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

合集下载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1.16•【字号】•【施行日期】2017.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精神,全面提升我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水平,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加强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建设管理的严肃性,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着力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走出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城市发展道路。

(二)总体目标。

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努力打造发展理念先进、空间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建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三)基本原则。

坚持依法治理与文明共建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与建管并重相结合,坚持改革创新与传承保护相结合,坚持统筹布局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完善功能与宜居宜业相结合,坚持集约高效与安全便利相结合。

二、强化城市规划工作(四)依法制定城市规划。

依法及时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健全规划编制体系,创新规划理念,改进规划方法,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提升规划编制质量,不断增强规划的前瞻性、严肃性和连续性,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加强空间开发管制,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根据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引导调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形态功能,确定城市建设约束性指标。

安庆规划最新规划方案

安庆规划最新规划方案
3.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三、规划内容
(一)经济发展规划
1.产业升级: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2.产业集群: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3.创新驱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第2篇
安庆规划最新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安庆市,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前国家战略背景下,安庆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规划方案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安庆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规划目标
1.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3.项目管理: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加强项目监管,确保项目质量。
4.社会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规划实施的合力。
5.监测评估:建立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调整。
五、结语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安庆市未来发展提供指导,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在实施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结合实际,适时调整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安庆市必将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家园。
3.项目管理
-明确项目实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项目按期推进。
-加强项目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质量和效益。
4.社会参与
-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规划实施,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5.监测评估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

关于如何打造城市风貌和风格------城市印象(特色)城市风貌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性格、底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是通过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所体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环境特征。

而城市风格是一座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它是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是城市社会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外在表现。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与城市形象有关,不同之处在于城市风格侧重于城市可视形象特征区别于其他的表现,也是一个城市特色表现。

城市风貌特色不仅仅是建筑技术和学术流派问题,而且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和文脉传承的历史意义。

我县的城市建设这些年来得到迅猛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盖新楼、修马路,互助县城变样了、变大了、变绿了,可是,随着城市建设空前发展。

同时暴露出很多美中不足的缺憾,如互助的味道没有了,即特色不再明显,除了它自身的地理环境有特色外,大多数新建的建筑可以放到省内任何一个县城都合适,而我们城市的新定位是“具有地域民族特色,高原田园风光的国家级休闲度假旅游名城”,所以说,一个城市的风格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塑造城市的特色是城建工作的生命。

下面,我就如何打造和提升我县城市风貌和风格作一研讨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塑造我县城市风貌特色的主要途径城市特色的产生、发展是由其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及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因素所决定,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我县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快速的经济增长为塑造城市特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城市特色。

(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

城市都是依据自然环境形成鲜明而永恒的城市特色。

我县有着“三山三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要充分尊重、顺应、利用所处地理环境优势,着力构建“城在山中、市在林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城市格局。

关于加强空间管控塑造县城风貌特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空间管控塑造县城风貌特色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空间管控塑造县城风貌特色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空间管控塑造县城风貌特色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请设区市城乡规划局将该意见转发至所辖县(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并做好县城空间管控和风貌特色规划建设督导工作。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空间管控塑造县城风貌特色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县城建设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河北省提高县城规划设计和管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精神,有效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体量尺度、风格色彩,塑造魅力独具的县城风貌,避免盲目模仿大城市建设模式,贪大求洋、风格趋同,缺乏地域景观特点和文化元素,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塑造县城风貌特色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提高城市设计水平(一)总体城市设计。

各县(市)要与城乡总体规划同步启动县城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于2013年底前完成。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提出总体对策。

深入研究城市整体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潜力,明确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对策。

二是明确城市风貌特色。

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提炼基本风貌特色,提出风貌特色规划设计基本对策,构筑富有特色的空间形态格局。

三是确定景观结构和特色空间总体框架。

明确城市竖向轮廓与建筑高度分区、制高建筑布局、视觉走廊及眺望系统;综合评价现状建筑价值、布局、质量,提出城市色彩、照明、建筑风格、建筑小品等建筑景观整体设计构思;对具有标志意义的城市出入口、河湖沿岸和城市制高点、观景点所涉及的城市天际线、竖向轮廓进行设计控制;组织城市雕塑与标志系统。

