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知识点专题20: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轮复习

发生在卵巢。
㈡精子的形成过程
• 场所: 睾丸
• 过程: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减 Ⅰ)
→ 次级精母细胞(减 Ⅱ)
→ 精细胞(变形)→精子
• 几个概念:
同源染色体
体细 胞
有丝分裂 细胞分化
精原 细胞
联会 四分体 交叉互换
A组 前期图形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A2
染色体散乱分布(有丝分裂;A1) 有:
特殊状态(联会、四分体) (减 –I;A3、A4)
B组 中期图形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B3
是否有同 源染色体
有:
染色体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有丝分裂;B1) 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减 –I;B2)
C组 后期图形
有一个孩子,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XYY,分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
若这个孩子的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XXY呢?
若这个孩子的性染色体的组成为 XXY,又是色盲,其父亲不是色盲, 又是什么原因?(色盲是伴X染色 体隐性遗传)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一 对性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的第 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 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 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性染色体的姐妹染色 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 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不正常配子)。上述两
中期 (2)写出上述两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
后期
①中期:染色体排列在_赤__道__板__上。
②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_染__色__单__体__变成染色体,染色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注意:四分体形成于减数分裂Ⅰ 前期,消失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1个四分体 = 1 对同源染色体 = 2 条染色体 = 4 条染色单体 = 4 个DNA = 8 条脱氧核苷酸链
小结:
染色体复制
减数分裂Ⅰ 减数分裂Ⅱ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
变形
2个次级精母细胞 4个精细胞 4个精子
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分析
小结:
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行为变化, 回答下列过程 各发生的时期:
1.DNA(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__数__分__裂__Ⅰ__前__的_ 间 2.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_期_数__分__裂__Ⅰ__前__期_
母 细 胞
减数分裂Ⅰ后期 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并移向两极
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Ⅰ末期 特点:①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
精母细胞; ②细胞中的染色体(DNA)数目减半
SzLwh
(一)精子形成过程
评
2、过程:
减数分裂Ⅱ整个过程均无同源染色体
次 减数分裂Ⅱ前期 特点: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细胞中
减数分裂 Ⅱ中期
减数分裂 Ⅱ前期
SzLwh
(一)精子形成过程
评
2、过程: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特点:精原细胞体积增大;完成DNA(染色体)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分裂Ⅰ前期 特点:①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
初
②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互换。
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图1):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图1)(图2)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上下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分布。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2):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卵巢过程有变形期无变形期子细胞数细胞质的分配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均等分配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不均等分配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特点: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知识点总结与重难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本过程1.减数分裂的概念(1)同源染色体和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图中的1和2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和4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图中的1和3、1和4、2和3、2和4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姐妹染色单体和非姐妹染色单体①姐妹染色单体:同一着丝点连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a′、b和b′、c 和c′、d和d′。
②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同着丝点连接着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和b(b′)、a′和b(b′)等。
(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是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该时期已完成复制,染色单体已形成,但螺旋程度低,观察不到。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即四分体的个数等于减数分裂中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对数。
③一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含有4个DNA分子,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2.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以哺乳动物为例)比较项目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场所睾丸卵巢时间初情期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细胞质分裂均等分裂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第一极体均等分裂是否变形变形不变形结果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相同点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3.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1)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
4.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如下图所示:(2)实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卵原细胞
复制 联会
四分体
同源染色 体分离
染色体2n
极体
着丝点 分裂
2n
极体
着丝点 次级卵母细胞
n
分裂
2n
n
卵细胞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精原 细胞
精子
卵原 细胞
卵 细 胞
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一) 相同点:
卵细胞形成与精子形成的比较 (一) 相同点: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 由组合
2. 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 叉互换。
总结 :
1、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个精子;( 2)种精子。 4个
1个 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 )个卵细胞,(1 )种卵细 胞。 减I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 同源染色体分离 原因是( ) 2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NA 数目减半( )次,分别发生在 减I 减II ( )和( )。
殖细胞数目 细胞质分裂 是否变形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4个 1个+3个极体
(二) 不同点: 项目 一次分裂形成生
殖细胞数目 细胞质分裂 是否变形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4个 1个+3个极体
精细胞变形
(二) 不同点: 项目 一次分裂形成生
殖细胞数目 细胞质分裂 是否变形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不变形
K
L
M
N
O
P
Q
R
S
T
指出上述各图分别属于什么分裂的什么时期?
