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C联合仿真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军用LVC仿真技术的发展研究

军用LVC仿真技术的发展研究

军用LVC仿真技术的发展研究作者:冯琦琦蔡卓函先大蓉来源:《价值工程》2020年第27期摘要:装备试验和人员训练是军队战斗力形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军用LVC仿真技术可以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加速战斗力的生成。

首先介绍了国外LVC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技术体系的结构特点,并对国内开展军用LVC技术的情况进行了汇总;然后详细介绍了以联合任务环境试验能力、陆军合成训练环境、“红旗军演”、“虚拟旗军演”为代表的LVC典型应用,具体呈现了LVC技术在军用领域的优越性;最后预测了未来军用LVC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开展军用LVC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Abstract: Equipment test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two important links in the formation of military combat effectiveness. Military LVC simulation technology can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two and accelerate the generation of combat effectiveness.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VC technology,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echnology systems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development of military LVC technology; then introduced the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LVC represented by the joint mission environment test capabilities, the army synthetic training environment, "RedFlag Military Exercise" and "Virtual Flag Military Exercise" in detail, which shows the superiorityof LVC technology in the military field. Finally, it predi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litary LVC simulation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关键词:军用仿真;逻辑靶场;中间件;试验训练Key words: military simulation;logical range;middleware;text and training中图分类号:TP391.9;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27-0176-040; 引言LVC仿真是分布交互仿真的一种,它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分散的实况仿真(Live Simulation)、虚拟仿真(Virtual Simulation)和构造仿真(Constructive Simulation)联为一个可相互作用的综合仿真环境[1]。

数据融合仿真系统通用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数据融合仿真系统通用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0 引 言
数 据融合技术充 分利用 不 同时间 和空 间的多 传感 器数
实 际测试 过 程 中提供 真 实 的作 战 环境 是 不 现 实 的 ,而仿 真环 境 为系 统测试 及性 能 评估 提 供 了 一种 经济 而 有效 的 手段 ,其 最 大优点 是 可提 供相 同 的测 试环 境 对 系 统进 行 反 复测 试 ,同时 提供各 种 测试 环境 对 系 统 在不 同条 件下 的性 能 进行 全面 的测试 。另外 ,对 于复 杂 的数 据 融合 系 统设 计 ,需要 系统 的分 析 方法 和相 应 的设 计 工 具 对其 性
( 军装备研 究院 雷达 与 电子对抗 研 究所 ,北 京 1 0 8 ) 空 0 0 5
摘 要 :在 构 建 数 据 融 合 仿 真 系统 通 用 架构 的基 础 上 ,介 绍 了系 统 主要 功 能和 仿 真 流 程 ;研 究 了数 据 融 合 模 块 设 计 、 效 能
评 估指 标体 系、效能评估数 学模型等仿 真 系统实现 的关键技 术 ,从 数据融合算 法设 计及 系统软件 开发 两个方 面,提 出了数
据 融合 仿真 系统通用 架构 开发 实现 的基本 思路 和方法。该 系统不但 可用来研 究评价不 同数 据融合模 型、算法的性 能,而且 可用来评估数据融合 系统 的整体性 能,对实际 系统实现也 有相 当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数 据 融 合 ;仿 真 系统 ;通 用 架 构 ;指 标 体 系; 效 能评 估 中图法分类号 : 319 文献标识号 : TP 9 . A 文 章 编 号 : 0 07 2 (0 2 20 0 —6 1 0—0 4 2 1 )0 —7 50
21 年 2 02 月
计 算 机 工程 与 设 计

软件开发标准列表

软件开发标准列表

◆软件设计原则●开放-封闭原则(OCP)Open-Closed Principle原则讲的是:一个软件实体应当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通过扩展已有软件系统,可以提供新的行为,以满足对软件的新的需求,使变化中的软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已有软件模块,特别是最重要的抽象层模块不能再修改,这使变化中的软件系统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用面向对象的语言来讲,不允许更改的是系统的抽象层,而允许更改的是系统的实现层。

