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境内,是中国重要的煤田之一。
煤层气是指在煤储层中存在的可燃气体,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赋存规律是指煤层气在煤田中存在的空间分布和存在形式,它对于煤层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详细介绍。
1. 煤层气的赋存类型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自由气态、吸附态和胶絮体态三种类型。
自由气态是指煤层气以气体形态存在于煤层中的毛细孔和小孔隙中;吸附态是指煤层气以分子或原子形式吸附在煤的内部表面上;胶絮体态是指煤层气以石油胶絮体的形式存在于煤层中。
2. 煤层气的主要来源煤层气的主要来源是煤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煤体内部天然气、微生物放气和从上部地层扩散到煤层中的气体。
天然气主要是由煤的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放气是指由于煤中存在微生物,在它们的代谢作用下产生的气体;而从上部地层扩散到煤层中的气体是指地下水中的气体、岩石层中的氧气和从地层裂缝中进入的气体。
3. 煤层气的储集条件煤层气的储集条件有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两方面。
物理条件主要包括煤的孔隙结构和通透性两个方面。
煤的孔隙结构主要是指煤的微观孔隙、细观孔隙和巨观裂缝等;通透性是指煤层中的气体能够通过煤体进行传导的程度。
化学条件主要是指煤的化学成分和煤与气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煤中存在的有机质、矿物质和气体的吸附作用等。
4. 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煤层气的分布特征是指煤层气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的上部和下部,上部煤层气的含气量和产气能力较高,一般集中在煤层的顶部和上部煤层之间的过渡层;下部煤层气的含气量较低,主要集中在煤层的底部和下部煤层之间的过渡层。
煤层气的分布特征与煤层的性质、地质构造和构造应力有关。
5. 煤层气的运移规律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运移主要有内部运移和外部运移两种方式。
内部运移是指煤层气在煤层中的毛细孔、小孔隙和裂缝中的扩散和渗透过程;外部运移是指煤层气从煤层中通过煤层顶板和煤层底板的裂隙和孔隙进入邻近的地层或井眼中。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是中国黑龙江省最大的煤田之一,位于双鸭山市境内,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对于煤层气资源评价、开发利用以及煤矿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双鸭山煤田位于黑龙江—辽河造山带的北部,属于远东地区的稳定古老地块,地质构造相对简单。
煤田的主要构造形态为北向隆起的长岭地断炮的断块沉降带,断块走向主要为西北-东南向。
该地区的断裂构造发育较强,局部地区存在背斜和断块构造。
二、煤层分布和赋存形式双鸭山煤田主要含有三个煤层组,即下石炭统、中下石炭统和上石炭统。
下石炭统煤层发育较好,是煤田的主要开采层组。
煤层的厚度在20-40米之间,煤层覆盖深度较浅,方便开采利用。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气为主,自生气较少。
三、煤层气的赋存状态和成藏规律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主要以微孔和纳米孔中的吸附气为主。
煤层气的主要成因是煤质的演化和成岩作用。
煤层气的分布受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质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煤层气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是超过一定深度后也会逐渐减少。
煤层气的分布呈现出暗斑、顶板富集和底板富集的特点。
四、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价值。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以通过抽采方法将瓦斯抽出并利用。
还可以通过水力压裂等手段提高煤层气的产能和采收率。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可以用作热能、燃料以及化工原料等方面的能源。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简述煤层气的赋存及开采机理。
煤层气是一种以天然气为主要组成成分的有机矿物质,位于煤层中,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煤层气的形成是由煤级经历了自然热熔、长期压实形成的,其中以煤炭质部分发生的化学转化形成的烃类物质为主。
煤层气的赋存机理主要有渗漏、储存和驻留三种。
渗漏机制是指地质构造形成的胸部面上出现的渗漏洞口,天然气可以从地底深处穿过凝聚层形成流体,也可以从悬崖壁、地层剪切面等再渗漏到胸部,从而被抽出煤层,形成较高的渗漏通道,以及不同煤层产气更多的原因。
储存机制是指瓦斯以气体相存在油层中,被油层作为贮容空间,保持油层的结构特征和气体的流动状态。
驻留机制是指瓦斯驻留在煤级的微孔内,在煤层中构成“贯通型”的天然气储量,并受变形、裂隙和煤层特征的影响而分布均匀。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是指为了开发煤层气而采取的一系列石油勘
探开采、处理和利用技术手段。
开发煤层气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规模经济价值,采取合理的勘探开发策略和技术,开拓煤层气藏的量、质和利用率,为石油燃料供应和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煤层气的开采机理主要有顶板封堵开采、高抽进封堵体系开采、抽洞堵塞开采和水果眼体系开采4种。
- 1 -。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之一。
该煤田以其丰富的煤层气资源而闻名,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对于有效开发和利用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主要赋存于煤层之中。
