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旗设计含义
了解我们的国旗

了解我们的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代表着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的尊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旗,中国的国旗是红色的,上面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我们的国旗,包括国旗的历史背景、设计意义以及对国人的重要意义。
第一部分:国旗的历史背景中国的国旗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早期的中国国旗以图案和颜色来代表国家和统治者。
然而,直到20世纪,中国的国旗形式才逐渐发展出现代的样式。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国旗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
在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中国成为共和国。
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国旗的改变。
当时的国旗是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底色,中央绘有十二角黄色的太阳图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国旗再次发生变化。
作为中国的新国旗,红色底色上方加入了五颗黄色的五角星。
这五颗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劳动者、城市劳动者、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
第二部分:国旗的设计意义国旗的设计意义有其独特之处,代表着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精神。
中国国旗的设计也经过深思熟虑,每个元素都寓意着特定的含义。
首先,底色选择了红色。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勇气、革命和热情。
这种鲜艳的红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奋斗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其次,五颗黄色的五角星位于旗帜的左上方。
这五颗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四个群众阶级的团结一心。
中央的大星代表着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四颗小星代表了其他群众阶级的支持和坚定。
第三部分:国旗对国人的重要意义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对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旗不仅仅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和主权,也体现了国民的自尊和尊严。
首先,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每当我们看到国旗在国际场合上飘扬,我们会感到自豪和自尊。
这是因为国旗代表着我们拥有属于自己国家的权利和地位。
其次,国旗也激励着国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当国旗升起,人们会奏国歌、行军礼,这是对国家的庄严和尊敬。
国旗的来历和含义

国旗的来历和含义国旗国徽国歌含义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含义1949年6月10日,政协成立专门委员会研究新国家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并于7月14日至8月15日在报上刊登广告,征求设计方案。
最终,公元1949年9月27日,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形成定案。
国旗:四颗小星代表中国四个主要的社会阶级士、农、工、商(后依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顺序改为工、农、士、商,再改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城市小资产阶级相当于过去所称的士,民族资产阶级相当于过去所称的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另一方面,也隐喻以汉族为中心,其他满、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统一在中国之内的含义。
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歌: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进行曲》新词。
改定国歌歌词后,各方面对此一直有不同意见,要求恢复国歌原来的歌词。
直到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70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1/4处,旗杆套为白色。
1949年4月,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占领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巢穴--南京,挂在伪总统府上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落在了地下。
同时,一个象征新中国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国旗,已在党和革命人民的心底开始描绘。
1949年6月15日,全国政协会议筹备会在解放不久的北平正式成立,该会所担负的筹备工作中,就包括制定新中国的国旗这项重要任务,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7月4日,第六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决定:登报公开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词谱;设立国旗、国徽图案评选委员会和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
评选工作除由小组成员分别参加外,还聘请了徐悲鸿、梁思成、艾青等专家参加。
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
征求国旗图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国、向海外传开。
许多人在工余时间,摊开稿纸,开始了设计工作。
他们精心设计、绘制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图案,标上详细的说明,寄到了北京。
他们把设计绘制国旗图案作为一件光荣、崇高的事情,以倾注自己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心意。
有一位当年曾冲杀在战场上的战士,在一篇文章里详尽记叙了人民解放军战士怎样在阵地、在战壕里讨论应征国旗图案的情景:“我们利用战斗空隙,就在阵地上、战壕里,在枪炮声中讨论了这三幅图样(应征国旗图样),讨论会开得非常热烈,大家不光对国旗图样各抒己见,还谈了不少激动人心的感想。
国旗是我们的希望之源

国旗是我们的希望之源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是一块布料,更是一种心灵的纽带,一种民族凝聚力的象征。
国旗代表一个民族的尊严和荣耀,代表着这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我们心中的希望之源。
国旗的颜色和图案都蕴含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以中国国旗为例,它由五颗黄色的星星和一块红色的底布组成。
红色代表着革命的热情和勇气,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的热血与奋斗。
五颗黄色的星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寓意着社会主义的五星红旗。
整个国旗设计简洁、明快,寓意着中国人民强大团结的力量。
国旗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象征意义,更在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当国旗在风中飘扬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敬意。
它让人们感受到民族的血脉相连,让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更加自豪和满怀信心。
