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应急管理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第一章测试1.下列风险与突发事件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A:突发事件的发生与风险有关B:风险是尚未发生突发事件,会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C:突发事件是风险的潜在状态D:“风险”与“突发事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答案:C2.城市地铁事故属于()。
A:事故灾难B:公共卫生事件C:自然灾害D:社会安全事件答案:A3.以下哪几项是突发事件具有的特征()。
A:确定性B:社会性C:严重性D:突发性和紧急性答案:BCD4.应急管理的客体包括()。
A:事故灾难B:社会安全事件C:自然灾害D:公共卫生事件答案:ABCD5.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
A:应急处置与救援B:监测与预警C:预防与应急准备D:事后恢复与重建答案:ABCD6.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分为四级,最高级别为Ⅰ级,用()表示。
A:橙色B:红色C:蓝色D:黄色答案:B7.要转变传统的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注重预防在应急处置中的重要作用。
()A:错B:对答案:B8.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要目的是使应急响应行动与突发事件潜在的危害相适合、相匹配。
()A:错B:对答案:B9.应急管理重在救援。
()A:错B:对答案:A10.在PPRR模型中,2P比2R重要,做好2P,才能搞好2R。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以下不属于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的是()。
A:志愿者团队B:政府C:保险公司D:社区答案:B2.以下属于国际应急管理拓展期的特点的是()。
A:由政府主导应对向普通民众应对转变B:由单向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C: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D: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加强风险管理转变E:从单纯应对一个方向、一个区域的突发事件向应对更多领域、更大区域的突发事件扩展答案:BCDE3.我国在()时期,逐渐形成“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
A:改革开放——2003年非典事件B:2003年非典事件——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C: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D:2018年应急管理部成立以后答案:B4.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调研考察时,提出“两个坚持、三转变”,其中,“两个坚持”是指()A: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B:坚持标本兼治,关口前移C: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减灾相统一D: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答案:AC5.我国未来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总体思路是以“三移”推动“三靠,其中“三移”是指()。
天线与电波传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天线是一种开放式辐射系统,传输线是一种闭合式传输系统A:对B:错答案:A第一章测试1.设均匀双线的导线半径为,双线轴线间的距离为,则均匀双线的特性阻抗为:A:B:C:D:答案:D2.半波振子天线的方向图:A:在E面和H面都是8字形B:在H面为8字形,在E面为圆形C:在E面为8字形,在H面为圆形D:在E面和H面都是圆形答案:C3.设某天线输入功率为,增益为,辐射功率为,方向系数为,则距离天线距离为的测试点出最大电场强度为A:B:C:D:答案:AB4.某天线的增益系数为20dB,工作频率为0.6GHz,则有效接收面积为()m2。
A:1.99B:1.97C:1.98D:2.00答案:A5.电基本振子的零功率波瓣宽度2θ0为()A:45°B:360°C:90°D:180°答案:D第二章测试1.天线与馈线之间连接时要考虑:A:平衡输出B:交叉馈电C:阻抗匹配D:平衡馈电答案:CD2.提高直立天线效率的关键在于A:提高辐射电阻B:降低辐射电阻C:降低损耗电阻D:提高损耗电阻答案:AC3.短波鞭状天线一般具有很高的效率。
A:对B:错答案:B4.驻波天线,也称为谐振天线,天线上以驻波能量存在,其输入阻抗具有明显的谐振特性,天线工作频带较窄。
A:错B:对答案:B5.半波对称振子的方向系数D是()A:1.67B:1.65C:1.64D:1.66答案:C第三章测试1.与驻波天线相比,行波天线具有以下优点A:较高的效率B:较好的单向辐射特性C:较高的增益D:较宽的工作带宽答案:BCD2.以下天线中行波天线有A:菱形天线B:引向天线C:螺旋天线答案:AC3.螺旋天线是一种最常用的线极化天线。
A:对B:错答案:B4.为了提高菱形天线的增益,可采用回授式菱形天线结构。
A:错B:对答案:A5.行波天线,天线上以行波能量存在,其输入阻抗基本不受频率变化影响,天线工作频带较宽。
山东管理学院《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山东管理学院《防火防火理理与技术》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院/系——年纪——专业——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燃料、氧气、点防源B.《可燃物、氧化剂、点防能量C.《助燃物、可燃物、点防源D.《氧气、可燃物、点防温度2.《在火防火理中,消除(《)是火止燃烧发生的根本措施。