●里氏代换原则(LSP)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里氏代换原则):子类型(subtype)必须能够替换它们的基类型。

反过来基类无法替换子类特征。

意思是子类具有基类的所有特性,也有着基类无法比拟、独特的属性信息。

●依赖倒置原则(DIP)依赖倒置(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原则讲的是: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

依赖倒置原则要求客户端依赖于抽象耦合。

原则表述:抽象不应当依赖于细节;细节应当依赖于抽象;要针对接口编程,不针对实现编程。

使用传统过程化程序设计所创建的依赖关系,策略依赖于细节,这是错误的,因为策略受到细节改变的影响。

依赖倒置原则使细节和策略都依赖于抽象,抽象的稳定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

●接口隔离原则(ISP)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讲的是:使用多个专门的接口比使用单一的总接口总要好。

换而言之,从一个客户类的角度来讲:一个类对另外一个类的依赖性应当是建立在最小接口上的。

过于臃肿的接口是对接口的污染。

不应该强迫客户依赖于它们不用的方法。

实现方法是:使用委托分离接口;使用多重继承分离接口。

●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ARP)合成/聚合复用原则(Composite/Aggregate Reuse Principle或CARP)经常又叫做合成复用原则(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或CRP),就是在一个新的对象里面使用一些已有的对象,使之成为新对象的一部分;新对象通过向这些对象的委派达到复用已有功能的目的。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总体方案快速迭代优化设计 四川翰维创科科技
仿真环境中标公告
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任务系统机载基础设 施半物理设计验证环境中标结果 公告
成都成电光信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468.1 411.8 383.0 376.0
2023-08-11 2023-08-08 2023-03-06 2023-08-08
(3)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14)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TOP2 TOP3
任务系统分布式机载处理系统综 成都夸克光电技术
合调试系统中标公告
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 H 型任务软件开发调 试及总线网络调试系统中标结果 公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 S 型任务软件开发调 试及总线网络调试系统中标结果 公告 智能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管理系 统辅助设计与模型开发一体化平 台中标结果公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任务系统人机接口与 集成测试平台中标结果公告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2 TOP3 TOP4 TOP5
座舱与系统综合设计与仿真验证 北京天圣华信息技
环境
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 S 型任务系统综合试 验台仿真运行集成环境中标结果 公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 设计研究所,综合导航系统验证 环境
2/25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信息系统集成和物 联网技术服务 航空器及其配套设备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52 个、17 个、14 个。其中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 航空器及其配套设备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项目金额较高, 分别达到 17988.51 万元、11124.33 万元、6762.25 万元。 近 1 年(2022-09~2023-08):

一种面向LVC仿真的软总线实现及优化方法

一种面向LVC仿真的软总线实现及优化方法

阅服务 , E n d p o i n t 指 的是 R P C调 用地址 和方式 等参 数 信息 , 如“ MS G 0 : t c p 7 0 - 3 . 1 . 1 7 1 : 1 0 0 0 0 ” 表 示总线 成员 在


