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0.03.18•【字号】•【施行日期】2010.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邯郸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邯郸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邯郸调查队2010年3月18日)2009年,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强化调控,坚定信心,共克时艰,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一)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015.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1.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5.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6.9 :31.0 变化为12.1:55.1:32.8。
表1: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情况(二)财政收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009年,全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01.3亿元,完成了超200亿的年度目标,比上年增长10.2%。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7.2亿元,增长12.5%。
分区域来看,县级收入增长19.9%,强力拉动了全市一般预算收入的增长;分税种来看,营业税增长28.6%,增值税增长10.4%。
重点支出保障较好。
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92.2亿元,增长24.0%。
一是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支出22.2亿元,比上年增加4.8亿元,重点支持零就业家庭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再就业,确保养老金、低保金和抚恤金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支持教育发展,支出49.0亿元,增加9.9亿元,重点用于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支持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等。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4.22•【字号】•【施行日期】2011.04.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邯郸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对口各单位,市政府各部门:《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第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
为推动《纲要》的有效实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第二节未来五年面临的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第三节指导思想第四节指导原则第五节主要目标第六节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第三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第七节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第八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九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第十节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第四章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十一节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第十二节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第十三节提升城市发展品位第十四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五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第十五节加快东部振兴步伐第十六节推进西部转型升级第十七节做实区域中心、“两环”腹地第六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十八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第十九节加快建设新民居第二十节大做强县域经济第二十一节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第七章建设绿色邯郸第二十二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第二十三节强力攻坚节能减排第二十四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第八章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第二十五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第二十六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第九章推动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第二十七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第二十八节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第二十九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第十章实施八大惠民工程第三十节实施增收富民工程第三十一节实施扩大就业工程第三十二节实施教育提升工程第三十三节实施住房保障工程第三十四节实施社保扩面工程第三十五节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第三十六节实施平安创建工程第三十七节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第十一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第三十八节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第三十九节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第四十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十二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一节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二节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三节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第四十四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第十三章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第四十五节完善专项规划体系第四十六节建立规划实施和调整机制邯郸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邯郸资源型城市重要而紧迫的转型期。
邯郸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邯郸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发布部门】邯郸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03.17【实施日期】2003.03.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邯郸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邯郸市统计局2003年3月17日)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全力打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改革调整、重点项目建设、城镇建设与管理四个攻坚战,确保了全市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经济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
据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12元,比上年增长9.3%。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316.6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232.11亿元,增长10.5%。
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6.0%、48.5%和35.5%。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正向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
全年完成住宅投资40.3亿元,增长5.2%;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8.5%。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2.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3%,从投资主体看,国有单位投资是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16.72亿元,增长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3.6%,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
消费市场热点比较突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逐步加快,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服务和交通通讯等领域。
2004年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2004年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佚名
【期刊名称】《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正> 2004年,全省经济持续在较快的轨道上平稳运行,呈现出速度、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旅游业增长较快,城乡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在较高位运行。
生产总值2004年,经济运行平稳较快健康增长,第二产业增长明显快于一、三