A.《可燃物B.《氧化剂C.《点防源D.《温度3.《理炸现象通常伴随着(《)。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增加C.《防焰D.《以上都是4.《下列哪项不是火防火理的基本措施?(《)A.《控制可燃物B.《消除氧化剂C.《限制点防源D.《增加氧气浓度5.《根据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危险性,可将理炸性气体分为(《)个危险等级。
A.《3B.《4C.《5D.《66.《下列关于燃烧的基本要素描述正确的是(《)。
《A.《燃料、氧气、点防源《B.《可燃物、氧化剂、能量《C.《助燃物、可燃物、热量《D.《可燃物、助燃物、点防源7.在火防火理中,对可燃物的控制主要是通过(《)。
《A.《增加可燃物数量《B.《提高可燃物纯度《C.《减少可燃物数量或降低其可燃性《D.《提高可燃物温度8.当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低于其理炸下限时,会发生的现象是(《)。
《A.《强烈理炸《B.《可能理炸《C.《不会理炸《D.《缓慢燃烧9.下列不属于火防火理的基本措施的是(《)。
《A.《控制点防源《B.《消除氧化剂《C.《增加氧气浓度《D.《限制可燃物10.关于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危险等级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气体种类划分《B.《根据气体浓度划分《C.《根据理炸威力划分《D.《根据气体混合物中可燃物技氧气的比例划分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有足够的氧气,所有可燃物都能燃烧。
(《)2.《理炸性气体的浓度低于理炸下限或高于理炸上限时,都不会发生理炸。
运动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第一章测试1.1913年的洛桑会议上,现代奥运会创始人_______,明确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推动了心理学与体育运动相互结合科学进程()。
A:斯金纳B:艾宾浩斯C:顾拜旦D:冯特答案:C2.对于运动心理学研究方法,表述最准确的一项__________()。
A:图像定格技术B:神经科学技术C:眼动技术D:其余选项都正确答案:D第二章测试1._________是激励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它决定者体育运动参与者在体育运动中的倾向性、活动强度和坚持性()。
A:运动兴趣B:运动动机C:运动偏好D:运动爱好答案:B2.以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的结果的动机是______,相反,以直接兴趣为基础,指向活动过程本身的动机是______;()A:直接动机间接动机B:生物动机社会动机C:外部动机内部动机D:间接动机直接动机答案:D3.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运动动机的功能?()。
A:转移功能B:强化功能C:指向功能D:激发功能答案:A4.有的运动员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运动本身感兴趣,认为它是对自己身体机能的积极挑战,从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体现自己的潜力,体验到一种效能感和满足感。
这种训练动机属于______。
()A:间接动机B:直接动机C:生物动机D:外部动机答案:B5.根据自我效能理论,当你尊敬的人(如师长)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地对付某一情境时,可以提高自我效能,这种影响属于______()。
A:言语劝说B:替代经验C:行为成就D:情绪唤醒答案:A6.按照班杜拉的观点,自我效能理论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______。
()A:行为成就B:替代经验C:经济水平D:言语劝说答案:ABCD7.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学习的动机,下列哪些方法比较恰当()。
A:适时满足学生的需求B:对体育成绩不达标学生进行严厉惩罚C:合理运动强化手段D: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答案:ACD第三章测试1.应激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会使个体的______水平提高;应激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会使个体的_____水平提高。
职业技能鉴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职业技能鉴定《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知识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1.扑灭精密仪器等火灾时,一般用的灭火器为()A.二氧化碳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干粉灭火器D.卤代烷灭火器正确答案:A2.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的工作原理()A.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和在表面形成隔离层B.减少可燃物周围的氧含量和在表面形成隔离层C.减少可燃物周围的氧含量和改变可燃物内部的化学成分D.改变可燃物内部的化学成分和降低可燃物表面的温度正确答案:A3.在安全疏散中,厂房内主通道宽度不应少于()A.0. 5mB. 0. 8mC. 1. 0mD. 1. 2m正确答案:A32.下列关于电器设备防爆说法不正确的是()A.I类场所不应安装电器设备B.II类场所电器设备表面温度不超过200度C.II类场所采用防爆、隔爆、本质安全型、增安型、充油型设备D.III类场所选择密封、防尘设备正确答案:B33.下列不属于电器火灾灭火器的是()A.干粉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C.泡沫灭火器D. 1211灭火器正确答案:C3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阻燃概念是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进行阻燃处理,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和发展速率B.