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第3讲】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含答案)
4-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例1】
(2011·全国)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 )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交通运输的选择
1.交通运输方式的评价指标比较
比较项目 按运量 按投资 按运费价格 按速度 按灵活性 按生产效率 按连续性 按稳定性 排列顺序 由大到小为: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航空—公路 由大到小为: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由快到慢为: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由大到小为: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由大到小为:海运—河运—铁路—航空—公路 由好到差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由大到小为: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1)~(3) 题。
)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 地 理 新 课 标 版
专题四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 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濒临五大湖 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
【走向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4 第3讲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课件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3)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 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解析】第(1)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社会经济 因素决定交】(1)B (2)C
(2014· 全国大纲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
上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 。该地区河流含沙量 大,沿海水浅。 18 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
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
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 部沿海最大港口。
【答案】(1)D (2)B (3)B
(2014·天津)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 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
的关系。
(1)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
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城建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保护生态环
境。因此,增加商城数量、扩大商城规模均不利于节约土地资 源,选项 A 、 B 错误;商城的主要市场是本地,因此靠近景
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是不可取的,选项D错误;立体建设商
城,既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又能扩大商城规模,因此有利于 生态可持续发展,选项C正确。
里”,科技因素影响“能不能建”。图示选建交通线没有经过居
民点,而是沿1000米以下的等高线延伸,说明当时考虑的主导因 素是地形。第(2)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结合上题分
析可知,兰新铁路选线不合理最可能的原因是距离城镇过远。图
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專題六】地域聯繫的方式途徑【考情分析】 人類活動地域聯繫的主要方式(交通運輸、通信)及作用;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交通運輸線、點的區位因素;交通運輸網的形成與發展;中國主要的交通運輸線、鐵路樞紐和港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網絡;現代通信手段和通信網路的作用。
交通這部分從命題趨勢看,多以重要交通工程建設為切入點,利用多層次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考查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交通對環境的影響及沿線地區的地理特徵。
交通、通信事業發展的最新成就或者熱點地區的交通狀況往往是高考的熱點話題。
在考查形式上,已由單純的識記線路向實用性運輸方式的選擇轉變;由立足現狀、實例分析考查向類比現實、關注未來發展的方向轉變。
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專題複習過程中把教材中理論性的知識和現實生活中鮮活的、富有時代氣息的實例結合起來,真正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綜合運用相關的原理和方法論證和探究問題,體現創新性思維。
【知識交匯】1.交通運輸線、點區位分析,如下圖所示2.選擇運輸方式的一般原則,如下圖所示自 然 因 素 地形 交 通 运 输 线、点 区 位 因 素 经济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往往起决定性影响 地质 气候 水文 社会 环境 技术以上主要分析了專題內部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但本專題知識點和其它的地理要素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工業、商業、旅遊業、科技的發展等對交通的發展變化有著巨大的影響。
3.城市交通的規劃(1)放射狀線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區的聯繫;環行線路避免將車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縮短各端點距離,緩解對市中心的壓力,擴大市中心區的交通容量;方格線路有利於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對角點之間的路程。
三種線路一般要相互結合運用。
(2)城市佈局要緊湊,生活區和工廠區、機關區相互接近,但商業服務區和文娛場所要避免過分集中。
(3)過境道路最好從市區邊緣通過,與市內道路相分離。
(4)廣種花草樹木,綠化美化城市道路。
4.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變化對商業網點佈局的影響交通運輸是商業活動的基礎,促使城市的形成,而城市為社會經濟活動提供集中的場所,城市交通便利、商品流通發達等。
4-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专题4 第3讲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选择题2010年12月22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主线合龙贯通,该大桥连接青岛与黄岛两地,是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青岛段起点,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八车道,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该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因素为()①海域水深浪大②大风袭击,冰冻海域③桥墩地基④技术难度较大⑤沿岸客货运量需求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④⑤2.跨海大桥建设后的主要经济效益为()①缩短青岛与黄岛的运输距离,节约运输时间②加强莱州湾地区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整合③加强青岛与济南的交通联系④有利于大青岛城市框架的形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答案】 1.A 2.A【解析】第1题,影响跨海大桥建设的自然因素应考虑海域条件,如海水腐蚀、海水深度、潮流等,同时考虑气象条件,如风浪、冰冻等。
