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升华和凝华

合集下载

3.4升华和凝华(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3.4升华和凝华(课件)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 (1)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要变成气态只 能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可以观察到碘升华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 熔点,碘可能会先熔化为液态,再发生汽化现象,不能确定碘是否发生升华, 温度高于碘的熔点和沸点,则碘会熔化,最后还会沸腾,所以不能正常观察 碘的升华现象,不能完成升华的实验。.
②特点:容易升华,有吸热致冷作用。
干冰
一 升华和凝华
③干冰的应用
冷藏食物:干冰冷却的温度比冰低的多,利用干冰可以产生 -78℃的低温。由于“干冰”会直接升华为温度很低的、干燥的二 氧化碳气体,因此它的冷藏效果好,有利于食物的贮存。
一 升华和凝华
舞台烟雾
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升华,从周围吸热,导致温度 下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 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的“烟雾”。
D.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解决部 分地区饮水问题,但对环境会造成损 害,故D错误。
故选A。
第4节 升华和凝华
四 课堂总结
四 课堂总结
升华和 凝华
升华 凝华 水循环
①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作升华. 升华需要吸热.
②升华现象:干冰保鲜食品、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等.
①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华. 凝华需要放热.
你能试着分析上面一段描述中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吗?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 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由气态变为固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 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这个过程中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的物态变 化是升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 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 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 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 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 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 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 (1)分析水循环的示意图,你能得到哪些物 态变化的信息;
• 7.在广州的春季,每当“回南天气”到来时, 教室的墙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湿,甚 至会“出水”。 • (1)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些“水” 是如何形成的; • 解:(1)春天到来,气温上升较快,墙壁、 黑板、地板温度上升较慢,南风吹来温暖 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在 墙壁、黑板、地板上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 大量的水珠使得地面非常潮湿;
• 1.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发生升华现象,某些 物质极易升华,如樟脑球、干冰等;某些 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才会升华或凝华,如 室内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寒冷的窗户等物体 时才会凝华,白炽灯的灯丝是由金属钨制 成的,只有在高温下金属钨才会升华为钨 蒸气,使灯丝变细。总之升华、凝华的形 成,及升华、凝华的快慢除了与温度有关, 还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
• 2.(2016德州)毛泽东诗词“千里冰封,万里 雪飘”,描绘了冬季中华大地的北国风光。 下图中与“雪”的形成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C ( )
• 3.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 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 升华 很快 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于是高空水蒸气便 成小冰晶或 凝华 液化 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 大,从而形成降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 答:液化: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 • 汽化(蒸发):水吸热蒸发变成水蒸气。
• (2)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中常说: “……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 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 ××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 试说明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 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 雨。 • 答:这是因为水的状态变化是需要一定条 件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 被液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升华和凝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上册)

《升华和凝华》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 (上册)
同,物质凝固前是液态,物质凝华前是气态。 2. 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方式: ①物质先从气态变成液态 ( 液化 ) , 然后从液态变 成固态(凝固); ②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凝华)。
新知探究 跟踪训练
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A )
由气态变固态 是凝华
由液态变固态 是凝固
A. 铁丝网上的白霜
B. 屋檐下的冰凌
由固态变气态 是升华
由汽态变液态 是凝固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草叶上的露珠
(2020·河南中考)“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
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C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新知探究 知识点3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 实验过程:
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
暖气流会熔化而形成雨。
人工降雨原理图见物理RJ八上第三 章第4节知识点3右栏
3.舞台云雾效果 在文艺演出时,舞台上往
往要用弥漫的白雾给人以烟雾 缭绕的视觉效果,方法是向空 气中喷撒干冰,由于干冰升华 过程中大量吸热,使周围空气 的温度迅速下降,于是空气中 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 白雾。
1.升华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直 接”说明变化过程中物质不经过液态这一状态。
2.理论上讲,固态物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升华,但 实际上常温下很多固态物质,如金属,都可以认 为是不升华的。
3.加热可以加速固体的升华现象,如碘升华,在常 温下非常缓慢,但稍一加热,升华现象就非常明 显。
1. 分清“汽化”和“升华”,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 气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它们的末状态相 同(都是气态),但初状态不同,物质汽化前是液态, 而物质升华前是固态。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4课时升华和凝华(解析版)含答案

