皇亲国戚,议故的对象是皇帝故旧,议贤的对象是有大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的对象是有大才能的人,议功的对象是有大功勋的人,议贵的对象是贵族官僚,议勤的对象是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
10.(2016年真题)《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该法典中具有诉讼法性质的篇目是( )。
(分数:2.00)A.《网法》与《捕法》√B.《网法》与《杂法》C.《杂法》与《具法》D.《捕法》与《具法》解析:解析:《法经》是由《盗》、《贼》、《网》(《囚》)、《捕》、《杂》、《具》6篇组成。
《盗法》是关于侵犯官私财产所有权犯罪的法律规定。
《贼法》是关于人身伤害、破坏社会秩序的法律规定。
《网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
《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及其他犯罪者的法律规定。
《网法》和《捕法》相当于诉讼法的篇目。
《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规定了“六禁”。
《具法》是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刑法典的总则篇。
可见,选A项。
11.(2016年真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秦朝法制指导思想的是( )。
(分数:2.00)A.缘法而治B.法令由一统C.严刑重法D.明刑弼教√解析:解析:秦朝立法指导思想包括“缘法而治”、“法令由一统”和严刑重法。
明刑弼教是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
可见,选D项。
12.(2016年真题)秦律规定:“盗封啬夫可(何)论?廷行事以伪写印。
”这里的“廷行事”是指( )。
(分数:2.00)A.制定法B.司法成例√C.立法解释D.司法解释解析:解析:秦朝的“廷行事”即司法机关判案的成例,在律文没有相关规定时,可以作为司法实践中同类案件判决的依据。
可见,选B项。
13.(2016年真题)汉成帝时,甲杀人,告之其养子乙,乙藏匿甲。
问乙何论?( )。
(分数:2.00)A.坐杀人共犯B.坐窝藏C.上请D.不当坐√解析:解析:根据亲亲得相首匿原则,对于“子为父隐”的,除谋反、谋大逆之罪外,隐匿者不负刑事责任,故“不当坐”。
可见,选D项。
14.(2016年真题)汉律的罪名除沿袭秦制外,又增设了一些新罪名。
“左官”便是其中危害中央集权的犯罪之一,具体是指( )。
(分数:2.00)A.诸侯国官吏与诸侯王结党,知其犯罪而不举奏B.朝廷大臣交通诸侯,助其获得非法利益C.朝廷官员“舍天子而仕诸侯”√D.泄露朝廷机密事宜解析:解析:汉律规定的左官罪即地方官吏与诸侯王结为死党,以对抗中央,即“舍天子而仕诸侯”。
可见,选C项。
A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阿党罪,B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附益罪,二者合称为“阿党附益罪”。
D项表述的是汉律规定的漏泄省中语罪。
15.(2016年真题)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十二篇的是( )。
(分数:2.00)A.《魏律》B.《晋律》C.《大业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中国古代最早将法典的篇数简化为12篇的是《北齐律》,《北齐律》首次使封建成文法典篇章体例定型化。
可见,选D项。
《魏律》、《大业律》均为18篇。
《晋律》为20篇。
16.(2016年真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刑讯野蛮残酷。
南陈创立了一种名为“测立”的刑讯方式。
下列对于该刑讯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用车辐粗杖夹压受审者的脚踝B.将铁犁烧红,令受审者立其上C.对受审者断绝饮食,三日后才许进食少量粥,循环使用D.对受审者先鞭笞,再令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且仅容两足的一尺土垛上√解析:解析:南陈创立了测立之法,对受审者先鞭打二十,笞捶三十,再迫其负枷械刑具,站立于顶部尖圆、仅容两足的一尺高的土垛上,折磨逼供。
可见,选D项。
A、B项表述为北齐的刑讯之法。
C项表述为南梁的测罚之法。
17.将刑名律改为刑名、法例两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九章律》C.《晋律》√D.《曹魏律》解析:解析:《曹魏律》将具律改为刑名,置于律首,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
《晋律》在刑名之后添法例,二篇共同构成法典总则性质。
18.首次以“名例律”作为总则篇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曹魏律》B.《泰始律》C.《北齐律》√D.《开皇律》解析:解析:《北齐律》将《晋律》的刑名、法例两篇合为一篇,最终完善了封建成文法典的总则,也属于首创。
19.杖刑是由( )政权创立的。
(分数:2.00)A.北魏√B.北齐C.隋朝D.宋朝解析:解析:北魏时期增设鞭刑和杖刑,形成死、流、徒、杖、鞭五种刑罚,这为笞、杖、徒、流、死封建制五刑的最终确立奠定了基础。
20.《曹魏律》一共( )。
(分数:2.00)A.12篇B.18篇√C.20篇D.9篇解析:解析:《曹魏律》一共18篇。
21.秦朝把庭审案件称为( )。
(分数:2.00)A.诏狱B.讯狱C.鞫狱D.治狱√解析:解析:在秦朝,讯问被告被称为“讯狱”,庭审案件被称为“治狱”。
22.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法律形式——式,指的是( )。
(分数:2.00)A.封诊式B.大统式√C.永式D.户调式解析:解析:秦朝的封诊式不是独立的“式”;永式为唐朝“式”的一种。
23.首创总则篇目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分数:2.00)A.《法经》√B.《曹魏律》C.《北魏律》D.《北齐律》解析:解析:《法经》中的“具法”相当于总则,故为始创。
2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A.封建成文法典总则始创于《法经》,完善于《北齐律》√B.《九章律》中的总则篇在尾不在首C.秋冬行刑不属于汉朝法律儒家化的表现D.春秋决狱“论心定罪”,故而为司法的野蛮擅断提供了依据解析:解析:B项错在:《九章律》中的具律,既不在首,也不在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