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件(共24张PPT).ppt

景颇族:从事农业,种 植水稻、玉米、旱谷等 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 文字。——目脑纵歌, 跳孔雀舞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 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 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 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 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作业:
1.摘抄有新鲜感的词句在阅读本上; 2.观察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 里做些什么。
zhuānɡ
装
bàn
扮
组词:服装 装点 包装 装备 造句: 妈妈在一家公司做服装设计师。
组词: 打扮 假扮 装扮 扮演 造句: 元旦这天,我们把教室装扮得五彩缤纷。
jìnɡ
静
组词: 安静 平静 静止 风平浪静 造句:上课铃响了,大家都安静地坐在桌子前
等着老师上课。
dú
读
组词: 读书 读报 朗读 诵读 阅读 造句: 教室里传来了娓娓动听的朗读声。
先读一读同学们上课时的情景吧!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 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 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 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 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上序号。 ( 3 )下课了,大家一起开展活动。 ( 1 )早晨,小学生来到学校。 ( 2 )上课了,大家一起读课文。
课堂练习
选择:“大青树下的小学”是指我国( C )的一所小 学。 A.西部疆 B.北部边疆 C.西南边疆 D.东北边疆
课堂练习
写一写:你是哪个民族的?你所属的民族有什么传统节 日? _示__例__:__我__是_汉__族__的__,__汉__族__有__多__个__传__统__节__日__,__最__典____ _型__的__就__是__春_节__、__端__午__、__中__秋__三__个__节__日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

1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助读资料初读感知学习字词当堂检测这些小朋友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走近作者吴然:云南人,现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
主要作品:《歌溪》、《一碗水》、《走月亮》、《小鸟在歌唱》等。
景颇族: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目脑纵歌,跳孔雀舞傣族:从事农业,寺塔、竹楼和竹桥显示出了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有自己的语言字。
——孔雀舞、夹箩饭,泼水节阿昌族:以善于打制长刀而闻名于世。
有自己的语言。
——采茶德昂族:善于种茶闻名,有自己的语言。
——象脚鼓舞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习目标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坝子一犂两坝bà坪坝飞扬扬眉吐气yáng 飘扬我会认坝扬读书百读不厌dú朗读摔倒破碗破摔shuāi 摔跤我会认读摔跌跤滑跤jiāo摔跤凤凰凤毛麟角fèng凤尾竹我会认跤凤清洁公正廉洁jié洁白我会认洁好h ǎo (好像)hào (好奇)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读一读:看着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好(hǎo )像一个大气球,三岁的小姑娘睁着大眼睛好(hào )奇地看着,妈妈发现了急忙拉她进屋。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多音字指粗大而结实。
【鲜艳】【打扮】【绚丽多彩】【好奇】【招引】【粗壮】【枝干】绚丽,灿烂美丽。
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鲜明而美丽。
吸引。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早晨 服装
绒球花 打扮
汉族 朗读
鲜艳 安静
停在
粗壮
影子
会写的字
晨 绒 球 汉 艳 服 装 扮 读 静 停 粗 影
坪坝
飘扬
摔跤
凤尾竹 洁白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一所(
)的学校。
景颇族 阿昌族
汉族
傣族
德昂族
傣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 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等 地。傣族人民喜爱水,泼水节 是辞旧迎新的节日,是傣历的 新年。每逢这个节日,会在欢 乐的锣鼓声中,将傣家的吉祥 水泼洒在客人身上,谁被泼得 最湿最透,就意味着谁最幸运、 幸福。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
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
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
,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 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 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那声音真好听!”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 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 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傣 族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一般从
事农业,以种植水稻闻名。
景颇族居住在云南山区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住竹
楼。景颇族喜欢饮酒,嚼草烟、槟榔。景颇族热情好客, 对猎获物和祭品都有"见者一份"平均分配的习惯。
白 族
纳 西 族
课文先写( 上学的路上,来到
学校 );再写( 上课,下课 );最
后写(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通用7篇)

2024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范文(通用7篇)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引导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
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学习本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会认“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并能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且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以上教学目标中,我认为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是教学的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所以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的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是本课教学难点。
三、教法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
我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丰满任务在学生心中的形象,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件(共28张PPT)

课文解读
思考: 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学校
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你勾画 相关语句与同学交流。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 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 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 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朋友。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 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苗族 彝族 ……
藏族 土家族 白族 维吾尔族 55个少数民族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那 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五光十色 万紫千红
造句
各种各样的色彩 灿烂美丽。形容 色彩华丽。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 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大青树下多热闹啊!有( ), 有( ),还有( )。他们的欢 笑声把( )都吸引过来啦。
这所学校究竟有哪些特别的地方?默读全 文,找一找,并和同桌交流交流。
这是一所 这是一所 这是一所
的学校; 的学校; 的学校……
合作学习提示:
(1)选择一个场景,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画面说具体,尽 量用上新鲜有趣的词句(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等);
(2)小组内按1-4号顺序交流,并互相评价; (3)小组选出一位大 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
排比句,突出强调上学路上景色很美, 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上学的情景。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排比句,突出强调这所小学的学生来自很 多不同的民族。 “有……有……有……还有……”句式
《大青树下的小学》PPT(第1课时)

