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新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赣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赣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赣州市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2019年6月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认为,对于人的教化,要有三个步骤:“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首先要从学诗开始,然后再学礼立身,最后完成于音乐,成就人的品性。

音乐对人的作用是内在的,它直接进入人的心灵,打动人的情感,从根本上影响人的思想、人的性情,形成人向美向善的良好品质。

在中国古代,音乐最为重要的功能是礼仪功能,与此相关,乐教的内容之一,是教人以礼。

不同场合演奏的音乐,是礼仪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配合礼的施行,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礼,使礼由外在的形式融化为人内在素质,即学会节制性情,自觉合于社会规范。

朱熹说:“先王制礼,所以节人情,抑其太过而济其不及也。

”乐与礼同,声以节情,就是为了“使人心和而不乱”,使人性情中正而不乖戾,这就是《礼记·乐记》所说的“知乐则几于礼”的原因。

与中国古代温柔敦厚的诗教相近,古代的乐教,也特别注重人的中和情感性格的培养,现在的音乐教育仍有继承这一传统的必要。

而今,我们过多强调音乐宣泄情感的作用,甚至已经不知道音乐还有节制人的自然情感、使自然的也是粗糙的情感文明化的作用,中国古代的乐教可以帮助我们补上这十分必要的一课。

中国古代乐教的核心目的在于移风易俗,使社会归于和谐。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音乐的教化则不然,它实际上是一种美感教育,通过感官的浸染与熏陶,渐渐地改变人的情感,影响人的性灵。

它的影响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其效果巨大,一旦形成就不好逆转。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江西赣州市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江西赣州市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8-2019学年下学期江西赣州市高一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种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

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年间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17~18学年(下)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卷 2018年4月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炭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①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遒()() ()()B.衣钵()()()()C.颓圮()()()()D.执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 杀戮 撑长篙 暗然神伤 B.寥廓 蠕动 遭谒制 陨身不恤 C.和蔼 搅绊 意踌躇 博闻强记 D.凋谢 佳肴 万户侯 嬉笑怒骂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老师都不以为然,觉得对这些问题不必较真,学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的。

B.近日,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使得中日两国关系日益紧张,而日系车更是首当其冲成为“眼中钉”C.最近,市民许女士一不小心就遭遇了保险“鸿门宴”,酒桌上一时冲动购买了一款用不上的保险,等后悔想退保时却为时已晚D.请明星代言虽说有些俗套,但明星身上的光晕和人气却是商家最为看重的元素,利用明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来提升产品销量,成为营销界屡试不爽的法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客运企业根据旅客出行特点作了精心安排,准备了充足运力,各地出现旅客积压滞留的情况。

B.无论在凡尔赛宫、卢浮宫这些旅游景点,在老佛爷百货商店等购物区,中国人的出现比例都是非常高的。

C.文化传统的积淀对文艺家的个性形成以及在艺术表现中呈现独具特色的风貌是大有帮助的。

D.随着国内家庭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存在教育焦虑症的家长盲目为子女选择出国留学。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好在哪里?D.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6.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三英语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9._____ in 1413, St Andrews was Scotland’s first university and is the third oldest in the _____ world.A. To found, English-speakingB. Founded, English-spokenC. Founded, English-speakingD. To be founded, English-spoken参考答案:C考查非谓语动词和形容词。