( 1 ) 传统 的消息 订阅分 发技术基 于成员 间 的发 布/ 订 阅关系 , 而 总线 成员按需指定 消息的订 阅方式 , 导致
程 就会 被堵 塞 。更 新订 阅发 布关 系越 频 繁 , 这 种堵 塞 就越影 响总线 的消息分发效率 。
同一 消息 需要 发 送 多次 才 能保 证每 个 成员 都 收 到消
了一 种改进 的消息订 阅分发方法 。
递和 总线成 员之间 的互操作 , 采用 I C E S l i c e消息定 义
技术 定义 与编程语 言无 关 的消息数 据结 构 , 同时实 现 了消 息和对 象 的订 阅分 发及 管理 功能 , 该 总线 具 备分 布式 、 无 中心 、 跨平 台的特点 。
成员 分布在不 同的地域 , 网络环境复杂 多样 , 网络质量 也参 差 不齐 , 因此 软总 线 的效 率 和性 能是 整个联 合作
数、 进行 消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 但是对 于非 J a v a 平 台的 支 持 不 足 。D C O M 是微 软 提供 的分 布式 计 算 解 决方 案, 但是不支持非 Wi n d o w s 操作 系统 。C o r b a 能够使用 不 同编程语 言实 现 , 支 持在 不同操作 系统 之 间进行 通 讯, 但是 C o r b a 有对象引用不透 明性 、 各种 A P I 的复杂 等缺点 1 。I C E吸取了 C o r b a 的优 点并进行 了简化 , 同时 支持 S S L协 议 、 支持 常用 的编程语言 和操 作系统 。因 此本 文使用 I C E实 现支撑 L V C联合仿真 的软 总线 。 根据 L V C分 布式 联合仿 真平 台的需求 , 本文使 用 I C E分 布式 通讯 中间件设 计 实现 了仿 真集 成软 总线 。 底层 网络通讯 支持 T C P 、 U D P单 播 、 U D P多播 技术 , 采 用I C E R P C ( R e mo t e P r o c e d u r e C a l 1 ) 方式进行 消息 的传

支持综合训练的JLVC联邦构建技术研究

支持综合训练的JLVC联邦构建技术研究

训 练 样 式 的优 势 . 一 种 发 挥 不 同训 练 样 式 优 点 的 综 合 训 练 是
方法 。为 了支持 L C训 练 , 军联 合作 战 司令 部提 出组 建 V 美
JV L C联邦作为 L C训 练 的技术支 撑环 境 。JV V L C联邦 是 由
多个推演仿真系统 、 4 系统 、 口以及模拟器组成 的分 布式 CI 接
中 图分 类 号 : P9 . T 3 19 文 献 标识 码 : A
S u y o i ig J t d n Bu l n LVC n e e a in f r J i tTr i i g d Co f d r t o o n a n n o
ZHANG Yu,ZHANG n - h Mi g z i
b c go n n ttso eJ VC fd rt nw r u a k ru da d sau ft L e eai ees mmaie . T eJ VC c n e ta mo e a e cie n h h o r d z h L o c pu l d lw sd s r d a dte b
1 引言
利 用计算 机仿真 与实兵 训练相 结合 的方法进 行综合 训 练是提高训 练效果 和节省训练经费 的有 效途径 。近年来 , 世 界发达 国家 十分 重视这 种综合 训 练方法 和技术 的 发展 和应 用。 美军从 2 纪 9 0世 0年代 开 始采 用 L C方 法进 行综 合 训 V 练, 并在随后的多次 联合 演 习中证 明 了这 种方法 的有 效性 。 20 0 8年美军发布 I_ V L C体 系架 构路线 图 ( V A , 于指 L C R) 用 导未来 的 L C体 系结构建设 _ 。L C定义如下 : V l ] V L Lv ) 实兵训练 , (i , e 真实的人操作 真实 的系统 。表 现为 传统 的实兵 演习 、 首长机关 的作业演 习 以及训 练靶场 的武器 装备作 战试 验等。

LVC仿真技术综述

LVC仿真技术综述

ac i cuetc na u e r a e rh t tr h oo yi ld n o e e r hi u sa d c re p n i g me s r saem d . e e n s
Ab t a t M & S h sb c me a mp ra t t o o q ir e t e e p me t I r e tn a d z e smu a i n ts sr c : a e o n i o t n h d f re u p n v lo n . n o d rt sa d r ie t i lt t me e d o h o e s se a c i cu ea d i r v n e o e a i t r u a i t n o o a i t f & S I i p p r t er q i me t f y t m r h t t r n e mp o ei t r p r b l y, e s b l y a d e mp s b l yo i i i M . n t s a e ,h u r h e e n o
为了使开发出来的装备仿真测试系统能够真正服务于装备的系统论证方案设计关键技术验证系统集成试验系统训练等全寿命周期所研制的仿真系统必须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阶段重组其系统组成这些组成部件根据其真实程度可以是虚拟仿真v构造仿真c或实况仿真l三种类型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组合因此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必须能够支持lvc仿真
r v lto f v re sL e e ai n o e s a VC smu ai n t c n lg r n r d c At1s. o u g s in fL o i l t e h o o y a ei t u d. a t s mes g e t so VC i l t n i t g ai e o u o smu ai n e r tv o