字源识字
fú
左右同高,月字旁要 写得窄而长,右上横 折钩的折要短一些, 右下的捺要舒展。
zhuāng
上半部分的“壮”要 写得略扁,下半部分 的“衣”横画不要太 长,撇、捺要舒展。
课堂演练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
出来。
扬·起(yán√ɡ yán) 摔跤·(jiáo jiā√o) 装扮·(b√àn pàn)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1课时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 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谐相处。不同民 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 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 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大 青树下的小学》吧!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①
②
④
同学们向花园里盛开的花儿微笑,向 翻飞的蝴蝶打招呼,向亲爱的同学问好。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3遍。抄写第一自然 段“从……从……从……” “向……向……向……”的句式。
2.完成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 本课练习。
①
②
④
③
上学路上:多民 上课:安静, 下课:玩耍,小 族,绚丽多彩 小动物们听课 动物们看热闹
小组合作
强调小学生是从
读课文第一四自面然八段方,走画来出的。有新鲜
感的词句,感受运学用校排的比特的别手之法处,。表现
学生活泼可爱、尊敬老
师、热爱国家的特点。
这各是种一各样所鲜多艳的色彩灿烂 民美族丽的。形学容校色。彩华丽。
·汉族(h√àn hànɡ) 坪·坝(√bà pà) ·凤尾竹(fèn fèn√ɡ)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让下面的 事物更有新鲜感。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朗读+知识点

《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本原文知识点01我会写晨chén (清晨、早晨、晨读)绒róng (绒毛、绒布、天鹅绒)球qiú(地球、皮球、足球)汉hàn (汉族、汉语、男子汉)艳yàn(艳丽、鲜艳、艳阳)服fú(衣服、服装、服从)装zhuāng(军装、西装、假装)扮bàn(装扮、打扮、扮演)读dú(读书、读音、朗读)静jìng(安静、寂静、平静)停tíng(停止、停顿、停放)粗cū(粗壮、粗细、粗心大意)影yǐng(影子、黑影、身影)02我会认坝bà(大坝、堤坝、坪坝)扬yáng(飞扬、飘扬、高扬)摔shuāi(摔跤、摔倒、摔跟头)跤jiāo(跌跤、滑跤、栽跤)凤fèng(凤凰、凤梨、凤尾竹)洁jié(洁白、整洁、清洁)03多音字打dǎ(打扮)dá(一打)好hǎo(好像)hào(好奇)04近义词鲜艳——艳丽飘扬——飞扬敬爱——尊敬安静——宁静粗壮——强壮绚丽多彩——五彩缤纷05反义词艳艳——暗淡安静——热闹古老——现代洁白——乌黑06理解词语鲜艳: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绚丽;灿烂美丽。
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敬爱:尊敬热爱。
飘扬:在空中随风飘动。
招引:吸引。
好奇: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粗壮:指粗大而结实。
课本课后练习答案一、朗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有新鲜感的词句”是指运用比拟、比照、比喻等等修辞手法的有关词句;使用修饰限定方法写具体形象的有关词句;以及进行细致描述细节的有关词句。
而这样的词句;学生读后感到写得生动有趣、具体形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1、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高高兴兴地朝着一个共同一个地方──学校走去。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优质课件

