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卤代烃知识点学习

高中化学卤代烃知识点学习

温州龙文教育 化学 学科导学案(第 次课)教师: 学生: 年级: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时段: 课 题选考化学复习 教学目标复习选考模式教学重点掌握溴乙烷的分子结构及性质。

了解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了解消去反应。

知道卤代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各板块之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学习内容与过程知识实记卤代烃考点一 溴乙烷和卤代烃1.溴乙烷(1)溴乙烷的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C 2H 5Br ,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CH 3CH 2Br 或C 2H 5Br 。

(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沸点为38.4 ℃,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

(3)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 ①水解反应化学方程式:CH 3CH 2Br +NaOH ――→H 2O△CH 3CH 2OH +NaBr(3)卤代烃的获取方法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的加成反应,如②取代反应深度思考1.实验室现有失去标签的溴乙烷、戊烷各一瓶,如何鉴别?答案 利用戊烷密度小于水,溴乙烷密度大于水的性质鉴别。

2.写出由溴乙烷为原料制备1,2-二溴乙烷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答案 C 2H 5Br +NaOH ――→醇△CH 2===CH 2↑+NaBr +H 2O ,CH 2===CH 2+Br 2―→CH 2BrCH 2Br题组一 卤代烃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1.某卤代烷烃C5H11Cl发生消去反应时,可以得到两种烯烃,则该卤代烷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答案 C解析A中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只得到一种烯烃CH3CH2CH2CH===CH2;B中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也只能得到一种烯烃CH3CH===CHCH2CH3;C中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可得到两种烯烃CH2===CHCH2CH2CH3和CH3CH===CHCH2CH3;D中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只得到一种烯烃。

2.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双选) ()答案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和水解反应的条件及共价键的断裂方式。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章烃卤代烃第2讲卤代烃考点全解(必修5)

高考化学总复习第2章烃卤代烃第2讲卤代烃考点全解(必修5)

第2讲卤代烃考点三: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1.概念: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取代后生成的产物。

官能团为,饱和一元卤代烃的通式为。

2.物理性质状态:除CH3Cl、CH3CH2Cl、CH2=CHCl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沸点:比同碳原子数的烷烃沸点要;同系物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

溶解性:卤代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一氟代烃、一氯代烃的密度比水小,其余的密度比水。

3.化学性质(1)水解反应①反应条件为强碱(如NaOH)水溶液、加热。

②C2H5Br在碱性(如NaOH溶液)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消去反应①概念: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如H2O、HBr等),生成含(如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②反应条件为强碱(如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

③溴乙烷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氟氯烃在大气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

5.卤代烃的获取方法(1)取代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乙烷与Cl2:;苯与Br2:;C2H5OH与HBr:。

(2)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CH3-CH=CH2+Br2―→。

【题例解析】考向一:卤代烃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1.下列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CH3ClB.C.D.【答案】B【归纳总结】1.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比较反应类型水解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反应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强碱的醇溶液、加热断键方式反应本质和通式卤代烃分子中-X 被水中的-OH 所取代,生成醇:RCH 2-X+NaOH ――→H 2O△RCH 2OH+NaX 相邻的两个碳原子间脱去小分子HX产物特征引入—OH ,生成含—OH 的化合物消去HX ,生成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化合物2.卤代烃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1)水解反应①卤代烃在NaOH 的水溶液中一般能发生水解反应。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重难点一 饱和烃和不饱和

高中化学 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重难点一 饱和烃和不饱和

重难点一 饱和烃和不饱和烃【要点解读】1.饱和烃:碳原子之间全部以单键连接的烃叫饱和烃,其中直链的叫烷烃,成环的叫环烷烃.通式为 C n H 2n+2(n≥1)2.不饱和烃: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或三键的烃叫不饱和烃,其中含一个双键的叫烯烃,含一个三键的叫炔烃.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2),单炔烃的通式为C n H 2n-2(n≥2)【命题方向】本考点主要考察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区别和联系,主要以鉴别题、平面原子个数分析题、分子式推断结构式等形式出现。

【重难点点睛】把通式和官能团联系起来,还需要掌握不饱和度的计算:不饱和度Ω=双键数+三键数×2+环数,已知碳氢数目,则根据Ω=(2C+2-H)/2进行计算确定不饱和烃的结构。