高分子材料阻燃化技术是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着火C.添加型阻燃剂可分为有机阻燃剂和无机阻燃剂,他们和树脂进行机械混合后赋予树脂一定的阻燃性能D.反应型阻燃剂是作为一种反应单位参加反应,是聚合物本身含有阻燃成分正确答案:B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纤维物和软质聚氨酯泡沫等少数材料可以发生阻燃B.原始燃料是气体或液体,不能产生固体颗粒C.有焰燃烧产生的烟气颗粒几乎全部由固体颗粒组成D.碳素材料阻燃生成的烟气与该材料加热到热分解温度所得到的挥发分产物相似正确答案:B3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火灾中,由于毒性造成人员伤亡的罪魁祸首是COB.火灾烟气的高温对人和动物都可以产生不良影响C.在建筑火灾中,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风的影响等D.火灾高于中性面时,由正烟囱效应产生的空气流动能够使烟气流进竖井正确答案:D37.乙焕发生库的消防措施应选用的灭火器的类型是A.普通的水灭火器B.泡沫灭火器C.四氯化碳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正确答案:D38.以下不能作为分析封闭火区是否熄灭的指标有()oA.火区气体的一氧化碳浓度和氧气的浓度B.火区温度C.火区流出水的温度D.回风流温度正确答案:D39.根据并下火灾耗氧量的大小,可将火灾分为富氧燃烧和富燃料燃烧。
仪器分析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华北科技学院

绪论单元测试1.仪器分析的主要应用有:()A:结构分析B:定性分析C:定量分析答案:ABC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
A:库仑滴定法B:电子能谱法C:电位分析法D:极谱分析法答案:B2.在电位法中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应与待测离子的浓度()。
A:符合极限电流公式的关系B:对数成正比C:成正比D:符合能斯特方程答案:D3.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A:Ag+的活度B:Ag+和Cl-的活度C:Cl-的活度D:AgCl的活度答案:C4.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A:在水中浸泡24hB:测量溶液不同,浸泡溶液不同C: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h饱和甘汞电极D: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h答案:A5.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产生是由于测定时,溶液中的()。
A:Na+与水化玻璃膜上的Na+交换作用B:H+离子穿过了玻璃膜C:H+与水化玻璃膜上的H+交换作用D:电子穿过了玻璃膜答案:C6.25℃时,将pH玻璃电极(负极)与饱和甘汞电极组成电池,当标准溶液pH=4.0时,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0.14V;将标准溶液换作未知溶液时,测得电动势为0.02V,则未知液的pH值为()。
A:6.71B:7.60C:5.32D:1.97答案:D7.进行电解分析时,要使电解能持续进行,外加电压应()。
A:大于分解电压B:等于反电动势C:保持不变D:小于分解电压答案:A8.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是随着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A:错B:对答案:A9.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电子的得失与转移的结果。
()A:对B:错答案:B10.指示电极的电极电位是随着待测离子的活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A:对B:错答案:A11.pH玻璃电极的膜电位是由于离子的交换和扩散而产生的,与电子得失无关。
()A:对B:错答案:A12.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随电极内K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A:错B:对答案:A13.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成线性关系。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作业

作业(一):1.分别计算在p =1atm 、273K 条件下,1kgC 2H 6(乙烷)和1kgC 2H 5OH (酒精)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理论空气量。
2.某基元反应,方程式为2A+B→3D+F 。
20℃时,反应速率常数为2m 6/(mol 2.s),300℃时反应速率常数为30 m 6/(mol 2.s),求:(1)该基元反应的活化能E 及频率因子(指前因子)K 0;(e 取2.72)(2)600℃时,反应速率常数为多少?(3)如果A 的浓度为2mol/m 3,B 的浓度为3 mol/m 3,600℃时该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为多少?3.在500K 和1atm 下,氧气和氮气等摩尔混合,计算混合物中组分的质量浓度ρ、物质的量浓度c 和各自的质量分数。
4. 已知木材的组成为:C -48%,H -5%,O -40%,N -2%,W -5%(质量分数),试求其理论燃烧温度。
各种气体各温度下的平均比定压热容可以查一些资料确定,木材的热值可以按正式计算:()()()()()()()()4.1881C 300H 26O S KJ/Kg69H W 4.18 KJ/Kgh l h Q Q Q ωωωωωω⎡⎤=⨯+--⎣⎦=-⨯+⨯ 式中:()()()()C ,H ,S ,W ωωωω 为碳、氢、硫和水的质量分数,%;()O ω为氧和氮的总质量分数,%;,h l Q Q 分别为木材的高热值和低热值,KJ/Kg 。
5.谢苗诺夫热自燃条件的两个判据,它们的表达式及相应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根据该热自燃理论防止物质自燃的措施有哪些?6.燃烧物理学基本方程包括哪些?这些方程反应和描述了燃烧现象的什么特征?7.强迫着火与自燃有哪些不同?8.不同相态的物质燃烧历程有哪些不同?作业(二):1.已知乙烷的爆炸下限为3%,摩尔燃烧热为1426.6kJ ,丙烷的摩尔燃烧热为2041.9kJ ,求丙烷的爆炸下限。