found成立,建立;English-spoken口语;English-speaking说英语的。

句意:St Andrews成立于1413年,是苏格兰第一所大学,也是第三最古老的说英语的大学。

St Andrews和found之间是一种被动关系,此处又表示完成,所以用过去分词做状语;在说英语的世界里,第二空填English-speaking。

故选C。

2. . In 2010, some 108,000 people returned to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abroad, a number that ________ 56.2 percent from the previous year.A. has been risenB. was risenC. hadrisen D. has risen参考答案:C略3. . ---At this time tomorrow _______ over the Atlantic.---Oh, wish you a good journey.A. we’re going to flyB. we’ll be flyingC. we’ll flyD. we are to fly参考答案:B4. 35. In their driving lesson, they learned a traffic rule that at no time be parked in a manner which will block emergency service.A. any vehicle must B.can any vehicleC. any vehicle should D.shall any vehicle参考答案:B略5. Tom ____ in the library every night over the three months.A worksB workedC has been workingD had been working参考答案:C6. It is the discovery of Cao Cao’s tomb, _____ was made in Anyang, Henan province, _____ has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浙大附中2011年最后模拟考试卷】A. where; whichB. where; thatC. that; whichD. which; that参考答案:d略28. Wang Hao is said _______ the winner of Silver Medal in his area for 3 times on end so far.A. that he isB. to beC. that he has beenD. to have been参考答案:D略8. By the time he finishes the part-time job, he much work experience.A.will gain B.will have gained C.has gained D.had gained参考答案:B9. In order to search for the escaped prisoner, the police decided to question_________ comes along the road.A. whoB. whomC. whoeverD. whomever参考答案:C略10.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using a credit card for purchases. It’s more _______ than carrying loads of cash.A. convenientB. valuableC. sensitiveD. innocent参考答案:A11. With help of my teacher, 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in English learning.A. the; 不填B. the; theC. a; aD. 不填;不填参考答案:A略12. I would appreciate ________ the radio down.A. it if you turnB. you to turnC. it turningD. you turn参考答案:A13. He is supposed to ____ to the meeting, but he didn’t.A. comeB. have comeC. be comingD. coming 参考答案:B略14. Jack be really difficult occasionally even if he’s a nice guy in general.A. mustB. shouldC. shallD. can参考答案:D略15. Mike didn't notice Alice entering his room.He a phone call.A.answered B.has answeredC.was answering D.is answering参考答案:C16. The US has been under pressure for some time to recognize this when forming a domestic economic policy that often appears to ignore the international _____ of the dollar.A.image B.currency C.role D.effect参考答案:C17. --- My flight ______. I’d better be on my way. Goodbye.--- Bye. Happy landing!A. was announcedB. is being announcedC. has announcedD. is announced参考答案:B18. — Does anyone know the guy?— Very few of us, if any, hardly ______ even where he lives.A. has knownB. are knowingC. knowD. knows参考答案:C略二、书面表达19. 书面表达(满分25分)现在,学生的零花钱越来越多,但是乱花钱现象很严重。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高一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政治学科试题时间:100分钟考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难中易】1.云南鲁甸发生特大地震,党和中央高度重视,紧急调拨大量军用大衣、超轻薄帐篷、吊挂式多功能应急灯、长袖夹克式迷彩服等救援物资,这些“救灾物资”:()A.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劳动产品B.是商品,因为它们具有使用价值C.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没有用于交换D.是商品,因为它满足了灾民的需要【难中易】2.货币的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B.商品C.金银D.劳动产品【难中易】3.下列经济活动中,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A.在书店里一本书标价为20元B.工厂财会人员向工人发放工资C.李某到集市用10元钱买了3斤鱼D.王某购买了5000元的金银饰品【难中易】4.信用卡到期还款日是指信用卡发卡银行要求持卡人归还应付款项的最后日期。

如果消费者持信用卡消费,到最后还款日还款,那么在还款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A.贮藏手段B.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D.支付手段【难中易】5.读《网上购物流程图》可知,网上购物( )网上购物流程图①丰富了商品交换的形式和手段②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并减少了现金使用③一定能获得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④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娱乐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难中易】6.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①待售商品的数量②商品的价格水平③货币的流通速度④居民货币持有量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难中易】7.假如在2017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5000亿件,平均每件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的发行量应该为_____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______元,会引起_______。