国旗作为一种视觉符号,能够唤起人们对国家的共同认同和归属感。
国旗还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学校和其他场合,升国旗仪式是一项常见的活动。
通过参与升国旗仪式,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国旗的庄严和崇高。
这种仪式感和庄重氛围,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升国旗仪式是一种教育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和传承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旗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国家进行高级别国事活动或者与他国进行交往时,国旗往往会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和重要性。
国旗在国际舞台上的飘扬,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和地位。
国旗作为国家的象征,能够唤起外国人对这个国家的关注和认可,推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总之,国旗是我们的希望之源,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荣誉和尊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国旗作为一种象征,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国家形象的代表性。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尊重国旗,将其作为我们心中的希望之源,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
让我们共同肩负起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们尊敬他们的国旗时,他们尊敬的是祖国;爱护他们的国旗时,他们爱护的是自己。
国旗 标准 -回复

国旗标准-回复关于国旗的标准,我们来一步一步进行回答。
第一步:什么是国旗?国旗是一国的象征,具有极高的象征性和标识性。
国旗通常由一块布制成,上面印有国家的标志、符号或徽章。
国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独立、团结和荣誉。
第二步:国旗的设计要素国旗的设计要素包括颜色、形状、标志和比例。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展示一个国家的特色、历史和文化。
1. 颜色:国旗的颜色通常代表国家的重要价值观和意义。
例如,红色可以代表革命精神和勇气,蓝色可以代表自由和和平,绿色可以代表环境保护和生命力等。
每个国家的国旗颜色选择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2. 形状:国旗的形状可以是矩形、三角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矩形是最常见的国旗形状,因为它具有平衡和稳定的特性。
形状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到国家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
3. 标志:国旗上的标志通常是国家的标志、徽章或图案。
这些标志代表国家的特定象征和价值观。
标志的图案和细节必须清晰可辨,以确保国旗的识别和辨识度。
4. 比例:国旗的比例表示国旗的长宽比。
比例通常为2:3或1:2,但也有其他国家使用不同的比例。
比例的选择应考虑到国旗在不同尺寸和比例下的可见性和美观性。
第三步:国旗的标准制定和修改国旗的标准制定和修改通常由国家的政府、议会或特定的国旗委员会负责。
制定和修改国旗的标准通常需要广泛的民意调查、专家评审和公开讨论。
1. 民意调查:政府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市民意见征集或公民投票等方式,了解公众对国旗设计要素的看法和意见。
民意调查可以提供基于民众声音的意见,帮助政府制定合理的国旗标准。
2. 专家评审:政府可以聘请国旗设计专家、历史学家和艺术家等专业人士,对国旗的设计要素进行评估和建议。
专家评审可以提供专业意见,确保国旗符合美学、历史和文化准则。
3. 公开讨论:政府可以组织公开论坛、听证会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公众表达对国旗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公开讨论可以促进民主决策,确保国旗标准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
第四步:国旗的使用和保护国旗的使用和保护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所规定和保障的。
中国国旗国徽含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1949至今)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
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
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备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该会的筹备工作包括制定中国的新国旗,并指定由筹备会的第六小组负责。
这个小组的成员有16人,他们是:马叙伦、叶剑英、张澜、郭沫若、陈嘉庚、马寅初、蔡畅、李立三、张奚若、廖承志、田汉、郑振铎、欧阳予倩、翦伯赞、钱三强、沈雁冰。
1949年6月16日,筹备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决定成立拟定国旗、国徽、国歌方案小组,并向中国全国发出征稿启事。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
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3012幅。
后于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
当时最受欢迎的是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
红底与黄星为征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
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于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
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
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
由上海人曾联松所设计的五星红旗,原本的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五星红旗的含义

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的含义: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比为3:2,五颗星在旗面左上方1/4处,旗杆套为白色。
现在的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是一位默默无闻、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同志。
他叫曾联松。
曾联松原籍浙江瑞安,少年时代曾酷爱书画,写得一手好字。
曾联松反复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征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后,从人们常说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启发:中国共产党--难道不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么!于是,他决定以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他设想:以一颗大星导引于前,几颗小星环绕于后,像众星拱北斗,大五角星象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他还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这不仅与象征革命的红色相协调,像红霞一片,金光灿灿,色简而庄严,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环绕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曾联松想到我们伟大祖国有着三千多年灿烂文化,还联想到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在当时包括有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就决定以四颗小星象征广大人民。
