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和影响策略共55页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七节 社会影响(1)

性别、智力等,但未发现 这些因素与从众之间有明 确的、确定性的关系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真题分享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单选)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众毕竟是一种被动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如 果凡事从众,缺乏独立思考,那么也会使自己失去主 动性和缺乏个性。正确的做法是从众但不盲从,考虑 社会规范,但也要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从众的类型
外在行为和内心都与群体保 持一致——面和心也和
内心与群体一致; 外在行为与群体不一致
——心和面不和
外在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 内心怀疑群体判断
真题分享
3.社会懈怠的主要原因包括( )。(多选) A.模仿 B.竞争意识增加 C.被评价的焦虑减弱 D.责任意识降低
答案:CD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4.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单选) A.社会比较 B.社会懈怠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真题分享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多选) A.个体自我评价越高,他的从众行为越少 B.如果情境很明确,那么从众行为会增加 C.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愈高,成员越容易从众 D.群体规模与其成员的从众概率呈线性关系
答案:AC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
社会促进
(社会助长)
2.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多选) A.寻求行为参照 B.群体凝聚力 C.遗传素质 D.对偏离的恐惧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感受和行为的科学,它深入探讨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个体对社会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理论应用已经广泛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一、社会影响力理论及其应用社会影响力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他人言行的影响。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变化和社会互动的规律。
例如,著名的康福曼实验揭示了人们在集体行动中的从众效应,即个体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和观点,形成了集体行动的合一性。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理论已经应用到广告营销和舆论引导等领域,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影响群体行为。
二、群体动力学对社会的影响群体动力学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关注的是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变化和社会力量对群体的影响。
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权威性对个体行为的强烈影响,个体在权威人物的指导下,容易改变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个体在组织内的行为以及政治社会化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群体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团队管理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群体力量。
三、认知偏差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认知偏差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描述了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的思维偏差和错误判断。
在社会决策和政策制定中,认知偏差的影响不可忽视。
例如,群体性思维偏差使得个体在集体决策中往往忽视不同意见,导致决策过于一致,缺乏多样性。
因此,了解认知偏差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对于改善决策质量及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四、群体间的社会关系与合作社会网络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关注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及这些联系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通过社会网络的构建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群体间的社会关系和合作机制。
例如,小世界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网中“六度分隔”的现象,这对于社交媒体平台和社会组织架构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

➢ 优势反应强化说 ➢ 评价恐惧 ➢ 分心冲突
第七章 社会影响
优势反应强化说(查荣克)
① 所谓“优势反应”,指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 当熟练、不假思索即可作出的习惯行为与动 作。
② 他人在场而产生的竞赛动机与被评价动机会 提高个体的活动动机。
③ 如果是“优势反应”的行为,则个体动机的 提高会提高活动绩效,产生“社会促进”。
第七章 社会影响
(四)从众的原因
1、寻求行为的参照 2、群体凝聚力 3、对偏离的恐惧
第七章 社会影响
(五)从众的类型
1、真从众:内心和行为都从众。 2、权宜从众:行为从众,内心怀疑。 3、反从众:内心从众,行为不从众。
第七章 社会影响
(六)影响从众的因素
1.群体因素 2.个人因素 3.情景因素
个人
刺激
群体
第七章 社会影响
1、群 体 因 素
① 群体规模:在一定规模之内,从众与人数呈正 相关。超过规模,呈负相关。
② 群体一致性、群体凝聚力:群体一致性、凝聚 力越高,从众越强
第七章 社会影响
2、个人人格因素
个体自我评价越高,自信心越强,从众越低。
第七章 社会影响
3、情景因素
情景的线索越模糊,越能增加从众。
A. 影响他人顺从的因素
➢ 引发他人积极的情绪 ➢ 强调顺从行为的互惠性 ➢ 提供一个合理原因
B. 增加顺从的技巧
➢脚在门槛内技巧:从小请求到大请求。
➢门前技巧:先提出很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再 减低要求。
➢折扣技巧: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内 在的理由。
➢滚雪球:先让对方看到答应后的好处,等到 答应后再放出后面的附加代价。
第七章 社会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共57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社会心理学 7社会影响

