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合集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图文ppt课件

术后护理
注意术后护理,如保持刀 口清洁、合理饮食、适当 锻炼等,以促进康复。
0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预防
康复治疗
非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 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采 用手术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功能锻炼
01
02
03
保守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牵引、推拿等。
康复训练
如腰背肌锻炼、游泳等, 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长时间坐姿,加强腰 部保护,减轻负重等。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 情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
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手术方式。
02
03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以增加患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风险,如胶原蛋白代 谢异常等。
04
疾病分类与分期
分类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牵引等,手术治疗 则包括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
分期
根据病情轻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急性期疼痛剧烈,活动受限,需要卧床休息;缓解期 疼痛减轻,可以进行适当活动。
病例二:手术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45岁
性别:男性
症状:腰部疼痛,双下肢放 射痛,行走困难
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L5-S1)
治疗:手术治疗(椎间孔镜 下髓核摘除术)
结果:症状消失,恢复正常 生活
病例三:康复治疗成功案例
患者年龄:38岁

腰椎间盘突出定义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定义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定义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症,也被认为是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是主要引起腰痛和腿痛的常见原因。

此疾病的发病原因通常来自腰椎间盘的退变,当纤维环部分或全部断裂时,髓核突出会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导致疼痛和其他症状。

患者通常有长期弯腰劳动或长时间坐立的经历。

患病率高的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投掷、跳高、跳远等运动员,驾驶员,老年人,孕妇和有家族史的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和马尾综合征。

如果出现大小便异常、鞍区感觉异常等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诊断主要依赖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若症状严重,对非手术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可以采取微创脊柱技术或开放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非类固醇类抗炎药,肌松药,脱水剂和短期使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

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措施包括避免长时间的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弯腰或坐立,增强腰部肌肉锻炼,维持合理的体重,并注意食品摄入,避免重物的过度提拿等,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以对疾病的发展进行监控。

腰椎间盘突出知识点

腰椎间盘突出知识点

腰椎间盘突出知识点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且非常痛苦的脊椎疾病,它主要指的是腰椎间盘组织突出并压迫到神经根或脊髓。

本文将从腰椎间盘结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腰椎间盘的结构与功能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和凝胶状核组成的,位于相邻两个腰椎骨之间,主要作用是缓冲脊椎间的压力和吸收冲击。

纤维环主要由环状纤维组成,具有较强的张力和韧性,能够维持椎间盘的形状和稳定性;凝胶状核则由明胶样物质组成,具有减震和吸水的功能。

二、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较多,常见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关节退行性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和弹性逐渐下降,纤维环容易发生裂隙,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2.腰椎过度负荷:长时间的弯腰、提重物或者久坐久站等姿势,会给腰椎间盘造成较大的压力,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3.外伤或损伤:剧烈扭转、劳损、摔伤等外力的作用下,腰椎间盘可能发生断裂或移位,导致突出。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时,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局部腰背部疼痛。

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小腿及足部。

2.下肢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所压迫的神经根会引起下肢放射痛,疼痛的部位通常沿着患侧的腰骶段神经分布区域。

3.感觉异常: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冷热感觉减退等。

四、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1.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和脊柱功能检查。

2.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其中MRI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盘及其突出的情况。

五、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而定:1.保守治疗:包括休息、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休息可以缓解腰背部疼痛,生活方式调整主要是改变不良的习惯姿势,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 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 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也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或腰椎间盘膨出。

它是指位于脊椎椎间盘的软质组织突出或脱出至椎管,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神经根或髓核,引起相应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通常,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退变,损伤或
劳损引起的椎间盘破裂,以及不正常的脊柱姿势或重复性的重体力活动。