接着,曾联松又经过反复推敲,苦苦构思,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
他曾设想把大星置于旗面的当中,小星环绕在大星的四周。
这样,视若端庄,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勾划,熬过了许多个不眠之夜。
近一个月过去了,有一次,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金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辉煌。
为了使整个图案更加突出全国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周围这一征,曾联松设计了每个小星的中心点都通过自己的一个星尖,跟大星的中心点联成一线,把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个历史的结论显示在旗上。
各国国旗的含义

中国国旗:旗上有一大四小共五颗五角星,位于红旗的左上角。
红色代表鲜血,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象征光明璀璨。
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士农工商),也说代表全国各族人民。
四颗小星环绕大星,各有一个角对着大星的中心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美国国旗:50颗小星代表了美国的50个州,而13条宽带则象征着美国最早建国时的13个州。
红色象征勇气,白色象征真理,蓝色则象征正义。
英国国旗: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
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分别为自由、平等、博爱。
俄罗斯旗: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
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乌克兰国旗:蓝色象征自由和主权;黄色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权威。
蓝与黄色是乌克兰传统的代表色,象征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德国国旗:黑色象征人权受到压抑的悲惨境地;红色象征燃烧的火焰,激发人民憧憬自由的热情;金色象征真理的光辉,决不会被历史的泥沙掩埋。
奥地利国旗:旗面自上而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
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匈帝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
1786年约瑟夫国王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旗设计含义
国旗设计者
一进浙江瑞安城,就感觉到这里的文化底蕴,如老酒般散发出迷人的醇香。
沿路那一幅幅壁画,基本上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瑞安历代名人,宋代“永嘉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陈傅良,元末《琵琶记》作者高则诚,清朝经学大师孙诒让……
我想,应该还有 * 设计者曾联松吧。
果然,家乡人记住了曾联松。
有一个特意以他名字命名的曾联松广场,在瑞安外滩。
赭红色的花岗岩上,镌刻密密的金字: * 国旗设计者曾联松铜像。
基座的侧面,刻着他的生平简介:曾联松1917年12月出生于瑞安城关。
早年就读于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1938年5月加入 * 。
* 7月15日,《解放日报》一则国旗征稿启事引起了他的关注,根据征稿启事要求,经过反复构思,设计了 * 。
此稿件在全国应征稿件三千零一十二份中被列为第三十二号。
而后,受到 * 主席赞许。
同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确定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
我抬头凝视,和煦的阳光轻抚曾联松的胸像,仿佛有了体温,有了脉动。
他的生命,在家乡永远延续。
年少时聪颖好学的曾联松,考入瑞安县立初级中学。
美术老师、画家金作镐先生的美术课,使曾联松对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终身相随。
曾联松晚年深情地回忆说:“我能设计成 * ,从小受美术老师金作镐先生的启蒙教育也很重要哩!”
1936年夏天,曾联松考入中央大学法学院经济系。
他之所以如此选择,是为了今后多接触社会,了解大众疾苦的症结所在,寻求国弱民穷的病根以及救治的方法。
* 大学求学时,除攻读经济学外,他还选修美学,经常去听宗白华教授的美学理论课。
这为他以后设计* ,奠定了美学理论基础。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上海“八一三”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央大学无法在南京上课,只得迁往四川重庆。
沿途所见,曾联松作《负笈入蜀》:“国破山河异,人亡四海忧。
烽烟燃大地,血泪染卢沟。
天下兴亡责,匹夫赴同仇。
溯江正负笈,直上险滩头。
”
抗战时期,大家过的都是苦日子。
然而,心中的那团火在燃烧,照亮明天的希望。
再苦,也不怕。
* 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的同级同学黄大明的介绍下,1938年5月,曾联松加入 * 。
1947年5月,同学勇龙桂来信,说他在上海创办现代经济通讯社,邀请曾联松赴沪共同参与此事。
勇龙桂告诉曾联松,现代经济通讯社是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主持创办的。
通讯社的具体工作由勇龙桂负责,安排曾联松当秘书,处理来往信件和稿件。
曾联松安顿下来,认认真真地当秘书。
之后,他才知道,这里其实是地下党领导的秘密经济新闻据点,任务是为 * 提供国统区经济情报。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欢快的歌声,激越的歌声,响彻云霄。
到处都是小红旗,人手一旗,上下挥动,大海波涛般的节奏感,淹没了整座城市。
* 5月27日,上海解放了!
多少天来,人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走上街头游行,扭秧歌,欢庆胜利,欢庆解放!整个上海都沉浸在刚刚解放的喜悦之中,人们每时每刻都兴奋着,谈论新话题,憧憬新生活。
* 7月15日,《 * 》等各大报纸刊登了经 * 审批、新政协会议筹委会批准的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
曾联松是在上海的《解放日报》上看到这则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的。
曾联松心中的那口钟,一下子被撞开了,洪亮的回声在胸腔里震荡,在蓝天白云上飘荡。
他去找自己当年的学生何仲麟,向他借了一个圆规。
穿街过巷,去一家纸张店买来了一大捆彩色油光纸,抱了个满怀,兴冲冲地回家。
家里住房条件差,提一桶水都得到楼下。
只有一个小阁楼,曾联松踏着木楼梯上去,便闷头做自己的事。
潮湿而闷热的夏天。
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在这闷热的小阁楼里,曾联松只穿着背心短裤。
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往地上甩了甩。
他抓起一把蒲扇,使劲地扇了扇,仍是热烘烘的。
妻子项佩瑜到了阁楼上,只见满地剪碎了的油光纸,便拿扫帚,轻轻地扫到畚箕里。
曾联松每天构思,比画,画图案,拼画面,剪剪贴贴制作国旗草稿。
午夜时分,他仰望窗外满天的繁星,一个灵感突然在脑海闪现。
那颗红色的五角星,红军战士帽檐上的红五星。
他当年在重庆做地下工作时,偷偷阅读过埃德加·斯诺的《 * 》,就留下深刻印象。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 * ,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最新流行的革命歌曲,唱出了人们的心声。
对呀,星星,救星,大救星, * 正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表达内心感受的象征物,这下子找到了!正是歌颂党、欢庆翻身解放的真情流露,曾联松画了国旗图案。
曾联松先剪出了一个大的五角星,象征伟大的 * 。
大星之后的小星,应该是几颗呢?他想到了, * 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书中指出人民包括有四个阶级: * 、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他就决定以四颗小
星象征广大人民。
问题在于,旗面上怎么布局才合理,才有美感?