煤层气是由埋藏在煤层中的有机质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形成的天然气。
煤层气资源丰富,能量含量高,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研究表明,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煤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是影响煤层气赋存的重要因素。
孔隙度是指煤层中孔隙空间的百分比,渗透率是指煤层中气体流动的能力。
煤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越高,煤层气的赋存和运移能力就越强。
煤层的厚度和面积也对煤层气的赋存产生影响。
煤层的厚度越大,面积越广,可以提供更大的储集空间,有利于煤层气的积累。
煤层的厚度和面积对于煤层气的流动性和产能也有影响。
煤层的埋深和地质构造也会影响煤层气的赋存规律。
煤层的埋深越深,地压和地温越高,对煤层气的生成和聚集有利。
而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影响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例如断裂带和断层面是煤层气富集的重要通道。
煤层中的煤质和气源条件也会对煤层气的赋存产生影响。
煤质的变化会影响煤层的吸附、解吸和扩散特性,从而影响煤层气的储集和流动。
而气源条件包括煤层中有机质含量和成熟度,成熟度越高,煤层气的丰度和良好程度就越高。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受到孔隙度、渗透率、厚度、面积、埋深、地质构造、煤质和气源条件的影响。
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规律对有效开发和利用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实现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双鸭山东荣二矿井田地质条件

第1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交通位置东荣二矿位于黑龙江省集贤煤田东南端。
行政区划属集贤县腰屯乡、升昌乡和二九一国营场管辖。
西南距福利屯32km。
经福利屯到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所在地—双鸭山市为40km。
福利屯至富锦县公路穿过本井田中部,福前铁路在东荣矿区南部边缘外约3km处通过,交通比较方便。
详见图1-1。
图1-1 交通示意图1.1.2 地势和河流本井田处于三江平原的西南部,属高河漫滩,地势低平,地面标高-190~-180m,井田东部有双山子,标高+154.7m,西依索利岗山,标高+207.9m,南邻完达山,北面广阔平坦的平原。
本井田内没有大的河流,只有二道诃子等季节性河流,从西,南两个方向流过本区边缘,雨季二道河子流量为5.9 m3/s,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在井田内修筑了一些排水渠道,致使湿地面积有所减小,并且对本井田开采影响甚微可以忽略。
1.1.3 气象和地震本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气温较高,年平均最高气温为20.1~ 23.7ºc年平均最低气温-17.4。
~- 23.9ºc最低气温可达-35ºc 年降水量325.7~ 692.3mm,年蒸发量1095.5~ 1430.6mm,年平均风速4.1~4.7m/s,风向多偏西风,每年十月至次年五月为冻结期。
最大冻深度1.55~2.08m。
根据国家地震局资料,集贤及其邻区裂度在6º以下,过去无强烈地震记载。
1.1.4 本矿区及邻近区煤炭生产建设及规划情况双鸭山矿区东西宽8~ 11km,南北长23km,面积230km2,且规划用四对井进行开发,总规模为510万t/a,本井田没有生产、在建及停闭矿井,也没有小煤窑,在井田外15km处有正生产的双鸭山矿业集团集贤煤矿,西面约18km处有集贤县升平小煤矿,集贤煤矿采用立井开拓,设计能力60万t/a,一水平标高-150m,目前正开采16#、17#、18#、23#煤层,共布置四个采区,矿井正常涌水量88.88m3/h,最大涌水量278.8m3/h,矿井瓦斯不大,属低沼气矿井。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区之一。
煤田中煤层气是一种现代能源资源,对于煤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展开讨论。
双鸭山煤田的煤层气赋存规律与煤炭资源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煤炭主要分布在四个矿区,即双鸭山、集贤、友谊和宝清矿区。
双鸭山矿区是最重要的矿区,煤层气资源也最丰富。
煤层气的富集与煤炭的类型、煤炭成熟度、煤层裂隙发育和煤层分布等因素密切相关。
煤层气赋存规律与煤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有关。
双鸭山煤田位于松嫩平原,矿区内煤层具有典型的砂岛状分布特征。
煤层气赋存主要体现在砂岛状分布的煤层中,这些煤层在埋藏过程中受到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裂隙和孔洞,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运移。
煤层气赋存规律还与煤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性有关。
煤层中的孔隙结构主要包括微孔、裂隙和吸附孔隙。
煤层中存在丰富的微孔和裂隙,使得煤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有利于煤层气的吸附和富集。
煤层的渗透性也对煤层气的赋存起到重要影响,煤层渗透性越高,煤层气的富集程度越高。
煤层气赋存规律还与煤层的地下水和地温分布有关。
煤层气主要分布在煤层中的不透水层以下,而地下水的存在对煤层气的存留和运移起到重要作用。
双鸭山煤田的地下水主要来自于近地表的河流水和降雨,地下水移动速度较快,对煤层气的富集和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煤层气的赋存还受到地温的影响,温度越高,煤层气的赋存程度越高。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与煤炭资源分布、煤层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孔隙结构和渗透性以及地下水和地温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煤田的资源评价和矿井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双鸭山煤田是中国典型的深部煤层气藏。