【重难点指数】★★★【重难点考向一】 烷烃的结构与性质【例1】下列关于戊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的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B.其一氯代物共有8种C.能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D.同分异构体有2种【答案】B【重难点点睛】考查戊烷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戊烷的结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根据等效氢原子,最后根据氢原子的种类确定一氯代物的种类,确定烃的同分异构体是解本题的关键;烷烃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先写最长链,然后从最长链减少一个碳原子作为取代基,在剩余的碳链上连接,即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中心排向两边,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重难点考向二】不饱和烃的结构与性质【例2】能说明某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子组成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B.完成燃烧生产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C.能与溴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空气中燃烧能产生黑烟【答案】C【解析】A.环烷烃中含碳氢原子数比为1:2,但不含有不饱和键,故A错误;B.完成燃烧生产等物质的量的CO2和H2O,只能说明该烃中C、H原子比为1:2,该烃可能是环烷烃、烯烃,故B错误;C.不饱和键既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D.燃烧产生黑烟只能说明没有充分燃烧或含碳量高,不能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故D错误;故选C。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_烃和卤代烃(复习课)

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_烃和卤代烃(复习课)
加成反应试剂包C
催化剂
+ 3H2
Δ
H2 C H2 C C H2
CH2 CH2
3、消去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 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X、NH3等)生 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消去小分子)。
C2H5Br + NaOH
CH2=CH2 + NaBr +H2O
2012-9-11 34
反应:
NaOH CH3CH2Br + HOH △ CH3CH2OH + HBr
NaOH+HBr=NaBr+H2O
CH3CH2Br + NaOH CH3CH2OH + NaBr 水解反应 AgNO3+NaBr=AgBr↓+NaNO3 取代反应

C2H5Br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实验的注意事项: 1.反应物: 溴乙烷+氢氧化钠的醇溶液; 2.反应条件:共热 3.反应方程式
2.各类烃及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
分类 烷烃 烯烃(环烷烃) 通式 官能团 特点: C—C 一个C=C 化学性质
CnH2n+2 CnH2n (n≥2)
稳定,取代、氧化、 裂化
加成、加聚、氧化
炔烃(二烯烃)
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
(n≥2) CnH2n-6 (n≥6)
CnH2n+1X
一个C≡C
1、烃的物理性质: ①密度:所有烃的密度都比水小 ②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气态 ③熔沸点:碳原子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 碳原子数相同,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④含碳量规律: 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 烷烃(CnH2n+2):随n值增大,含碳量增大 烯烃(CnH2n) :n值增大,碳的含量为定值; 炔烃(CnH2n-2) :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苯及其同系物:(CnH2n-6):随n值增大含碳量减小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

【高中化学】卤代烃1.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活性在卤代烃分子中,由于卤素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碳原子和卤素原子之间的键电子对偏向卤素原子的一侧,所以C?X键是极性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因此卤代烃中的卤素原子非常活跃,可以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与烃基团的结构有关。

例如,与卤素原子相连的烃基的结构不同,卤素原子的活性也不同。

其中,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高,卤代烷烃次之,乙烯卤代烃的活性最低。

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的活性次序,可以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加以解释。

所谓诱导效应是指分子中每个基团吸引和排斥电子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大小通常与氢原子相比较。

例如,CH3和其他烷基具有排斥电子的能力。

通常认为烷基排斥电子。

近年来,人们发现了许多事实,这些事实很难通过排斥电子来解释,这在科学界引起了争议。

一般来说,当烷基连接到不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表现出排斥电子的特性;当烷基连接到饱和碳原子上时,它们有时表现出电子排斥,有时表现出电子吸收。