A.8000 0.5 通货膨胀B.4000 0.2 购买力下降C.16000 2 纸币升值D.2000 3 购买力提高【难中易】8.当上述现象发生时,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A.纸币购买力提高B.物价上涨,纸币贬值C.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D.出现通货紧缩现象【难中易】9.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①在一定时间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额(例如: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③各种面额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额的纸币各代表多大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难中易】10.小林的父亲听说小林学了外汇的知识,就考他说:“我想从国外进口一批货物。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赣州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

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

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

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

隐为其表,逸为其实。

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

“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

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

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

而安殊不以屑意”。

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

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

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

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高一语文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试分值: 150 分第I卷(共3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簇.(zú)拥两颊.(jiá)埋.怨.(mái) 觊.觎(jì)B.模.(mó)样陈抟.(tuán) 磨牙吮.(yǔn)血凹.陷(āo)C.咨嗟.(jiē) 宵柝.(tuò) 金石可镂.(lòu)迸.发(bènɡ)D.贬谪(dí) 炮.(páo)烙孝悌(tì)锲而不舍(qì)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寒喧踌蹰眉尖若蹙悯然B.桌帏歆享以手抚膺吞噬C.赔罪惴惴苍海桑田青冢D.暮砧榫头一夫当关追朔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B.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福楼拜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的讲述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D.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安全意识。

B.晋文公当上晋国国君以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了北方一大强国。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应当加强纪律性。

D.史湘云在人生观上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因而吟着黛玉式意境清高的诗,又说着宝钗式世故庸俗的话。

5.下列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学习就怕‘认真’二字。

”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中部)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学科试题时间:150分钟考试满分:150分说明: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第I卷阅读题(共77分)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丁刚夜深人静时,捧一本莎士比亚的剧本细读,让经典的纤指轻轻拨动心灵的琴弦……在这个繁忙的网络时代,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有这样的阅读经历。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

它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民族文化的气质,构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现代社会的通病,往往与经典的远去相关。

很多人把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学校课本中仅存的那一点点人文经典,也早就沦落成为考试的工具。

目光由此开始变得短浅,精神多了一些浮躁,胸怀也变得越加狭小……不止一位美国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当年轻人被现代科技层出不穷的成果搞得眼花缭乱,他们也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

但是,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美国《时代周刊》专栏作家斯坦因为美国大学人文教育的衰退而深感焦虑,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大学新生应当是为了学习伟大的书籍,不应是为了要跟上那些伟大的应用程序而走进校门。

”美国学者马克·鲍尔莱恩则将不再喜欢阅读的年轻人称作是“最愚蠢的一代"。

他在同名著作中略带悲伤地写道,那些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啊。

当阅读经典成为奢侈,甚至成为痛苦,文明的光亮也就会变得逐渐黯淡。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弗格森近年来不断提醒人们注意,能够让西方文明避免衰落的关键就在于人文教育。

文明的传承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继承与培养的。

我们不可能服用一种药丸,就一劳永逸地成为某种文明的成员,而只能通过持续不断、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来延续文明的精神,其主要方式之一就是阅读经典,因为一种文明密码的关键部分往往就隐藏在经典之中。

美国专栏作家弗兰克·布鲁尼在《大学真正的价值》一文中写道,他不知道《李尔王》该如何满足劳动力的需求。

但是学习莎士比亚戏剧是一个石阶,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更有知觉、更缜密的存在,“大学就应当是这样一座金矿”。

文明是有根的。

世界上那些具有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们,如今有很多都在忙于寻找不同文明的来源,文明的兴衰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时髦话题。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一种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一种文明崛起的道路,已经不是某一个国家的故事,更不是美国或西方的故事,而是一个世界的故事。

现在,这个沿着历史长河走来的故事正不断地叩问着我们这些现代人的心灵:当经典越来越远,文明之根还会有多深?1. 下列关于“人文经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人文经典是文明的土壤,是文明延续的血脉,经典之中,跃动的是文明的灵魂。

