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合集下载

浅谈建国初期的合唱艺术

浅谈建国初期的合唱艺术

浅谈建国初期的合唱艺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歌曲创作取得重要成果的时期。

歌曲作家们以高度的政治热情,新颖的创作手法,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这一欢欣鼓舞的时代,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新生活。

老一辈作曲家与新一代作曲家共同形成了建国初期明朗热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歌声。

合唱在中国民间具有悠久的历史,多声部的民歌合唱在相当多的少数民族中存在着。

20世纪初由国外引进的群众合唱“学堂乐歌”形式,开始了现代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

建国初期的合唱创作虽经历了一些曲折,但还是一度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兴盛的“民歌合唱”艺术50年代初期是我国民歌合唱发展的兴盛时期,将各地的民歌改编为合唱形成了一种潮流,产生了《三十里铺》、《新疆好》、《牧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小河淌水》等一系列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小型合唱作品,成为我国当代合唱第一个闪光的时期。

民歌合唱获得蓬勃发展的条件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新的和平建设时期,使音乐家有条件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优美的民歌,许多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歌都是第一次被挖掘出来,丰富的民歌素材给了作曲家们无穷的启发和灵感。

第二,专业和业余的合唱队在50年代初广泛建立起来,演唱能力(包括民歌演唱能力)得到了迅速的提高。

第三,50年代先后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音乐团等来华访问演出,他们带来的充满异国风情的歌舞和合唱节目,强烈地吸引了中国听众,促使、启发我们研究自己的民歌合唱和民间歌舞。

第四,最为重要的是50年代初中国人民那份乐观、自信的民族自豪感。

民歌合唱的繁荣兴盛是我国合唱史上的新事物,当时的许多作品已成为我国合唱艺术宝库中的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珍品。

二、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合唱创作的高潮50年代中、后期有两件大事对合唱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就是1956年8月北京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音乐周”和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管窥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管窥合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机遇
随着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支持以及民间合唱团体的增多,合唱艺术在中 国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建议
加强合唱教育
通过学校音乐教育、社区合唱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合唱的认 识和参与度,培养更多的青少年成为未来的合唱骨干。
创新表演形式
鼓励合唱团在表演形式上进行创新,如加入舞蹈、道具、灯光等 元素,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丰富音乐教育内容
合唱艺术为音乐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了音乐教育的广度
和深度。
02
培养音乐人才
通过合唱训练,可以培养出大批具有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音乐人才

03
促进音乐教育普及
合唱艺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和了解音乐,提高了
音乐教育的普及率。
对国际交流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合唱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与国际合唱界的交流,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上海合唱团的音乐风格融合了古典与 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其演唱的 作品涵盖了多个时期、多个国家的经 典合唱作品。该团注重声音的层次感 和表现力,追求完美的艺术效果。
上海合唱团多次参与国际比赛和演出 活动,并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 该团致力于推广合唱艺术,培养了大 量的合唱人才,为中国的合唱事业做 出了杰出贡献。
增进国际友谊
通过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可以增进国际友谊,加深国际间的了 解和沟通。
推动国际合作
合唱艺术作为一项国际性的艺术活动,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和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
05
合唱艺术在中国未来的展望
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增多,合唱艺术将 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的合唱艺术交流和融合,实现 多元化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

建国以来中国合唱艺术发展述评

“ 民歌合 唱” 艺术 的兴盛 ( 0世纪 5 2 0年代 初期 )

5 年代初期是我国民歌合唱发展的兴盛时期, 0 将各地的
民歌改编为合唱形成了一种潮流 , 产生 了《 三十里铺》 《 、 新疆 马寒冰词 ) 中的第 四段 , 由作曲家根 据维吾 尔族民歌 《 斯洛姆》
好》 《 、牧歌》《 、远方的客人请 你留下来》 《 淌水》 、小河 等一 系列 改编 。 开始 由女声领唱的旋律 深情 、 流畅 , 了人f ̄新疆 表达 I ̄ 1 至今仍脍 炙人 口54型合唱作品, t, 成为我国当代合唱第一个 的 由衷赞美。两个 乐句 以后 , 开始出现谐 和的复调性 的四部
地的优美的民歌, 许多边远地区 、 少数民族地 区的 民歌都是第 刚获得新生的祖国的歌颂。