跨尺度光电混合集成协同仿真设计技术

跨尺度光电混合集成协同仿真设计技术

跨尺度光电混合集成协同仿真设计技术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光电混合集成技术已成为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光电混合集成是指在单一芯片上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进行混合集成,以实现高速、低能耗、高可靠性的系统性能。

为了优化设计过程并提高设计效率,跨尺度仿真设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光电混合集成领域。

本文将介绍跨尺度光电混合集成协同仿真设计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跨尺度建模、光子器件建模、电子器件建模、混合集成设计、协同仿真优化、多物理场分析、可靠性评估和实验验证等方面。

二、跨尺度建模跨尺度建模是指在不同尺度上对系统进行建模,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全面描述。

在光电混合集成设计中,需要同时考虑微观的光子器件和宏观的电子器件,因此跨尺度建模显得尤为重要。

跨尺度建模方法包括光子器件的微观模型、电子器件的微观模型、系统级的宏观模型等。

三、光子器件建模光子器件是实现光信号的产生、传输、探测等功能的器件。

光子器件的建模需要考虑材料的折射率、波导结构、光子能量等微观特性,同时还需要考虑光子器件的性能参数,如光强度、光谱响应等。

常用的光子器件建模方法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有限积分法等。

四、电子器件建模电子器件是实现电信号的产生、放大、开关等功能的器件。

电子器件的建模需要考虑材料的电阻率、电容率、电导率等微观特性,同时还需要考虑电子器件的性能参数,如电流-电压特性、频率响应等。

常用的电子器件建模方法包括SPICE模型、EM模型等。

五、混合集成设计混合集成设计是指将光子器件和电子器件进行混合集成,以实现特定的系统功能。

混合集成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器件之间的耦合效应、热效应、电磁干扰等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性能的优化和可靠性。

混合集成设计的方法包括电路级设计、版图级设计和物理级设计等。

六、协同仿真优化协同仿真优化是指在不同尺度模型之间进行协同仿真和优化,以实现系统性能的最优。

协同仿真优化需要考虑不同模型之间的接口和数据交换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优化算法的选择和参数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VC联合仿真系统中关键技术研究摘要:本文围绕LVC联合仿真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用和互操作问题进行展开。

通过桥接器和软总线实现仿真模型的重用,通过软总线进行时间推进解决时间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软总线;重用;互操作;时间推进Research On Key Technology of LVC Simulation SystemCao Xiaoyang,Zhang Bangliang,Chen Kexing(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mulation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16,China)Abstract:The paper focuses on reuse and interoperation problems in LVC co-simulation system.The bridge and soft bus are used to realizethe reuse of simulation model,and the time consistency problem issolved through the soft bus.Keywords:soft bus;interoperability;reusability;time advance1引言LVC联合仿真是指将真实、虚拟和构建资源联合起来进行的仿真试验。

联合仿真主要解决大规模复杂系统仿真、降低研制费用、缩短研制周期、提高仿真置信度、降低运维难度及成本等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都集中在重用与互操作上,因此研究LVC联合仿真仿真的主要工作是发展和确保仿真中的各种重用和互操作技术。

2分布式仿真LVC联合仿真系统涉及真实、虚拟、构建资源模型之间的数据协同,技术体制众多。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典型的分布式仿真技术。

仿真网络(Simulation Networking,SIMNET)是上个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制定的一项计划,旨在将各类仿真器连接到同一网络,组成一个数据共享的仿真环境。