单选:1.“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一种( )现象。
A、社会比较 B、社会惰化 C、社会干扰 D、社会助长
单选:2.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A.往往通过间接和含蓄的方式进行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接受暗示 C.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D.总体上女人比男人容易接受暗 多选:3.关于从众,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个体在高凝聚力的群体中容易从众 B女性比男性容易从众 C个体自尊水平高的人不容易从众 D依赖性强的人容易从众
第三单元:模仿、暗示和社会感染
一、模仿(最早研究的是塔尔德)
• 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他人相同或相似。
• 特点:非控制性的;相似性。 • 模仿的意义:学习的基础;适应作用;促进群体形成。 • 模仿的发展:无意到有意;游戏到实际;外部到内部。 • 塔尔德的《模仿律》:下降;几何级数;先内后外 二、暗示 • 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 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 式去活动影响 • 暗示的因素—暗示者、被暗示者、情境 三、社会感染 • 通过言语、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 • 特点:1、双向性;2、爆发性;3、接受的迅速性。 • 分类:1、个体间感染;2、大众传媒的感染;3、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二单元:社会促进与社会惰化
一、社会促进
定义:亦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 他人在场而 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反之是社会干扰,也称社会抑制。
类型:1、结伴效应;2、观众效应。 二、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动机水平与 绩效的关系。(竞争动机、他人的评价)
三、社会惰化:
亦称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任务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 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心理咨询师培训《社会心理学-社会影响》课件

三、社会感染
社会感染是一种较大范围内的信息与 情绪的传递过程。 特点:双向性、爆发性、迅速性 分类
个体间的感染 大众传媒的感染 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第七节 习题
1、从众是一种( )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A (A)被动的 (B)主动的 (C)积极的 (D)有效的
2、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 AC (A)观众效应 (B)从众效应 (C)结伴效应 (D)旁观者效应
第七节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
定义: – 是指在他人的作用下,个体的思想、情 感、和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 常见的包括: • 从众 • 社会促进和社会懈怠 • 模仿、暗示、社会感染
第一单元 从众
一、从众的概念 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
断、信念和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 数人保持一致的形象,俗称“随大流”。 群体压力可以真实存在,也可以是想
3、在有人陪同的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
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这是社
会促进中的( )。A源自(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比较效应 (D)竞争效应
模仿律 (Tarde)
下降律:下层向上层模仿 几何级数律:迅速蔓延(时尚、谣言) 先内后外律:先模仿群体内的
二、暗示
暗示往往采用较间接的方式进行
影响暗示的因素
暗示者的社会地位、权力等:权威、领导 被暗示者的个性特征:缺乏独立性、年龄
较小、女性可能更容易受暗示。 被暗示者所处的情境:困难时容易受暗示
个体人格因素
个体的自我评价越高,越不容易从众 个体的自信心
情境明确性:
情境越明确,越不容易从众
第二单元 社会促进与社会懈怠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惰化的概念 社会促进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

掌 握 层 次
社会之人 相互交换 互相影响 促进懈怠 你我共有
第七章
第六章 社会交换和社会影响
社会交换 社会影响 从众 团体影响
理 论 分 析
交 换 规 律
实 践 应 用
定 义 与 来 源
社 会 影 响 的 差 异
定 义 概 述
顺 从 与 服 从
社 会 影 响 原 则
社 会 促 进
要性、 要性、他人的接近性
1、从众分析与影响从众的因素
(1)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定义:在一种压力下发生行为改变的倾向。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团队规范,但规范过大则无效。 过大则无效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产生原因: 情景不明确时。 线段试验 (2)影响从众的因素 团队规模3 团队规模3~4人; 情景因素:凝聚力; 情景因素:凝聚力; 社会支持降低。 社会支持降低。 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对抗 内在自我意识 保持自身独特性需求 个人控制愿望。 个人控制愿望。
2. 交换规律
重点
3. 实践应用:在实际生活的交换规则 实践应用:
3、实践应用:在不同情况下的交换 、实践应用:
内容概要
( 1 ) 囚犯两难情景:合作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囚犯两难情景: 合作 是最佳选择, 但必须以信 是最佳选择 为前提。 任为前提。 疑犯A 疑犯A 不认罪 X 二人各判 一年 15年 A 判15年 B 释放 认罪 Y A 释放 B 判15年 15年 二人各判 十年
(1)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自我概念(独立与依赖) 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2)社会关系(自由与团结) 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3)社会认同(个人特质与他人背景) 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 (4)孩子养育(独立、思考、选择与理解、合作受 指导) 指导) 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 (5)人际沟通(直接与间接、情感外露与内隐、自 信与谦虚) 信与谦虚)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略PPT文档共57页

END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 社会影响与影响策 略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