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烟楼梯和电梯的布置和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

注意事项:确保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的协调统一,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案例分析:介绍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如某大型商 业综合体的地下室设计
经验总结:总结实际应用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和优化方案
未来展望:探讨未来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建议:加强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电梯和防火要求的协调统一,确保建筑整体安全性能。
楼梯结构:楼梯结构包括梯段、休息平台和楼梯梁等部分,设计时应考虑 楼梯的跨度、角度和踏步尺寸等因素,以确保楼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防潮防水:高层建筑地下室楼梯应采取有效的防潮防水措施,以避免潮湿 和渗漏对楼梯的损坏。
节能环保:楼梯材料应选择节能环保型材料,以降低能耗和减少对环境的 影响。
宽度:不小于1.1米
高度:不超过18级台阶, 每级台阶高度不超过170毫
米
照明要求: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楼梯间亮度符合规范标准。 通风要求:应合理设置排风口或机械通风设施,确保楼梯间空气流通。
电梯类型: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观光电梯等 电梯规格:载重量、速度、层站数、轿厢尺寸等 电梯设计要求: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满足建筑物的使用需求 电梯安全措施:紧急制动、断电保护、报警装置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紧急制动:在电梯出现故障或异 常情况时,应能迅速停车,确保 乘客安全。
超载保护:电梯应设有超载保护 装置,当电梯超载时会自动停车, 防止电梯损坏或发生意外。
定期检查: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查,确保电梯正常运行 维修保养:对电梯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包括机械和电气部分 应急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电梯故障和事故 安全管理:制设 施设备完好有效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较好地发挥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作用,在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敞开楼梯间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2)封闭楼梯间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计要点

防烟楼梯间设计要点一、楼梯间入口应有良好的防烟性能楼梯间入口是烟雾进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烟措施,以保障人员的安全疏散。
常见的防烟措施包括安装正压送风系统、设置挡烟垂壁等,以防止烟雾进入楼梯间。
二、楼梯间内部应设置排烟设施在楼梯间内部设置排烟设施,可以将烟雾及时排出,降低烟雾对疏散人员的影响。
排烟设施可以是排烟窗或排烟阀等,具体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三、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在楼梯间内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可以帮助疏散人员快速找到安全出口,提高疏散效率。
同时,也可以为消防救援人员提供更好的照明条件,方便救援工作。
四、楼梯间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楼梯间是疏散的主要通道,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堆放任何杂物,以免影响疏散效果。
同时,楼梯间的防火门应保持常闭状态,以确保烟雾不会进入楼梯间。
五、楼梯间应有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以保证空气流通在楼梯间内设置足够的通风换气设备,可以帮助排出烟雾、废气等有害物质,保证空气流通。
同时,也可以为疏散人员提供更好的呼吸条件。
六、楼梯间地面应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以防滑倒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因此地面的防滑、耐磨性能至关重要。
应采用防滑、耐磨的材料铺设地面,以防疏散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滑倒。
七、楼梯间应设置消防报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情在楼梯间内设置消防报警系统,可以帮助及时发现火情,为消防救援争取时间。