SIMNET定义了将多种仿真应用集中到同一个时空环境的分布式仿真基本技术原则。

分布式交互仿真(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DIS)是SIMNET技术的标准化和拓展,主要集中于连续、实时、人在回路和硬件在回路中的平台级仿真。

核心是建立了一个通用的数据交换环境,通过协议数据单元的使用,支持异地分布的真实、虚拟和构造的平台级仿真之间的交互。

聚合级仿真协议(Aggregate Level Simulation Protocol,ALSP)吸取SIMNET技术没有中心节点、地理分布、自主属性和基于消息的协议等原理,同时发展了系列聚合级仿真所需的时间管理、数据管理和体系结构等技术。

但是SIMNET、DIS、ALSP都是同类功能仿真应用的互联,只有有限的操作性,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仿真需求。

因此,美国国防建模与仿真办公室在建模与仿真主计划中,提出建立一个通用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框架以保证国防部范围内各种仿真应用间的互操作性及重用。

技术框架的核心高层体系结构(High Level Architecture,HLA)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设计、开发和实现仿真系统的对象模型,已被接收为国际仿真系统架构的统一标准。

HLA虽然提供了构造和描述仿真应用的通用框架,但HLA实时性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特别是人在回路的仿真。

不同于HLA以事件为中心的订阅发布体系结构,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是对象管理组织在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订阅发布体系结构。

在传统的订阅发布的基础上加入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并提出了完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为实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机制。

DDS标准虽然瞄准的是网络数据实时分发,但其思想完全可以为实时分布式仿真所使用,其高效的数据分发技术已经超越了几乎所有分布式仿真技术所能提供的数据分发能力。

因此,LVC联合仿真系统将DDS作为整个仿真系统的软总线。

3.1重用常见的重用技术有桥接器、包装软件、软件修正和协议接口单元。

采用桥接器技术需要开发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来进行不同协议之间的数据转换。

采用这种技术不需要对原有的异构系统进行修改,通过异构模型转换机制就可以实现仿真服务、数据模型的映射。

包装器是在网络数据发送之前,将网络数据重新打包为交互系统的数据格式供交互系统使用,当交互系统收到数据后又将其打包成异构系统的数据格式供异构系统使用。

所谓软件修正就是把所有的网络接口都包含在仿真软件中。

需要对仿真软件做巨大的改动。

协议接口单元是一个仿真应用与底层网络之间的接口软件系统,它提供与协议无关的网络接口函数,即在同一套接口函数中支持多种协议。

在程序编译时需要设定相应的编译开关,来选择协议类型。

不需要直接调用网络接口函数,而是通过协议接口单元来访问异构系统接口。

除桥接器外,其他方法都需要从源代码层次上对原有的仿真程序进行较大的修改。

因此选用桥接器作为LVC联合仿真系统的重用技术。

以HLA桥接器为例,主要由HLA联邦中的联邦成员代理(HLAAgent)、转换器(Translator)和DDS域中的参与者代理(DDSAgent)组成。

HLAAgent作为HLA系统的代理,是标准的HLA联邦成员。

除具备联邦成员的特征外,还增加与Translator交互功能,负责解释规则和监听由DDS总线传来的数据。

由解析器和监听器组成。

监听器负责监听来自转换器的消息。

解析器的主要作用是解析HLA系统的对象、交互、服务与来自转换器的消息。

DDSAgent作为DDS系统的代理,是基于DDS规范的基本应用。

除具备参与者的特征外,还增加与Translator交互功能,负责解释规则和监听由HLA联邦传来的数据。

由解析器和监听器组成。

监听器负责监听来自转换器的消息。

解析器的主要作用是解析DDS总线的主题、QoS策略与来自转换器的消息。

桥接器的核心部件是Translator,负责HLA的对象、交互、服务与DDS中的域、主题的相互映射和转换。

由转换引擎、源模型、目标模型和转换规则构成。

待转换的输入源模型实例和转换规则是引擎的输入,目标模型是引擎的输出。

在转换过程中,引擎利用转换规则进行模型匹配,产生相应的目标模型实例。

联邦成员代理具有与其它联邦成员相同的属性和服务,参与者代理具有与其它参与者相同的功能和行为,联邦成员代理和参与者代理的加入不会对原有HLA系统和DDS总线进行更改,提高仿真系统的重用率和可集成性。