选A。
第2题,重点分析对本省经济效益的影响,如节约时间,提高效益等;同时考虑对该地区经济的影响,如加强经济联系,促进经济整合等。
选A。
根据江苏铁路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将建成包括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在内的12条新铁路线,实现南京与相邻省会城市均有快速铁路相通,省内各地级市均有一级干线相连,干线与主要港口及重点厂矿均有支线相通,干线全部建设改造成复线。
沪宁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从而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的“三纵六横”铁路网络。
据此回3~4题。
3.促进江苏“三纵六横”铁路网络建设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策因素C.地形因素D.技术因素4.“三纵六横”铁路网络的建设将()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有害无利B.造成严重的交通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C.快于江苏社会经济运转的节奏,促进区际间的联系D.增加客货运量,使省内客运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的格局【答案】 3.A 4.C【解析】第3题,在现代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第4题,铁路网的建成将加快江苏社会经济运转节奏,促进区际间的联系。
高考地理4-3《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二轮复习课件

(2013· 福建卷)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 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
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闾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 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 岸)。 (1)描述M城气候特征。 (2)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3)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 变的原因。 (4)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了“网购”的意义。“网购”是基于 网络发展起来的一种商品贸易,网购采用网络营销,减少了 实际商业网点的密度,故A项错误;商业区的规模减小,故B 项错误;商品流通的环节减少,故C项错误;商品流通量的 不断增加,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故D项正确。
【答案】 (1)B (2)D
(2013· 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与人文地理特点。第(1)
题,考查气候特征。根据图中M城的气温降水资料描述即 可。第(2)题,考查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回答时要注意题目 的要求,可从M城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周边地理环境分析解 答。第(3)题,本题考查交通运输的区位条件。可以从经济发 展需求、运输距离、铁路运输的特点及其建设可能性等角度 分析解答。第(4)题,考查N城的区位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文 图信息分析解答。材料文字表明N城是历史文化名城、有政 策支持;图示N城邻国众多、交通便利、能源、旅游等资源 丰富。据此总结N城设立经济特区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1)简述新西兰对外联系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原因。 (2)分析南岛降水量西多东少的原因。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 (4)新西兰多火山地震,分析其原因,并概述火山旅游活 动的主要内容。
2019年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十个专题附答案)二轮专题一等值线和图表信息的判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8.(1)B地降水量多于A地A地位于大陆东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影响时间短,主要受来自大陆内部的干燥气流(冬季风)的影响;沿岸寒流经过。
B地位于北美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地形为高大山地和高原,对湿润气流的抬升作用明显;沿岸有暖流经过。
(2)C地受季风环流控制,且四面环海,降水丰富,集中夏秋季节;D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顺北太平洋暖流航行,速度较快;基本沿通过地球球心的大圆的劣弧,航程较短。
(4)①地为寒、暖流交汇区,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②地为上升流海区,海水上泛,饵料比较丰富。
二轮专题二自然地理主要原理——基础检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13BDDD C A B B 答案C CA B C14 23 18 24 19 题号22 15 20 16 25 17 21ACDACBBBACCB答案二、综合题(4小题,共50分)26.(10分)(1)a:105°W(2分)b:165°E(2分)(2)(23°26′S,120°E)(2分)(3)旱季(2分)(4)南回归线及其以南(2分)(2)B(2分)27.(10分)(1)B(2分)(3)③(2分);与①④相比,③位于港湾内部,风平浪静,有利于船舶停靠;(2分)与②相比,等深1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线密集,港阔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进出。
(2分)28.(12分)(1)甲图为德干高原,乙图为巴西高原。
(2分)(2)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4分)(3)水能河流水量丰富地处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3分)(4)铁矿石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
2019年高考地理考点专项训练:地域联系方式与区位

地域联系方式与区位下图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示意图”,该管道线经南疆后,与西气东输线路相接,其天然气主要输往江、浙一带,回答下列问题。
1.中亚天然气管道D 线沿途的气候特点是 A .炎热干燥 B .干旱少雨 C .严寒干燥 D .温和多雨2.中亚天然气输往江浙,对江浙一带的有利影响有①缓解能源紧张 ②促进常规能源开发 ③大幅缓解就业压力 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1.B2.B【解析】1.D 线所经地区为中亚,终年干旱少雨,B 正确,D 错。
这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所以,AC 错。
2.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对输入地可以产生“ ①缓解能源紧张,④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B 正确。
江浙地区常规能源缺乏,对之刺激作用有限,②错;输入天然气可以增加一定就业,但大幅度缓解就业压力不可能,③错。
因此,其他答案错误。
3.2016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向全国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提出了“高速铁路网”。
影响我国高速铁路网呈现东密西疏特点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气候B .地形C .河流D .植被 【答案】B哈萨克斯坦坦杜尚吉 尔 吉 斯 斯 D 塔 斯 斯 克 吉 坦 乌兹别克斯坦中 华 人 民 共 和国霍尔果线 图城国天然气【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平坦,自然障碍少,便于修筑高铁,故高铁网稠密;西部地区主要是高原山地,地形崎岖,高铁修筑成本极高,这是其路网稀疏的原因之一,故B 正确。