这些因素会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层变得脆弱,从而使内部的软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引起腰痛和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和下腿,严重时还可能导
致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和尿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或MRI)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
要包括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物理治疗、热敷或冷敷、休息、改善姿势和加强核心肌群锻炼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能被考虑,如椎间盘切除术、植入融合物或人工椎间盘置换等。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
发现和积极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增加康复的机会。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五节-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八分。
• 脊柱的退行性变化(增生、骨刺、间隙变窄、间 盘突出)。X线常见退行性变化:唇样变、骨刺、 间盘突出、间隙变窄。
• 不平衡退变:若髓核退变早于纤维环,则纤维 环突出,出现代偿性增生、唇样变,突破后总 韧带,出现纵韧带的局部古话,成为骨刺;若 纤维环退变早于髓核,则纤维环断裂,使髓核 突入,并最终突破形成突出。
• 感觉减退多局限于小腿外侧和足背(L5神经支 配);小腿外后方,足底外缘感觉改变(S1神 经支配);中央型间盘突出,感觉改变出现于 鞍区。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八分。
• 五 检查: • 1 腰椎改变; • a 腰椎生理曲度减小、变直或后凸; • b 腰椎呈“S”型侧弯; • c 部分病人,有腰椎棘突间隙不等宽。 • 2 压痛点:突出平面患侧棘突旁边常有明
显压痛。用力按压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 加剧。(亦可有相应支配区压痛点,如: 环跳、委中、阳陵泉、绝骨可出现不同程 度压迫)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八分。
• 3 特殊检查: • A 直腿抬高试验(牵拉坐骨神经):患者抬
高可有不同程度的障碍。严重的有腘绳肌痉 挛,抬至20~30度就产生骨盆的旋转,腰椎也 被牵动就会出现坐骨神经痛(一般直腿抬高 到90度时,做坐骨神经可以被牵拉长6~7mm, 所以直腿抬高实验是检查坐骨神经痛的有效 方法之一)。直腿抬高试验到出现疼痛时, 在辅以足向背屈,用以证实是坐骨神经受累, 而不是臀筋膜或髋关节的疼痛。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十五点 四十八分。
• 感受寒凉的发病机制多缘于两侧腰肌张力 不等。凡疼痛侧腰肌张力高,向张力低处 挤压髓核,并且腰椎形成侧凸弯,使髓核 向凸弯侧突出。加之感受寒凉后使小血管 收缩,影响局部的血循环,进而影响椎间 盘的营养,椎间盘更易损害致使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PPT课件

腰椎间盘突出症完整版PPT课件

处理方法讲解
药物治疗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肌松药等药物缓解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物理治疗
通过热敷、冷敷、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 环。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椎间融合术、 椎板切除术等。手术治疗可以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缓解症状。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 部署
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从多个角 度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更加直 观地了解病情。
发现伴随病变
CT检查还可以发现腰椎间盘突出伴随 的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等病变,为 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MRI检查
高分辨率成像
MRI检查具有高分辨率的特点, 可以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神经 根、硬膜囊等结构,对于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手术后康复训练和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康复训练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术后早期康复训 练,如床上活动、站立、行走等。
佩戴腰围保护
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腰部,避免弯 腰、扭腰等动作。
定期随访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复查,评估 手术效果及病情恢复情况。
注意生活细节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 保持同一姿势,加强腰背肌锻炼等 。
01
倾听患者的诉求和担忧,给 予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
心理压力。
02
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 极面对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
挑战。
03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患 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家属参与:共同关注患者身心健康
向家属普及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知识,让他 们了解患者的病情和 治疗方案。
鼓励家属参与患者的 康复训练,提高患者 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 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