四是组织城市开放空间系统。

研究城市绿地系统与山水环境、广场空间、街道空间以及其他开放空间的环境特征,提出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对策。

五是主要功能区环境规划设计。

分别对居住区、中心商业区、工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娱乐区、教育科研区、旅游度假区、自然生态保护区等主要功能区环境改造提出目标、原则与对策。

南京规划方案

南京规划方案
四、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健全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3.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划审批,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5.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南京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规划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
2.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3.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5.宣传推广: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结语
本规划方案立足于南京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旨在为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规划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同时,本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
(2)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5.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产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优化产业结构。
(2)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四、实施策略
1.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规划范围: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6582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2021-2035年。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

青岛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2014年6月27日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颁布时间 :2014-09-26 实施时间 : 2014-11-01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风貌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风貌的保护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城市风貌保护中涉及的文物、古树名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海岛等的保护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城市风貌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整体保护、严格保护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

第四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风貌保护工作,将城市风貌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

第五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城市风貌保护状况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市、县级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风貌保护工作。

其他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市风貌保护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鼓励组织和个人以捐助、志愿服务或者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参与、监督城市风貌保护。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城市风貌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组织、个人参与和监督城市风貌保护提供便利。

第二章 保护内容第八条 城市风貌的保护内容为体现本市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传承,具有生态、景观或者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主要包括:(一)由海岸线、海湾、海岛、海滩、礁石、岬角以及山体、河流、湖泊、丘陵地形、湿地、植被等构成的自然风貌;(二)反映本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城区、街区、镇、村和建筑物、构筑物、街道、院落、名胜古迹等人文风貌。

第九条 本市建立城市风貌保护名录,根据本条例第八条所列内容,确定城市风貌保护项目。

经批准公布的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应当纳入城市风貌保护名录。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石家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02•【字号】•【施行日期】2023.12.31•【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已经2023年10月26日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23年11月30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现予以公布,自2023年12月31日起施行。

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2日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的决定(2023年11月30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请批准的《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该条例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决定予以批准,由石家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石家庄市城市更新条例(2023年10月26日石家庄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2023年11月30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更新活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城市更新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本条例所称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内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持续改善的活动,主要包括:(一)调整和完善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城市空间格局;(二)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三)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城融合;(四)加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五)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六)市、县 (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城市更新活动。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04.06•【字号】冀建规[2012]222号•【施行日期】2012.04.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指引》的通知(冀建规〔2012〕222号)各设区市城乡规划局:为规范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内容和深度、提高规划编制质量,现将《河北省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指引》印发你们,并就做好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要求:一、提高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城市风貌特色是城市文化发展和内涵的重要体现,融合了城市自然环境、历史和现代文化、社会经济、空间景观等多种要素。

积极培育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延续城市文脉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决定在“十二五”期间连续开展“城市风貌特色年”活动。

编制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是“城市风貌特色年”活动的重要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城市风貌特色重点项目库建立的依据,是主动实施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有效手段。

各地要高度重视,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为推动“风貌特色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保障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编制的质量各地编制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要聘请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单位承担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有关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协调与有效衔接。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组织高层次的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咨询和论证,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要加大公众参与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集思广益,提高规划质量。

各地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全程参与,切实使城市风貌特色近期建设规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为规划引导城市风貌特色建设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建设文化生态名城杨清辉摘要:在趋同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以城市特色建设推动特色城市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突破口。

在这一工作思路的指导下,我们对地域文化、生态资源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系统整合,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

然后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逐项实施特色建设工作,同时结合管理工作自身的职能,从多个环节予以规划控制和引导,从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出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色发展;风貌特色规划;特色建设;规划管理CONSTRUCTIONG THE CHARACTER OF CITY,THEN BUILDING A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CITYYANG Qinghui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similarly city developing,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 with city characte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the key of the small and medium city plan。