次被挖掘出来, 丰富的民歌素材给了作曲家们无穷的启发
瞿希贤根据东蒙民歌 《 牧歌》 改编的无伴奏合唱写于 15 94
和灵感。 第二, 专业和业余的合唱队在 5 年代初广泛建立起 年 ( O 海默词 )作品反映 了草原牧民宁静 、 , 幸福的生活 。 这首 合
访问演出, 他们带来的充满异国风情的歌舞和合唱节 目, 好的时代在作 曲家心 目中的反映 。 强烈 这部合唱很注重复调的交
地吸引了中国听众 , 促使Fra bibliotek 启发我们研究 自己的民歌合唱和 民 织和衬托, 所有的支声复调又都出自民歌本体, 因此整体风格
作者简介: 煜(92 )安徽省亳州师专艺术系讲师。 宛 17~ ,
建 国以 来 中 国合 唱 艺 术 发 展 述 评
宛 煜
【 容 提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以来 , 内 我国的合唱创作走 着一条艰辛 、 曲折 的道路 , 取得 过 光辉的成就 , 也遭受过 巨大的挫折 。在 6 0年的历史进程 中, 大致经历了五 个发 展阶段 :0年代初 期民歌合唱 艺术的兴盛 ; 5 全国音乐周 前后 的合唱创作 高潮 ; 建国 l 5周年前后合 唱创作 的转机 ;文革 “ 时期合唱 的畸形发展 : 时期合唱 艺 新 术 的 创 新 和探 索 。 【 关 键 词 】合唱艺术/ 民歌/ 国音 乐周/ 全 文化 大革命 改革开放 【 容 类 别 词 】表演艺术 内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班级:09011304 学号:2013302192 姓名:代力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1. 前言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

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

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

在我国,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一些音乐家可以有条件到全国各地去聆听一些优美的民歌,那时一些优美的民歌从边远的山区第一次被带到正式舞台上,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

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三是在50年代初期,外国的一些合唱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合唱节目,使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借鉴的依据,那时有苏联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他们的歌舞团吸引了中国艺论文联盟.cOm术家的眼球,使他们开始对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歌展开研究,将民歌改编成合唱曲目。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

浅析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浅析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发展概况

浅析二十世纪上半叶我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发展概况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为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

一、最早的合唱作品最早的合唱作品可以上溯到李叔同的三声部合唱《春游》。

二、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随着五四新文化的推动下也已正式开始起步1929年萧友梅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大型合唱曲,它赋有开创性和探索性。

此作品的结构是我国传统“大曲”的多段连缀结构,与西方的大型声乐套曲风格完全不同,是一种新风格合唱曲。

全曲共分十段,基本上概括大型声乐套曲在演唱风格上的多样性。

在和声的运用上该作品按照欧洲大小调功能体系的规范,并运用了大型作品所必须的转调和调性布局。

比如,在作品的第一和二段上主要建立在主调降A大调上,而到了第三段和第四段四段则建立在F大调上,第五段建立在降B大调上,第六段建立在降E大调上,到了第七段又重新回到原调即降A大调,第八段建立在F大调上,第九、十段“尾声”回到降A大调。

由于整个十段乐曲均匀用的是大调性的和声,伴奏织体的变化也不大,总的感觉比较平稳、单调,这说明萧友梅对大型作品的创作还缺乏足够的经验。

三、赵元任作品1927年赵元任的单章性合唱《海韵》体现的是“五四青年”的乐观向上和迫切要求冲破封建牢笼的坚强决心。

这是一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清唱剧式的大型作品。

这部大型作品不仅成功地运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唱手法,使作品的音乐发展层层紧扣、走向高潮,还巧妙地运用不同合唱的音色变化和和声的变化给予作品情感的发展以生动的渲染。

该作品分为五个段落,也可视为分节歌,其中包含三个音乐形象,合唱队�D�D诗翁,女高音�D�D女郎,钢伴�D�D大海或女郎的舞蹈。

该曲的基本结构是合唱�D�D女高�D�D合唱�D�D钢琴�D�D(合唱),调性布局为第一段是dFdF,第二段是dFdF,第三段仍是dFdF,第四段是dFd,最后一段是DdDd。

由于他在从事语言学研究时曾到中国各地去调查方言,接触过不少民间音乐。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浅析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合唱常常用于祭祀仪式和宗教活动中。

然而,中国合唱艺术真正开始蓬勃发展是在20世纪。

20世纪初,中国的合唱艺术受到西方合唱音乐的影响,开始采用西方的合唱形式和技巧。

1914年,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合唱团,由邓世豪创立,称为“中国合唱团”,标志着中国合唱艺术的现代化起步。

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爆发,合唱艺术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

然而,这一时期仍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合唱作品诞生,例如丁善德的《歌唱祖国》和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

这些作品在中国民众中广泛传唱,成为社会和国家团结的象征。

在开放以后,中国合唱艺术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合唱团在国际上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在许多国际合唱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合唱艺术受到了更多国际音乐文化的影响,吸收了更多多元化的合唱形式和表达技巧。