体征
• • • • • • 1.腰部畸形和活动范围受限 2.压痛点 多在病变间隙的棘突旁 3.肌萎缩与肌力改变 4.感觉减退 5.反射改变 6.直腿抬高试验、挺腹试验、股神经牵拉试 验
诊断
• 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1或腰4 脊神经根分布区) 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 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 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 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 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反射改变 四种 有两种为阳性。 5)与临床表现相符的影像学特征。 6)排除结核、肿瘤、劳损、、滑脱、骨质疏松症、腰椎失稳等其他 病症。
角度变化
椎间融合+单侧固定
• 过去认为固定越坚强越好,后来发现过度坚强固定存在问 题,McAfee报道了过度坚强固定产生应力遮挡效用,导 致了融合骨量丢失、骨质疏松。Park回顾1966-2002英文 文献腰椎内固定融合后临近节段病的发生率,单侧固定 5.2-5.6%,双侧固定12.2%-18.5%。 • Kabins1992首次报道单侧椎弓根固定+后外侧融合与双侧 固定效果相似,融合率97%。 • Chen及何蔚用生物力学试验证明:单侧固定刚度适中,可 以为脊柱融合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 Suk与Mariano指出:单侧固定不仅适用于单侧融合,还 适用于双间隙融合。 • 适用征:椎间盘突出手术指证+椎间融合指证+仅有单侧神 经症状
不稳影像学诊断
• 影像学诊断:1.X线片:存在椎间隙狭窄,椎间盘非对称性塌陷,牵 张性骨刺,脊柱序列不良; 2.动力位X片:前屈后伸时椎体出现异常动度或移位(标准不统 一)。 • Panjabis认为前屈-后伸位X线有如下表现之一可诊断:(1)一个运 动单位的上位椎体后缘前后移位角度大于11度;(2)上位椎体向前 移位大于4.5mm;(3)关节对称性消失;(4)小关节突接触面丢失 大于50%;(5)棘间韧带增宽,上位棘突与下位棘突之间旋转大于8 度; • 美国医学会永久性损伤评价指南对不稳定进行了定义:在胸椎或腰椎 向前滑移达到或超过5mm,或者从胸1到腰5,两个相邻运动节段的 角度活动差异超过11°,在L5-S1相对于L4-5角度活动差异超过15°。 • 积水潭实用骨科学诊断标准:动力位片相邻椎体节段活动度差大于15 度,椎体移位大于3mm,过屈位椎间后凸成角大于5度。 • 多数学者同意Hanley标准:动力位片相邻椎体节段椎体移位大于 4mm或角度变化大于10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讲座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讲座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知识讲座目录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 (2)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2)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 (3)3.1 体格检查 (4)3.2 影像学检查 (5)3.3 肌电图检查 (6)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式 (7)4.1 保守治疗 (8)4.1.1 药物治疗 (9)4.1.2 物理治疗 (11)4.1.3 康复训练 (12)4.1.4 正确的坐姿和体位 (13)4.2 手术治疗 (14)4.2.1 微创手术 (15)4.2.2 开放手术 (17)五、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18)5.1 健康饮食 (19)5.2 保持正确的姿势 (20)5.3 加强腰背肌肉锻炼 (21)5.4 避免重物负荷 (22)5.5 定期进行体检 (22)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生活调整 (23)6.1 合适的床垫选择 (24)6.2 穿着合适的鞋子 (25)6.3 家庭和工作环境的改善 (26)6.4 心理调适 (28)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与护理 (29)7.1 康复治疗 (30)7.2 日常护理 (31)7.3 心理护理 (32)7.4 随访与复查 (33)八、常见问题解答 (34)8.1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遗传吗? (36)8.2 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根治吗? (36)8.3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多少费用? (37)8.4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38)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腰部疼痛、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长期坐姿不当、劳累过度、遗传因素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使得间盘失去弹性,易受损伤。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重复性的弯腰动作、搬运重物等都可能导致腰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从而引发该病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只有轻微的不适,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疼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下列因素有关
(1)外伤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
(2)职业职业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十分密切,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从事体力劳动者和举重运动员过度负荷,椎间盘内压力增大。

(3)遗传因素腰椎间盘突出有家庭性发病的报道,部分人种的发病率较低。

(4)腰椎先天性异常。

2、根据髓核突出部位和方向不同,分为两大型。

(1)椎体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前缘型、正中型。

(2)椎管型腰椎间盘突出包括中央型、中央旁型、侧型、外侧型、最外侧型。

腰椎滑脱症的原因及发病机制
1、先天型骶骨上缘或第5腰椎的椎弓先天性发育异常;椎体的椎弓峡部有裂隙不连续;
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导致椎体滑脱。

2、获得型又分为退行性、创伤性、医源性和病理性。

3床薛克英女64岁原教师长期处于坐位、和站立位椎间盘内压力增大,椎间盘突出属于职业病种。

CT结果显示腰椎滑脱属于退行性。

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腰椎失稳。

脊柱运动节段内或节段间的结构、功能异常,超出系统的自动调节范围,导致脊柱失稳,发生脊椎滑脱和其它继发畸形常。

患者退休前长期处于过度的动作和长时间持续的载荷易造成腰椎失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