Under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work mentality,we excavated and packed up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e and ecology with the resources of region,then we organizatied and compiled the "City Style Characteristic Special Plan".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is plan,we are implemen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work seriatim,then giving guidances in our function unifies the supervisory work own function,All of these study are aim to promotes the city develop character.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Style characteristic plan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e plan manages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城市特色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以 “最佳历史文化魅力城市”为动力,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塑造城市风貌,为寻求城市的特色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1 高起点编制规划,构筑城市发展框架。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千城一面现象,我们从抓好规划的编制入手来弘扬地域文化、生态特色。

2006年,我们邀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汉中市城市功能布局与风貌特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风貌特色规划》)。

该规划通过系统整合“汉、水、绿”这些一脉相承的特色资源,将汉中城市风貌特色高度概括为“汉之渊源、西北江南”,为建设充盈历史文化灵气和时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指导。

设计人员通过优化城市产业布局、整合城市景观结构,将城市风貌的基本骨架确定为“三轴、三环、六大特色风貌区”。

其中,三个景观主轴线为:南北向以天汉大道为主体形成现代商业办公金融特色风貌轴;东西向以汉江为主体形成现代滨水特色风貌轴,以东关正街和西汉三遗址为主体形成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轴。

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形成三个风貌特色环路,即体现汉中府城文化底蕴和历史风貌的盾型内环,体现历史与现代兼容的城市特色一环,以及体现城市现代风貌的特色二环。

规划还结合城市产业布局形成六大特色风貌区,即城市西北和西南部现代工业风貌区,北部兴元湖生态湿地风貌区,中部天汉大道现代商业办公金融产业风貌区、西汉三遗址和东关历史风貌区、汉江两岸现代滨水风貌区,南部汉江南岸现代居住和高速出口物流产业风貌区。

此外,设计人员还从城市水网、道路、开放空间、风貌节点、历史风貌特色保护以及城市高度、色彩、夜景照明、雕塑系统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然后把城市风貌特色逐级细化、落实到风貌分区、风貌单元、建筑风貌这个层面,将城市划分为46个风貌区、177个风貌单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为汉中市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操作依据。

2 以风貌特色规划为指导,突出“汉、水、绿”特点。

“汉之渊源、西北江南”的城市风貌特色具体表现在“汉、水、绿”三个方面,因此我们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具体工作。

2.1 加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步伐,做足“汉”文章。

以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为核心的西汉三遗址区域是体现“汉之渊源”中“汉”这一风貌特色的关键。

为此,我们积极实施阮仪三教授主持编制的《西汉三遗址景区规划》。

按照规划,我们在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基础上进行景观绿地建设,逐步将遗址打造成集休闲、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为一体的,充分反映汉中风土人情与文化特色的历史风貌区。

东关正街是汉中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历史街区。

为延续街区的历史风貌,我们按照同济大学编制的《东关正街修建性详细规划》采取了“点上保留、线上重组”的方式,逐步把历史街区建设成以旅游、休闲、饮食等文化娱乐为主体的步行街。

对静明寺、虎头桥、武侯墓等历史遗迹,我们在妥善修复古迹的基础上,加强景区交通、环境和旅游设施建设,强化特色标志点的窗口作用。

此外,我们以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特色为主题编制了《城市雕塑系统规划》,通过控制城市雕塑的布局和建设规模,全方位地彰显地域特色。

在滨江绿化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利用长廊、浮雕、景墙、碑塔、石刻等多种园林小品形式,物化承载成语典故,弘扬名城文脉特色。

2.2 加大城市水系的整治力度,做强“水”文章。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城市水系组织景观。

一是加快汉江河堤的建设步伐,结合桥闸工程构筑以汉江湖水域为轴带,集水、堤、路、林、园为一体的滨水景观廊道。

二是按照《兴元湖区域控规》严格控制兴元湖周边的建设活动,保护自然景观,打造北部生态湿地风貌区。

三是逐步拆除东、西排洪渠蓝线范围内的构筑物,然后进行滨水绿化形成城市特色水景。

四是积极开发利用南湖、红寺湖、石门水库等郊区风景名胜区水资源,结合城内水系共同构架汉中完整而多姿的特色水网。

另一方面,我们逐步开展城市水系的整治工作。

一是积极实施污水截流干管和江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并加快江南大河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二是有序推进中心城区排水管网的清淤、改造。