气候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但远不及地形对高铁影响大,故A错。
C和D影响更小,排除。
图示是泛亚铁路规划图,中泰间高铁系泛亚铁路的一部分,起点终点分别是中国的昆明和新加坡。
据此回答问题。
4.泛亚铁路在越南境内的分布特点是A.沿河分布B.沿海分布C.穿越山地D.呈南北向5.东南亚地区的铁路多以纵向分布为主,其原因是A.受地形地势影响B.受森林分布影响C.邻国经济联系少D. 保护耕地资源6.泰中两国的合作方式被形象地形容为“大米换高铁”。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4-3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强化训练

2015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 4-3 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强化训练一、选择题(2014·四川)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C.500~700km D.400~600km【答案】 B【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坐标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运距低于600km时,高速铁路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高于800km时,甲交通运输方式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600~800km范围内,两种运输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选项B正确。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答案】 C【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判读。
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运输相比较,该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方面占绝对优势,因此速度快是其最主要的优势,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选项C正确。
(2014·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①④项正确;我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线路长,地形条件较差,修建总成本较高,②项错误;运输便捷,灵活方便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③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答案】 B【解析】考查了区域地理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第三讲一、选择题(2018·四川)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700~900km B.600~800kmC.500~700km D.400~600km【答案】 B【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坐标图的判读。
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运距低于600km 时,高速铁路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高于800km时,甲交通运输方式占绝对优势,变化幅度较小;运距600~800km范围内,两种运输方式变化幅度最大,选项B正确。
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答案】 C【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判读。
甲运输方式与高速铁路运输相比较,该运输方式在远距离运输方面占绝对优势,因此速度快是其最主要的优势,该运输方式应为航空,选项C正确。
(2018·浙江)中亚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部,中亚国家与我国之间已形成由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读我国与中亚部分地区略图,完成第3~4题。
3.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体现其优势的是( )①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②修建总成本低③运输快捷,灵活方便④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 C【解析】考查了交通运输线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大力发展铁路运输,铁路运输适宜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受气象灾害影响相对较小,①④项正确;我国与中亚地区之间线路长,地形条件较差,修建总成本较高,②项错误;运输便捷,灵活方便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公路,③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项。
4.某贸易代表团7月从吐鲁番出发沿铁路前往中亚考察,有关沿线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A.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草原向荒漠的变化B.在乌鲁木齐看到坡上有植被、顶部有积雪的山峰C.锡尔河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不断增加D.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看到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上升【答案】 B【解析】考查了区域地理景观。
在乌鲁木齐看天山,天山海拔较高,受西风吹来的大西洋的水汽以及北冰洋南下的水汽影响,降水较多,山坡上有植被,山顶部有积雪,选项B 正确。
自咸海至阿拉木图呈现荒漠到草原的变化,选项A错误;锡尔河为内流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自上而下到河口水量逐渐减少,选项C错误;从阿拉木图往北走,纬度逐渐升高,温度逐渐降低,山地针叶林分布海拔高度不断下降,选项D错误。
(2018·江苏)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答案】 B【解析】由图可知,位于老城区东南方向的码头是河流主航线经过的地方,从河道弯曲情况来看,码头位于河曲的凹岸处,为侵蚀岸,因此泥沙不易淤积。
6.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答案】 A【解析】待建码头邻近高速公路与城市主要干道,有利于实现货物的转运,即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2019年1月16日凤凰讯,在长三角春运中,宁杭、杭甬高铁出了大力。
南京至杭州称为宁杭高铁、杭州至宁波段为杭甬高铁。
读图回答7~8题。
7.影响长三角地区修建宁杭、杭甬高铁的主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是( )A.以平原为主的地形B.冬冷夏热的季风气候C.丰富的旅游资源D.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布【答案】 D【解析】注意题干限定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故排除地形和气候两个自然区位因素;修建高铁可带动旅游业发展,但旅游资源不是影响高铁建设的主要社会经济区位因素。
8.关于宁杭、杭甬高铁开通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完善我国铁路快速客运布局B.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C.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D.增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辐射度【答案】 C【解析】宁杭和杭甬高铁建成后,长三角地区高铁络将初步形成,对加快推进长三角城镇化步伐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长三角进一步一体化,增强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辐射度,提升了对苏北和皖江城市带的辐射力。