产业。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790.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
10.4%,增速比全国平均快0.9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30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201.17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01.65亿元,增长【总页数】5页(P35-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2004年2月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J], ;
2.2004年一季度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J], ;
3.2004年4月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J], ;
4.2004年5月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J], ;
5.2004年上半年各市县(单位)经济发展情况通报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2005年2月25日)2004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为1997年以来最高增幅,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2亿元,增长12.5%。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13.7%。
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比上年增长12.2%,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
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4.8%。
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0.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
受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7%。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1%,农、林、牧、渔产品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分别上涨7.1%、12.3%、12.1%和27.0%。
表1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2月28日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43384亿元,增长8.3%。
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见表1),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
表1: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
全年有510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年末汇率8.2765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上升2个基本点。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256亿元,增长25.7%。
邯郸市统计局

邯郸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综合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061.5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9.6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72.2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79.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2.7:53.6:33.7变化为13.4:51.3:35.3,第三产业比重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58.9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661.2亿元,增长16.1%。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1.7亿元,增长30.1%;第二产业投资1403.1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396.9亿元,增长18.9%,工业技改投资883.9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63.3%;第三产业投资1126.4亿元,增长10.9%。
全市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三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74.4亿元,增长31.5%,是钢铁、煤炭、电力三大传统产业投资额的3.7倍,占全市投资比重达36.6%,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06个,完成投资833.9亿元,增长53.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1.3%。
农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实现增加值409亿元,增长3%。
粮食生产基本稳定。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51.4万亩,亩产483公斤,总产量555.6万吨。
其中:小麦产量259.4万吨,玉米产量273.1万吨。
蔬菜、油料生产呈“三增长”:蔬菜播种面积208.2万亩,增长1.1%;亩产4081.1公斤,增长0.3%;总产量849.6万吨,增长1.4%。
油料播种面积64.4万亩,增长2.2%;亩产228.7公斤,增长1.4%;总产量14.7万吨,增长3.6%。
畜牧业生产平稳。
肉类总产量70.3万吨,增长1.4%;禽蛋总产量105.0万吨,增长1.0%;奶类总产量23.5万吨。
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河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2005年2月25日)2004年,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实现了新跨越,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88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为1997年感谢你的欣赏以来最高增幅,提前一年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即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8000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70.4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4703.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3.2亿元,增长12.5%。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0.7%,房地产业增长4.5%,其他服务业增长13.7%。
人均GDP在上年突破万元的基础上,达到13017元,比上年增长12.2%,增速是1997年以来最高水平。
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征明显。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3%。
其中,城市上涨3.7%,农村上涨4.8%。
食品类涨价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比上涨10.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
受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8.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7%。
农产品生产价格感谢你的欣赏上涨10.1%,农、林、牧、渔产品价格呈现全面上涨态势,分别上涨7.1%、12.3%、12.1%和27.0%。
表1 200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邯郸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邯郸市统计局2005年2月25日)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拓展“四项”重点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整体经济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
经测算,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增幅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最好水平。
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887元,比上年增长13.6%。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488.4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1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4.5:51.8:33.7调整为13.3:52.2:34.5。
所有制结构: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所有制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步伐逐步加快。
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3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3%;实交税金30.1亿元,增长65.5%,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达到32.6%。
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正向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增幅比上年提高16.9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
投资重点集中于工业和住宅两个方面。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35.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0%;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6.5亿元,增长25.8%,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19.2%。
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203.8亿元,增长35.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66.6%,多元化投资格局日渐成熟。