近年来,中国合唱艺术在舞台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不仅有传统合唱形式,还有以流行曲、民族音乐等为基础的创新合唱作品。

许多合唱团体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音乐创作,打破传统合唱艺术的界限,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合唱音乐。

与此同时,中国的合唱教育也日益发展。

越来越多的合唱培训机构和学校合唱团成立,培养了一大批合唱人才。

合唱比赛和音乐节也越来越多地举办,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总的来说,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变革过程,从起步发展到现代化,再到国际化的阶段。

中国合唱艺术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不断吸纳国际音乐文化的精华,创新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合唱艺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也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桥梁。

试谈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及时代意义

试谈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及时代意义

试谈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及时代意义第一篇:试谈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及时代意义论文课题名称试谈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及时代意义【摘要】我国的合唱艺术最早由西方传入,由学堂乐歌开始,从这一时期,我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与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抗战时期是我国合唱音乐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使得合唱音乐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成为当时唤醒民众、鼓舞士气、抗击外敌入侵的精神号角。

建国初期百业待兴,我国合唱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最受广大人民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较之过去都有很大的变化和创新。

“文革”十年,是我国合唱音乐发展的桎梏时期,受当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合唱音乐沦为突出政治主题的一个载体。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思想领域的逐步开放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合唱音乐真正进入了稳定的繁荣发展期,还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

本文由正文和结束语组成。

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合唱艺术由西方传入中国到1949年在中国的发展情况;第二章介绍了从1949年至1976年间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概况以及一些意义;第三章则讲述了从1976年至今中国合唱艺术的新发展。

最后是结束语,稍做了总结,希望能以本文作为引子,让关心和热爱合唱艺术的人们展开讨论,从理论上加强对于合唱艺术的多方面研究,不断地推动我国合唱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时期;意义On the development of choral music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raGrade 2005, Department of Music, musicology, ShaoYang University YangYan.Abstract: The art of choral was first imported from the west, beginning with the form of school songs.Sincethen, it is development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hina’s fate and social civilization.The Sino Japan War also brought the choral to maturity, when choral changed fundamentally both in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So choral became a spirit weapon to awaken this nation, to encourage the soldiers and to fight against the invaders.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CPPC, everything were in a bloom, choral music was no exception, and it was made a popular folk art, presenting more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compared with the past.The ten years of Culture Revolution put political factors on choral music.So chorals entered a restrained stage, while after the policy of reform and ideology gradually become mor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which enforces choral to step into a stable and prosperous time, with a relatively perfect system of theories This paper consists of Body and Conclusion.The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3 chapters.Chapter 1 mainly tells the development of choral from west to China until 1949.Chapter 2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from 1949 to 1976.Chapter 3 indicates the new promotion of choral since 1976.The conclusion part put height on the hope of more attentions on chorals.Take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more researches will be made in order to deeper the art of choral both in theory and in practice.Key word: Development;Period;Significance 合唱是集体的声乐艺术,是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音乐形式,它以统一和谐的声音,抒发一致的情感,表达共同意志的音乐形式。

关于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思考

关于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思考作者:张彤彤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5期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合唱艺术势在必行。

这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对于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合唱艺术发展历程入手,重点就其在新形势下发展的瓶颈及其实践方面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合唱艺术;发展历程;问题;成就自合唱艺术引入我国以来,其先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并且期间既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也遇到了一些巨大的挫折。

当前中西文化交流越发频繁,国际性质的合唱比赛也越来越多,合唱艺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

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是当前全体合唱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历程分析1.1 20世纪50年代以前20世纪末期,中国合唱艺术初次从欧洲国家传到我国,具体主要表现为学堂乐歌,这对我国后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该时期正处于我国清朝维新运动开展时期,有许多爱国学者开始到外国去留学,当他们归来创办学堂的时候,将国外的音乐模式引入到学堂教育中,具体表现为“外国曲+中国词”,比如李叔同所编写的《大中华》《春游》和《送别》,赵元任的《海韵》以及沈心工的《拉纤行》等。

1.2 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该时期,民歌合唱艺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许多音乐学者开始积极改编当地的一些民歌来使其适合合唱。

而该时期比较具有特色的合唱歌曲有《小河淌水》《牧歌》以及《三十里铺》等歌曲作品为主,并且这些作品至今依旧被人们所争相传唱。

可以说,该时期是我国合唱艺术发展的一个小高潮。

1.3 20世纪60年代左右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也不断改进文艺方面的各项政策,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这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