第3.4课时 升华和凝华1.物态变化图升华: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特点:属于吸热过程.凝华: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特点:属于放热过程.考点一 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升华过程要 。

凝华: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凝华过程要 。

常见升华现象:①(想想做做)将试管中的碘放入热水中(碘的熔点113℃),过一会儿固态碘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将试管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碘蒸汽又会变成固态碘。

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晾在外面的结冰的衣服会变干,这也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了。

④钨丝灯的钨丝时间久了会变细,这是升华现象。

常见的凝华现象:冬天早上出现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雪花,钨丝灯灯泡用久了会变黑,这些都是凝华现象。

升华吸热:人工降雨——干冰升华;干冰升华吸热降温,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医学手术——干冰升华;舞台云雾效果。

三个制冷作用:①熔化吸热制冷,例如超市用冰熔化吸热保鲜荔枝和海虾等;②蒸发吸热制冷,例如夏天室内洒水可以降温;③升华吸热制冷,例如用干冰人工降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

【例1】“寒露”和“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下列关于露和霜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熔化形成的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升华形成的【解析】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正确。

故选:C。

【变式1】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B.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D.戴眼镜从寒冷的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解析】A、衣柜中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资料: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Sublimation).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等.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b.灯丝变细;c.樟脑球(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d.固态碘加热直接变成碘蒸气;e.干冰不见了;f.背阳处的雪不见了等等.②凝华的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D).凝华放热.生活中的实际例子:a.霜;b.雪;c.树挂(雾凇);d.窗花;e.碘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碘等等.注意:灯泡壁变黑是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③关于水:a.地球上的水:地球表面70%是海洋;地表水中97%是海水,陆地淡水(包括地下和土壤中的水)仅占3%;而在陆地淡水中,两极和高山冰雪占陆地总水量的3/4.b.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水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变成雨.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为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水和生命:动植物机体中含有大量的水.例如:人体重的65%是水;黄瓜重量的95%是水.有了水,生命才得以延续,人每天至少需要2000ML的水才能维持生命;人体失水15~20%就产生脱水症状;断水7~10天就会死亡;人饮用被微生物或化学物质污染过的水就会生病.d.我国的水: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是世界平均值的1/4,居世界第88位.而且,占全国耕地64%的长江以北地区只有全国18%的水资源,例如华北人均占有水量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6.暑假初二物理上册知识提前辅导【什么是升华和凝华】这篇内容xx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暑假初二物理知识点的学习,这样才能在将来轻松学好初二物理。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4升华和凝华

人教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3章4升华和凝华
升华。 (2)凝华:物理学中将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
凝华。
3.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1)生活中的升华实例
知1-讲
清新剂盒内的物质 衣柜里的樟脑丸 不见了;盒子内却 不见了;衣柜里
没有液体出现 却没有液体出现
固态→气态
固态→气态
白炽灯灯丝变细 了;白炽灯内没
有液体出现
固态→气态
(2)生活中的凝华实例
固态
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液态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凝华(放热)
气态
知3-讲
2. 珍惜水资源 虽然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但淡水资源 仅占约3 %,而能够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更是仅 占淡水资源的0 .3 %。
知3-讲
问题思考水资源严重不足,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做到节 约用水?
思考结果 每次用水,干净的废水要留下来,存于水桶内,以备生活
中其他用水需要,如擦地、冲厕所、浇花等。
知2-练
例2 [中考·南充]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对下列 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 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 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 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泪” 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知1-讲
白炽灯灯 泡壁变黑

窗户上的冰花 北方的雾凇
关键点拨
知1-讲
(1)升华和凝华过程中不存在中间态——液态。
(2)在固态和气态之间转化时,若经过液态,则既不是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4、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5、通过小组活动、课外和课堂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
习的能力。

[教具、学具、实验仪器]
学具:收集的文字资料、实物、图片。

教具:实物投影仪、照片、铁架台、烧瓶、酒精灯、细线、碘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学习的内容]
1、归纳前面所学的物态变化并了解其吸放热的情况。

2、查阅有关人工降雨的资料,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涉及的物态变化情况。

3、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了解那些发生在固体和气体之间的。

4、与同学交流观察学习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并做适当的记录
整理。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