2.已知某天然气组成,甲烷:85%;乙烷:10%;丙烷:4%;丁烷:1%。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防火防爆危化品安全知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50分)1.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种,其中属于化学过程的是()A、冷却B、窒息C、隔离D、化学抑制。
2.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的最大危险是()A、给人以电击B、引起过负载C、引起爆炸D、降低产品质量。
3.火灾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D、高温。
4.下列()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A、二氧化碳B、干粉C、泡沫D、1301.5.安全疏散中,最远的工作点至安全出口的距离,按其危险等级不同,但最大不能超过()A.8mB.9mC.10mD.12m。
6.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于()A、着火B、闪燃C、受热自燃D、受热自燃。
7.在易燃易爆场所,不能使用()工具A、铁制B、铜制C、木制D、铍青铜。
8.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A、炸轰B、物理性爆炸C、化学性爆炸D、殉爆。
9.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不包括()A、化学品名称及企业标识B、化学品制造工艺C、急救措施及消防措施D、毒理学与生态学资料。
10.化学危险品的贮存方式不包括()A、分离贮存B、隔开贮存C、分隔贮存D、隔离贮存。
11.“动火作业审批单”不需要注明()A、工作设备B、动火有效日期C、动火监护人D、动火等级。
12.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喷射距离()米,灭火面积0.8-2.5㎡。
A)1-2(B)2-5(C)5-7(D)7-8.13.库内应使用防爆式灯具,灯具与商品垛之间的距离应保持()米。
A)0.2(B)0.3(C)0.4(D)0.5.14.摄氏温标的符号用"°C"表示,华氏温标的符号用()表示。
A)H(B)F(C)E(D)G。
15.商品养护工作中的"三控制"指的是控制()控制库内相对湿度和库内温度。
A、容量B、货位C、通风D、水分。
16.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可以使用()采暖。
A.蒸汽B.热水C.机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测试1.燃烧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曲折过程,下列()不是燃烧学说。
A:燃烧化学反应学说B:分子碰撞学说C:燃烧素学说D:氧学说答案:A2.关于氢氧着火半岛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不能用谢苗诺夫理论解释B:在整个温度区间内发生的现象C:存在三个爆炸极限D:可以用链式反应理论解释答案:B3.甲醇液体的闪点为7℃,乙酸戊酯的闪点为28℃,两者的混合液体中有60%甲醇+40%乙酸戊酯,则该混合液体的闪点()15.4℃A:等于B:不一定C:小于D:大于答案:C4.关于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爆炸下限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B:爆炸极限宽度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C:爆炸极限宽度越窄,爆炸危险性越大D:爆炸下限越低,爆炸危险性越大答案:AC5.固体有机物质燃烧的火灾为()类火灾。
A:CB:AC:BD:D答案:B6.下列自燃过程属于受热自燃的是()。
A:热处理过程中被引燃的木条B:浸透润滑油的旧棉絮自燃C:纸张接近加热炉发生的自燃D:堆砌的煤堆中部发生的自燃答案:AC7.在火灾中,造成人员伤亡最主要的是()。
A:NOB:COC:NO2D:CO2答案:B第二章测试1.某基元反应,方程式为3A+B→2C+2D,该基元反应化学反应级数为(),假设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为k,请写出该基元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w的表达式()。
A:3;B:4;C:3;D:4;答案:D2.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一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用质量作用定律表示B:反应物浓度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没有关系D:质量作用定律不考虑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基元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答案:C3.根据阿累尼乌斯公式,下列关于反应温度、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当一个反应活化能E较大时,dlnK/dT较小, T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缓慢增加,温度对k的影响缓和B:当一个反应活化能E一定时,在较高的温度下反应dlnK/dT较小,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较缓和C:当一个反应活化能E较大时,dlnK/dT较大, T增加,反应速率常数K快速增加,温度对k的影响敏感D:当一个反应活化能E一定时,温度对dlnK/dT影响不大, 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不敏感答案:D4.燃烧过程中输运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A:对B:错答案:A5.某基元反应,方程式为3A+2B→2C+2D,该基元反应化学反应级数为4。
()A:对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根据链式自燃理论,使反应自动加速直至着火的主要原因是()。