虽然该时期的中国合唱艺术没有出现过多的合唱作品,但是在质量层面上却有了大程度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
班级:09011304 学号:2013302192 姓名:代力中国合唱艺术发展史1. 前言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一些少数民族当中存在着相当多的多声部合唱民歌。

我们国家在20世纪初期从国外引进了群众合唱的形式,这样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开始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在中国专业的合唱艺术事业发展的很缓慢。

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合唱;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

2.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民歌 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兴趣民歌合唱艺术,一些艺术家将各地的民歌改编成为一种适合合唱的形式,这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在这个时期,人们所熟知的歌曲有《三十里铺》、《牧歌》、《新疆好》、《小河淌水》等作品,这些作品到现在还在被人们所传唱,这些成为当时合唱艺术的一个小高潮。

在我国,民歌合唱获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获得解放后,一些音乐家可以有条件到全国各地去聆听一些优美的民歌,那时一些优美的民歌从边远的山区第一次被带到正式舞台上,这些丰富的民歌素材给我们国家的作曲家更多的创作灵感。

二是我们在50年代建国初期,业余和专业的合唱队开始逐渐建立起来,队员的演唱能力有了迅速的提高。

三是在50年代初期,外国的一些合唱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合唱节目,使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借鉴的依据,那时有苏联
的小白桦树歌舞团、捷克斯洛伐克国家歌舞团、波兰的玛佐夫舍歌舞团、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等,他们的歌舞团吸引了中国艺论文联盟.cOm术家的眼球,使他们开始对我们国家特有的民歌展开研究,将民歌改编成合唱曲目。

3. 全国音乐周前后的创作合唱艺术的高潮1956年8月我们国家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音乐周,这个事件使们国家的合唱艺术逐渐走上了创作高潮,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的合唱作品。

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合唱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对革命历史的歌颂,如《长白山之歌》、《红军根据地大合唱》、《长征大合唱》;一种是对祖国美好建设的歌颂,如《幸福的农庄》、《淮河大合唱》。

这些歌曲的创作主要受到了苏联乐派的影响,但是,在这一时期我们国家的合唱数量十分多,但是在艺术上却没有比较大胆的创造。

1957年我们国家的音乐家还创作了优秀的音乐章合唱曲《祖国颂》,它以优美而富于变化的旋律和宏伟辽阔的气势展现了我们国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体现了中国人民宽阔的胸怀。

但是,1958年我们国家错误的开始了大跃进运动,这严重的影响我们国家合唱艺术的发展。

在这种浮夸和盲动的紊乱气氛中,合唱艺术的规律也遭到了破坏。

大跃进时期,我们国家产生了一些联唱式的合唱作品,如《人民公社大合唱》、《人民公社万岁大合唱》等等。

这些艺术作品的内容上都包含着当时大跃进时的假、大、空的印记。

4. 20世纪60年代左右合唱经历了一次大的变革, 随着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的发展,党在文艺政策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国的大合唱艺术也出现了一个转机。

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在数量上有大的突破,但是大合唱的作品的
质量有了质的提高1960年朱践耳完成了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该大合唱的作曲家选取了毛泽东五篇和长征有关的诗词,谱写出来一个由五个乐章构成的交响大合唱,该大合唱的乐章顺序为:《六盘山》、《井岗山》、《大柏地》、《十六字令三首》和《长征》。

1962年在我国的上海产生了一部以西南各族人民为主题的大合唱,该合唱主要是以当时人们在山区修建水库为背景材料的《金湖大合唱》,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意义。

5. 20世纪70年代左右合唱的畸形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们国家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段时间的大合唱主要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是以歌颂毛泽东思想和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歌曲,后期主要是为毛泽东诗词谱写的音乐。

文革前期的大合唱主要是歌颂毛泽东,其主要有《祝毛泽东万寿无疆组歌》、《红太阳颂》、《井岗山道路》、《毛泽东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人民公社组歌》等等。

这业作品的数量最多,其主要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均为歌颂毛泽东主席的,其在客观上助长了造神运动。

文革后期主要有《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颂歌》等等。

6. 新时期合唱艺术的探索和创新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使我们国家的合唱作品有新的飞越,一些关心合唱事业的艺术家开始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合唱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从内容上而且上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创作手法也不同于以前,有了新的突破。

这个时期主要的合唱作品有《向往西藏》、《云南风情》、《爱的足迹》、《飞来的花瓣》等等。

7. 结语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的合唱艺术有了辉煌的篇章,作曲家们创作出了许多深受人们欢迎
并且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合唱作品。

我们相信,只有始终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考验使我们国家对合唱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