同时,也可以提醒疏散人员尽快离开危险区域。
八、楼梯间应设置消防灭火设施,如灭火器等在楼梯间内设置消防灭火设施,可以帮助控制火势的蔓延,为消防救援创造更好的条件。
常见的消防灭火设施包括灭火器、灭火器箱等。
九、楼梯间应有足够的消防疏散通道,以满足疏散需求楼梯间是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必须有足够的消防疏散通道,以满足人员的疏散需求。
同时,消防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是建筑物中必备的安全设施,它们在火灾发生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和防止烟雾蔓延,防烟楼梯间和前室需要满足一定的防排烟要求。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设计应符合相关建筑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烟气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合理设置烟雾排放口和通风设备,并确保其位置和数量能够满足疏散人员的需求。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消防通道的大小和高度,确保人员能够顺利疏散。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要能够快速有效地排除烟雾。
通风系统应具备足够的风量和风速,能够快速将烟雾排放至室外,以减少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通风系统的运行还应具备自动控制功能,一旦火灾发生,系统能够自动启动,并及时调整通风量和风速,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烟雾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过滤功能,以减少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通风系统应配备过滤设备,能够有效去除烟雾中的颗粒物和有毒气体,确保排放至室外的烟雾对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影响最小化。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灭火功能。
在火灾发生时,通风系统可以通过引入大量新鲜空气,有效增加氧气含量,从而加速燃烧物质的燃烧速度,使火势得到控制。
通风系统还应能够自动检测火灾烟雾,并通过灭火装置进行灭火,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的危害。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通风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监控和报警功能。
通风系统应配备烟雾和火灾探测器,能够实时监测火灾烟雾和火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应能及时向消防部门发送报警信号。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远程监控功能,消防人员可以通过监控设备实时了解火灾的情况,以便做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防排烟要求包括合理的设计、快速有效的排烟、过滤和灭火功能以及监控和报警功能。
只有满足这些要求,防烟楼梯间和前室才能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应有的作用,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防烟楼梯间和前室的功能和性能达到预期效果。
防烟楼梯与消防楼梯的设计要点

防烟楼梯和消防楼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安全设施,设计时需考虑以下要点:
1. 防烟楼梯设计要点:
a. 防烟楼梯间应具有防烟功能,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必要时可设置机械防烟系统。
b. 防烟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c. 防烟楼梯间应设置独立的前室,前室面积应符合规范要求,且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d. 防烟楼梯间的踏步、平台及扶手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e. 防烟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指引人员安全疏散。
2. 消防楼梯设计要点:
a. 消防楼梯应为封闭式楼梯间,采用不燃材料建造。
b. 消防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c. 消防楼梯的踏步、平台及扶手等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d. 消防楼梯间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指引人员安全疏
散。
e. 消防楼梯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的出入口,通向室外地面或避难层。
f. 消防楼梯的设置位置应便于火灾时消防人员的使用,且不应影响人员疏散。