某生物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分析:
一轮复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睾丸
结果
【例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B
)
A.图甲一定为次级精母细胞 B.图乙一定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图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受精作用
卵细胞和精子 受精卵 1.概念:_____________相互识别、融合成为_______的过 程。
→有(2N )
有(N 对)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规律
卵/精原 细胞 DNA 初级卵/精 母细胞 次级卵/精母细 卵细胞/ 胞 精子
2N
染色体 2N 染色单 0 体
4N(间期 2N N 2N→4N) 2N N(减II后2N) N 0→4N 2N→0 0
配子形成过程中DNA含量变化
1. 精 子 的 形 成 过 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简称减Ⅰ )
1、减Ⅰ间期
染色体复制
(DNA的复制和有 关蛋白质的合成, 中心体复制)
精原细胞
(2N)
初级精母细胞
(2N)
结果: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每个染色
体均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Ⅰ前期
初级精母细胞 (2N)间期图
初级精母细胞
(2N)
同源染色体联会,N对同源染色体形成 N个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①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 (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 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一般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思考1:
⑴细胞中有
2
对同源染色
体,它们分别是 1和2、3和4
1 2 3 4
⑵哪几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1和3、 1和4、2和3、2和4
练 习
高三一轮复习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 上,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 都附着在纺锤丝上。
着丝粒整齐排 列在赤道板上
2、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后期
1 1’
2
或
2’
1’ 1
2 2’
四分体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
2、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后期
有丝分裂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 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成两条染 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2、减数第一次分裂
(4)末期
1
2
或
1’ 2’
1 1’
2’
2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 次级精母细胞
2、减数第一次分裂
(4)末期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小结: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 期 前 期 中 期
染色体(2N) DNA (2n)
减Ⅰ
有丝 分裂
常见图象分析
有丝分裂前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前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Ⅰ中期
减Ⅱ中期
有丝分裂 后期
减Ⅰ后期
减Ⅱ后期
练习5:判断下列细胞分别属于何种分裂的什么时期, 形成的子细胞是什么?
着丝粒分裂的后期图形,判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看一极
后 减数第一次 次级精母细胞 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的__期,子细胞为___________
着丝粒排布 于赤道板
后期
或
四分体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
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末期
或
无同源染色体
有同源染色体 无染色单体
高三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

高三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减数分裂2、受精作用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2、精子的形成:3、卵细胞的形成1 个精原细胞(2n) 1 个卵原细胞(2n)间期:染色体复制间期:染色体复制1 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 个初级卵母细胞(2n)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2 个次级精母细胞(n) 1 个次级卵母细胞+1 个极体(n)前期:(n) 前期:(n)中期:(n) 中期:(n)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4 个精细胞:(n) 1 个卵细胞:(n)+3 个极体(n)变形4 个精子(n)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1、受精作用2、受精作用的意义: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均等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础知识必备(一)减数分裂1.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
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场所: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5.范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三)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实质: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的过程。
3.过程4.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受精卵中染色体的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2)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由卵细胞提供。
5.意义(1)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压片。
2.显微观察二、通关秘籍1、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特殊在何处?(1)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2)有独特的染色体行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3)分裂结果:一个细胞分裂可得到四个细胞,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4)形成的是生殖细胞而不是体细胞。
2、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②四分体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具有多样性。
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呈现多样性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②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具有随机性。
4、观察减数分裂实验(1)该实验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①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②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等的细胞分裂图像。
对点训练1、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解析】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是在间期只复制一次,正确。
2.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解析】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正确。
3.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解析】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平面,正确;4.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解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的两倍,错误。
5.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后置于仅含14N的环境中,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含15N、14N的细胞比例分别是50%、100%()【解析】精原细胞的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后置于仅含14N的环境中,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每一个DNA的一条链含有15N,另一条链含有14N,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含15N、14N的细胞的细胞比例均为100%。
错误6.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解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因此,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此时为92条染色体,正确。
7.果蝇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错误。
8.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点分裂()【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错误。
9.减数第二次分裂整个过程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都是1:1()【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是1:2,错误。
10.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解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正确;11.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不会大于核DNA数()【解析】由于核DNA都是分布在染色体上,而一条染色体在DNA复制前,只含1个DNA;复制后,1条染色体含2个DNA,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只能是小于或等于核DNA数,正确。
12.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解析】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正确。
13.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解析】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错误。
14.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解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2个或0个色盲基因,正确。
15.MⅡ后期,核DNA与染色单体的数量比是1:1【解析】MⅡ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无染色单体,核DNA与染色体的数量比是1:1,错误。
16.移动到细胞同一极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着移到同一极的染色体有同源染色体,也有非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移向同一极的是非同源染色体,错误。
17.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与染色体组数目的加倍是同步的()【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核基因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随DNA复制而加倍,而染色体组数只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因此,二者的加倍不同步,错误;18.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解析】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错误;1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染色体数目减半,正确。
20.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解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最终生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正确。
21.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解析】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细胞质中的DNA全部来自母方,错误22.精卵识别体现了细胞膜之间的信息交流,精卵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解析】精卵识别体现了相邻细胞通过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精卵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正确;2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生物体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正确。
24.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只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正确。
25.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解析】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错误。
26.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解析】减Ⅱ中期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正确。
27.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解析】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正确。
28.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错误。
29.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解析】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错误。
30.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解析】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正确。
3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解析】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错误。
31.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解析】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1/4 以上,错误32.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解析】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错误33.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解析】受精作用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正确34.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基因组成相同()【解析】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错误。
35.某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AAb、Aab、B、B四个精子, Aab异常配子产生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解析】已知该精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Aab精子中a基因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而Aa的出现是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正确。
36.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 )【解析】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 的比例为1:2:2,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