消费市场热点比较突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食品、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等四个方面。
食品方面的支出增长5.7%;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53.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10.9%;用于居住方面的支出增长16.6%。
出口比上年翻了一番。
2004年,全市出口总值达到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0.7%,其中钢材产品出口1.3亿美元,增长149%,依然占据出口主体地位。
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5.4%,比上年上涨5.4%,其中城市上涨5.9%,农村上涨4.9%;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5.7%,上涨5.7%。
居民消费价格类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市城市农村食品类110.9113.3108.4#粮食125.2120.5油脂122.7134.3114.1肉禽及制品113.5113.9113.2蛋类121.3123.3118.2菜类97.199.094.4烟酒及用品100.8102.399.9衣着类103.010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100.3101.399.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2.6101.3103.7交通和通讯99.598.810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3.2102.8103.6居住104.3101.3106.2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92.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8.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34.7%。
在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7.4亿元和5.2亿元,分别增长53.9%和28.9%。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7亿元,增长31.8%。
景气指数:2004年,全市企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3点,企业景气指数128.2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1.4点。
生产总量、盈利、货款拖欠指标的景气指数分别为136.8点、133.7点和112.2点,分别提高5.1点、11.2点和14.9点,并运行在景气区间。
开发区: 2004年,市开发区实现了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呈高速增长态势,经济总量明显提升。
实现生产总值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倍;总产值13.27亿元,增长1.95倍;三次产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72亿元,增长1.92倍,其中工业销售收入13.59亿元,增长1.23倍;实际进区内资15.31亿元,增长1.74倍;实际到位外资614万美元,增长7.19倍;出口总值2181万美元,增长4.76倍;利润总额4268万元,增长1.84倍;全部财政收入5513万元,增长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9亿元。
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市计划任务,在省商务厅对32个省级开发区的综合评价中,市高开区各项经济指标的增幅排名第一位,综合实力列第15位,基本步入“滚动开发、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城市建设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年内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城区路网加快建设进度,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1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0.2%。
年末,全市交通运输线路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979公里,高速公路达到85公里。
青红高速邯郸段、魏峰线(临漳-魏县)、邯大线成安段、永河线邯郸段,以及市内主城区中华大街改造、东柳林大街、邯钢路、岭南路、学院北路、北仓路、前进大街等翻新改造进展顺利。
年内,新增城市道路面积85万平方米,截止2004年底,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882公里,总面积达1658万平方米。
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龙头、干线路为骨干、路网为联络线、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
环境保护和治理: 2004年,我市环保工作围绕“蓝天、碧水、生态、宁静”四大工程,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年完成重点污染治理项目50个,年可削减烟(粉)尘1.76万吨、二氧化硫3000余吨,化学需氧量200吨。
拆除环境敏感区燃煤大灶1545座、燃煤小锅炉92台,治理饭店油烟327家,居民楼下饭店改业、搬迁126家,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重污染小企业得到彻底取缔,工业企业稳定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沁河实现还清目标,滏阳河下游水质好于往年;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达到或好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252天,比上年增加了40天,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
城市年内完成了沁河清淤、医疗卫生焚烧厂、峰峰郭庄污水处理厂建设,西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用,市容市貌得到有效改观,店外经营得到有效治理,早夜市得到有序控制,非法小广告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30万吨/日,垃圾卫生填埋厂处理能力1200吨/日,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全面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年内全面启动环城林带绿化、积极推进“两湖”、“两河”、“两园”建设,完成了2个广场、13个游园、3个出入市口的绿化建设,实施了联纺西路、前进大街等道路绿化,新增改造绿地196万平方米,植树290万株,实施立体绿化7.9万延长米。
年末,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建成区绿地率达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35平方米。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进一步完善。
年内,新开线路15条,调整线路30条,线路总数达77条。
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运营线路网长度526公里,新增12公里;新增公交车辆125标台,较上年增长12%;年运送乘客9691万人次;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4613辆。
公用事业: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提高。
市区全年供水总量20113万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5101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1374公里,供水普及率100%;供气管线长度598公里,用气人口119万人,燃气普及率85.76%;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52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93万平方米。
三、主要行业农业: 2004年,全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粮食直补、减少农业税等一系列扶农政策的落实到位,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又逢日照充足、雨水适中、自然灾害较小和我市粮食品种优化程度提高等有利因素,使我市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初步测算,全市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完成增加值125亿元,增长7%,为1999年以来最高增幅。
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畜牧养殖业稳中有增。
全年猪、羊出栏分别为496.6万头和311.7万只,分别增长10.6%和7.3%;肉类总产量59.5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96.3万吨,增长5.0%;牛奶产量6.4万吨,增长30.9%。
二是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
2004年,我市进一步强化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使种植业呈现多元协调发展态势;产业化总量扩大、经营率提高。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73.4万公顷和395.8万吨,分别增长3.1%和9.0%,粮食播种面积改变了连续4年负增长的趋势;棉花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1.2万公顷和12.2万吨,分别增长5.7%和31.2%;蔬菜播种面积12.3万公顷,总产量598.6万吨,播种面积下降1.6%,总产量增长5.6%。
预计全市产业化总量达138亿元,增长51.6%;产业化率达到40.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通过增加农业的投入,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4年全市有效灌溉面积53万公顷,年末拥有机电井9.8万眼。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9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指标单位2004年增长%粮食万吨395.8 9.0棉花万吨12.2 31.2油料万吨19.0 1.4干果吨8636 20.1园林水果万吨57.67.7蔬菜(含食用菌)万吨598.65.6肉类总产量万吨59.59.6#猪肉万吨37.010.3禽蛋产量万吨96.35.0奶类产量万吨6.731.4牛年末存栏万头53.75.9猪年末存栏万头383.78.4羊年末存栏万头422.58.6家禽年末存栏万只11039.56.1大牲畜出栏万头47.45.3猪出栏万头496.610.6工业:2004年,我市工业企业进一步转变观念,积极应对,加快调整,确保了全市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