,不饱和双键和苯基都有吸引电子的能力。

诱导效应可以在分子碳链上连续传递,但距离越远,诱导效应越弱。

通常,在第三个碳原子之后可以忽略它。

诱导效应不同于共轭效应。

诱导效应完全是静电引力的函数(即由元素的电负性决定),分子不需要具有共面特性。

共轭效应是由于电子从侧面重叠形成π键。

因此,分子必须具有共面特性,否则不会发生共轭效应。

现在我们用诱导效应来解释上述卤代烃的活性次序。

在rch=chch2x分子中,由于R→ch=ch→亚甲基→十、结果电荷在分子上发生了不均匀分布,于是:这样,增加C?X键的极性使得X很容易变成X,然后离开。

类似地,R→ x是一样的。

在R里呢?ch=ch?在X中,主要是因为?ch=ch?X中的π键和X上不参与成键的孤对P电子具有平行的轨道方向,C=C和X在同一平面上。

因此,产生了一种新的共轭效应。

这种共轭体系是由π键电子云和孤对P电子云重叠形成的,因此称为P-π共轭。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1课时 烷烃和烯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课件: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脂肪烃 第1课时 烷烃和烯烃

一般地,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生1,4-加成,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发生1,2-加成。
1,3-丁二烯与氯气发生1,2-加成的产物
CH2ClCHCl—CH CH2

CH,12C,3l-C丁H二烯C与H氯CH气2C发l 生1,4-加成的产物
为 (3)加聚反应
。 nCH3CH CH2
丙烯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式结构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的两侧,如反-2-
丁烯结构简式为

新课探究
4.烯烃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可以燃烧,其燃烧通式为

(2)加成反应——烯烃的特征反应
①烯烃能与H2、X2 、HX 、H2O等发生加成反应,写出丙烯分别与H2、Br2 、HBr 、
物质名称 正丁烷CH3(CH2)2CH3 正戊烷CH3(CH2)3CH3 异戊烷
新戊烷
正己烷CH3(CH2)4CH3
沸点/℃ -0.5 36.1 27.8
9.5
69.0
当堂自测
[解析] 新戊烷的沸点是9.5 ℃,标准状况下是液体,20 ℃时是气体,A、 B均错误; 烷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加,沸点升高,C错误; C5H12的三种同分异构体中,随支链数增加,沸点逐渐降低,D正确。
新课探究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答案] C
A.分子式为C7H16的烷烃,含有3个甲基的
同分异构体有2种
B.烷烃的通式为CnH2n+2,随n值增大,碳元 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C.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D.异戊烷与2-甲基丁烷互为同系物
新课探究
【易错警示】 1.光照条件下,烷烃能与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而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 应而褪色。 2.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一定互为同系 物。但符合通式CnH2n且碳原子数不同的烃不一定互为同系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2章烃和卤代烃 2.2 芳香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 第2章烃和卤代烃  2.2 芳香烃

50-60℃下进行,常用的方法
是什么?
水浴加热,温度计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 分液漏斗 基苯使用的主要仪器是什么?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
溶液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除去浓硫酸和浓硝酸
5.敞口玻璃管的作用是什么?
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冷凝回流 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也可以和其他纯卤素 发生取代反应,这类反应总称卤代反应。
5、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相似性:苯和苯的同系物都含
有苯环
结构决定性质 与苯结构相比较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加成反应
不同点:苯的同系物含有侧
链,苯没有侧链。
①氧化反应 ②取代反应
1、燃烧反应
点燃 2CnH2n-6 + 3 (n-1)O2 2nCO2+ 2(n-3)H2O
现象: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2、取代反应
苯的同系物:苯分子中的一个或几 苯及苯的
个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
同系物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及苯的同系物之 间的关系(如图)
多苯代脂烃:苯环通过脂肪烃连在一起
—CH2—
二苯甲烷(C13H12)
联苯或多联苯:苯环之间通过碳碳单键直接相连

联苯(C12H10)
稠环芳烃:苯环之间通过共用苯环的若干环边而形成
e、溴苯的提纯: • 反应中制取的是粗苯,可能含有: • Br2、HBr,苯,FeBr3 • 怎样提纯呢? • 水洗→碱洗→水洗→干燥→蒸馏(得到纯 净的溴苯)
除去溴苯中的溴,用NaOH溶液
实验步骤:①先将1.5mL浓硝酸注 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2mL浓硫 酸,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玻璃管 ②向冷却后的酸中逐滴加入1mL 苯,充分振荡,混和均匀. ③将混合物控制在50-60℃的条件 下约10min,实验装置如左图.