B. 人文经典饱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构成了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基础。

C. 人文经典阅读的缺失会让人的目光变得短浅,精神多了浮躁,胸怀变得狭小。

D. 学习人文经典,就必须认真学习莎士比亚戏剧,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通往文明的石阶。

2. 对“经典阅读与文明之根”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一种文明能否长青,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子孙后代阅读什么经典,拥有怎样的人文经典阅读经历。

B.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文明的真正衰落将从年轻人读书时间,尤其是阅读经典时间大幅减少开始。

C. 有人认为,坚信“书籍早已被互联网所取代"的年轻人,放弃经典阅读,就是在丢弃人类文明的成果。

D. 文明的传承只能通过后天的继承和培养,阅读经典就是人文教育中用来延续文明精神的主要方式之一。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年轻一代花费在电视、客户端和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远远超过读书时间,这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B. 课本中仅存的少量人文经典已沦落为考试工具,因此学生们把大量的闲暇时间用来应对社交媒体互动。

C. 年轻人越来越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技术的,但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很多伟大的进步实质上却是人文的。

D. 在全球化的今天,寻找文明延续的路径与探索文明崛起的道路,是全世界人民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孤狼屠格涅夫傍晚我打完猎,独自驾着一辆马车回去。

距家还有七八俄里路,狂风猛地在上空怒号起来,随之电光一闪,雷声响开了,下起了倾盆大雨,四下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我躲到一个树丛下,耐着性子等待雨停。

