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西湖》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6. 西湖》课件

串珠问题: 1.远眺西湖,作者观赏到哪些景色? 远眺西湖,作者观赏到的景色有连绵起伏的山 峦,水平如镜的湖面。 2.近看西湖,作者看到的景色有哪些? 近观西湖,作者看到的景色有绿如镶边的环湖 树,秀美典雅的孤山,绿如绸带的湖堤,还有湖心
的三个小岛。
3.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月光下的西湖,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华灯倒映, 琴声悠扬。 4.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的生动具体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景物写得生动形象,如“平静的湖面,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西湖比作“人间天堂”
杭州的一颗明珠,生动地突出了西湖的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比喻的手法
概念:比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
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作用: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答题模式: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 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运用: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一、 5题。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围绕着西湖的一圈树 木比作织成的绿色镶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
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 宛(wǎn)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湖中的华灯倒影比作 无数游动的银蛇,形象地写出了夜晚西湖的动态美,
悠扬: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辨析词语
景象
景色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西湖》课件

连绵起伏
夜幕初垂
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远眺 硕大
心旷神怡夜幕初垂来自向远处望 非常大心情舒畅,精 神愉快 天刚黑
练习
❖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
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
一般。 ❖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 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 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1年11月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1/11/42021/11/4November 4, 2021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
。
平静的湖 面,
。一群群白
鸥
湖面,在阳光下
,好
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 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 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 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 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 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 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6西湖》(有各类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补充习题》《练习与测试》答案)