在该地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中,煤层气赋存规律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双鸭山煤田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多层次和晚期煤成气藏。
煤层气的赋存形式是吸附气和自由气混合存在。
煤层气储集在不同的煤层中,其中主要以韩家庙组煤系为主,其次为鲁东组和丰山组煤系。
煤层气的形成主要受到静压力、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孔隙结构、煤成藏类型等因素影响。
静压力是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中的静压力也会增加,这会导致煤层气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自由气逐渐减少。
地质构造也是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该地区主要由多个断裂和褶皱构造组成,这些构造可以导致煤层气的运移和聚集,形成气藏。
此外,断层还会导致煤层孔隙的形成和扩张,提高煤层气的储集能力。
煤层厚度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较厚的煤层具有更高的煤层气含量和比表面积,这意味着更好的吸附效果和更高的储存能力。
煤层孔隙结构也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煤层风化作用和压实作用下,煤中的孔隙分为微观孔隙和介观孔隙。
在双鸭山煤田,主要以微观孔隙为主,这种孔隙会导致煤层气的吸附效果更好,但储存能力较弱。
煤成藏类型也是影响煤层气形成的因素之一。
在双鸭山煤田,主要以浅成藏为主,这种成藏类型将影响煤层气的运移和储集能力。
综上所述,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层气的形成主要受到静压力、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层孔隙结构和煤成藏类型等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
对这些因素的深入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
双鸭山煤田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是中国东北地区较大的煤田之一。
近年来,
随着能源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人们对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煤层
气是煤炭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研究其赋存规律对于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以
及保证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双鸭山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进行探讨,并对其进
行分析和总结。
煤层气的赋存形式。
在双鸭山煤田,煤层气主要以吸附态存在于煤层之中。
煤层气的
吸附量取决于煤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耦合作用。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但同时还含有
少量的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
煤的孔隙结构对煤层气的吸附量有着重要影响,煤的孔隙
结构主要包括微孔、介孔和大孔。
微孔是煤层气吸附的主要孔隙类型,其孔径小于2nm,
是甲烷的主要吸附区域。
介孔的孔径在2-50nm之间,是乙烷、丙烷等烃类气体的主要吸附区域。
大孔主要指直径大于50nm的孔隙,对煤层气吸附影响较小。
通过对煤层内部孔隙结构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为煤层气的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煤层气的富集区域。
通过对双鸭山煤田钻孔岩心和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确定煤层气
的富集区域。
在双鸭山煤田,煤层气主要富集在煤层的上部和下部。
煤层气在煤层顶板、
煤层底板和煤层之间的泥岩中均有一定的富集。
煤层气在这些区域的富集程度与煤层的孔
隙结构、裂缝分布以及地质构造都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准确
地划定煤层气的富集区域,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煤层气的形成条件。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煤层气的形成与
煤层的热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煤层气主要形成于煤成岩阶段和成煤阶段,随着地温的升高
和孔隙中涌入的成因气体的增加,煤层气逐渐富集。
地质构造对煤层气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双鸭山煤田,煤层气主要富集在背斜轴部位,这与地质构造的发育程度和形态有关。
煤层气的形成还与煤层埋深、埋藏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这些形成条件的研究,可
以更深入地理解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对煤层孔隙结构、富集区
域和形成条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煤层气的赋存规律,为煤层气的勘探和开采提供更
可靠的理论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双鸭山煤田煤层气的开采将会取得更大
的突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能源安全的保障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