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要完成设计图的绿化配置,即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根据现有场地对不同用途植物进行科学的、艺术的搭配,就要了解和掌握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方式方法,熟练掌握园林植物生态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美学原理,根据不同环境、功能、景观及经济等要求综合考虑,进行园林植物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和要求园林植物配置是在栽植地上对不同树木按一定方式进行的种植,包括树种搭配、排列方式及间距的选择。

一、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1、满足植物对光的要求大部分园林植物喜欢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尤其是观花植物,如栀子花种植在荫蔽处可以生长且枝繁叶茂,但开花量减少,观赏效果差。

园林绿化中有些荫蔽处如建筑物背面、树荫下等,应选择对光线要求不严的耐阴植物。

耐阴植物中小乔木有竹柏、鸡爪槭、山茶等,灌木有杜鹃、八仙花、白鹃梅、珍珠梅等,地被植物有蕨类、玉簪、兰花、秋海棠、沿阶草等。

2、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一般多采用乔、灌、草多层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的不同深度,或同种树木配置时考虑株行距,以减弱植物根系的竞争,为不同园林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二、植物间关系要协调三、充分发挥植物的自身美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1、构成各种园林空间利用植物的叶从疏密度和分枝高度影响空间的闭合感;利用落叶树随季节发叶和落叶的变化,形成空间的闭合和开敞效果;利用常绿树形成常年稳定的闭合效果。

2、变化多端的植物外形选择具有不同外形的植物,构成不同空间和形成各种氛围。

植物的形状极为丰富,有尖塔形、圆锥形、圆柱形、伞形、圆球形、垂枝形、匍匐形、藤本等。

利用植物不同外形,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或形成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形成活跃的氛围。

3、丰富多彩的颜色植物的花、果、叶、枝、树皮是植物色彩的源泉,花色和果色有季节性,持续时间短,只能作为点缀,不能作为基本的设计要素来考虑。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工作者和市民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领域,城市景观的美化和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营造城市宜人的环境,城市园林绿化需要进行综合性规划和科学性设计,特别是对于植物配置的方面需要严密的规划。

原则一:选择地栽植物地栽植物是指能在本地成长发育的植物,与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相适应。

选择地栽植物的好处是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并能够包容性地适应气候条件、提高植物的生存率。

本地习性植物是指在当地环境中自然生长的植物,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

经过长期的适应环境,本地习性植物的适应力非常强,可承受恶劣的自然条件,病虫害发生率较低。

同时,选择本地习性植物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景观植物是指能够有效地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的植物。

合理的景观植物配置可以使园林环境更加优美,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生态和环保效果。

选择景观植物时需要考虑它们的颜色、花卉、形状和枝干等特性。

方法一:合理分区城市园林绿化应合理划分分区,规划好每个分区的功能和特点。

比如,商业街区的绿化可采用花坛和草地,其它场所如工业园区绿化可用仙人掌等多样化的植物。

每个分区的植物配置需要根据该区域的特点和用途,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

方法二:确定植物群体在园林绿化中,植物的群体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景观的效果。

选择植物群体时,需要考虑植物的大小、花景和枝干,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生态环境的特点。

例如,在城市公园中,大型乔木可以作为“绿化屏障”用于隔离车流和行人,而矮低植物则可作为绿化的补充。

方法三:科学施策科学的施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还能降低植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从而提高植物的生存率。

必须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状况以及植物的特性来制定具体的施策。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景观效果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园林绿化需要科学规划、科学管理、科学施策,才能有效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进而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一座优美的城市需要树木、花草的簇拥,这不仅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更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是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改善。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对于城市园林建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从原则与方法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

1.生态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首要原则是生态原则,这是因为城市园林绿化植物不仅仅是为了美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

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应当尽量遵循自然规律,结合城市的地形、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种类,促进土壤的固化和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2.景观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二原则是景观原则,即要结合城市的风貌、历史文化等特色,选取具有观赏价值和景观效果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配置要考虑到四季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周期,使得城市园林的景色在整个年份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3.功能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三原则是功能原则,即要根据城市的用地功能和人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植物种类。