夜间走远路,要看北斗星。
有一颗星最亮,其余的小星围绕着最亮的星。
共产党就是那颗最亮的大星,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就像围着北斗的四颗小星。
以一颗大星引导在前,再
剪出四颗小星环绕于后,像群星拱北斗。
人民紧紧地环绕在共产党的周围,团结战斗,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组金星图案应放在旗面的什么位置呢?他反复地在旗面上比画,确定五颗金星恰当的位置。
放在上端,重心不稳。
放在中间,比较稳重,但是天地不够开阔,视觉局促、凝滞。
分开放,太分散,没有凝聚力。
当他把五星挪向旗面的左上方,顿觉视野开阔,旗面犹如千里之广。
五个金黄色星居高临下,光彩闪耀,仿佛使人看到了星光映照大地,灿烂而辉煌。
整个图案庄严而显华丽,简洁而不单调,雍容而具气势,明朗而不萧疏。
他终于感觉有了一个最佳的构图方案,高兴得手舞足蹈,兴奋不已。
他把五角星设计为三原色中最亮的黄色,像朝霞一片金光灿灿,色调简练而庄严大气,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征。
五颗金星的结合图形,大小呼应,疏密相间,形成了一个椭圆形,像一张海棠的叶子,这恰恰和我国疆土的几何图形类似,既表现了中国地理特征,也显得平稳和谐,明朗而有气势。
用红色作为国旗的基础色,似红霞满天,表达热烈的感情,象征革命、解放、光明。
曾联松制作了两份 * 图案稿,一份保留在家中,一份小心翼翼地装入信套,寄给了全国政协筹备会去应征。
不久,他收到一封北京寄来的公函,邀请曾联松参加国庆一周年活动,一份红色的观礼请柬,一份绸质的观礼证。
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能够为伟大的 * 设计国旗,这是个人的无上光荣,更是 * 的无比荣耀!
曾联松从北京返回上海,就上班工作去了。
没有到处活动去展示自己,更没有开大会去宣讲什么功绩。
他觉得为新中国尽了一份心意,履行了一个公民职责,是应该的。
他没想到后来,新中国成立30周年时,他再次应邀去北京参加庆祝活动。
上海市虹口区山阴路一四五弄六号,那是木结构的老式楼房。
抚着吱吱响的楼梯,上到三楼,一间房和一个阁楼。
这就是曾联松的家了。
大概从 * 开始,他就住在这里。
总共才26平方米,小而简朴。
房间当中摆着老式木床,旁边是旧的矮柜。
窗边,一张用旧的写字台,两把坐旧的藤椅。
与众不同的在于,门上挂着一面 * ,说明主人的挚爱。
桌上一方石砚,笔架上吊挂着各种毛
笔。
墙上的书法条幅,是曾联松自撰自书的七绝:“和璧混沌璞未开,幸有玉人琢剖才。
推敲图案三千幅, * 入选来。
”
作为新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曾联松从来没有星光灿烂。
他是一个长期从事计划、财务工作的普通人,默默无闻,兢兢业业,他最高的职务到最后也就是上海市日用杂品公司的副经理。
他从不以国旗设计者自居,周围许许多多的人,几乎都不知道或忘记了他的国旗设计者的身份。
机会来了,有的人逮住狠捞一把,但曾联松轻轻一摆手。
1982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向他征询国旗设计原稿收藏,他立即寄去,没要一分钱。
有一次,一名商人找到曾联松小儿子曾一明,说:“想借用曾老名字作店招,开一家‘曾联松旗帜
商店’,不要曾家投资一分钱,赢利分成。
”但曾联松没有同意,这家商店最终也没开成。
曾联松对这些名利,很淡然。
1999年10月1日,曾联松亲笔签名的 * ,高高飘扬在 * 广场上空。
国庆后18天,10月19日,曾联松病逝于上海。
我想起曾联松给长子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自念一生坎坷,书剑无成,贡献很少,报国不多。
每临清苦能‘信念’不移。
值此国际风云多变,幸中华自强,国运亨通,柳暗花明,经济振兴,令人欣慰。
”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