高中化学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精选

高中化学第二章卤代烃知识点精选

其次章卤代烃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C—X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X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3常温下呈气态,C2H5、22、3、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1 3。

(一氯代烃的密度都小于水)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32为例)1.取代反应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②化学方程式为:2.消去反应(1)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分子,从而形成不饱和化合物。

例如:32:++2↑+H2O(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3。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

③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3——3++H2O(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比一元卤代烃困难些。

有些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有机物中引入三键。

例如:3—2—2+23—C≡+2+2H2O反应类型反应条件键的改变卤代烃的结构特点主要生成物水解反应水溶液C—X与H—O键断裂C—O与H—X键生成含C—X即可醇消去反应醇溶液C—X与C—H键断裂(或—C≡C—) 与H—X键生成与X相连的C的邻位C上有H烯烃或炔烃在碳链上引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五.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1.试验原理R—X+H2R—+++H2O3+3+H2O3+↓+3依据沉淀()的颜色可确定卤素:(白色)、(浅黄色)、(黄色)。

2.试验步骤(1)取少量卤代烃;(2)加入水溶液;(3)加热;(4)冷却;(5)加入稀3酸化;(6)加入3溶液,视察沉淀的颜色。

即溶液卤代烃练习题1.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致冷剂。

试推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A. 有4种B. 有3种C. 有2种D. 只有1种2.下列关于氟氯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气态氟氯烃都是比空气轻的烃B. 氟氯烃化学性质较活泼,无毒 C.氟氯烃大多无色无毒D 平流层中氟氯烃的分解产生的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层的循环反应3.足球运动员在竞赛中腿部受伤常喷洒一种液体物质,使受伤部位皮肤表面温度隧然下降,减轻伤员痛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卤代烃
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卤素原子就是卤代烃的官能团。

C —X 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偏向X, 形成一个极性较强的共价键,分子中C —X 键易断裂。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2)状态、密度:CH 3Cl 常温下呈气态,C 2H 5Br 、CH 2Cl 2、CHCl 3、CCl 4常温下呈液态且密度> 1 g/cm 3。

三.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以CH 3CH 2Br 为例) 1、取代反应
①条件:强碱的水溶液,加热 ②化学方程式为:
2、消去反应
(1)实质:从分子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脱去一个卤化氢分子,从而形成不饱与化合物。

例如: CH 3CH 2Cl:
+NaOH ――→醇

NaCl +CH 2===CH↑+H 2O
(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
①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如CH 3Br 。

②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不存在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

③有两个相邻碳原子,且碳原子上均带有氢原子时,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
CH 3—CH===CH —CH 3+NaCl +H 2O
(3)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要比一元卤代烃困难些。

有些二元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后可在
有机物中引入三键。

例如:CH 3—CH 2—CHCl 2+2NaOH ――→醇

CH 3—C≡CH+2NaCl +2H 2O
四.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反应类型 反应条件 键的变化 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主要生成物 水解反应
NaOH 水溶液
C —X 与H —O 键断裂C —O 与H —X 键生成 含C —X 即
可 醇
消去反应 NaOH 醇溶液
C —X 与C —H 键断裂
(或—C≡C—) 与H —X
键生成
与X 相连的C 的邻位C 上有H
烯烃或炔烃
特别提醒 (1)通过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可在碳链上引入羟基;通过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可在碳链
上引入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

五.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 表示卤素原子)
1.实验原理
R —X +H 2O ――→NaOH

R —OH +HX HX +NaOH===NaX +H 2O HNO 3+NaOH===NaNO 3+H 2O AgNO 3+NaX===AgX↓+NaNO 3
根据沉淀(AgX)的颜色可确定卤素:AgCl(白色)、AgBr(浅黄色)、AgI(黄色)。

2.实验步骤
(1)取少量卤代烃;(2)加入NaOH 水溶液;(3)加热;(4)冷却;(5)加入稀HNO 3酸化; (6)加入AgNO 3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即RX ――→加NaOH 水溶液△
R —OH NaX ――→加稀HNO 3酸化R —OH HX ――→加AgNO 3
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
卤原子为氯原子
若产生浅黄色沉淀
卤原子为溴原子
若产生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原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