通过合理组织城市水景和逐步完善排水系统,塑造城市水网特色。

2.3 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做大“绿”文章。

一是结合城内兴元湖、莲花池等公园的改造,以及城郊珍稀植物园的建设,形成大面积的城市生态绿地。

二是加快滨江绿化带的建设,打造城市东西向绿化景观带;沿中央大道布置绿化景观,形成城市南北向绿化景观带;结合南团结街、南郑大道等城市道路的绿化建设,构建城市特色绿化环网。

三是加强社区公园、城市绿化广场、街头公共绿地以及居住小区游园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管理,塑造城市绿化景观节点。

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将绿地系统与水体、开放空间以及城市道路作为整体来建设,点、线、面相结合,共同构筑“双带三环、多园连线”城市绿化景观格局,强化汉中“城林一体”的特征。

3 强化管理,保障规划实施。

为确保《风貌特色规划》的有效实施,我们多角度采取措施进行规划控制。

3.1 完善规定,严格管理。

2005年,我们修订了《汉中市城市规划管理规定》,从规划技术指标等方面采取控制手段维护城市整体空间景观,为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随后,结合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工作要求, 我们制定了《汉中市城市容貌标准》,从城市建设管理、市容规范、园林绿化以及水体管理角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城市容貌。

按照新时期名城保护工作的要求,我们又推出了《汉中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对城市历史风貌区段提出了明确的控制要求。

此外,我们还制定了《汉中市城市空间规划管理规定》、《汉中市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实施办法》、《汉中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规定》等相关管理文件,全方位、多层次地控制城市环境景观。

3.2 加强规划控制,引导和鼓励风貌特色的塑造。

一是推行“五二一一”管理办法,即在规划编制中重点控制好“五线”(包括红线、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两个公益性设施用地(即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用地),以及一个高度分区控制和一个特色区划定,通过对这些风貌敏感因素的界定来加强城市风貌特色的规划管理。

二是鼓励和引导风貌特色的塑造。

在各层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积极引导设计单位开展景观设计工作,将风貌分区的特色进一步深化、细化。

在城市出入口、城市广场、历史街区、滨江沿线等公共开放空间和重点地段,鼓励设计单位开展城市设计工作,营造城市特色空间。

对城市公共建筑、城市标志性建筑以及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采取方案竞选的方法塑造风貌特色节点。

此外,我们严格按照《风貌特色规划》对建筑风格、高度、色彩的控制要求,加强对居住小区、建筑单体和建筑物室外装饰装修的规划管理。

3.3 有序推进城市风貌的改造。

结合“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的创建工作,我们实施了以美化、亮化、净化为主的城市“整容”工程,全面推进城市风貌的改造。

一是先后开展了违章建筑和逾期临时建筑专项整治、户外广告和临街门店牌匾专项整治以及建筑立面和屋顶专项整治等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按照《风貌特色规划》提供的特色元素,对临街建筑的屋顶、墙面、窗花等进行了整饰和改造,并对街道广告牌匾、公交站点、电话亭、邮箱的造型进行了规整。

二是按照《城市夜景规划》对城市主要街道、公共建筑、滨江绿化带以及城市绿地广场都配置了灯光设施。

三是开展中心城区主要排水管线的清淤,以及天台路立交桥、莲湖路十字、东新街等易涝区域排水管线的改造工作。

四是配合城管部门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并对城市主次干道环境卫生坚持全天候保洁。

五是狠抓风景名胜区环境景观的综合治理。

通过这些措施,基本实现了路平、灯明、楼净、水通,市容市貌大气整洁,城市形象明显改观。

3.4 广泛宣传,调动社会各届参与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

为取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给风貌特色规划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利用报纸、电视、网站等方式把规划方案、实施策略向社会进行了广泛持久的公示;同时,我们开展了多种宣传活动,将城市风貌特色建设的意义、条件、难度等内容向社会进行了一系列宣传教育,增强了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特色建设意识,获得了全社会对塑造城市风貌特色的高度关注,形成了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积极献言、自觉保护城市风貌的社会氛围,为城市风貌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