通过转换器对交换数据进行转换,在代理端对数据进行并行合成分解,提高处理效率。

3.2互操作在一个由异质实体构成的网络环境中,当应用的某一成分在网络的某个节点上运行时,它可以透明的动用网络上的一些节点(包括该应用所在的节点和其他节点)上的资源,使这些资源共同完成一个或一组功能,这种能力称为互操作性。

影响仿真系统间的互操作性的因素主要有仿真模型分辨率、空间一致性、时间一致性。

针对仿真模型的分辨率的不同可以将仿真实体状态表示为聚合、完全解聚和部分解聚状态。

为了使仿真系统互操作性的数据实现空间一致性,可以使所有仿真节点采用同一个空间坐标系,当仿真节点向其他节点传输数据时,先要把数据转换成系统公认的空间节点坐标系表示。

时间一致性是核心,也最复杂。

时间一致性也就是时间同步,考虑时间一致性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个仿真应用的系统时间,使得仿真应用在执行仿真任务时能够依据统一的系统时间同步的进行时间推进,从而使仿真应用之间能够按照事件的逻辑关系执行仿真任务。

虽然桥接器的结构能够解决各仿真系统与软总线的互连问题,但是针对仿真系统间的时间一致性却没有考虑。

为了保证仿真过程中仿真事件因果关系的正确性,整个LVC联合仿真系统需要存在一个时间管理服务器,为系统提供统一的逻辑时间。

如果不设置时间管理服务器,那么HLA仿真系统和DDS仿真系统的时间推进将相互受到影响,某个仿真应用时间推进速率慢了会影响整个仿真系统的运行速率,而且仿真事件的因果关系可能会与真实事件不符,达不到仿真的效果。

因此时间推进是LVC联合仿真系统最大的瓶颈。

若使用桥接器进行时间推进,LVC联合仿真系统总的推进时间如下:T=T i式中Ti表示桥接器推进时间。

桥接器越多,总的推进时间越长。

若使用DDS软总线进行时间推进,LVC联合仿真系统总的推进时间如下:T=Max(T a,T d)式中Ta表示桥接器推进时间,Td表示DDS总线推进时间。

DDS软总线作为时间服务器提供系统仿真时间,等待所有仿真节点完成系统时间内的仿真事件后对系统的所有仿真节点进行时间推进。

总的推进时间是DDS软总线和所有桥接器中推进时间最长的那个。

能够更好发挥DDS实时性高的优势及缩短LVC联合仿真系统的推进时间。

4结束语本文对LVC联合仿真涉及的各类技术协议进行比较,提出DDS软总线的思路满足大规模仿真数据传输实时性要求;对异构集成技术进行分析,设计桥接器解决仿真系统重用问题;对互操作的核心问题时间管理进行推算,得出软总线时间推进最优的结论。

参考文献[1]李伯虎,王行仁.综合仿真系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0,12(5):430-433.[2]李国和.基于HLA的分步交互仿真数据收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0,27(10):12-15.[3]周彦,戴剑伟.HLA仿真程序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4]张征,何克清,刘进.一种基于规则的模型转换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46(4):166-167.[5]裘楷,沈栋,李娜.基于DCPS模型的数据分发服务DDS的研究[J].电子科技,2006,18(11):68-71.[6]马云龙,曾令榜,吴永明.基于通用桥接成员的多联邦互联方法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5,22(1):59-61.[7]张国峰,林新,王行仁.多联邦系统构建原则和时间延迟的探讨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7):24-26.[8]韩超,郝建国,黄健,黄柯棣.桥接多联邦系统信息转发流程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7,33(14):11-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