突然,在电光中瞥见大路上有一个高高的人影。

“什么人?”一个响亮的声音问。

“你是什么人呀?”“我是这里的护林人。

”我报了自己的姓名。

“哦,我知道的!您是回家去的吧?”“是回家。

可你瞧,多大的雷雨呀……”一道白晃晃的电光把这个护林人从头到脚照得通亮,紧接着响起急促而爆裂的雷声。

雨下得倍加起劲了。

“怎么办呢!”“要不,我带您到我家去吧。

”他说。

马车起动了。

我们走了一大阵子,我的带路人终于停下脚步。

“我们到家了,老爷。

”他语调平和地说道,“嘎”地一声推开了篱笆门。

护林人住的只有一间屋子,熏得黑黑的,很低矮,屋里空荡荡的。

我瞅了瞅他。

我很少看到这样帅气的汉子:他身材魁梧,宽肩膀,体形健美,从那淋湿的麻布衬衫里突露出结实的肌肉。

我向他道了谢,并问了他的名字。

“我叫福马,”他回答说,“外号叫孤狼。

”“你就是孤狼呀?”我好奇地打量着他。

我常常听到其他人谈论孤狼的事,附近的庄稼人都像怕火似的怕他。

“原来你就是孤狼呀,”我重复了一句,“伙计,人家说你是什么人都不放过的。

”“我是尽自己的职责,”他阴郁地回答说,“总不能白吃主人家的饭呀。

”“怎么,你没有内当家的吗?”我问他。

“跟一个过路的城里人私奔了。

”他带着苦笑说。

他走出去,“砰”一声带上门。

我再次打量了四周,我感到这屋里比原先更显凄凉了。

护林人进来了,坐在板凳上。

“雷雨快过去了,”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他说,“要是您想回去,我送您出林子。

”我站起身来。

孤狼取过枪,我们一起走出来。

雨已经停了。

他突然说:“瞧,就趁这样的夜晚来偷。

”可除了树叶的喧哗声外,我什么也听不出来。

我们下到山沟里,斧子均匀的响声清晰地传入了我的耳朵。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

我们终于走出了山沟。

他弯下腰,举起枪,消失在丛林中。

透过喧闹不已的风声,我隐约听到从不远处传来的轻微声响。

“往哪儿跑?站住!”骤然响起孤狼钢铁一般的喊声,还响起兔子般的哀叫声……我朝那吵闹的方向奔去。

我看到的是一个庄稼人:他浑身都湿透了,衣服破破烂烂的,长长的大胡子乱蓬蓬的。

那里站着一匹瘦弱的马,马的旁边还停有一辆货车。

“放了他吧,”我对着孤狼的耳朵轻声地说,“这棵树我来赔。

”孤狼不声不响地用左手抓住马鬃,用右手抓住偷树贼的腰带。

我们便往回走,好不容易才回到那座小屋。

“我本来想把他关到贮藏室里去,”他指了指庄稼人继续说,“可是那门闩……”“让他待在这儿吧,别折腾他了。

”我打断孤狼的话说。

我在心里发誓,无论怎么得想法子放走这个可怜的人。

在灯光下我可以看清他那干枯的皱巴巴的脸,倒挂的黄眉毛,惶惶不安的眼睛,瘦骨嶙嶙的肢体……“福马,”庄稼人猝然用低沉而衰弱的声音说,“哎,福马。

”“你要干什么?”“放了我吧……是饿得没法呀……放我走吧。

”“我可知道你们这种人,”护林人沉着脸说,“你们整个村子就是贼窝。

”“放了我吧,”他又沮丧又绝望地一再哀求,“实在是饿得没法……孩子们哭着要吃的,真的没法子。

”“我说了,不行。

我也是做不了主的,东家会追究我的。

”这个可怜的人垂下了头……孤狼打了一个呵欠,把头靠在桌子上。

雨仍然下个不停。

庄稼人猛然挺起身子,他那双眼睛冒出怒火,脸都涨红了。

“那你就吃了我吧,你就掐死我吧。

”他说。

护林人转过身去。

“你这家伙……我要治治你!”“我有什么好怕的?饿死,打死,反正是死。

……可你呢,等着吧,会有受报应的时候!”“闭嘴!”护林人大喊一声,跨前两步。

“我偏不闭嘴,”这个不幸的人继续说,“你这凶手,野兽……你作威作福长久不了,等着吧!”孤狼抓住他的肩膀,我扑过去救助那庄稼人。

然而令我极为惊诧的是,孤狼一下子把绑着庄稼人胳膊肘的腰带扯掉了,打开门,把他推了出去。

“带着你的马滚吧!”他朝庄稼人的背后喊道。

院子里响起那庄稼人的马车轱辘的响声。

“听,他走了!”他咕哝说,“下回我就不饶他!”(节选自《猎人笔记》,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小说开篇一段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阴暗的氛围,其中“狂风怒号”“倾盆大雨”等描写具有象征意味,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险恶。

B. 作者善于把握人物的特点,“孤狼”这个外号非常形象贴切,与福马的体貌神情、生活境遇、工作环境、行事风格极为吻合。

C. 小说中多次正面描写偷树的庄稼人的外貌和神态,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他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孤狼种种不近人情行为的不满。

D. 孤狼称呼“我”为“老爷”,说明“我”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孤狼最后放走穷困潦倒的庄稼人,也是慑于“我”的威严,其实他内心是很不情愿的。

E.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下俄罗斯农村的现状,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偷树的庄稼人一家的贫穷与痛苦,可以说是当时俄国下层民众命运的真实写照。

5. “孤狼”福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分)6.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

材料一6月22日下午,记者从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6月份,全省法院共受理校园欺凌和暴力刑事、民事案件83件,目前已审结63件。

与此同时,全省法院持续开展送法进校园、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1000多名法官积极参与,踊跃奔走在法治宣传教育第一线,先后举办各类活动400余场,受教育师生家长37万余人,发送宣传彩页6万余份、书籍5万余册、学习用品用具1万余套,受到学生、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摘编自2017年6月23日“人民网-河南频道”)材料二不同类型校园暴力的具体内容:网络欺凌(隐私、个人信息被发布到网上,在网上被同学骂、欺负等),社交欺凌(被同学传播小道消息、八卦以及被排斥、孤立等,前两项尤为严重),言语欺凌(被同学恐吓94%,被用不好听的外号称呼34.5%,遭到同学的当众嘲笑27.5%,被同学辱骂36.4%),身体欺凌(被同学敲诈、勒索或抢走东西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