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朗读指导:本文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愉快的。上学 前的所见所闻要读得轻松而富有朝气。读上课部分时, 语速放缓,语调轻柔,展现同学们读书的专注和环境 的安静;读下课玩耍部分时,语速放快,读出热闹感, 描写小动物们行为的语句要读出趣味感。最后一段要 读得深情而有余味。
上课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
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 那声音真好听!
这时候,窗外 十分安静,树枝不 摇了,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 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 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 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 地听着。
衬托:突出了上课时“安静”的美、 和谐的美,同时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 好听。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在悠悠回响 美丽的凤尾竹在轻轻摇晃
动物们好奇地倾听着 琅琅读书声
在我国西南方, 一棵粗壮的大青树下, 有这样一所边疆小学。
资料链接
傣族 又称泰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泰 国和老挝(wō)的主体民族。在中国,傣族主要分布在 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傣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喜欢 依水而居,爱洁净、常沐浴,妇女爱洗发,故有“水的 民族”的美称。
坝 汉 艳扮
扬 摔凤 读 跤洁
晨绒球汉艳服装 扮读静停粗影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晨、装
绒、球、汉、艳 服、扮、读、静
停、粗、影
词语解释
1.鲜明而美丽。( B ) 2.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A ) 3.使容貌和衣着好看。( D ) 4.灿烂美丽。( C )
A.好奇 B.鲜艳 C.绚丽 D.打扮
dǎ bà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钟,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这是一座充满了欢乐、祥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读书和来看热闹,可见对孩子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羡慕。
【作者介绍】吴然(1946~),原名吴兴然,云南宣威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兼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春城晚报社高级编辑。
1973年在《云南日报》发表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海花》。
曾获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多项。
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其中《新年礼物》《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已出版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
他在高中毕业后当过工人和小学教师。
后调《春城晚报》作编辑,1985年起主编该报《小橘灯》儿童副刊。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80年代以来主要致力于儿童散文和散文诗创作,出版有散文、散文诗集《歌溪》《凉山的风》《风雨集》《珍珠雨》《小鸟在歌》。
【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介绍资料。
1.(课件出示1)播放音乐(或视频)《爱我中华》片段:“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2.引导交流: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请小朋友说说你找到的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4.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其中一所去看一看。
(课件出示2)板书课题:1.大青树下的小学。
5.请大家读题。
谁来说说课题该怎么读?我们再一起把课题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色呢?让咱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去认识一群少数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
1.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勾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4.(1)(课件出示3、4)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组含有会写字,第二组含有会认字):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影子坪坝飘扬摔跤凤尾竹洁白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粗、族”为平舌音,“晨、装、绒、摔”为翘舌音;前鼻音“汉、艳、扮”,后鼻音“静、停、扬、凤”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学生练读。
(2)有关民族的词语。
(课件出示5)景颇族傣族阿昌族汉族德昂族注意读准“颇、傣、昌、昂”的字音。
5.词语我理解温馨提示:(课件出示6)理解词语的方法:1.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2.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3.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1)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2)猜猜我是谁。
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
(课件出示7)①指旌旗随风摆动的样子。
( )②形容色彩华丽。
( )③山间平整的场地。
( )④边防,边境。
()⑤两人徒手较量,以把对手摔倒为胜的竞技运动。
()6.生字我会写(课件出示8:生字田字格课件)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1)识记字形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装、晨”:“衣、日”是形旁,表义;“壮、辰”是声旁,表音。
加一加:“氵+又=汉”“扌+分=扮”“讠+卖=读”“米+且=粗”“青+争=静”“丰+色=艳”。
换一换:“报”把“扌”换成“月”就是“服”。
(2)说说本课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9)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
2.看一看。
3.写一写。
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晨、装”上窄下宽。
“汉、扮、读、停”——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艳、服、静、粗”——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
巧记字形:“丰”“色”艳。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晨、装”,学生练写。
“晨”和“装”二字均为上下结构,但要注意整个字不要写得过长,其中“晨”字要注意“日”和“曰”的区别,“装”字的“壮”要写得扁一些,按正确笔顺规范书写。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
(1)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地认读、识写。
7.再次巩固字词:把表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的图片和相应的词语连线。
(课件出示10)8.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小组合作,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2.学习反馈(课件出示11)(填空):课文先写(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再写(上课,下课);最后写(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
四、自主品读,自我感悟。
是啊,这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引起思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小朋友成为最知心的朋友。
现在就请同学们继续品读课文,思考:“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课件出示13)学生品读。
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一)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
1.刚才同学们再次品读了课文,那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哪个小朋友最勇敢,敢第一个站起来,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学生讲到哪句,教师就顺势指导哪句。
视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地驾驭课堂。
)预设1:(1)生: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课件出示14)“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各式各样的服装鲜艳夺目,使学校更加美丽。
(板书:服装:鲜艳绚丽多彩)(2)你知道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吗?(绚丽多彩)(课件突出显示15)“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3)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如果此时学生不能准确地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教师可这样处理:老师来读一句话:“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你们觉得这句话写出了学校的什么呢?句子里哪个词直接说明了它的美丽?(绚丽多彩)“绚丽”的近义词就是——美丽。
让我们一起读出它的美。
3.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2:(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课件出示16)“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2)这句话在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同意他的观点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
(3)谁能来说说,这后面的省略号说明了什么?那么你们认为校园里还有哪些景物呢?(4)现在我们闭着眼睛,一边听老师念,一边想象校园的美景:操场中间有一棵高大粗壮的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挂着古老的铜钟。
校园的四周是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凤尾竹的脚下是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一阵风吹来,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5)同学们,这样的校园美吗?你想不想去看看?那就带着对美丽的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向往,再读这句话。
(板书设计:校园美)(6)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
4.还有什么地方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预设3:(1)生:我从这里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很美丽。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课件出示17)(2)为什么认为这句话也写出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学生阐述)(3)我听明白了,这句话说明大青树下的小学矗立在山花烂漫的环境中,所以说它很美。
我们把它的美读出来吧!(板书:山花烂漫)5.小结,过渡。
确实,校园外山花烂漫,校园内高大粗壮的大青树,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千姿百态的各种野花,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在校园里各式各样的鲜艳的服装构成了一幅绝妙的美景图。
(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团结。
1.课文仅仅写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吗?你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呢?(方法和“品悟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类似。
)预设1:(1)生:我认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
我是从这里看出的。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课件出示18)(板书:多民族)(2)其他同学找到了这句话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3)为什么从这句话中能看出“大青树下的小学”还是一所团结的学校?(4)生:因为这句话说明各个民族的孩子,虽然“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