总之,防烟楼梯和消防楼梯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以确保建筑内人员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迅速地疏散。
防烟楼梯和电梯的布置和注意事项

高层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设计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因而建设用地显得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房屋建设要向高空发展,搞好高层房屋建设势在必行。
同时,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给高层房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层建筑不是多层房屋的简单加层,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如高层建筑给人们在工作、生活、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房屋结构形式以及防火、防烟等安全问题上,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其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与普通房屋的要求是绝然不同的,而且也是高层房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高层建筑特点高层建筑层数多、房间多、使用人员多,由于这几多,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
一幢高层建筑,往往集中很多个不同的使用单位,因此功能复杂。
各单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加之防火知识缺乏,易燃易爆物品随意堆放,管理松懈,这将导致火灾的机会增多,火灾的危险程度加大。
由于房屋层数大大地增加,高度远远超过目前救火车云梯所能达到的高度,楼内交通路线长又复杂,疏散目标不明显等因素,一旦房屋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烟气快速扩散,造成救火工作困难,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
高层建筑首先要作到结构选型合理,有足够的安全度和稳定性,同时在防火方面处理的合理可靠,建筑材料应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还要作到交通方便、疏散路线短、疏散目标明显,这样才能疏散迅速,减少损失。
另外,还要给消防人员创造有利方便的工作条件,首先要搞好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设计及合理布置;其次各种防火和灭火措施也要跟上,如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感烟器、感湿器和自动喷淋装备等,还要结合化学的灭火设备共同配合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火灾突发时生命和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2搞好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设计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心理是很紧张的,都想迅速脱离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地点。
封闭楼梯间与防烟楼梯间设计要求 (1)

封闭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设置封闭楼梯间:用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有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这些是规范上的定义,具体区分的话,防烟楼梯间在不具备自然排烟的条件要设置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
封闭楼梯间是封闭的,而防烟楼梯间是火灾逃生时的通道,是开放的。
一般都是防烟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防烟楼梯间顾名思义就是防烟和热气用的疏散楼梯间。
具体讲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在:高规规定: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 旅馆;3 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 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 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设计随着全国城市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建设在不断的扩大,城市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因而建设用地显得越来越紧张,这就要求房屋建设要向高空发展,搞好高层房屋建设势在必行。