比如在公园、广场等休闲场所,可以选择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而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则可以选择一些清新怡人的植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4.多样性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四原则是多样性原则,即要注重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多样性的植被结构,提高城市绿地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植物疾病传播的风险,还可以为城市中的鸟类、昆虫等提供更丰富的栖息地。

5.健康原则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第五原则是健康原则,即要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植物种类。

一些植物可能会引发过敏或者产生有害气体,所以在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要注意选择健康无害的植物种类,保障市民的身体健康。

1.调查研究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状况、土壤特点等情况,为植物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良好的绿化环境不仅可以美化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的环境污染等。

而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城市园林绿化更加宜人,也可以增加植物的生长空间,从而提升植物的生长质量。

那么,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原则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要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分条件等自然环境条件,保持和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常绿树种,如榕树、柳树等,这样可以保持整年绿色,美化城市环境。

而在北方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耐寒的树种,如松树、梧桐树等,这样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中也能保持一定的绿化景观。

2. 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的植物种类,可以适应城市环境的特点,如耐污染,耐干旱,耐盐碱等。

这样可以增加植物的生存率,减少城市园林绿化的维护成本。

比如在城市马路两侧的绿化带中,可以选择一些耐污染的树种,如槐树、杨树等,这样可以在城市交通污染较大的地方也能保持一定的植物生长。

观赏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具有良好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比如在城市公园的景观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花草景观植物,如月季、牡丹等,这样可以在春夏季节为市民提供美丽的观赏景观。

多样性原则是指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要选择多样性的植物种类,可以增加城市园林绿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选择一些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相结合的植物配置,这样可以形成层次丰富,多样性的绿化景观。

二、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方法1. 结合景观设计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可以结合景观设计的原则,根据绿化带的功能定位和周边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进行配置。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一、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基础。

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态特性、种植习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到植物的互补、搭配、交织等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2、美学原则美学原则是植物配置的灵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形态、色彩、种类和组合关系等都是美学的表现,起到装点景观、美化环境的作用。

通过植物的配置,可以营造出令人身心愉悦的美丽景观。

3、功能性原则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景观的功能需求。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需要具备遮荫、隔离、景色修饰等功能,为游人提供良好的环境。

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性,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选择和布局。

二、常见的植物配置类型1、树木配置树木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为常见的植物配置元素。

选择合适的树种,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绿化效果,还可以为游人提供遮荫和休息的场所。

在树木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树木的生长形态、高度、树冠大小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布局。

2、花卉配置花卉是风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花卉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能够为景观增添生机和活力。

在花卉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花卉的生长季节、花期、植株高度、花色搭配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

4、地被植物配置地被植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被植物不仅能够增加景观层次,还能够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

在地被植物配置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覆土能力、生长习性、适应性等因素,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地被植物。

三、植物规划的要点1、景观分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规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景观功能进行分区。

根据景观的要求,将植物进行合理的分区规划,满足不同功能需求。

2、层次组合植物的规划要参照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景观要求,进行层次组合。

通过合理的层次组合,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景观效果。

3、植物的连续性植物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连续性,确保植物之间的连续性和衔接性,使整个景观更加统一、完整。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素材,有了植物,城市规划艺术和建筑艺术才能得到充分表现。

由植物构成的空间,无论是空间变化、时间变化还是色彩变化,反映在景观变化上都极为丰富。

由植物构成的环境,其质量和美学价值都无与伦比。

翻开世界造园史,不难发现园林是以花木起家的。

尽管随着历史的推演,造园的素材不断丰富和发展,但是造园可以无山无水,却不能没有植物。

植物景观配置(即植物造景)是根据发挥园林综合功能的需要,在满足植物生态习性及符合园林艺术审美要求的基础上,把植物材料合理搭配起来,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人工栽培群落,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

植物作为生态环境的主体和重要的风景资源,用于园林创作,可以造成一个充满生机的、幽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人们提供焕发精神的审美享受。