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安全一般为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意义,与本地区无关。
贯穿中国西北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高速铁路,全长1776公里,计划于2019年年底正式投入运营。
这条被人们亲切地誉为“千里新丝路”的高速丝绸路正在轰轰烈烈、势不可当地铺就着新疆新宏途。
读图回答9~10题。
9.有关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运输石油、煤炭等货物B.铁路沿线地区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铁路沿线地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D.铁路沿线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答案】 D【解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高速铁路,以客运为主;铁路沿线地区地处亚欧大陆内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主要为草原和荒漠;铁路沿线地区气候干旱,缺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产生的气候条件。
10.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包括( )A.完善新疆的铁路布局B.有利于新疆地区生态环境保护C.增强民族团结,加快边疆经济发展D.促进新疆和内地的人员交往和经济交流【答案】 B【解析】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建成将会改善新疆和内地的人员交往、经济交流环境;对新疆的铁路完善起到重要作用;对增强民族团结,加快边疆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政府2019年8月7日宣布,普京总统已批准投资170亿美元,改造升级连接欧洲和太平洋的铁路大动脉西伯利亚铁路设施(见下图),在2019年前将其运输能力提高46%。
读图回答11~12题。
11.与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相比,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的劣势是( )A.气候条件好B.辐射国家多C.运营时间长D.东部桥头堡封冻期较长【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第一亚欧大陆桥主要位于纬度较高的俄罗斯境内,连接的国家很少;而第二亚欧大陆桥分布纬度较低,气候条件好,运营时间较长,且连接的国家多;两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相比,符拉迪沃斯托克较连云港纬度高,加上受寒流影响,有较长的封冻期。
12.西伯利亚铁路改造升级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加大俄罗斯对亚洲的原油和煤炭的进口B.提升俄罗斯在大洋洲贸易中的地位C.提升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中国东方桥头堡地位D.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 D【解析】西伯利亚铁路改造升级将加大俄罗斯对亚洲的原油和煤炭的出口;提升俄罗斯在欧亚贸易中的地位;将冲击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东方桥头堡地位。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答案】 C【解析】根据图中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变化可知,城市间的时间距离缩短,但不是实际距离缩短。
高铁建设对城市内部时间距离没有影响,使城市服务范围扩大,城市内部交通没有变得更加拥堵。
14.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A.甲城市B.乙城市C.丙城市D.丁城市【答案】 B【解析】根据计划中的城际轨道的布局和城市等级可知,城际轨道交通和高铁布局逐步完善,城市等级高的乙、丁两城市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而丁城市的交通通达度相对乙城市要弱一些,甲城市和丙城市的城市等级低,所以,最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乙城市。
读某大城市零售业区位决策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仅考虑利润因素,零售业的最佳区位是( )A.M B.NC.P D.Q【答案】 B【解析】零售业最佳区位选择在利润最高处,即付租前利润与地租差值最大处,即图中的N处。
16.近一二十年来,在一些特大城市边缘形成了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其主要原因是( )①市区边缘地租低②市区边缘人流量大③市中心停车困难④市中心交通拥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增加,特大城市中心区地价上涨,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现象日益明显,而市区边缘地租较低,交通日益通达,形成了新的商业区。
二、综合题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管道运输方式的优点。
(2)说出中缅油气管道铺设过程中的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对保障我国能源消费的意义。
(4)中缅油气管道的建成将促进云南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石化基地,分析石化基地的建设对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任答其中3点)(2)穿越众多高山峡谷、河流;途经地区地震多发,多滑坡、泥石流,地质条件复杂。
(3)有利于我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多渠道,保障能源安全;缩短从波斯湾进口石油的运输距离,节省运费;减轻石油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4)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居民收入。
【解析】第(1)题,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点主要从运量、运速、连续性、安全性、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中缅油气管道途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频发。
第(3)题,保障能源消费的意义主要从开源、节流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石化基地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
18.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杭长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东起杭州,西至长沙,全长883.25公里,线路横贯浙江、江西、湖南三省。
在浙江段的修建中,拟定了两个方案(如下图),即从杭州经萧山、富阳、桐庐、建德等的中线方案和从杭州经萧山、诸暨、义乌、金华、龙游等的沿既有线方案。
(1)简述拟定两方案各自的优势。
(2)分析杭长高速铁路修建的意义。
(3)试分析中线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答案】(1)中线方案:有利于促进杭州西部旅游资源(如千岛湖)的开发,提升对外的影响力;有利于与浙赣铁路、金温铁路的衔接,并发挥整体效益;有利于带动富阳、桐庐、建德等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沿既有线方案:节省铁路建设投资成本;沿线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以便获得更大的客运流量。
(2)有利于缓解周边铁路的客运交通压力;促进两地经贸、人员往来;加快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3)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红色荒漠,耕地破坏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铁路建设的意义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第(1)题,铁路建设的意义一般可以从经济、社会、政治、国防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2)题,有利于缓解周边铁路的交通压力,促进经贸往来,加快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