扩词 初(夜幕初垂 ) (初中 ) (初步) 形近字组词 衬(衬托)
杭(há ng )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 西湖,就是镶(xiāng )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tià o) ,只见 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dié)叠、连绵起伏的山 峦(luá n ),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 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shuò)大的银镜。
孤山
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 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
白堤
苏堤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 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 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 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 树丛中。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 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 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神怡
sù素
上下结构 部首:糸
扩词 素(素有美称) (朴素 ) (素净)
形近字组词 表(表面)
mián绵
左右结构 部首:纟
扩词 绵(连绵起伏) (海绵 ) (绵羊)
形近字组词 棉(棉花)
dàn淡
左右结构 部首:氵
扩词 淡(一淡山) (淡水) (淡化) 形近字组词 谈(谈话)
格外:特别,分外。 秀美典雅:美丽,高雅而不浅俗。 掩映:物体相互遮掩而又相互衬托。 明净:明亮干净。 令人:让人,叫人。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夜幕初垂:夜幕刚刚降临。
徐:慢慢地。 宛如:像。 荡漾:指水面起伏波动。 悠扬:指声音和谐好听。
素sù 素有美称 朴素 素净 绵mián 连绵起伏 海绵 绵羊 淡dàn 一淡山 淡水 淡化 犹yóu 犹如 犹豫 记忆犹新 格gé 格外 方格 品格 浮fú 飘浮 沉浮 浮水 漂浮 掩yǎn 掩映 掩护 掩盖 掩埋 般bān 一般 般配 姓般 令lì ng 令人向往 命令 时令 初chū 夜幕初垂 初中 初步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西湖》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培养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和描绘景色的语句。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2.生字词卡片3.西湖美景图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分享他们所了解的西湖。
2.展示西湖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二)朗读课文1.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三)理解课文内容1.老师提问:课文描绘了西湖的哪些美景?(四)学习生字词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讨论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对西湖美景的印象。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老师提问:课文中的比喻句有哪些?(三)品味课文语言1.老师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描绘景色的语句。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批改练习题,反馈结果。
2.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阅读经验。
五、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拓展作业:收集关于西湖的资料,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对西湖美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关注和指导。
3.课后作业要注重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课文中提到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句比喻句了吗?它给我们什么感觉?”学生甲:“我觉得这句话让我感觉湖水非常平静,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周围的景色。
”学生乙:“对,我还觉得这句话说明了湖水的清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设计西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估计有很多学生没有去过西湖,对西湖的美景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和媒体中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这篇课文文句优美,因而给学生充分的朗读课文时间,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网络资源、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
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说两遍)2.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
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
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3.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4.提供网络资源,让学生上网浏览各类文本、图片、视频资料,丰富学生对西湖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预习准备)第二课时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2.交流刚才的问题:3.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静如银镜一闪一闪4.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
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
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西湖》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西湖》教案【导语】《西湖》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娟秀的风景,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西湖》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全文,背诵全文。
2、学习本课11个生字,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好像,犹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知道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娟秀,激发学生酷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课前展现:1、古诗转转龙2、唱《弟子规》一、导入刚才的课前展现,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
(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生:美!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由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学生齐声朗诵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揭题板书:西湖读完课题之后,你们头脑里有哪些疑问?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习出示预习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诵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爱好的符号,圈诞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一)1、同桌相互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2、同桌相互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3、检查完毕,立刻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二)老师检查: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镶嵌轻拂掠过一圈苏堤华灯琴声泛舟素有连绵浓淡犹如分外漂浮掩映一样一幅画夜幕初垂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嵌拂幅掠圈堤幕垂华琴泛素绵淡犹格浮掩般初3、课文朗诵(抽查4名同学)四、讲授课文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
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向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向往。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湖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湖知识目标1.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2.熟悉西湖的四季景色以及相关的诗词歌赋;3.掌握描述景色的词汇和表达方法;4.培养对自然美好事物的欣赏和热爱。
能力目标1.发散式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西湖,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启发他们发散思维;2.清晰表达能力:通过描述并表达西湖的景色,提高学生用语言表达事物的能力;3.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合作完成小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具体的文化景点,了解到中国的历史与文化;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具体的自然景色,提高对自然美好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性和感性相结合,领悟到自然与文化的内涵。
教学预设1.课前导入:由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发散,谈论自己珍爱的自然风景,并把学生的自然风景分为四季进行归类以及比较哪一季最喜欢,为下文学习做铺垫;2.对学生在2-5分钟的小组闯关时间,每组要尽力多的找到一件文物遗址和一个风景名胜,并在相互之间交流分享;3.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介绍,并配以图片、地图等资料;4.列举与西湖相关的诗词歌赋,引导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并引导学生对诗文能够有简单的领悟;5.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要选一个季节,用适合的语言和交流方式来描述季节中的西湖美景。
教学环节与内容1.课前导入(10分钟):教师先不加任何约束,让学生自由发散,谈论自己珍爱的自然风景,并把学生的自然风景分为四季进行归类以及比较哪一季最喜欢。
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旁听,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2.闯关时间(7分钟):在“闯关时间”环节,每组要尽力多的找到一件文物遗址和一个风景名胜,并在相互之间交流分享。
3.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以及历史文化(15分钟):通过ppt的形式进行介绍,并配以图片、地图等资料。
教师可以关注在以下方面:•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形状;•西湖水系;•西湖三岛:苏堤(西线)、白堤(中线)、杨公堤(东线);•西湖周边的文化景观。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6课《西湖》。
(板书)首先说教材这是一篇美丽的文章,意境清新明快。
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西湖的美景。
文本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首先,直截了当地指出主题——西湖是一颗镶嵌在天上的明珠。
然后,从俯瞰西湖、近距离观察西湖和夜间欣赏西湖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
这篇课文和先后出现的《北大荒的秋天》《拉萨的天空》两篇课文组合搭配,共同构成了一个表现祖国不同地域优美风光的专题。
旨在引领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二、说学情小学三年级是小学语文的中间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发展了基本的读写能力和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然而,受心理水平的限制,学生在阅读时往往会无意中滑过文本的表面。
尤其是,对优美的语言以及具有表达能力的关键词和句子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
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分析。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尽管真正去过杭州的孩子不多,但学生会通过各种渠道对杭州和西湖有所了解。
而且,学生已经通过经典诵读接触过几首有关杭州和西湖的诗词,像白居易的《江南忆》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诗句,为学习新知做了认知铺垫。
这是对学生的认知心理水平的分析。
三、说到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年段目标的要求,以及文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阅读并学习单词。
能识别11个生词并写出10个生词。
能够正确地读写单词,如“已知、连续和喜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秀丽的风光,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是:读课文,背诵课文,知道西湖是个美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