一、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包括颜色、大小、形态、线条、质地和比例尺度等。

根据这些基本要素的特征,植物被各自区分为个体或归并为类组。

这些要素从来就不会彼此独立,而是交互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另外,要素特征的表述本身就与创作手法、创作原则密不可分。

从植物要素特征出发,利用一定的组织编排手法(重复、对比、对称、变化等),将其组合成与自然或人造硬质环境相融,具有一定美感,满足一定功能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这幅画面是随时间与空间动态变换的。

在植物的四大要素特征中,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

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说,植物的花、果、叶是植物配置和造景必须要考虑的,尤其是花果的瞬间季相变化一定要抓住。

植物大小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1.适应环境原则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光照情况等因素。

比如,在寒冷地区就应选择能耐寒的植物品种,而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则应选择能耐旱的植物品种。

只有选择适应环境的植物,才能够生长得健康,发挥出最好的效果。

2.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色彩对园林景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配置中,可以通过搭配不同颜色的植物来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效果。

通常,冷色调(如蓝色、紫色)可以给人带来冷静、安静的感觉,而暖色调(如红色、黄色)则更加热情、活跃。

3.高矮搭配原则园林绿化中,植物的高度差异可以带来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常,可以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或灌木作为景观的主体,再用一些矮小的植物点缀于其间,形成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这样的布局不仅能够提升景观的立体感,还能够增加空间层次的丰富度。

4.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似的植物连续种植在一起,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植物群。

群植可以营造出浓密的绿色,增加景观的韵律感和连续性。

同时,群植还可以提供更好的遮阳、遮风功能,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休憩环境。

5.花果交替原则根据季节变化,选择不同开花时间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得园林四季有花可观。

这样的配置可以让人们在每个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花朵,增加了园林的视觉效果,也丰富了园林的韵律感。

6.适合人们观赏和接触的原则园林绿化不仅要为人们提供美丽的视觉享受,还要考虑到人们观赏和接触植物的需求。

因此,在植物配置中,需要考虑到植物的观赏价值和触感特点,选择那些具有较高观赏性和与人接触不会引起过敏或伤害的植物。

总之,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应考虑到适应环境、色彩搭配、高矮搭配、群植、花果交替和适合人们观赏和接触的因素。

通过合理配置植物,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宜人的园林景观,提升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1.群植原则:群植是指将同一种或相近种类的植物通过多棵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植物群。

这样做可以增加植物的视觉效果和空间层次感。


植可以通过调整植物的种植密度、空间间隔和形状组合,创造出更加丰富
多样的景观效果。

2.疏密搭配原则:园林绿化植物的疏密搭配是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
景观效果的要求,在植物的种植密度上进行合理的调整。

一般来说,大面
积绿地可选择密植,以增加绿意;而道路、广场等区域则选择疏植,以增
加视觉通透感。

3.高低错落原则: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植物的高度变化,使观者在
欣赏园林绿化时能够感受到高低错落的层次感。

高低错落可以通过在空间
上合理组织植物种植的高度和布局来实现。

一般来说,大面积的高大乔木
可以用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而中型植物和矮型植物可以用来填补空白和
绿化底层。

4.色彩搭配原则:植物的颜色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和表达不同的情绪。

园林绿化中的颜色搭配应注重整体的和谐,可以通过运用色彩搭配原则来
达到这一目标。

一般来说,相近色系的植物可以营造出柔和、舒适的氛围,而互补色系的植物则可以创造明快、活泼的效果。

5.功能搭配原则: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必须与其功能相匹配。

不同的
园林绿化区域有不同的功能需求,如庭院可以选择花卉乔木,公园可以选
择草坪、湖泊等,街头绿化可以选择适应环境和空间的树木和灌木。

在功
能搭配时,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速度、抗逆性和维护难易程度等因素。

通过遵循上述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可以保证植物的合理配置,创造出美丽、舒适的绿化环境,同时也能够提升园林景观的品质和艺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