同时,科研成果的广泛应用,给高层房屋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高层建筑不是多层房屋的简单加层,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如高层建筑给人们在工作、生活、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房屋结构形式以及防火、防烟等安全问题上,提出很多新的课题,其中防烟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与普通房屋的要求是绝然不同的,而且也是高层房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1高层建筑特点高层建筑层数多、房间多、使用人员多,由于这几多,给消防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
一幢高层建筑,往往集中很多个不同的使用单位,因此功能复杂。
各单位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不同的工作方式,不同的管理方式,加之防火知识缺乏,易燃易爆物品随意堆放,管理松懈,这将导致火灾的机会增多,火灾的危险程度加大。
由于房屋层数大大地增加,高度远远超过目前救火车云梯所能达到的高度,楼内交通路线长又复杂,疏散目标不明显等因素,一旦房屋发生火灾,火势迅速蔓延,烟气快速扩散,造成救火工作困难,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是建筑设计所要研究的。
高层建筑首先要作到结构选型合理,有足够的安全度和稳定性,同时在防火方面处理的合理可靠,建筑材料应选用非燃或难燃材料,还要作到交通方便、疏散路线短、疏散目标明显,这样才能疏散迅速,减少损失。
另外,还要给消防人员创造有利方便的工作条件,首先要搞好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设计及合理布置;其次各种防火和灭火措施也要跟上,如自动报警装置、自动灭火装置、感烟器、感湿器和自动喷淋装备等,还要结合化学的灭火设备共同配合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火灾突发时生命和财产的不必要损失。
2搞好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设计当火灾发生时,人们心理是很紧张的,都想迅速脱离火灾现场,疏散到安全地点。
由于公共建筑物集聚了各方面的人员,在一个楼内共事和生活,如果着火时疏散目标不明确,路线长又复杂,就会使火灾现场秩序大乱,这样就会延误时间。
因此,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必须设计合理,位置得当,要作到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的、方便迅速的在发生火灾后和烧燃之前,这段时间内(约5~10分钟)把人财物疏散到安全地点。
同时,还要给消防人员创造有利的救火条件,使消防人员能迅速到达着火地点,另外还要方便灭火运输工作,从而使火灾在很短时间内扑灭,尽可能减少损失。
3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布置形式311外廊式a1开敞外廊式:疏散走道与外墙外面的开敞外廊相连结,人们通过开放式的外廊进入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安全疏散。
而烟气通过走道进入外廊后,随即就扩散到大气中,从而使楼梯电梯间安全,能正常的使用,保证疏散b1封闭外廊式:就是开敞式外廊用能开启的玻璃窗将外廊封闭的形式。
开敞式外廊用在我国南方比较合适,因冬季南北方的温差很大,当北方零下30℃时,南方却是零上10 ℃,四季如春。
但在北方最好是封闭式外廊,而且应该是活动的能开启的玻璃窗,平时关闭,火灾时打开,最好火灾发生时,窗子受烟气和温度的作用能自动打开,当然也可以人工控制的开启方式。
但是,封闭式外廊在火灾刚发生时的排烟效果不好,不如开敞式排烟迅速312靠外墙前室有窗式楼梯间和电梯间都设有排烟前室,而前室靠外墙都设有能开启的窗子,同时排烟前室又防火门与楼梯间、电梯间及疏散走道互相隔开。
当火灾发生时,烟气进入前室后,随即通过外墙上的开启窗子排到大气中,从而保证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的正常使用。
此种布置形式,有单用和合用的排烟前室两种方式。
313内廊前室无窗式高层建筑往往由于结构形式和功能要求,把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放在建筑物内廊位置上,故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间以及前室均处在黑房间之中,采光靠人工照明,通风换气也不能直接靠窗进行。
因此要保证楼梯间及电梯间的前室无烟,并有良好的疏散条件,就必须在前室内采取必要的排烟和通风措施。
a1竖井自然排烟通风方式:在单用或合用的前室内设两道竖井,其一是自然排烟竖井,其二是自然送风竖井。
排烟竖井的截面积,单用前室不小于6m2 ,合用前室不小于9m2 ;排烟口的面积,单用前室不小于4m2 ,合用前室不小于6m2。
排烟口的位置要接近每个楼层的顶棚处,而且排烟口宽度最好不小于疏散门的宽度。
自然送风竖井的截面积,单用前室不小于2m2 ,合用前室不小于3m2 ;通风口的面积,单用前室不小于1m2 ,合用前室不小于115m2。
而通风口的位置接近于每层楼房的地板位置。
采用这种形式当火灾发生时,烟气流动到前室后,烟气随着排烟竖井道排走,扩散到大气中去,同时进风竖井道补送风到前室。
b1机械排烟竖井自然补风方式:在排烟前室内,设置机械排烟管道口,当排风机工作时,排烟前室处于负压状态,排烟前室外面对排烟室而言形成正压状态,在室内外形成压力差的情况下,自然送风井道把新风不断补充到排烟室内,从而保证前室内为安全区,使疏散工作正常进行。
这种形式,其机械排烟管道口仍需放在每楼层接近楼板顶部位置,自然进风口仍需放在每楼层接近地板位置。
c1排烟前室机械送风的正压方式:在排烟前室内只设机械送风系统,不设排烟系统。