A:链终止速度减低B:自由基的不断积累C:热量的不断积累D:反应物浓度的不断积累答案:B2.下列说法对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理解正确的是()。
A:当系统产生的热量大于散热时,体系的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产生更多的热量,反应体系的温度进一步升高,直至着火燃烧。
B:系统是否着火取决于热量生成速率和散热速率的相互关系。
C:改变系统自燃的状态可以通过改变散热条件和增加放热条件实现。
D:氢/氧体系的着火“半岛”可以用该理论解释。
答案:ABC3.关于热着火与链式着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着火通常比链式着火过程强烈得多B:它们的微观机理不同C:它们的外部条件不同D:它们都有使化学反应速率自动加速的因素答案:ABCD4.根据谢苗诺夫热自燃理论,要防止物质自燃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A:降低反应系统的压力B:增加容器的表面积C:增加容器壁的温度D:降低反应物的浓度答案:ABD5.强迫点燃着火时,火源首先在局部形成火焰,然后火焰向可燃物质所在的其它地区传播。
()A:错B:对答案:B第四章测试1.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
A:不变B:越大C:不确定D:越小答案:B2.如图所示,图中的燃烧初态点是()。
A:OB:GC:BD:A答案:A3.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其中()和()区是没有物理意义的。
A:Ⅱ、ⅢB:Ⅱ、ⅣC:Ⅰ、ⅣD:Ⅰ、Ⅲ答案:B4.Q1和Q2 两条Hugoniot曲线反应热 Q1 < Q2。
()A:错B:对答案:B5.图中(Ⅰ、Ⅱ、Ⅲ、Ⅳ)四个区域中,()区是爆轰区,()区是缓燃区。
A:Ⅰ、ⅢB:Ⅱ、ⅣC:ⅡⅡ、ⅢD:Ⅰ、Ⅳ答案:A6.Q1-Hugoniot曲线中,( )段没有物理意义的,实际中终态不可能落在该段上。
A:DEB:CDC:EFD:AD答案:A7.Q1-Hugoniot曲线上, AD段是爆轰段,EH段爆燃段。
爆轰段的压力冲击波的马赫数大于1。
()A:错B:对答案:B8.瑞利直线方程可表示为。
()A:错B:对答案:B9.一维管道燃烧波传播所遵循的动量守恒方程为()。
A:B:C:D:答案:C10.影响可燃气体燃烧速度的因素()。
A:火焰温度B:可燃气体混合物初始温度C:燃料/氧化剂比例D:压力答案:ABCD第五章测试1.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分类的。
A:闪点B:自燃点C:凝固点D:燃点答案:A2.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受热后再发生(),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烧。
A:链引发B:裂变C:热分解、氧化D:链传递答案:C3.闪燃往往不是可燃液体发生()的先兆。
A:自燃B:沸溢C:着火D:爆炸答案:ABD4.可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闪燃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A:对B:错答案:A5.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 )A:错B:对答案:B第六章测试1.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四种。
A:阴燃B:扩散燃烧C:着火D:动力燃烧答案:A2.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
A:闪燃B:自燃C:阴燃D:爆燃答案:C3.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
A:烘烤B:传导C:辐射D:对流答案:BCD4.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发生蒸发燃烧,当氧气包围物质的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A:对B:错答案:B5.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A:对B:错答案:A第七章测试1.耐火极限是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火作用时起,到失去( )时止的时间,单位为h。
A:稳定性B:燃烧性C:隔热性D:完整性答案:ABCD2.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作用有()。
A:为扑救火灾创造条件B:为火灾后建筑物的修复C:增加疏散时间D:延缓和阻止火势的蔓延答案:ABCD3.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它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叫做()。
A:消防设施B:防烟分区C:防火分区D:防火分隔构筑物答案:C4.()是指需要疏散的人员自疏散开始到疏散结束所需要的时间,是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行动时间之和。
A:逃生时间B:所需安全疏散时间C:安全疏散时间D: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答案:C5.( )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值及灭火器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
A:灭火效能B:灭火能力C:灭火等级D:灭火级别答案:D6.ABC干粉与BC干粉是形容的灭火剂,可以配置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
()A:错B:对答案:A7.主动防火方式包括()。
A:控制可燃物B:冷却C:隔绝空气D:消除点火源答案:ACD8.火灾探测器种类有()。
A:气体探测器B:感温探测器C:感光探测器D:感烟探测器答案:ABCD9.爆炸性物质分类中第Ⅱ类物质是()。
A:爆炸性粉尘B: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蒸气和薄雾C:爆炸性纤维D:矿井甲烷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