仅靠前室内机械送风,从外面不断地把新风送到前室内,使室内空气处于正压状态,将火灾时的烟气防在前室外面,达到室内无烟区,从而使排烟前室形成安全区、无烟区,保证楼梯间和电梯间的正常运行,作到安全疏散。
送风口位置仍需接近每楼层的地板面为宜。
4前室形式及面积411前室形式前室从组合形式上分,有单用排烟前室与合用排烟前室;从构造上分,有开敞外廊排烟式,有外墙有窗前室和内廊无窗前室。
单用前室,即防烟楼梯及消防都有自己的单独前室;而合用前室,就是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共用一个前室。
外廊及外墙有窗的前室,排烟是采取自然扩散的办法;无窗内廊前室,是靠竖井及机械有组织的排烟和补风的方式。
上述几种形式是总之,采用哪种形式要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排烟形式或创造一种新的办法。
412前室面积单用排烟前室面积不小于6m2 ,合用前室面积不小于10m2 ,上述面积是国家防火规范所规定的。
但笔者认为,楼梯间的前室,单用的应不小于6m2是可以的,而电梯间的前室最好不小于10m2 ,合用的前室最好不小于15m2。
因为着火时,电梯间不单是疏散用,还有消防人员反方向的应用,如运送消防人员及消防工具等,而与疏散人员互相交叉。
消防人员一班,我国一般规定为8~10人,消防电梯常采用1吨重可载13人。
国家规定,当楼层面积为1500m2时,只设一部消防电梯,可想1500m2至少要容纳100人使用,那么加上疏散人员的互相交叉,而且着火时的疏散时间,最好是在烧燃之前的5~10分钟内疏散完毕,所以前室面积按国家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显然是小了点,所以面积适当扩大一些是有益的。
413前室排烟室面积我国高层建筑防火规范( GB50045 -95)规定:靠外墙的单用前室窗户面积应不小于2m2 ,靠外墙的合用前室窗户面积应不小于3m2。
要注意的是窗户应尽量开得高些,最好是接近每个楼层2/ 3以上的位置为好,目的是有利排烟。
5各种前室优缺点上面提及的几种前室作法各有优缺点,单用前室使用方便,无人流交叉现象,人员疏散迅速,不足的是前室面积大。
合用前室面积比较小,但在火灾时容易造成疏散人员与消防员的互相交叉,影响疏散,影响抢救,延误消防人员的救火时间。
靠外墙有窗的前室,通风排烟效果好、经济,但也有不利的方面,如着火时窗口处在迎风面时,排烟受阻,速度慢,甚至排不出去,3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建议关于砖砌体住宅各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 GBJ11 -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已明确规定,但是在目前的多层住宅开间较大、洞口较多、纵墙较少的情况下,如仍按规范设置圈梁,其安全显然不足。
为了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变形协调能力,层层设置圈梁是十分必要的,且每层在构造柱处必须设置纵横方向的圈梁,使构造柱与圈梁在墙体内形成暗框架,以限制砖砌体的自由变位,从而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刚度、变形能力和延性,并在地震发生时起到第二道防线的作用。
4加强屋面构造措施建议屋面板作为建筑物的最高点可视为边缘构件,在地震时振动效应较大,要求有较强的屋面刚度,规范中要求屋盖处的圈梁比楼盖处间距加密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屋面采用现浇板应视为首选;如果采用空心板时,由于板上再无横墙压重,板处于单摆浮搁状态,显然整体性很差,设计时宜在横向圈梁中甩出钢筋,Φ6-Φ8 @1200 ,并锚于板上找平层内;对于山墙处的空心板,还要求每块板缝加筋应与圈梁的预理筋相互搭接绑扎,以抵御山墙在地震时可能外闪的能力。
此外,在房间的进深方向,将空心板缝加大到150~200mm ,形成现浇板带,配置通长纵筋及箍筋,这对加强屋面板的整体刚度,减少震害十分有利。
当窗口处在背风面时,排烟效果好。
迎风面窗口排烟受阻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首先要开高窗,在每个楼层高2/ 3以上的位置,然后在窗口外面加上装饰性的挡风板,从而使窗口处于迎风面不利的情况下,也能顺利的通风和排烟。
内廊无窗前室,靠竖井自然排烟和补风方式,这种作法经济、效果好,由于竖井的井道截面积大,占前室很大一部分面积,在城市用地处于紧张的情况下,是互相矛盾的,与建高层建筑的本意也是矛盾的。
所以采用此种作法时,设计者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情况对待。
内廊无窗靠机械排烟竖井自然补风的前室,与完全采用竖井自然排烟进风的方式面积要小些,排烟效果也很好。
由于这种方式前室是处于负压状态,随着机械抽风排烟,同时也把烟气引入到前室内,尽管烟气因温度高而贴近楼层底板流动,但给人直观上造成一种烟气的威胁。
5山墙开洞对墙体削弱及补救措施山墙对多层砖砌体住宅来说是唯一完整的承重横墙,是使房屋封闭或完整的结构体系中最强有力的抗震构件。
过去山墙一般不允许随意开洞,然而随着住宅产业化发展,山墙中段作为客厅开窗是不可避免了,毫无疑问,开洞后山墙的完整性大大受损,抗水平力刚度明显降低。
为了提高山墙的抗震能力,建议采用以下几条措施: (1)在山墙洞口两侧设置纵向内墙,且靠近山墙处的内纵墙不得开洞,山墙、纵墙相交处设置“T”型构造柱,肢厚不小于240mm ,配筋不小于Φ14 @100 ,“T”型柱锚入下层圈梁中; (2)山墙门窗洞口≥210m ,洞两侧设构造柱; (3)洞口上过梁与圈梁结合一起构成承重大梁并加强配筋。
6 内廊无窗靠机械送风的前室,这种前室是正压的,因为机械运转以后,连续不断地从外面抽入新风送往前室,使前室内气体压力加大,因此外面的烟气就无法进入前室。
这样前室是无烟区,是安全的,当火灾时,人员疏散,人流越是靠近前室烟气也越少,越感觉安全。